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9篇

时间:2022-11-26 13: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9篇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型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的蒙汉外式的双语教育模式经历了初级探索阶段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从幼儿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9篇,供大家参考。

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9篇

篇一: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型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的蒙汉外式的双语教育模式经历了初级探索阶段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的双语教育体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于蒙古族双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作者:黄拓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都在实行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型,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的“蒙—汉—外”式的双语教育模式经历了初级探索阶段,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的双语教育体系。在十八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引领和时代要求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推动内蒙古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启示。关键词双语教育蒙汉双语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2.087ReflectionsontheCurrentSituationofMongolianBilingualEducationHUANGTuo(SchoolofEducation,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81)AbstractAsaunifiedmulti-ethnic,minorityareasofChinaarebasicallyintheimplementationofminoritylanguagesandChinesebilingualeducation.AsaspecialtypeofMinorityEducation,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toimplementthe"Mongolia-Han-outside"typeofbilingualeducationmodelhasgonethroughtheinitialstageofexploration,hasmadegratifyingachievements,basicallyformedfromkindergartentouniversitycompleteBilingualeducationsystem.IntheeighteenthMeeting"Makepeoplesatisfiedwitheducation"goalleadandagerequirements,conscientiouslysumupthesuccessfulexperience,analyzethereasonsfortheachievementsandproblemscanprovideinspirationforthedevelopmentofInnerMongoliatopromotebilingualeducation.Keywordsbilingualeducation;MongolianandChineseBilingual;teachingmode我国作为一个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双语教育也在我国民族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关系着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在各项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双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蒙汉兼通的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蒙古族的双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蒙古族双语教育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1蒙古族双语教育现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双语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语言文字传统,基于当前的双语教学实践,形成的“蒙—汉—外”式的双语教育模式,是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特殊类型,也是当前内蒙古民族教育的鲜明特色和核心问题之一。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在发展的长河中,既酝酿了完备的语言体系,又积淀了相应的文字系统,为蒙古族的双语教育奠定了民族语言基础。而多年来,在双语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极具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因而在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时,往往以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一类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外语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内蒙古从20世纪末便开始了“蒙—汉—外”的双语教学实验。在推进这一双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双语师资。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在蒙古族中小学阶段培养蒙汉兼通并且懂得一门外语(以英语为主)的三语学生。自治区内的一些高等院校都设有培养蒙古族蒙语教师、英语教师和汉语教师的院系。在校期间,主要是使用蒙古语授课,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所有的蒙古族学生在就读期间都接受一部分汉语课程和统一的公共外语,目的在于让每个蒙古族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蒙汉兼通并且掌握一门外语。由于学生汉语和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双语教师会定期在民族院校等地进行在职培训。在多年的双语教育实践中,内蒙古自治区也已经探索出双语师资培训的一些途径,比如英语教师与双语教师相结合的培训、在岗与脱产相结合的培训等等。双语教材。自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中,蒙古语的教材已经形成了八大系列完备的教材体系。从1998年秋季开始,蒙译统编英语教材已开始供学生使用。新课标的教材目前也形成了跨省区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幼儿教材四大板块。并且于2005年,成立了内蒙古蒙汉文教材研究会。自治区还鼓励和提倡区内高等院校的教师自编教材或联合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编写教材。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草案)》规定:自治区制定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和教学课件开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重视并支持少数民族文字各类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译出版、教学课件及音像资料的开发建设工作。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基本上做到教辅教材同步配套。2存在的问题教育经费不足。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处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经济对教育的投入本来就不充足。而民族双语教学所需要的资源更多,所以财政投入往往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在现代教学中,图书资料、音响设备等教学媒介越来越重要,在蒙古族双语教学中,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不能相应配套,于是就出现了双语教育“耗时长,见效慢”的问题。部分人担忧加强双语教育会损失母语教育和学科教育。有少部分的民族教育工作者对民族语言感情强烈,担心民族语言受到汉语或其他语言的冲击,所以对开设汉语和外语教学非常排斥。另外,在三语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上,有人认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损伤了学科教学,因为在强化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关于开设“蒙—汉—外”双语教学起始年级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校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和外语从小学开始还是初中开始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开设过晚,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太重,而开设过早,又会对母语学习造成冲击。还有人认为汉语课程和英语课程的开设顺序也存在问题。此外,在英语课程是用汉语授课还是蒙古语授课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双语师资队伍发展的均衡程度有待加强。虽然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内蒙古自治区的专任教师整体合格率和学历都在上升,不过在小学和高中阶段,蒙语授课的专任教师学历的合格率仍然低于整体水平。所以,加强小学和高中阶段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高中非蒙语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问题。高质量的双语教育配套资源有待丰富。在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中学所使用的生物、历史等汉语教材几乎都是由汉语翻译成蒙语,专业名词很多,表达不够准确,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小学和初中的教材内容重复率高,这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3对策与建议完善双语教育立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必须先行。虽然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和国家的多项决定中均对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关于民族教育的法律体系尚未成型。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民族教育想有突破性的发展很有难度。只有相关双语教育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使得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尽早的有法可依,飞速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教育经费也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教学设备落后,教辅资料匮乏,贫困学生较多,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严重问题。建议党和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双语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解决双语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难。重视双语教师培训,培养蒙汉兼通的双语师资。汉语文师资力量是蒙汉双语教育的中坚力量,壮大这一师资队伍是蒙汉双语教育乃至整个民族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汉语文教师,汉语普通话水平是否达标,蒙古语是否流利,学科知识背景是否扎实等等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至关重要。多年来,民族学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蒙汉兼通的人才,但是在师资队伍中具备这种实力的教师为数不多。而且很多教师对科研和教学所持态度不同,一味的埋头于科学研究,或者只是注重教学都是不对的。教学和科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鉴于这种情况,建议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严格的双语教师的招聘制度,对双语教师的汉语蒙语水平进行测试,也要帮助他们提高业务和科研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合理安排课程的开设时间,打消母语受冲击的顾虑。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双语教学开始时间是: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蒙古语学习,一年级至三年级开始汉语文,英语课的开设时间基本上是在小学三年级或初中一年级。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三岁至十二岁引入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在三语起始排序上,通常以先学蒙语,再学外语,最后学习汉语比较好。关于学习汉语和外语是否影响学习母语这个问题,其实反对者是不必过于担心的。首先,双语教育是指在学习好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其他语言。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来说,学习好民族语也有利于其他语言的学习。另外,双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两种或三种语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言,而是让人们以语言和文字符号系统为载体,学习与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更好的融入社会。参考文献[1]苏德.以双语教育促进和谐社会与文化建设——兼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范式.民族教育研,2013(3).[2]黎明.内蒙古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篇二: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迎合各民族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相互沟通与融合的需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我国双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浅析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并不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为了迎合各民族之间越来越频繁的相互沟通与融合的需求,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和确保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双语教学,针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我国双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措施在党中央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积极响应与努力下,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少数民族同胞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蓬勃发展。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定位模糊提到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提到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一些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最特殊、最复杂的部分,通常是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汉语与民族语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两种语言的关系,是开展好双语教学的前提。有的学者和一线教师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降低,其社会功能必然随之降低,因此,双语教学应该以汉语为主;也有的学者或教师认为,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的主要交流工具,要保持民族性,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就必须以民族语为主。而对这一争论不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的学者们就不能统一步调,不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共同出谋划策,同时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就缺乏参考和指导。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水平有待加强首先,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置偏远,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就职。很多学校只能聘请代课老师,作为权宜之计,不能吸引或者留住一些骨干教师,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师资不稳,学生的双语学习没有连续性。其次,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水平偏低。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职教师都是本地人,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毕业于当地的师范院校。这些老师对于汉语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多数教师都有发音不准、汉语词汇不丰富、语法应用不准确、无法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熟练运用正规的汉语等问题。教师的汉语水平有限,那么对于学生的汉语教授工作的结果一定是差强人意。3.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中介。教师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依据教材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教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材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①所有教材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②以汉文编写教材,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本民族语言只起辅助作用。③以汉文教材为主,全部采用统编的教材的译文。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材。然而无论如何,教师和学生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都难免遇到以下的问题:①学校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

  实际生活经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汉语教学,选择使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教材,或者是使用本民族译文的统编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完全超出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情况。比如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物品或是事物,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接触到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这种情况下,教材不仅不能辅助学生学习知识,还可能对学生造成困扰。②一些教师和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教材的真正功能。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些老师在双语教学中把教材看成是让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种工具。过于强调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接受和认可,忽略了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对于专业学科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二、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1.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定位模糊的问题,无可否认,两方学者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都是从我国民族教育和社会发展着眼。然而,双语教学要解决的并不是究竟要偏重哪一方的问题,而是如何协调好两方面关系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双语教学,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民族语言,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让学生学习汉族文化,以便能更好地融入到主体文化之中,放眼未来,走向世界。另外,双语教学并不只是意味着开设两种语言的语文课,它还应作为媒介,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教材和授课当中。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明白,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与民族语并不是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辅助、相互补充的关系。两者应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而绝对不可以厚此薄彼,有所偏颇。由此,在处理二者关系上,无论是学者们还是一线教师们都大可以统一思想认识,共同促进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关键要想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关键。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教师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从根本上吸引和留住教师。要先种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其次,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努力:①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来指导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双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精通所教授的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知识有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双语学习方面也取得突破和进展。②提高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双语教师,无论其所教专业是什么,必须要具备熟练运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能力。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就有很高的要求。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双语思维,能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对两种语言灵活运用,自由切换。在少数民族地区,只有让老师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劳动得到相应的肯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整个少数民族地

  区的双语教育的发展。3.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教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关键要加强双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水平,增强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鉴别和使用能力。合理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教材,要大力推进双语教材的建设工作,提高双语教材编写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双语教材的质量,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师生的需求。三、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只有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发展,才能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只有通过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才能让少数民族的孩子立足民族,放眼全国,走向世界。要想使双语教学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我们就要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各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融合与升华。参考文献:[1]杨浩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15.[2]李枚珍.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发展与现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1):185.[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59.[4]柳元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双语师资的现状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0(1):164.

  

  

篇三: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疆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校维汉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疆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校维汉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维吾尔族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人数占绝大多数,其中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占全疆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沟通少,语言的生态环境较差,观念落后,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当地的维汉双语教育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校在进行维汉双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和田地区;少数民族;维汉双语教育;问题;对策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应用,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这些都要依赖语言这一交际工具。随着人们文化观念和语言观念的改变,少数民族语言也更广泛地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引起大家更广泛的关注,人们意识到少数民族语言承载着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传统而被看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多元文化的民族政策、多元文化的教育政策正在成为时代的主流,而新疆的维汉双语教育正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言,而是要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来了解并熟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能够自由地同不同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扩大知识面,更好地接受和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术,达到共同繁荣进步的目的。新疆的维汉双语教育主要是指在少数民族学校中使用维吾尔语和汉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一、和田地区的基本概况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和田地区一半为盆地,一般为山区。和田地区所辖8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因此基础教育非常薄弱,交通严重滞后。

  1

  和田地区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同时还居住着回、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维吾尔语成为和田通用的语言。

  近些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帶一路”经济带的带动下,和田地区与外界的接触渐渐增多,和田人民也逐渐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先进科学知识的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无疑离不开汉语的学习,在这种形势下,和田人民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但是由于长期的发展落后,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交流依旧很少,语言生态环境差,人们交流还是主要以维吾尔语为主,只有少数人会部分汉语,所以和田地区的维汉双语教育依旧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由此可见,和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交通闭塞,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再加上主体少数民族人数占绝大多数,学习汉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比较差,在和田地区实施双语教育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双语教育也必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和田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习汉语的语言生态环境较差。这是影响双语教育的客观因素。无论学习何种语言,只有在课堂中学到后放到实际的交际环境中去应用,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语言。语言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然生动、丰富多彩、无尽无穷的语言输入和学习模仿的语言资源。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的学习也必然会受到影响。然而,在和田地区,汉族人口很少,少数民族的人口几乎占绝大多数,汉语通常在党政机关、商品交易、课堂上少量使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有使用汉语的机会,无法将学到的汉语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很容易遗忘,汉语学习的重复率较高,甚至有的学生学习了几年汉语却连一句汉语也听不懂、说不出,语言学习的生态环境较差,学生的汉语水平始终没办法提高,这是阻碍汉语学习最重要的客观因素。2.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整体偏低是影响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教师普遍都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不足。每年新疆各大高校毕业的学生不少,但是最终从事双语教育的人很少,而就工作地区来说,北疆比南疆的条件要好,愿意去经济较发达,条件好的北疆工作的毕业生多,相对而言,去南疆的毕业生就很少,因此南疆尤其是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教师数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

  不仅如此,目前在少数民族学校担任汉语教师的多数是少数民族老师(汉、回族及民考汉只占5%左右),这些教师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汉语水平较低。这些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远远达不到汉语教师标准,甚至有些教师本来学历就不高,又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之前可能是从事别的行业,仅仅是因为当老师轻松,工作有保障,仅仅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考核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些人无疑汉语水平不高。这种师资水平只会严重地影响双语教育的开展。

  3.当地某些体制的弊端,对双语教育重视度不高,学生家长的观念落后。到目前为止,九年义务教育在和田地区还没有完全普及,学校实际登记在册的人数和实际上课的人数误差很大,很多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可以看到,他们只为了拿一个毕业证,而当地对于拿毕业证的标准没有硬性的规定,只要达到学校的要求就可以毕业,又由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传统观念束缚,和田地区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很低,导致当地人看不到学习所带给他们的改变,因此也就不愿意孩子上学,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太关心,甚至有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农村,这样双语教育实施就很困难,学校在双语教育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学校方面,每周所开设的汉语课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汉语课程标准的需要,不少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几句完整的汉话都说不清楚。而受到当地汉语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地教育部门对双语教育的重视力度也不够。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加快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队伍的培养,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的整体水平。首先要加大对专业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师范院校应该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汉语教师的基地,所培养的这些汉语教师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教师还应包括汉族教师,对于现有的教师应该提供一切的可能对他们进行汉语水平的培训,使他们的汉语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以适应现行双语教育的标准,胜任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工作,严把质量关,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尤其是南疆去,以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2.积极营造语言文化生态环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汉语实际交际能力。语言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然生动、丰富多彩、无尽无穷的语言输入和学习

  3

  模仿的语言资源。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习者在实际中使用,而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又能反过来促进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能积极促进语言学习者学习的语言生态环境。利用现有的一切媒体资源,要求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而且应积极提倡在课外同学生用汉语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多用汉语交流。学校在学校内多张贴汉语图画,用汉语出黑板报,多放汉语广播,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观看汉语电视节目,积极鼓励学生回家多看汉语电视节目,与家长交流时多用汉语。学校方面应多订阅一些汉语报纸杂志书籍供学生阅读。

  3.尽快改善当地人对双语教育的理解,改变落后观念,当地教育部门加大对双语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大宣传,完善体制,严格把关。

  4.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和田地区,促进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

  四、小结综上所述,要促进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要靠全社会的努力,要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也要靠全社会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汉语水平,以促进和田乃至新疆的双语教育的发展。

  4

  

  

篇四: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

  作者:张慧霞,田雪芮,马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5期

  摘要: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虽有较大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如学生方面(汉语应用能力偏低和双语水平层次不齐)和学校方面(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师资力量薄弱和教材建设有待规范等)。针对这些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197-02

  在新疆,双语教育被称为双语教学,指在学校中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组织教学活动和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里,民族交融和语言的双向交流给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难得的机遇,为新疆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在新疆地区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实践工程,涉及到民族、人口、社会、经济、文化、语言使用及教育基础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双语教育的实施仍是任重而道远[3]。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

  据相关信息统计,2011年,在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中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140.84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7.5%,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55.0%。其中,学前三年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幼儿达40.99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适龄幼儿的62.4%;中小学(含职业高中)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99.85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46.9%[4]。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校的双语教育问题。高校开展双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在新疆高考录取中,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一直采取不同的标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通过政策性调剂考入大学,但实际上,在学习水平上仍相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虽然经过大学阶段的训练和学习,与汉族学生相比,毕业时在学习成绩和实际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龚军等[5]研究认为,只有认真、科学、积极实践和探索双语教学管理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新疆高校双语教学工作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二、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新疆地区双语教育在历经了多年发展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双语教育工作的推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新疆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

  1.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水平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教学的积极性偏低,缺乏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双语课程教学理解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如听力水平与口语表达能力低,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时能听懂但表达不出来,汉语言使用不够流利。在新疆地区,通过对MHK考试分布分析发现,参加MHK考试的学生群体大多是各高校中的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少数民族学生。这部分学生来自于新疆的不同地区,其双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进入高校后又被安排在同一班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存在或多或

  少的问题,不利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6]。

  2.双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新疆双语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双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弱化了人才培养目标,致使双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狭隘,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进而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和潜力的挖掘[7]。

  3.双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对双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双语学校的开办也随之增多,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小学有三千多所,初中有七百多所,高中有一百多所,在校学生有两百多万人,而新疆地区双语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尤其是在偏远的地区更为严重。另外,由于教师需求的增加,部分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较为随意,使得学生所学的汉语达不到双语学习的标准[8]。

  4.教材建设有待规范。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系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十分慎重[9]。新疆高校在双语教材建设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双语教材种类较少、教材内容存在着脱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等问题。

  三、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明确双语教育目标。双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化形式,从本质上讲,双语教育的目标应与教育目标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教育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故双语教育目标应该要凸显“人文价值和关怀”。双语教育目标界定不仅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人才整体质量的提升。

  2.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双语教育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1)从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现状来看,抓住培训环节,集中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抓住培养环节,努力提高教学队伍的质量。从双语师资的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为各地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力量。(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对双语教师进行定期汉语知识水平测试,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良性发展,以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10]。

  3.加大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的三大要素。教师和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最有效的两大要素。其中,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物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必要条件[11]。合理开发地方性教材,实现汉语教材与母语教材相统一。

  综上所述,经过长时期不断地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中的不足进行改进,目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宣传双语教育,加深民众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集中力量办好双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汉语基础知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将大幅提升,从而实现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篇五: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实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国家大力倡导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双语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考生与汉族学生交往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自身全面的发展。但是,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使双语教育政策落实的不够理想。本文就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做了分析,进一步促进双语教育的快算发展与政策的有效落实。

  一、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定位比较模糊。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取决于双语教学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民族语言教学与汉语的关系问题。两种教学语言如何有机融合才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双语教学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声音,有些认为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一体化必然使汉语成为国家的通用语言,渗透在生产生活的每个细节上,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逐年降低,汉语成为交流与沟通的主题语言;也有的认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学习语言就是传承民族文化,如果民族缺少了自己的语言,那么这个民族很快就会消失。以上两种声音都有自己的依据,但是双语教学的开展如何有效的进行,将两种语言都能学好和运用好,所有学者和一线教师没有同意的见解,还在探索研究中。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民族地区属于中国边远的山区,经济比较落后,生活环境较差,使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愿前往就职,而且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容易外流,只能聘请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代课教师,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的双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其次,民族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偏低,部分学校的双语教学水平较差。许多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师都是本地人,大部分都是毕业于本地师范学校或者从其他专业专任的毕业生,这些教师的汉语水平不达标,汉语词汇不丰富、发音不准、语法应用不准确,从而使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也比较差。

  (三)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教材设置不合理。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师依据教材开展活动,而学生以教材为主系统的学习语言知识。双语教学的教材编制与使用时一个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的关键性环节。当前,所使用的双语教

  1/3

  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教材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课程单独开设,以汉语授课;二是以汉语教材为主,只增开民族语言课程;三是汉语教材为主,全部对汉语教材译文,形成汉藏语言对照的教材。在这些教材的选择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民族地区为了让学生尽快的学习汉语和应用汉语,选择全国统一编制的汉语教材,或者汉藏对照译文的统编教材,这些教材内全是经典的汉族文化,完全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存量和生活背景,致使民族学生不能学习和理解;二是教师不能正确的对待教材的功能,认为教材是学习的唯一依据,部分教师将双语教学的教材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二、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否认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双语教学解决的问题是那种语言在教学中的位置较高,而是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本民族语言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又要学习好汉语,使民族学生能够融入到汉语为主体文化的社会中,实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的学习课程,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运用到其他课程的授课中。因此,民族地区汉语和藏语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而是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形成统一的认识,将两种语言结合起来,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水平决定者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上,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从根本上留住优秀教师;二是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参与教学交流和培训,不断的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巧、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使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授课。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必须具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思维,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不局限于教材和

  2/3

  教学大纲。民族地区的老师要给予崇高的敬意和尊重,在肯定教师成绩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

  (三)选择适合的民族双语教学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双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双语教学的教材必须按照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基础选择教材,强调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步,与生活同步,贴近生活。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编排教学内容,使自编教材对童便教材的一个补充,也是教材反应的内容与民族文化相关,从而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提高双语教材的质量,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师生的需求。

  3/3

  

  

篇六: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双语教育模式现状及

  分析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培养了不少双语互通的人才,想要更好的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需要在幼儿阶段抓起,在幼小衔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进行幼小衔接双语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在幼儿园缺乏双语的培养,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双语教育模式现状及分析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育,作为民族教育核心的一部分,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着层层的阻碍,部分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缺乏双语的应用,忽视了本地的语言教学,使幼儿对藏语感到陌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不利于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双语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其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1.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属于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有利于少数民族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此外,由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还会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致力于少数民族幼儿母语与文字的学习以及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还有就是加强幼儿双语的培养。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习惯的养成智力的开发和身心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只有更好

  地推动幼小阶段双语教育的实施,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多语多元文化人才的目的。而大量双语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做好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有利于幼儿语言及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双语者的这种优势源于其拥有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语言,这种不同语言的体验提高了幼儿分析语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其概念的形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依靠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用幼儿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幼儿很快吸收这些信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1.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双语教育模式现状及分析

  1.双语教育发展不均衡。近年来,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双语教育呈现不平衡的现象。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出现了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在语言教学方面,在当前主要通过汉语进行教学,导致了许多幼儿对于藏语的学习造成了阻碍。而且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精通双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双语教育还有待提高。而且在幼儿园时期没有双语的课本和活动,导致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就对本民族语言不熟悉,但是藏语的学习在幼儿园时期就没有系统的课本以及没有特定要求我们用双语,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在幼儿园就对藏语很陌生,到了小学开始学藏语有点困难。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也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水平的整体质量,更加不利于当地幼小衔接的发展。

  2.教育方法落后。幼小衔接双语教学无科学化系统化理论指导,目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幼儿园缺乏双语的培养,部分教师双语能力不高,无法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如果长期地、盲目地进行随意教学,而不进行两种语言能力对应转化的系统训练,非常不利于幼儿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少数民族幼儿学汉语始终不能摆脱对语音各方面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就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致不少幼儿到了小学仍不能接受藏语为载体的其它的学科教学,不利于藏语的发展和教学,对于当地语言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双语教学注重基层

  教师的培训,但却疏于理论化的研究与归纳,缺少体系化的教学方法。凭借着教师或个别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行培训,但却没有可以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作为指导的理论,无法有效的进行双语教学。

  三、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双语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1.因地制宜,确立培养模式。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今后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然是多种类型的,其培养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在幼儿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双语教育的培养模式。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双语环境,双语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双语环境相对稳定,比较有利于用汉语和藏语同时应用,讲授学科知识。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在具体对策上应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的宗旨,不能一概而论,既要使用汉语,也不能忽视藏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育模式。

  2.双语教育内容生活化。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主要通过汉语进行教学,比较普及,而内容生活化可以更加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藏语,发展本地语言。双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利于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中发现、探究问题的内容,体现幼儿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文化的内容。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藏族文化的环境,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学习藏语,使藏语得到有效的发展,还有效的发展双语,也不忽视汉语。双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习领域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但就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而言,更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发展特点,选择生活化的双语教育内容,围绕幼儿周边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展开,让幼儿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在幼小衔接的阶段,是为之后双语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非常关键。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

  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既学习汉语,同时学习藏语,同时发展双语教育。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双语授课能力培训,通过汉语和藏语同时应用,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四、总结

  幼小衔接双语教育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效的发展本地藏语,也不能忽视汉语的使用。想要谋求更好地发展,需要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策略。这项长期的教育工作的完成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完成少数民族地区幼小衔接双语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梅英.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状及分析研究——以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3):1-6.

  [2]论新时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变革方向[J].王雄瑾.贵州民族研究.2019(06)

  [3]坚持依法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和模式[J].王鉴.教育研究.2019(01)

  民族

  [4]少数民族双语平衡相关研究述评[J].金海英,王程程.育研究.2019(02)

  民族高等教

  

  

篇七: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教学

  关键词:双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双语教师自编教材、语言环境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随着全国普通话的普及,汉语成为全国最普遍使用的语言。学习汉语便成为我国各种少数民族的一种必然。要获取以汉语为载体的文献和语音资料的文化、科技、专业知识等方面水平最高、最多、最新的资料,不掌握汉语,就会使少数民族获取先进文化和技术的能力降低。阻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等的开展,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开展差距。因此,目前我们应该把双语教学摆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首位,尤其是在小学,为孩子从小营造一个汉语学习的气氛,从双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入手,逐步形成孩子用两种语言交流、学习的习惯。从双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到纯汉语教学的过渡阶段,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各学科教学内容,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开展。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活动1、抓住学生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信心语言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从多年来双语教学的教学经历总结,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情绪总是从:非常积极→灰心丧气→厌学→放弃。因此,抓住学生闪光点,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是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攻克难点的的重要因素。做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鼓励,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特别少数民族学生胆小,害羞、害怕听不懂或是自己说错了或说得不好,难以开口。那么我们必须从心与心的沟通开始,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使我们的学生对于双语活

  动产生情感,积极、自信地学习。用欣赏的态度告诉孩子:"你能行"、"读错了没关系"。只有在孩子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家长、老师催促转化为自觉、自愿时,老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有了它实质的含义。2、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有效渗透,有效利用本地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儿童的学习都有注意力跨度短、模仿能力强、习惯于经历型学习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在教学形式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观察、模仿、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1)图文并茂,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互译,将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与学生动手、动脑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例如,教学"手"这个字时,先制作出"手"的卡片(图文并茂),让学生观察,然后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互译"手"字(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老师可以找小助手帮助自己),同时让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跟着老师反复大声读"手",再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手,把手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通过学生对"手"字意思的理解,老师进一步提问。如:"我们的手可以用来做什么啊?"等问题,进一步运用问题加强学生汉语口语的练习。这样学生不但能学会"手"这个字,还通过学习理解"手"这个字的同时,加强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边学单词,边指着相对应的肢体部位,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记忆住字、词的意义。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方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发出指令,看看谁的反响最灵敏,可以是根据所指部位说出汉语,也可以听到汉语指部位。当然,组织教学的活动设计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但是,最主要的是无论你教授学生什么知识,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能

  真正理解这个字、词或知识点意义的根底之上。否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就是枉然。(2)根据学生实际,把本地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开拓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双语教材。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缺乏小学双语各学科教材是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做为在双语环境下授课的教师,能结合本地教学资源和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学科内容等自编、自翻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上一年级美术课(下册)第三课《太阳》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自编了以下活动:活动一:分组(按民族分组,便于语言的沟通)活动二:观察讨论:太阳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东西:(盘子、锅盖等等),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特别要说出太阳的形状和特征。活动三:让懂苗语的同学和懂彝语的同学,分别用苗语、彝语翻译太阳。(便于不懂汉语的同学理解太阳一物的意思)活动四: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同学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心中的太阳。活动五:让学生根据自己捏出的太阳再说说太阳的形状及特点。(有意训练学生口语和对太阳一物的进一步认识。)再如,上语文课时,备课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根据学生实际翻译或对译教材,自编出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的课文后,再备教法等。也许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本地教学资源和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所编写的教材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过难,学生说很简单句子都会出错,甚至还不符合语法规那么,但是只要学生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听起来明白,即使说错了、做错了也没有关

  系。因为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用和汉族同学一样的要求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就会使少数民族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信心。他们越是害怕错误,就越不敢开口,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允许他们犯错。(3)把汉语言的教学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注重教学内容"量"的尺度。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要掌握、理解每一学科的知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障碍的问题。也就是只有师生能真正建立沟通,才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每一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语言的教学,语言的训练。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汉语的对话语言和书面语言水平,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所教学的知识。但是,在学科知识传授过程中,如果教师所传授内容过大,超出了学生语言理解的承受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势必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指向语言的学习,一部分指向学科知识的学习。一心二用,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思品、自然、科学等学科中有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少数民族语言中是没有的,要让学生掌握是相当难的,仅词汇的理解这一项就让学生难以承受。因此,每一学科的双语教学在每一节新课上教学的内容涉及不能太多,如果在课堂上新知识的量太大,学生便很难牢固地掌握,并且容易混淆。因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把很多知识都要求学生记忆,这样做势必会事倍功半,学生因为觉得太难而放弃各学科的学习。三、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首要问题一个人语言的习得不只是靠识记,更多的是受到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因此,做为少数民族学生,第一语言的形成并不是靠在书本上学得,一个没有承受过教育的文盲可能不会看书、写字,但他一定

  

篇八: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

  王鉴

  【摘要】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都需要深入研究,以保障双语教学的科学有效性。%Bilingualteachinginourcountryentailstwoaspects,thefirstbeingsettingupcoursesoftwolanguagesintheethnicminoritiesregions,andthesecondbeingthechoiceanduseoftheinstructionlanguage.Themostcommonlyadoptedmodesofbilingualteachinginourcountryare"ethnicminoritylanguage+Chinesebilingualteaching"and"Chinese+ethnicminoritylanguagebilingualteaching".Thereisstillanacuteneedforfurtherprobingintothetheoreticalbasisofthetwoteachingmodessoastoguaranteetheeffectivenessofbilingualteaching.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与文化》

  【年(卷),期】2012(004)004

  【总页数】5页(P1-5)

  【关键词】双语教学;理论依据;有效模式

  【作者】王鉴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双语教学便成为民族教育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是民族教育的特色之一。我国60余年的双语教学政策执行及实践运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不同的历史时期,双语教学的背景与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双语教学的重心也随之发生转移,这里面有些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是变化的,如语言环境、语言关系、民族成员的语言态度、学生的语言基础等,有些因素却是不变的,如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学理论依据、心理学理论依据、教育学理论依据、文化社会学理论依据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双语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为此,深入思考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科学内涵、政策变革、理论基础、有效模式等问题,无疑对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该词典还概括了“双语教学”的三种主要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1]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

  进行教学。”[2]我国语言文字专家王均认为“真正称得上双语教学的,是从学生的母语入手,先把孩子的心智打开,诱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在他们初步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第二语言即汉语的教学。”[3]中央民族大学哈经雄教授认为“双语教育不仅包括是否开设两种语言的语文课,还包括其他科目教材的教学媒介的使用。”[4]笔者在1992年出版的《民族教育学》中提出“双语教学是指在民族学校中开设民族语文课和汉语文课,并采用其中一种作为主要教学用语,另一种作为辅助教学用语的特殊教学活动。”[5]上述理解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观点,此后双语教学经历了十多年最快最好的发展阶段。现在看来,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过去的做法通常有三种,一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开设民族语文和汉语文课程;二是先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再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程;三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程。现在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及学生语言基础的发展,通常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同时开设两种语文课程。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学用语主要使用母语,同时加授汉语文课程,俗称“民加汉”;另一种是教学用语主要使用汉语文,同时加授民族语文课程,俗称“汉加民”。在双语教学的两层含义中,两种语文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是条件,而民族语文课程的开设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条件中的条件,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是工具、是途径,都是为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的,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1952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1952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自治机关采用一种在自治区内通用的民族文字为行使职权的主要工具,对不适用

  此种文字的民族行使职权时,应同时采用该民族的文字。”“自治机关采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两部法典中关于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权利规定得非常具体,即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和使用汉语言文字。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关于少数民族教育中的语文问题,会议规定凡有现行通用文字的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小学和中学的各科课程必须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有独立语言而尚无文字或文字不完全的民族,一面着手创立文字和改革文字,一面得按自愿原则,采用汉族或本民族所习用的语文进行教育。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学汉文的问题,会议一致同意各少数民族的各级学校要按当地少数民族的需要和自愿设汉文课。1956年第二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教育工作,讨论和确定了今后民族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提出民族教育事业逐步接近和赶上汉族水平,在民族地区开展扫盲教育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会议还研究并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其中关于民族语文教学的政策与第一次会议内容基本一致。1981年,第三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召开,关于民族语文教学提出,要尊重民族特点,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切实搞好少数民族语文教材的建设。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应先学好本民族语文,在此基础上学习汉语文,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民族文字教材要反映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民族文化的传统。1992年,第四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在语言文字政策方面支持了第四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2002年,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民族教育的改革发展,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方针。在语言文字方面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

  言文字使用权利的同时,大力推进汉语文教学,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可开展三语教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为适应新的形势及语言环境变化的需要,国家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双语教学及其表述有了新的变化,即由过去一直强调“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上推进汉语文教学”转变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民族教育的新的形势及语言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力推进汉语文教学的条件逐渐成熟,双语教学的重心可以从民族语言文字转向汉语文教学,但是在两种语言的关系问题上,一定是先有母语的学习和运用,然后才有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因此,即使是大力推进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还是要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把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另一方面还要把双语教学的重点领域搞清楚,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互相代替。即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基础上,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在理论上有较为宽厚的学科依据,这些学科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社会学等。为什么要开展双语教学,什么时候开展双语教学,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等等,这些问题均要依据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过去我国在双语教学方面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这样,我国双语教学模式操

  作中的许多方法缺乏科学依据,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西方国家在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在语言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我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也要就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实践中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在语言学领域,双语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母语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问题等等。西方学者在英法双语浸入式教学理论中,较多地研究了这些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影响,即所谓的正迁移;另一种是起阻碍作用的影响,即所谓的负迁移。双语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1994年美国费城Temple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odEllis撰写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总结了有关学习者语言本质的主要理论,包括学习者错误、发展模式、语言变项和语用特征。从外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阐述社会因素和输入及交互的作用。从内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包括语言迁移、认知论解释和语言普遍性。从学习转移到学习者,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6]420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如同一条河的此岸与彼岸,要从母语到第二语言,如同从河的此岸到河的彼岸,中间的桥梁是由两种语言的材料共同建立起来的,因此学习和掌握母语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是人们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认知、思维、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与态度、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人而异,但同时有较普遍的规律。尤其是语言心理学更多地研究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我们也曾专门就藏族双语人在学习母语与汉语的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藏族双语人积极的态度在学习两种语言过程中都发挥着正的迁移作用,而且两种

  语言之间也存在着正的迁移作用。[7]我们在双语教学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语言学习中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考虑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学领域,除了语言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之外,双语教学还涉及两种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问题,所以,教育学领域还要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角度,研究教学用语与教学内容的匹配问题,即用什么样的语言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更有效的问题。过去我们常常是用汉语言的工具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或者用民族语言的工具传承的是汉文化的内容,这一点在过去的藏族地区的课程与教学中和在维吾尔族的课程与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主要原因是认为不管哪种形式,只要传承了文化内容就行,并不考虑其有效性问题,而现在随着双语教学科学化进程的推进,以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的做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执行,这就是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的主要模式。这个领域的实践探索也刚刚开始,理论研究需要随时跟进,为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在文化社会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族成员情感态度的关系,社会交往与语言选择与使用,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等。在这些问题中,最为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两个领域是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社会交往与语言教育的关系。从前一个问题来看,民族语言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获得与使用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表达问题。语言本身是文化的构成内容,是民族特征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指标,所以母语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或者民族成员来说,都意味着其对文化的认同与表达。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对于语言的获得和文化的传承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大力推进汉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忽视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进汉语言的前提条件是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提升。从第二个问题来看,社会交往决定社会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就我国民族地区而言,社会交往不像西方国家移民形成的语言环境,而是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由民族地区向

  全国扩展,母语学习向汉语学习扩展。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交往中语言的使用与语言的选择及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也是制定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与语言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就是有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地区的双语教学;第二种主要是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这是一种辅助型或称为“拐杖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民族语言只起着一种辅助学习汉语言文字的作用,如我国的东乡族、裕固族等。在第一种类型中,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就在这两种模式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主要研究影响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双语教学的操作策略等,实践方面主要是探索双语教学的两种模式。在理论方面,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个重点。我国双语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因而影响其模式设计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主要的因素有:(1)我国少数民族居住于分布的特点呈现大聚居区、小聚居、散杂居的分布特点不同,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模式也会随之不同。(2)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语性、多文性,语、文关系的多样性,分布区域的不均衡性,使用人数的悬殊性,发展趋向的兼语性和动态性这六大特点,必然影响设计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模式。(3)对双语教学的基础的不同认识,持不同的基础观点,便会形成不同的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而这一点正是双语教学模式设计的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4)双语文教学在先行学校教育中的使用情况是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因素。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双语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重点是要解决两种语言的过渡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在实践方面,双语教学重点探索不同的模式。如桂诗春将双语教育归纳为四种模式:

  一是双语社区模式,二是殖民地模式,三是多民族混居地区或国家模式,四是校园模式。我们通常探讨的双语教育是指最后一种模式。[8]严学窘提出不同地区双语教育的六种模式:延边式、内蒙古式、新疆式、西藏式、西南式、扫盲式;[9]85周庆生从功能出发将双语教学计划分为保存型、过渡型、权宜型;[10]笔者在《民族教育学》一书中也提出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保存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权宜双语教学模式。[11]120现在随着双语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模式都形成了“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保障这两种模式的有效性及其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有效性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双语教学的科学依据及正确处理两种语言的关系问题,这需要实验性试点研究,国家应该像倡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样,在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区,有效地探寻双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关于两种模式的关系问题是民族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是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同校好呢,还是独立建立民族教育学校教育体系好呢?同校可以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与公平,西方国家就是这么做的。分校可以更有组织的体现民族特色,但不利于教育机会的均等发展。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同时是一个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既要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又要结合中国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探索,为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责任编辑陈育/校对云月)

  【相关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2]戴庆厦.我国双语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民族教育,1989,(3).[3]王均.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J].民族教育,1989,(3).

  [4]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6]埃里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11.[7]万明钢,王鉴.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报,1997,(3).[8]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2004,(1).[9]严学窘.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10]周庆生.中国双语教育类型[J].民族语文,1991,(3).[11]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篇九: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的双语教学探究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早在2004年,新疆自治区党委以及人民政府联合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并制定双语教学的任务以及目标。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以及分步实施”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达到民汉兼并的教学目标。至此,新疆双语教学开逐渐得以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因素以及新疆少数民族本身的特点,包括新疆少数民资有着健全的语言文化体系,对汉语这门外来语言的接受程度不高,教学效果低下,因此就导致了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中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问题的发现,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维吾尔族;双语教学;教学措施实施双语教学是当前少数民族开展教育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双语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继续学习本民族的深远文化和继承少数民族的传统语言,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学习我国流通的语言,更早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地理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当前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的双语教学举步维艰,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因此,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尽管新疆少民族双语教学正在持续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双语教学仍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

  (一)缺乏完善的师资力量

  教学是一项知识传播的工作,教师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新疆能够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1]。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新疆地处偏远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内地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新疆任教,从而导致该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

  (二)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能继续学习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语言和文化;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我国的通用语言——汉语,保障今后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沟通合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仍旧趋于理论化。主要体现在,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双语教学,在课堂之外,由于学生的生活语言习惯,还是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没有真正地将汉语应用到实践中,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

  (一)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才能够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对于新疆的双语教学,需要当地教育部门要充分意识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和各个高校促成合作,培养专业的双语教学人才,毕业后致力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的双语教学工作,从而逐渐培养双语教学专业人才。其次,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强管理,从内地引进专业教师人才,构建专业的双语教师队伍,保障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教育部门联合人民政府的共同合作,致力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发展以及学生今后的成长成为主要目标,大力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双语教学的现代化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保障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前提。在新时期背景下,特别是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这样的特定环境中,更要因地制宜,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2]。比如,由于维吾尔族长期受到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一时之间对其它外来文化具有“排他性”,因此,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先在教学中穿插少量的汉语教学,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慢慢增加汉语的插入量,这种由浅入深的方式,能够大大改善学生的“排他性”,从而有利于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北极广泛地应用到各行业中。因此,教学领域也应该及时地引进新科技,用信息技术开展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学的实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幻灯片等教具,一方面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幻灯片等新鲜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利于学生了解,有利于推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积极有效开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大力来推广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的融合和民族语言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能够保障学生以后能够迅速成长成才,实现其发展。同时,通过培养和引进双语专业教师,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加强新疆少数民族中双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卉.关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学中学双语教学的思考——石河子市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调查报告[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01:68-70.

  [2]郭建耀,闫祯.新疆哈萨克民族初中“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以新疆某哈萨克民族中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152-154.

  

  

推荐访问:民族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 双语教学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