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企深度合作3篇

时间:2022-11-27 15: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3篇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  一、学校简介xx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创建于1945年取名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xx师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校企深度合作3篇,供大家参考。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3篇

篇一: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方案

  一、学校简介xx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创建于1945年取名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xx师范,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x大学科门类,有x个普通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x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留学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xx年,成为广西xx—2018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立项建设单位。院系概况学校设有法商学院、政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二、学院简介化学与材料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设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学生共计x人。学院共有就业创业发展中心、科创中心、宿舍管理委员会、文明礼仪团、文工团、医疗服务团、青协、学生会等x个学生团体委员会,在整个学校各项工作中一直名列前茅,成绩斐然。且我院历来学生活动丰富,如:迎新杯、欢送杯球类比赛、女生节、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才艺展等等,而且是全校17个二级学院中唯一成功独立举办田径运动会的一个学院。在宣传工作方面我院院网的校外点击率历来位居第一,校内上稿量今年全校排名第三。另外,我院曾与校外

  1

  部分单位全体学生会成员在历经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团结一致,对赞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为回报。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一)“定向”培养模式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二)顶岗实习模式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

  2

  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五)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3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九)实施“双百工程”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

  4

  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

  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二、合作内容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接受学校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提供。具体可签培训协议。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

  5

  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应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校企合作方案】

  6

  

  

篇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以淮安高教园区校企合作为例

  张政;拾以超【摘要】针对在淮高职院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政府、机制、法规、学校等几个要素之上,如何加强在淮企业校企深度合作几点意见,对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校企合作;学校;政府;企业【作者】张政;拾以超【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8.5

  一、研究背景分析淮安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既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淮安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万多家。截止2012年累计进园区

  企业2300余家,外资企业220多家。这些企业的陆续入驻,进一步提升了淮安的工业水平,改善了产业结构,带动了淮安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淮安市高教园区自2003年4月建设至今,淮阴工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市委党校先后入驻,在校师生已近10万人。淮安市现有5所高职院校,其中4所坐落在高教园区内,在校生规模近3万人。虽然各所高职院校目前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在和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解决好在合作中遇到的诸如教育理念、政策法规、运行机制、效益等问题;面临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规范有序地进行等方面的问题。二、淮安市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目前,淮安市各高职院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基本上有下面几种:1.“订单式”培养企业在相关专业的大二学生中,选择所需的学员组建订单班,企业定期派技术人员来校执教,宣讲企业文化及专业知识,毕业后优先录用订单班学员,学生非常欢迎这一举动。这种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企业提出,学校承担着大部分的训练任务。2.“校中厂”模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投资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校内单体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典型的“校中厂”模式。学校建设厂地,企业提供生产实训设备,把生产车间搬进校园,学生可以随时进车间上岗。3.“候鸟式”的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相关岗位,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应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实习的时间段,到时就将学生安排进企业相关的岗位进行实习,

  这种模式是现在各高职院大量采用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因其时间段相对比较灵活,时间可长可短,因而在学生三年的学习中,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多次,故而取名“候鸟式”。4.“走训式”实训模式“走训式”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与旅游烹饪学院特有的一种实训方式。学院与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协议,白天,学生在校内上课,利用课余或者晚上的时间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实训,这种实训方式是由餐旅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学生到企业中,跟随企业的师傅学习专业技能,白天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实习单位都在本市内,因而可以较好地实现工学结合,较快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三、本地高职院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淮安市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以下的几个不足:1.本地高校与驻淮企业的结合还不紧密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特点,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所办的订单班来看,很少有针对地方企业开办的。2.校企合作的层次还不够高从学校的层面来讲,学校希望通过组建有影响力的,声望好的,待遇好的大型企业订单班来吸引学生入学并就业,但是就实施的效果来看,并未达到“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即就业”的目的。原因是:首先企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及市场的波动影响很大,作为企业来讲,当然希望是通过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实训基地现在对于企业来说是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学生去企业实习,事实上解决了企业部分劳动力的问题。在实训中,企业是否真正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学校是否能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实施进行,都要打上折扣。因而影

  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或者说偏离了原来的初衷。这也是为什么本地企业在“候鸟式”的实训过后很难留住当地学生的原因之一。3.有些企业不太关注职业教育企业需要职业教育,但事实上某些企业却不太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参与性不积极。对于校企合作来说,企业不主动积极,使得校企合作成为学校一厢情愿的事。有些企业对于学校的毕业生也不怎么感兴趣,对于接受学生实习,也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而予以拒绝。4.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高职院学生的文化基础一般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没有信心。有的学生认为上高职学校可不必认真学习基础理论,只学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这给高职学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了难度。5.缺乏法律制度规范保障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还处于自发发展之中,没有形成机制和规范。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没有制度的保障,这将不利于发展。职业学院是积极的而不是主动的,而企业的主动性不强,这很难实现对等和协调,使合作不能协调合作、互利共赢,合作很难长久保持。四、加强在淮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几点建议1.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参与构建一种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可促使企业主动介入职业教育,是解决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问题的关键。加强政府参与,具体到淮安市高教园区做法可以有:政府组织优势、资源优势的发挥与调节,政府利用规划把职业教育资源与企业进行整合。根据地域经济发展需要,如:从特钢、盐化工、食品、电子等淮安市重点打造的几大产业着手,抓住龙头大型企业,以及对带动地方经济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先行试点,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就

  是本地区高职院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使校企合作有序地进行。由淮安市开发区政府出面组织调配,确定重点的几家大型企业与重点的几家高职院的对口的专业,企业与高职校双向互选,共同制定本行业所需专业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设专业课程,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双选成功确定的校企双方,政府可以先行支付部分起动合作运行的必需资金,推动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在学校建设培训基地,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厂校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三年后,由开发区政府组织实施评估本轮校企合作的效果,给予相应奖励。如,对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产生的支出纳入税前扣除,个人在职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费用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评价的效果可以从人才培养本身的质量,毕业生在当地的就业率,以及社会效益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以及严格的评估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面的评估。2.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真正参与以及如何参与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只有得益于职业教育,才可能积极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企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也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企业。我们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把培训技术人员的职责和责任,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做的,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激励与约束制度为前提。尤其是给予那些能与学校建立“厂中校”的企业给以优惠和扶持政策。这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3.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目前,高职院校作为办学的主体,应该发挥人才优势,主动寻求更多的合作,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同时在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校要主动走出去,

  向企业宣传学校特色,经常邀请领导来学校,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展示自己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和技术实力,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事实上,校企合作发展比较好的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合作领域很宽。学校可主动为企业服务,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的教学理念,及时修订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做到校企双赢。4.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坚持校企互动的原则,结合与企业的“双赢”为目标,建立灵活的校企合作途径。如:探讨职业教育集团的合作模式的建立,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质量;探索企业和学校建立公司章程,双方形成一种新的股份合作制的实体模型,校企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形成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探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契约”关系的建立,签署一项合作协议,促进合作行为规范,安全合作的稳定发展;实行“订单”培养教育、校企联办培训新模式的企业。职业院校应重视企业业务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培养方向,确定规模发展、教育和培训项目的设计实践。此外,学校与企业之间应探索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实现从最近的合作过渡到长期合作,实施和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校企合作是与时俱进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中不断更新,只有在促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坚持政府引导,加强行业指导,深化企业的参与,尽快将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产业和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对口,规划布局,不断探索合作,才能促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参考文献][1]张雅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0(3).[2]周雷锋.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教育,2009

  (5).[3]顾忠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总裁,2009(6).[4]杜世禄.高职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功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6(6).[5]孙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困难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9(1).

  

  

篇三: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规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书学生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从实习的教学管理安全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等方面详细地规范了实习活动并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企业管理人员教学部门学管部门招生就业办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形成了校科两级校企双管的全程化全覆盖的监控体系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效

  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顶岗实习是学校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推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以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共赢,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顶岗实习是学校贯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推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带着经验走入社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

  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中,走过了由探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通过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不同的模式,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1.健全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校企共同体,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合办专业,探索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

  1.1健全机构,搭建平台,推进合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关副校长、教学及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平台,定期开展活动。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

  1.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保障经费

  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学结合工作的意见》、《工学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明确了校企双方和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工学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审议学校教育教学重大改革方案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材建设等有关工作。

  学校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规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书》、《学生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从实习的教学管理、安全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等方面详细地规范了实习活动,并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企业管理人员、教学部门、学管部门、招生就业办、各系负责人为成员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形成了校、科两级,校、企双管的全程化、全覆盖的监控体系,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并将其纳入每年的常规预算支出项目。

  1.3专家参与,巧匠任教,共同提高

  1.3.1企业专家参与管理

  学校按专业大类成立了各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近年来,学校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聘请一大批在专业上有建树、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规划和建设。

  1.3.2能工巧匠来校任教

  学校各骨干专业均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高技能人才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聘请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全方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加强实训,保障工学有效结合

  2.1加大设备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使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目前,学校已拥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和教学仪器设备,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系统化、规范化、针对性强地进行实地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能满足现有专业的教学要求,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2重视生产实践,强化校外实训基地拓展

  为保证学生就业零对接,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与河南省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等4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要在基地进行实习实训,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近两年随着水利大发展,学校已出现顶岗实习供不应求的现象。

  2.3积极创办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持续发展

  学校按照“面向市场办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变“产教分离”为“产教结合”,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五合一”培训功效和“理论实践化、教室车间化、车间产业化、学校工厂化、教育社会化”的办学机制,保证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探索,寻求校企合作共赢

  共赢的合作才是稳定长久的合作。学校为处理好校企合作的主要冲突主动适应企业、配合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寻求与企业的深层合作。

  3.1订单培养,共同发展促经济

  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模式,是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学校主动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培养培训岗位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师资和设备优势,面向企业职工和社会行业搞好培训。我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满足岗位要求;严格按照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培养,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企业专家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校园,校企互相融通;在合作单位完成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共同进行学生评价,严格考核机制,保证订单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双方精心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符合企业要求,表现出了高素质,达到专业人才培养优质、企业满意的双赢局面。近几年来,学校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主动面向行业和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⑴面向水利行业进行岗位培训。学校面向河南省水利行业积极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新密市、濮阳市水务局职工培训班、全省山洪预警培训班、全省水政监察执法人员培训班等,为河南省水利行业业职素质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行业领导和企业的好评。

  ⑵面向中职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我校是河南省教育厅认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近3年来,共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500人次。

  ⑶面向农村实施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水产养殖水平,服务于现代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近3年,培训合作社成员1900人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3.2引企入校,育人用人零距离

  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分别与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方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确定教学内容。企业提供加工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用于教学培训,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生产实习。

  通过引企入校,既实现了学生的岗前培训,又满足了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技术技能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使育人与用人实现了零距离无缝对接,真正实行了教产合作、校企合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3发挥特色,扩大办学强效应

  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我校初步构建起了实践能力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系:一是基本技能培训层面,通过校内实训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专业能力培训层面,通过校办产业,培养学生的熟练技术技能;三是综合能力培训层面,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生产能力。大大缩短了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由学生向工人过渡的时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我校已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高素质毕业生,特别是水利土木类专业,部分学生尚未毕业就被国内外知名企业竞相预聘,并因技术精、踏实、严谨、工作认真,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实现职业稳定、收入稳定、专业对口等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同时,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在河南报业集团近年来组织的社会公众调查中,我校于2009年荣获“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教育品牌”,2010年荣获“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2011年荣获“河南职业技能院校综合实力20强”,2012年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示范院校”。

  3.4深入合作,求同存异保双赢

  学校与4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80%以上的学生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内完成,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教师150多人次,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或开设讲座70人次,各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均在企业专家参与下进行。学校部分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工学交替。骨干专业都实施了“订单”培养。学校为企业提供免费职工培训达2100多人次。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了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贯彻落实。

  近年来,学校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彰显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师”教学团队为依托,进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为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有效开展顶岗实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带着经验融入

  社会,真正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林小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

  [2]刘大康,张亚杭.三方联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3]刘合群,陈小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

  [4]揭平英.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5]韩天学.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推荐访问: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深度 推进 校企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