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12篇

时间:2022-11-07 16:15:1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12篇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神话文本的教学策略  【摘要】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中编排了不少神话故事,每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独特的人性之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12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12篇

篇一: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神话文本的教学策略

  【摘要】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中编排了不少神话故事,每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独特的人性之美,饱含着各自的“神奇”之处。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和其他文本的教学要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把这类文本当成是简单的伦理道德教育的平台,神话文本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策略,要以多彩多样的学习形式培养孩子对神话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一、朗读感悟,把握人物形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中国人熟知的,有创世神灵女娲、盘古、夸父,有玉帝的手下:月亮女神嫦娥、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有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众神领袖宙斯、太阳神阿波罗、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天神普罗米修斯……这些人物形象,或是正义的化身,或是济世的英雄,或是光明的象征,值得孩子们深植于心田,而朗读是把握人物形象最好的方法。

  神话人物的精神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每篇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些形象非常鲜明的角色,这些角色给人的形象大都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让学生以读促悟,让文本中抽象虚幻的神话精神力量转变为光辉的英雄形象永留学生心底。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文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安排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普罗米修斯日夜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刑罚痛苦时,可以安排一组各种困难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看,并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不同的回答,将自己认为的一些困苦遭遇给表述出来,借此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明白了普罗米修斯因为“盗了”

  火种而遭受种种磨难,这样学生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那种为了人类而甘愿遭受折磨的崇高精神,使得他的形象更加深入学生心田。

  二、赏析词句,感受文本神奇

  对于古人而言,古代神话中的“神”更多的是一种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种崇拜感已经所剩无几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神话中的“神”更多的是“神奇”,吸引着学生去学习去阅读。

  1.赏析词句,感悟神奇

  《开天辟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在教学时应当紧紧抓住“渐渐”“缓缓”“慢慢”“逐渐”,引领学生品味到这些词语都表示速度慢、时间长,进而感悟到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品读出夸父行走奔跑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正常的认知,通过这些重点词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2.朗读涵泳,体悟神奇

  3.培植想象,感受神奇

  奇幻的想象是神话最大的魅力,因此学习神话类文本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文文字描述的具体情境给学生直观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情境进入到课文内容所描述的场景中,充分地体悟其中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如在《开天辟地》中,盘古最后化身万物时,让学生想象:除了文本中的事物,盘

  古身体还能化为什么?进而激发其想象力,在想象完后,学生更能体会到盘古的神奇,进而感受到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神奇之处。

  三、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

  神话文本的基本要素是故事情节,对于神话文本来说,它的故事性比文本性更强,因此,叙述的故事性也是神话的核心属性。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背景,并能够把握住其基本情节从而进行复述,是学习神话文本的基本方法。

  1.按序叙述,复述课文

  2.借助图画,复述课文

  部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有一些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课文内容。还是以《开天辟地》为例,我们可以出示几幅图片:一个丹状物体里面有一个人、这个人拿着斧头凿子敲击“蛋壳”、巨人双手撑天双脚踏地、山川河流人间万物。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概述出课文大意,而且记住图片比记住文字更方便实用。

  四、拓展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虽然在教材中,神话文本有一席之地,但是其所占的比例与其浩如繁星的数量还是不成正比的,仅仅靠教材中的神话文本,不够学生去体悟整个民族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所以我们要跳出课本,广泛链接。比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我们可以插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相关的神话故事,学完《普罗米修斯》,可以布置“寻找各个国家、民族的神话故事”,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等。学了《哪吒闹海》一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阅读《精卫填海》《大闹天宫》等故事,借以丰富学生的眼界,积累文学常识。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体悟人物形象,感受文本之神奇,并让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培养其语言概括能力,更要跳出文本,广泛积累,让学生学好神话文本。

  

  

篇二: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教学探析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教学探析

  摘要: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美好向往。神话类文章想象夸张,故事性强,“浑身”散发着神奇的色彩。教学神话类文章,抓住文本特点,激活想象、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感受故事的神奇、人物的神奇。让学生学会读神话,积淀语文素养。

  关键词:神话;神奇;想象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是远古时期人们为了化解社会矛盾,探寻社会的发展而想象和幻想出来的故事。神话故事的故事情节离奇、夸张,通過丰富的想象来解释人类的产生、山川的形成以及各种自然天体等。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不难发现神话题材占了不小的比例。如何在神话题材的教学中既体现出神话文本的特点,又能够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尊重儿童天性,凸显“神奇”性,让课堂富有情趣味小学生大都对神话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深入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将神话类文章背后的“情趣味”提炼出来。让学生们带着兴趣走进“神奇”的神话世界,进一步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一)巧设悬念,让文本充满“好奇”悬念是文中令人好奇但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设置。神话本身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学生也甚是喜欢。在教学神话类文章时,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让他们对文本充满着好奇。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学生读到此处的时候其实已经充满了疑惑了,这时,老师声情并茂地提出疑惑:“这一轰隆隆的巨大响声竟然把女娲震醒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娲感到如此可怕呢?……”学生越是惊奇于老师设置的悬念就越会想知道,越想往下

  1

  读,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捷,这样设置悬念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二)关注文体,让文本带有“色彩”神话的主要特点就是充满神奇性。它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故事情节,神奇

  的器具,神奇的力量。神话的字里行间都有神秘的色彩,充满了想象的张力。对于这些神奇,学生们都有极强的好奇心,这也正迎合了儿童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文本的特点,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内心,从神话所特有的文本叙事魅力和内蕴意义入手,顺应童心,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体味神思,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切实提升神话文本阅读的品质。

  二、拉近文本距离,把握故事性,让学习充满情趣神话类文章除了有极强的神奇性外,故事性强也是神话类文本的另一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文本的故事性,从整体入手,不断章取义,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一)充分阅读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授神话课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大量的阅读走进文本的世界,让神话故事和人物本身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充分的阅读学会概括、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二)故事讲述神话都有极强的故事性,把握故事性,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或是复述课文的方法来理解文本感受神奇。同时,引导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运用神话故事特有的夸张的语言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先和学生一起理清思路,给出一些关键词“轰隆隆、太可怕了、找雨神、寻找补天石……”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就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内化了故事内容,感悟了神话故事发展的神奇合理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三、抓住人物形象,激活想象,让教学充满“人情味”神话是童真的,神话的世界是儿童的世界。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神话的一大特点。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神话往往表达着

  2

  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

  (一)抓住言行,角色对话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神奇的力量,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盘古的形象鲜明,学生可以从盘古的动作中形象地感受到盘古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朗读和动作的表现,感受到神话的神奇。教学时,重点抓住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描写。“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抓住这些对盘古动作的描写,通过让学生角色体验,动作演绎等走进盘古的内心,感受盘古经历的艰难困苦,同时加入合适的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二)叩问原因,感悟形象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要让女娲的形象更加丰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女娲为什么要去补天。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文章的前半部分来进行教学。“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女娲难过极了。”朗读并体悟女娲在看到这一切时的悲伤心情,再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对比着阅读。想象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一路上遇到的困难。这样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体会女娲这么辛苦,承受那么多都是因为自己有着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样,女娲的“母亲”形象就更加深入学生内心了。四、咬文嚼字,领受神奇,让解读充溢语文味神话类的文章因为其神奇而丰富的想象而充满魅力。就因为神奇所以教师容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受上而忽视了对其中语言表达的感悟上。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神话课文的时候,要既关注其中的故事特色,还要注意对文章的品析,从而让神话类文章的教学充满语文味。(一)书声琅琅,读出语文味神话类文章的语言极富魅力,很多神话的语言充满节奏感。如《盘古开天地》采用了大量的对仗的句式:“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

  3

  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在品读中,引导学生边打节奏边读,说说读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这样好听。这样让学生体会这些语言不仅字数相等,词语意思相对或相同;同时,在读中感受“慢慢”“渐渐”“缓缓”等不同叠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音律美。

  除了这样的节奏感外,神话的语言比较的夸张。《夸父追日》中夸父奔跑、喝水的内容;《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内容,《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及自己的身体幻化成万物的过程……这些内容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们的视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细细品读,激活想象,体会人物的形象,领受神话的神奇。

  (二)仿说仿写,寻得语文味神话故事大都语言凝练、准确、生动、形象,充满诗意,极富魅力。仿效自古以来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仿效中蕴育着创造。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仿说仿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习得语言的形式,寻得语文味。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倒下后身体幻化成万物,“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让学生模仿文本展开想象写一写还有可能变成什么。孩子们依着葫芦画瓢,他的(),变成了()的()。在这样一个简单的仿写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丰富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三)补写续写,悟得语文味由于神话故事有很多略写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延伸故事的情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这一片段,女娲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五彩石,但文本的描述比较简单。“冒着生命危险”“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教师

  4

  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通过想象补写来进一步加深女娲寻找的艰辛。然后再重新品读文本的这几个词,就会使原本简单的描述变得有内涵,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孩子的世界与我们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神话这个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而神话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就是因为它的神秘色彩,使學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神话,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提供了梦想的众多形式。教学神话类文章,只有更好地了解它,更完整地诠释它,更深刻地解读它,才能让作品生动起来,让神话的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进行更灵动、高效的语文实践!

  编辑/吕秀妍

  5

  

  

篇三: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沈晓晓来源:《求知导刊》2021年第04期

  摘要: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象力”。读神话故事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不少神话故事,而每个神话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独特的人性之美。教师在教学神话故事时,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鉴于此,本文对中国神话故事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意在为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4-0073-02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故事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神话故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神话故事天马行空,是对不寻常事物的一种展示,极具创造性,能够给人丰富的遐想,属于浪漫主义具体化的表现。要想提高神话故事的教学效率,教师应采用趣味性教学策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而不厌,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

  一、通过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趣味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开展教学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爱幻想、爱听故事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神话故事时,便可借助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沉闷地给学生讲述,而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注意力放在听故事上。此外,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应使用小学生喜欢的语气。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有关女娲的故事。比如,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待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可继续对学生进行提问:“听说过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吗?”大部分学生没有听说过这一故事。此时,教师便可给学生讲述这一故事。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与学生互动,也可以讲解一半的故事,让学生猜想后面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学生表述自己的猜想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可继续讲述故事,在讲述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听后感。这样,

  学生对故事内容会留下更深的印象,对学习后续的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故事讲完后,教师要很好地将其衔接到教材内容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之后人们就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了吗?”这样的问题同样可以引发学生的猜想。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教师可继续给学生讲述下一个故事——《女娲补天》。教师在给学生讲《女娲补天》这一故事时,需跟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转折。教师讲完故事后,同样可让学生谈谈听后感。学生听完故事后,对《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教师可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开展情景教学,既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又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魅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观看情况对其进行简单的引导。在学生演绎后,教师可给予学生评价,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1]。

  例如,教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时,便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开展前,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大家听说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吗?”有一小部分学生听说过这个故事,但对相关的内容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地感受相关故事情节。教师在给学生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可根据视频中的情节给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便可让学生谈谈观后感。之后,为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教师可让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具体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进行演绎时,教师可在旁对学生进行指导,即如何将盘古的形象表现出来,如何演绎盘古开天地时的动作,如何将开天地之后山川河流的壮观表现出来。对本课内容进行演绎,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领悟将其表演出来,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表演,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此外,教师还需给学生讲解盘古开天地的意义及影响,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魅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最后,教师需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对于表演得比较好的学生,可给予奖励,而对于表演得一般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抓住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

  神话故事本身充满了传奇性,而这正符合小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在教学神话故事时,可充分展现其传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神话故事教学时,应抓住其特点讲述故事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抓住教材内容的特

  点,还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特点给学生进行讲解,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同样可先问学生是否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是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将这一故事讲述出来。这样,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由于民间传说与教材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将教材内容中想要突出的重点及特点表现出来。比如,牛郎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牛郎和织女是怎样遇到然后在一起的,他们在一起后非常幸福,但由于什么原因最后不得不分开等。此外,教材中还重点突出了老牛和喜鹊,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课文是如何描写两者形象的。教师将文章的表述特点罗列出来后,便可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熟读文章。在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让其对课文与自己听到的民间传说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民间传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明确课文的重点,并根据这些重点了解神话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激发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奇特

  神话故事一直以来都以其“神”的特点被人们传颂。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地听过一些神话故事,而且对神话故事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神话故事时会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了解。此外,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2]。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这一课时,教师便可采用激发小学生想象力的方式让其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不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上课前可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看看学生对《精卫填海》这一神话故事的了解程度。在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提出问题:“精卫是一个怎样的人?”此时,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精卫的形象表述出来。有的学生认为,精卫是一个大力士;有的学生认为,精卫是一个会仙术的神仙。接着,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大海有多大吗?”学生答:“很宽、很辽阔。”教师问:“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学生答:“因为大海阻挡了精卫去远方”“因为大海不能住人”……教师会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最后,教师再将学生引入教材内容中,便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神话故事的奇特性。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神话故事教学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开展神话故事教学。这样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及

  效率。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神话故事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陈炜炜.神话故事教学策略:以《日月潭的传说》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19):5557.

  沈虹.“故事集”的阅读实践活动设计:以《中国神话故事集》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0(07):87-88.

  作者简介:沈曉晓(1981.10—),女,江苏南通人,中小学一级教师。

  

  

篇四: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故事教学策略漫谈

  “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哪吒闹海”“嫦娥奔月”……这些故事曾滋养着一代代人的成长。神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是民族的文化之根,包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民众情感和历史价值。

  神话故事最初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母乳”文化。神话属于儿童,神话类教材的语文课堂就应立足儿童,顺应童心,让儿童享受神话,寻找神话与儿童的原初精神的契合。但是,在理工科式的简单技术型的考试机制的笼盖下,语言在教育的语境中从文化中剥离的现象已是社会的共识,基础教育像考数学一样考语文,像教数学一样教语文已成为一种通则,本该有文化的语文变得毫无文化,本该不需凸现文化的语文必须“彰显”出文化已示“现场的缺失”,这是一个时代的教育悲哀。

  如何让学生重新回到神话世界里,让学生插上这对可以穿越时光的翅膀?王荣生教授指出,“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失败、低效,问题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不同文体的文本自然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神话故事作为文体的一种,有自身特质。教学中教者应紧扣神话“口耳相传”的特点,以讲述代替分析,在讲述中感悟人物的神力,感受故事的传奇,领略神话的美丽,在讲述中积累祖国语言,丰富民族内涵,传承民间文化。

  一、寻觅“小径”走向神话

  一个完整的故事往往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梳理清楚这三个要素,故事脉络就清晰了。讲述故事的前提是理清故事脉络,脉络犹如通往山巅

  的小径,没有这条“道”,“讲”就举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如何排除万难顺利登上高峰,教师的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1.提取核心词

  一篇文章由若干基本单位字词组成,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结合故事情节所需,提取核心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积累内化,再转化运用,可谓一石二鸟。更重要的是,这些核心词语基于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犹如和春之花草,有机植入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板块记忆,为下面的讲述有效奠定基础。

  2.绘制情节图

  图画比起文字更直观形象,把一篇较长的文读成一幅图,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遵循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图指情节图,情节图顾名思义,是概括故事情节发展的图示,以简笔画为主文字为辅,常用于较长文本的教学,如整本书导读教学。情节图的形状并不固定,可以结合文本具体的内容来拟制。以《日月潭的传说》为例,我们可以在初读故事时绘制一幅情节图。

  师:传说开始的时候,一般我们都要说——很久很久以前发生了什么呢?

  师:哦,反角出现了——两条恶龙。(板书:恶龙)是呀,有英雄的地方一般都有——坏人。坏人总是会干坏事的。它们干了一件什么坏事?

  生:吞吃了太阳和月亮。

  师:太阳为“日”,“月亮”为“月”。这两条恶龙将日月给——吞吃了。(相机板书:吞吃、日月)这是故事发生的原因。(板书:起因)……

  师:这一段里出现了哪些人物?

  生:大尖哥、水社姐。它们遇到困难后挺身而出。

  生:人们。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相机板书:大尖,水社,人们)……

  师:这一节大尖哥和水社姐很辛苦,干了许多事。让我们一句一句来读。

  生:逐句读。(教师相机板书“来到”“拿到”“激战”“砍死”“救出”)

  师:这是故事发生的经过。(板书:经过)读第五节。(板书:将大尖、水社结果)

  3.渗透基本法

  婉约是美,豪放也是美。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不妨采用简朴的方法,即“开门见山”逐步引导。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哪吒闹海》一课时就运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读完《哪吒闹海》这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这叫概述。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三句话呢?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话:闹了又如何?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薛老师独具匠心的点拨,已悄无声息给学生渗透概述故事的基本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情节就理顺了。

  二、展开“翅膀”丰富神话

  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教材共有七篇神话故事,除《普罗米修斯盗火》都是中国神话,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段。凡熟悉这几个神话故事的同行,不约而同认为选文内容略显单调,仅以文本来指导讲述往往变成背课文,索然无味。“成年人写的神话是幼稚的,只有经过儿童的再创作,这些神话才能成为真正的神话。”(荣格语)如何打破这种尴尬的讲述,在实施教学中,教者可立足不同学段,筛选文本中的价值点来确定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巧妙补白,化平淡为精彩。

  1.扩写句子,放飞想象

  扩写在作文教学中较常见,要求对所给材料进行扩展和生发,增加原文没有的细节,在原材料的关键处精雕细琢,但所有增加的部分都必须是扩得合理的。因为有较多的扩展和生发,所以迁移运用扩写之法也大大增添了故事讲述的趣味性。

  师:“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怎么变成三句话呢?(板书)只见——

  生: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

  师:“白白胖胖”,多好玩啊!这叫“形象”!夜叉看到后,(板书)就大喝一声——

  生:夜叉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小娃娃,竟然敢在水晶宫门前撒野?你活得不耐烦了!

  师:大喝一声,“呔!”(众大笑)加一个“呔”字,就有声有色了!

  生:夜叉大喝一声,呔,你这个小娃娃,在龙王的地盘上撒野,看我不把你收拾了!

  2.链接生活,合理想象

  3.关注插图,启迪想象

  苏教版小语教材图文并茂,其中插图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还可以此拓展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讲述故事“锦上添花”。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时,学生观察插图讲述:“恶龙怒目圆瞪,使劲地扭动着长长的身子,潭里的水被掀起几丈高!它们张牙舞爪地冲过来。”“恶龙的眼睛像是要喷出火来,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出了尖利无比的牙齿,恨不得一口吃掉这两个人。”学生借图二次创造故事,契合儿童成长需求,也增强了神话故事的趣味性。

  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没有神话故事的童年是有缺憾的,更是苍白的,学习神话故事除了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更应该让学生热爱神话、传承神话。

  

  

篇五: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神话类文章虽然占比不多,但仍然以其生动形象、语言富于想象力等受到了小学生们的喜爱。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神话故事,对学生们的思维开发、想象力创造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教学方式

  前言:

  神话故事当中由于其特定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以及神话故事所折射出的道理,对于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力以及思维再现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抓住神话类文章的重点思想,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一、课前预习朗读,感悟故事梗概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開始接触学习内容,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之前,脑海中没有固定的学习思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神话类文章教学之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进行课文预习,在进行课文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可以对所学篇目的字词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在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文章产生兴趣,同时也能够理解大概的故事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正式教学的环节中,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逐步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对学生们进行《后羿射日》这篇神话故事的讲解时,就是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提前认识到这一神话故事的基本内容,可以给学生们布置教学任务,即要求学生们在课下提前预习该篇神话故事。具体的内容可以包括:1,朗诵并熟读课文,将不认识的生词进行查找。2,

  通过朗诵该神话故事,掌握基本的故事内容。这样在给学生们制定了具体的预习要求之后,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具体情况作一个基础的了解,比如,“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故事呢?哪位同学能回答我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回答,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回答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总结。这样在课堂开始之前,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能够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

  二、进行角色练习,掌握人物特点

  由于神话故事当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比较鲜明,对学生的发展也会起到一个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针对于神话故事当中的人物,具体形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应当重点进行讲述。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相关教育者提倡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起课堂的主人,把握学习的效率,为自己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优秀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进行神话类文章教学时,教师也更应当注重,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想象力为前提,让学生对于神话当中的人物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在了解了具体的人物形象之后,才能够对课文思想情感有所掌握,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对于《女娲造人》这篇故事进行学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到该神话故事的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来进行角色扮演。同学A扮演女娲,同学B扮演女娲造出来的人,同学C给朗读配音。学生们也会感觉到学习氛围较为轻松融洽,同时能够增强对该神话故事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在进行角色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女娲的形象:造物造人,补天济世的美好品质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和传达,指导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角色练习,也是快速掌握人物特点和故事内容的一个有效方式,教师应当予以应用。

  三、改编故事情境,培养想象力

  四、开展神话读书会,增强阅读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什么科目,都必须让学生们对其产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神话类文章也是如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出神话故事带来的作用。教育者可以通过在学校中给学生们开展神话读书大会、神话演讲比赛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比如,上周学校组织的“神话朗读周”就极大的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想象力极其丰富和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对神话故事也充满着极大的阅读兴趣。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给学生们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比如,《愚公移山》、《普罗米修斯》等都是极其受到学生热爱的书籍。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更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坚持,勤劳和顽强不息,对学生们的人生感悟也是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学校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神话文章教学,真正的做到教育为了孩子,从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神话故事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章类型,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将这一类型的文章进行授课,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能够读懂神话,理解神话所带来的含义,从而为学生们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篇六: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语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是古人用想象或幻想解释自然现象、化解社会矛盾、探询自然规律、探索真理所衍生的传说性故事。神话的特点主要为情节离奇、想象大胆、描述夸张,神话通常天真地解释了宇宙生成、人类产生、山川地形、自然天体等现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尽管所涉及的文学样式多样,但是神話类课文比重较大。神话的教学内容离不开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夸张的表达方式等。怎样才能在神话类课文教学中做到“神话味”与“语文味”的完美结合,不但让学生了解神话文体的特点,而且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一、尊重儿童天性,凸显神奇,让课堂具有“情趣味”神话类的文章因其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故事情节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份喜爱,从兴趣出发,尊重儿童的天性,进一步挖掘出神话类课文背后蕴藏的情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充满情趣的文本之中,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1.巧设悬念,让文本充满“好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是文中令人好奇但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境设置,它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而神话本身充满神奇色彩,学生也很喜欢,在教学神话类课文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根据文本的需要设置悬念,激活学生“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让他们对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女蜗补天》一课,学生读到“……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这一段时,充满了疑惑。这时,教师声情并茂地提出疑惑:“这一轰隆隆的巨大响声竟然把女娲娘娘震醒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娲娘娘感到如此可怕呢?”学生越是惊奇于教师设置的悬念就会越想知道,越想往下读,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心里就可能产生很多种猜测,这样设置悬念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2.媒体辅助,为文本增添“魅力”学生对于直观的事物总比对抽象的、静态的事物更感兴趣。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神话类课文有夸张的故事情节、神奇的想象,如果能再辅以多媒体的渲染,文本的神奇色彩会更加浓郁,更能吸引学生走进文本。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这段文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教学伊始,多媒体出示一张漆黑的图片,首先在视觉上让学生进入了混沌与漆黑之中,快速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之中。看惯了媒体五彩的图片,这样漆黑的一片倒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感想。教学盘古倒下后,身体幻化为万物时,媒体呈现了大自然五彩纷呈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3.关注文体,给文本抹上“色彩”神话的主要特点就是充满神奇性。它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故事情节、神奇的器具和神奇的力量。神话类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有神秘的色彩,充满了想象和夸张。对于这些,学生都有极强的好奇心,这也正迎合了儿童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文本的特性,按照教学目标的阶段要求,关注学生内心,从神话所特有的文本叙事与内蕴意义着手,顺应童心,与学生一起经历神奇、品味神思、体验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敬畏和热爱,切实提升神话文本阅读的品质。二、抓住人物形象,想象神奇,让教学充满“人情味”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而神话通常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神话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1.抓住言行,角色对话在神话故事里,人物形象都有神奇的力量,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盘古的形象鲜明,主要得益于人物言行的细致刻画。教学时,重点关注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抓住对盘古动作的描写,通过让学生体验角色、动作演绎等走进盘古内心,感受盘古经历的艰难困苦,同时加入适当的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2.叩问原因,感悟形象在教学《女娲补天》的过程中,要让女娲的形象更加丰满,让学生体会到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女娲为什么要去补天。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抓住文章的前半部分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朗读并感悟女娲在看到天塌时的悲伤心情,再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对比阅读,想象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一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这样,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且想象,体会女娲这么辛苦,承受那么多都是因为她具有为人类付出的精神,女娲的“母亲”形象就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了。3.复述故事,加深印象神话都有极强的故事性,这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学时,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文本,把握故事发展的情节,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同学、家长或老师讲述神话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色彩。在学生讲述神话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形象、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鲜明,再现神话的神奇。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先和学生一起理清思路,给出一些关键词“轰隆隆、可怕了、找雨神、寻找补天石……”让他们参考这些关键词复述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这样,学生就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把握了故事情节、内化了故事内容,感受到神话故事发展的神奇色彩,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一举多得。三、借助咬文嚼字,领受神奇,让解读充溢“语文味”诚然,神话类文章强大的魅力主要来源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然而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也离不开其语言的“诗性”与“灵性”。所以,在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到文本的语言特色,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神话语言的特色,让他们感受到神话的神奇,从而让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充满语文味。

  1.充分阅读,读出语文味在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神话故事中,让离奇的神话故事情节与传奇

  的人物形象本身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产生想要说的欲望和冲动时,教师适时引导并参与课堂的讨论和对话,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讨论故事情节,畅谈人物形象,分享阅读体验。通过充分的阅读学会概括、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带着学生反复朗读,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领略和发现语言的规律,感受、品味并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神话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神話类文章的语言极富魅力,很多神话的语言充满节奏感。如《盘古开天地》采用了大量对仗的句式:“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在品读中,引导学生边打节奏边读,说说读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这样好听。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语意思相对或相同,同时,在读中感受“慢慢”“渐渐”“缓缓”等不同叠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音律美。

  除了这样的节奏感外,神话的语言比较的夸张。《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内容,《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及自己的身体幻化成万物的过程……这些内容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的视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细细品读,激活想象,体会人物的形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2.仿说仿写,寻得语文味仿效自古以来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仿说仿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习得语言形式,寻得语文味。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倒下后身体幻化成万物一段,让学生模仿文本展开想象,写一写还有可能变成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仿写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补写续写,悟得语文味在神话故事里,有不少情节的介绍比较简略。而这些略写或留白的故事情节恰恰是仿照文本语言进行言语实践的好素材,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神话故事的教学过程里,教师可以按照神话故事的特点,在内

  容上设计补白、续编、扩充等训练或讨论,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用词恰当、构思巧妙。在《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五彩石的片段,文本的描述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通过想象来补写,以进一步体会女娲寻找的艰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神话类课文,只有更好地了解它、更完满地诠释它、更深刻地解读它,才能让语言作品生动起来,让神话的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进行更灵动、更高效的语文学习。

  

  

篇七: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神话故事教学的几点做法

  【摘要】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优美的语句,对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小学生乐读、爱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学生阅读神话,感受神话的魅力呢?教师要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品析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转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现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神奇的神话故事感受“真、善、美”,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神话故事;做法

  一、抓住特点,感受神奇

  神话题材的课文充满了离奇的情节,丰富的想象,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魅力所在。

  五年级上册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一》,语言通俗、浅显易懂,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牛郎童年时遭哥嫂的虐待;牛郎和织女心心相印,虽然贫寒,却男耕女织、儿女绕膝,非常温馨。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如,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课文中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为故事增色不少。故事中的老牛,会说人话,还会预知未来,在它的指点下,牛郎才和织女美满结合。这些神奇的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以表现自己情感、愿望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不可思议?多数学生可能提前阅读了《牛郎织女二》,也可以充分交流。如,神奇的牛皮可以带着牛郎上天;王母娘娘用一根玉簪就划出了一道波涛汹涌的银河;夫妻两人变

  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成群的喜鹊可以搭起一座鹊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民间故事的特点:神奇、浪漫的幻想,故事充满悬念等,课下鼓励生自主阅读,发现其他的民间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教师的任何讲解和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这些细致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神话的神奇,感受这些神奇之处是用什么方式表现的,以此感知神奇,感悟神奇,读懂神奇。

  二、品词析句,感悟魅力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篇幅也比较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所取舍。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文、勾画、批注,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要把人类得到火后的幸福生活和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后的苦难生活进行对比,品味、咀嚼重点词句,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默读、补白、续编故事等方式逐步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

  普罗米修斯下定决心给人类火这一行为,学生往肤浅地理解为同情人类,有爱心,对下这样的决心意味着什么,会给普罗米修斯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认识不足就会使人物的英雄形象不够立体、高大。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思,针对曾罗米修斯的语言“人类必须有火”进行练习:他为什么这么想?用“有了火,人类________;有了火,人类________;有了火,人类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文章第一部分已经简单叙述了人类在没有火和有了火后生活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造句表达,深化对文本的把握,感受神话故事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三、激发想象,丰满形象

  四、变换角色,练习复述

  神话故事内容精彩,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情境再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交给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把故事讲生动,讲有趣。其次,可以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时,我围绕“牛郎与老牛相处”这一生动情节,练习复述课文。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感受牛郎和老牛是怎样亲密相处,相依为命的。接着练习复述,学生评价。评价时,看看讲清楚了哪些细节,如,讲清了牛郎从吃的、喝的、住的以及夏天、冬天是怎么精心照顾老牛的;讲清了牛郎给老牛说了哪些心里话,哪些见闻;讲清了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和默契;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丰富的细节才能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还有哪些情节可以展开想象,把内容讲具体,讲生动?如:哥哥嫂嫂想霸占父母留下的房子,他们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还可以展开想象说说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给对方各自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及牛郎织女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新课的结束是又一新知识的学习起点。《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学时,可出示有关普罗米修斯的艺术作品,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也可设计这样的环节:“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古希腊神话中写火是普岁米修斯带到人间的,面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又说火是继人氏带到人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引导学生关注,除了这两个,中外还有哪些和火有关的故事?人类到底是怎么发现火,学会使用火的?激起学生继续搜集相关故事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探索真实情况的求知欲。可以在学完课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后进行交流、拓展和延伸。

  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神话故事。由于课堂的时间限制,讲神话故事的活动可延伸到课外,甚至根据学生需要组织多次。如,组织不同形式的故事会:和低年级手拉手的故事会;有家长参加的故事会;自由结组的小故事会;家庭故事会;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录像上传到网络,开辟“空中故事会”。还可以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课后,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配合完成连环画,全班展示。

  六、结语

  总之,在神话题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品析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转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现真实情境,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里、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语言里张扬,让学生通过神奇的神话故事感受“真、善、美”,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八: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浅谈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摘要:神话,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触发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当前时代,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是指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神话,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触发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当前时代,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是指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掌握语言运用、培植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的三观。那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神话文本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神话文本教学?带着疑惑与好奇,笔者对小学神话教学进行了调研,并基于个人理解从重视人文性、尊重认知体验、转变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提出简短的教学策略,试图在不断的探究和教研中寻求出一条适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神话文本教学的策略(一)、重视人文性、在想象中培养审美情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重视工具性,学习生字词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不同文体、不同文本所承载的人文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神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整个故事的基础,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中感受神话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神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样式,是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基础,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中感受神话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

  如如,教学《猴王出世》时,有教师这样创设情境:“很多同学都听过西游记,喜欢里面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那么他是怎么出生的呢?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为什么号称“齐天大圣”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说说自己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自然而然的被自己喜爱人物所吸引,进而感悟神话内在的丰富意蕴。交流分享时,有的学生认为猴王好神奇,受天地真秀、日月精华而出生;有些关注猴王山间嬉戏的动作,想象当时的场面,体悟猴王的顽皮、活泼、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则从跳水寻源的过程中,感受猴王机智勇敢进而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位勇敢无畏、敢做敢为的人。在这样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建立了对独特神话风格的价值观。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对石猴的起源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必要的拓展与补充,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世界中,更置身于远古时期人类智慧和文明中,感知了神话的人文特征

  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掌握了神话的特点基础上,要重视神话的人文性和神奇性。我们无需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扣神话字词的独特,更不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个位置用这个词语的含义,相反应该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叙述、创作。要鼓励学生们将一段冰冷的神话,经过自己的主观创造,把一个个有温度、有逻辑、有意思的独特神话故事讲述出来。要改变以往逐字逐词的的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讲、读、创造神话故事,并融入属于自己的元素,赋予故事感情。

  (二)、注重认知感受,在感知中积累学习方法神话,作为中国文化最早的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在创作方法、故事

  背景、思想内容和主题表达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神话教学要关注这些要求,突显神话的特点。这就意味着要引领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发挥合作探究的优势,站在教师主导的角度,改变学习神话的传统方法。神话与其他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神话的神奇性。在神话对一切事物的感知与幻想,表现在叙事中会穿插、融入一些彰显神话特色的元素。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补充、复述等手段让学生沉入神话文本之中。例如,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寻找课文中最能体现“神奇”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神话的魅力,激活学生内在感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引领学生想象石猴在山间嬉戏的模样、跳水寻源时的心理活动、众猴拜见猴王的过程等。通过具体而准确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会更加细腻,生动。这样一来,学生对神话从原先课文上的了解,到添加自己主观情绪的想象体悟。这样一个过程,十学生对神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真正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神话文本的内容,划出价值点,让学生想象填充、拓展描述,将情感真正融入中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它突出了神话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汉语知识。(三)、改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意识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不具备逻辑推理技能,他们的身心发展上不平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教师需要也必须要注重儿童自身的需求,关注学生最真实的要求。而现阶段学生最大的发展需求就是发展想象力,培养优质想象力,并结合想象力提高自身表达能力。针对这一需求,小学阶段神话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感悟神话魅力,体会上古先民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这种情感与实际生活,鼓励与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感悟神话魅力呢?除了之前所说的两点,我认为还需要转变学习方式,由原先的教师精读细讲、反复讲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探究,同时,它还提高了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时,老师可以先带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引导他们注意“死死地锁住”,然后提醒他们观察插图,鼓励他们发现和质疑(图中的链条只有一个固定在悬崖上的支点,手和脚都可以动摇,这与课文是否矛盾)。之后引导他们了解英雄被“锁住”并完全丧失自由的悲惨局面——英雄一整天都只能与悬崖相邻,教导他们以同理心思考,想象被锁定的感觉,探索什么是普罗米修斯被锁住的什么、锁不住的又是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后,得出最终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文本,超越文本,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信这样的教学绝对优于传统的死记硬背。总之,在神话文本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小学生对描绘人物、复述故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民族渊源、体会民族精神。在与神话人物的对话与交流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人类原始的童年故事,感受神话文本的语言特征,为它注入语言的生命。同时,我们更要考虑每个学段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语文教师在进行神话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把握学生主体

  

篇九: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模式与教学价值探讨

  作者:李文海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1年第10期

  摘要:神话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窗,在语文课本中神话类课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神话类课文以其浓厚的幻想色彩与隐含其中的正确价值观,深受学生喜爱。文章分析了神话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模式和价值,以期能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教学模式;教学价值

  神话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表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等认识,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疑问与解释。神话传说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中西方文学史上,神话故事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神话传说对历史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都有一定篇数的神话课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均选自于古代的神话故事。神话类课文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做到:知晓神话故事特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借助神奇的语言讲好神话故事——试水神话编撰。在此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探究神话类课文的教学模式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堂

  在神话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神话的神奇之处,在教学的开始要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探究欲。如在教学《精卫填海》,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有这样一句歌词:一只美丽的鸟儿衔来石子填海,羽毛黑黑,翅膀飞飞,把铮铮的誓言投向海水……”学生立刻就对那只鸟儿产生想象,对它为什么要填海展开思考。

  (二)聚焦文本特质,关注人物形象

  神话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人物是神话故事的核心,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大多不平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神话的“神”,关注人物性格特征所构建的人物形象,通过品味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形象,为全文定下基调。如盘古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不惜将自己的肉身化为世间万物、普罗米修斯为了人间盗取火种不畏强权等,他们能力不凡、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聚焦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关注神话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才能更好地把握神话的走向。

  (三)聚焦文本特质,关注语言表达

  神话故事的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中,要聚焦文本特质,抓住神话的“话”,关注语言表达。“神话类课文”教学怎么教?笔者认为想象、朗读、品味、讲述是四个关键。

  想象是进入神话文本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有了想象的“入”,才有朗读的“出”,只有静思默想地品析,才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为什么女娲要去补天?怎么补天?根据自己的想象再朗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寻正确答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天地”的由来,再提及盘古这个人物。神话故事的文体中都蕴含着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力;神话故事的话语表达大都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最后,引领学生复述所学的故事,将神话人物的品质内化于心,体现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意义。

  (四)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神话之后,培养学生神话写作的思维,有利于展开学生的想象力。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本中,第四单元的习作标题为《我和过一天》,习作要求学生在下划线上补充完整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想象并写出与“它”过一天的经历。前期的神话课文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素材,了解神话的写作方式。在习作课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人物选择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在大胆想象的同时注意合理性。例如,《盘古开天地》盘古呼出的气息是轻柔的,风与云也比较轻柔,所以盘古的气息化成风与云是合理的,若是化成隆隆作响的雷声就比较突兀了。想象要合理就要找出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包括血液变成江河、汗毛变成花草树木,虽然夸张,但两者有共同点,这样的大胆想象就是合理的。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增强故事的可读性,也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思考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价值

  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笔者看来,进行神话类课文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不仅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方面,也要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教育倡导改革与创新,但目前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分数的重视程度依旧高于对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好莱坞借助我国的传统人物形象制作了《花木兰》,电影中运用了中式的布景与东方面孔,人物却使用的是英文台词,这体现了我们在自身文化资源挖掘方面想象力的缺失。

  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我国的神话故事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笔者认为,神话故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想象力最好的手段之一。神话故事汇中所体现的创造性的幻想,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乐于沉浸在神话故事中,并开拓自己的想象空间。

  (二)构建学生良好品德的思想基础

  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故事可以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神话中正面的人物形象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普罗米修斯、女娲、盘古都體现了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无私精神,从精卫身上可以看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会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并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树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在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将经典的神话人物精神传达给学生,必然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激励学生向神话英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碎片阅读呈现低龄化特点。对于成人来说,碎片化阅读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但碎片化阅读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浅尝辄止”的阅读行为阻碍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无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静下心来。

  学生时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充分利用神话类课文,语文教学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神话类课文内容看似天马行空,这些想象实则是以自然和人类身边熟知的现象为基础,充满趣味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问产生疑问:精卫每天扔那么一点东西去填海,不觉得累么?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在思考中,学生积累了精神财富,体会到阅读的快感,才会真正喜欢阅读。

  (四)传承人类文明的瑰宝

  神话虽有东西之别,但它们同属人类文明,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优秀文化。神话是遥远时代的人们对于人类诞生的思考,由于受到种种限制,他们只能依靠“神”猜测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也体现了“人”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延续,也关系到文化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教师有责任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更好地引导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瑰宝。

  三、结语

  总之,神话类课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跟人类文明的传承都有积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反复阅读中理解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语文学习的视角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表面的文本信息出发,领略神话题材的精神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段翠香.“现实”与“虚构”在课堂的应用——漫谈神话阅读教学中的理性[A].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会议论文集[C].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

  [2]廖冲.神话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意义和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

  [3]赵昱.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四读”课堂教学模式——以《女娲补天》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

  

  

篇十: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抓住文中拿着提起迈开和像风似的一眨眼兩千里咕嘟咕嘟霎时间可是等语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觉去感受神话故事极其夸张的语言和神奇的想象使学生对阅读神话兴趣盎然同时在对语言的品味涵咏中感悟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神话阅读教学

  作者:龚来秋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9期

  【摘要】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神奇,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性很强,针对这一文体,究竟为什么要教,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朗读和补白,感悟想象之神奇;通过说写,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文脉或关键词,学习概述和复述故事;通过互文比照,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

  【关键词】神奇想象人物形象故事性强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78-02

  一、通过朗读和补白,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之神奇。

  文体作为文本的形式特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是重要的依据。神话故事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与其他体裁的文本相比较,神话最鲜明的文本特性就在一个“神”字上。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想法,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用合适的方式看待特定的文本;指导学生在这种文本中去看什么地方,从什么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阅读教学设计要诀》)

  神话的一个特点是“神”。教学神话,就是指导学生去抓住文本中这些神奇的想象,夸张的语句,通过反复朗读,在脑中形成画面,感悟神话中的“神”。例如:《夸父追日》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抓住文中“拿着”、“提起”、“迈开”和“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咕嘟咕嘟”、“霎时间”、“可是”等语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读出感觉,去感受神话故事极其夸张的语言和神奇的想象,使学生对阅读神话兴趣盎然,同时在对语言的品味涵咏中,感悟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二、通过说写,感受人物形象。

  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象征正义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形象,是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理想和力量的化身。阅读神话,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更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阅读神话,把人类中美好的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例如:教学《女娲补天》,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在哪些地方找到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的?学生大胆想象,仿照句式“女娲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里找到了纯青石。”练习说写“她找啊找啊,终于在________找到了红色的石头;找啊找啊,终于在________找到了黄色的石头。”……体会女娲的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

  在《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盗取火种后,宙斯让火神把他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他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他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他依然没有屈服。普罗米修斯这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学生为之动情。学习了课文,有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的确,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他那不畏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学了课文,老师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同学们,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又如:学习了《夸父追日》一课,夸父带着心中莫大的遗憾走了(他死后还给后来追求光明的的勇士留下了一片桃林),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继续去追寻光明,奋勇前行。学了课文,也可叫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写:

  夸父,我想对你说________

  这样抓住人物形象展开教学,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文本语言,通过说写,来内化语言,感悟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人物丰满的形象。既尊重了文本和文体的特点,又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渗透着文化的内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通过文脉或关键词,学习概述和复述故事。

  例如,《女娲补天》第一课时,学生自己读课文,想一想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怎么补天的?然后老师提供几个词语:塌下、大窟窿、抓住、挣扎、寻找、冶炼,帮助学生概述故事,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再细致品读,抓住关键词或者文章脉络,学习复述故事。如“补天”部分,让学生把几个动词“挖”“放”“冶炼”“装”“端”“泼”串起来,说说女娲补天的经过。学习完了课文,又按照文脉:天塌下一块—露出大窟窿—人们挣扎—求雨神降雨—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给学生搭一个支架,帮助学生复述故事。

  四、通过互文比照,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在阅读神话时,我们可以适度拓展相关内容,互文比照。例如,读了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为学生提供伊朗、罗马等的创世神话故事,让学生比较、体会不同民族神话故事的相似之处,它们写的原始世界都像一个蛋,都有一个创造世界的伟大的神,最后,神的身体都化成了世界万物。学了《普罗米修斯》,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等。让学生在比较中产生兴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在神话故事的教学中要根据神话这一文体,采取适合它的阅读姿态和方式。关注这一文体特点,才能找到小学神话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篇十一: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四拓展延伸出入奇幻之园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只是一个教学的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所占篇目虽然并不多,但有别于其他体裁,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性美,语言准确,优美生动。神话类文体教学要寻求“语文味”,就要抓住其语文的“根”,品味独特的语言“味”,点燃语文的生命“性”,丰富其人文情感之“脉”,接牢语文的“地气”。

  一、朗读感悟,浸润“英雄形象”神话人物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每个神话故事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形象都是正义的化身。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让“神”的力量转化为英雄形象永驻学生心间。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坚定、刚毅、义无反顾的)教师引读:在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生不如死的时候,他坚定地对自己说——(学生读);在普罗米修斯精神备受摧残折磨的时候,他对狠心的宙斯说——(学生读);当火神奉了宙斯之命前去劝降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对火神说——(学生读)——这里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和回环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荡和升华,普罗米修斯宁折不弯的崇高品格和英雄形象就树立在学生脑海中了。二、感受“神奇”,培植想象力神话最大的魅力是奇幻的想象,因此进入神话类文本的通道最简捷最有效的也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地领悟“神奇”。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的想象。如《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的神速,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迈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奔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越过一片森林。”“夸父一迈步,就把五座高山甩在身后了。”“夸父一奔跑,就像风驰电掣似的。”“夸父一腾跃,就越过了滔滔江河。”形象的描绘让夸父显得更神奇了!课堂上,教师抓住神话的特点,顺应童心,让文本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神奇的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三、品文悟法,习得“诗性”语言郭沫若在《神话故事》一书中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神话体裁的课文充满魅力,一方面是因为神奇的想象,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特殊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还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挖掘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文中有一个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师引导学生:(1)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2)多读几遍,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3)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领略对偶句的精妙。(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引领着

  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批注,体会到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反过来说,读着这样的语言,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自然而然就呈现在脑海中了。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教文章写了什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口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课后都有“我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练习。作为文学文本的神话故事,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复述能力呢?应该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列小标题法、抓重点词连贯法、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法等,做到方法的指导在课内、结果的呈现在课内,久而久之学生的复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课后“我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学习要求也才能得到落实。如何捷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先让学生尝试复述,然后由学生讲述各自的复述方法,有的说采取段意+段意=主要情节的方法,有的说通过多练习达到目标——在学生共同分享不同的复述方法时,何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方法——关键词扩展。老师提供了五个关键词“黑暗—火种—惩罚—痛苦—自由”,结合这五个关键词,学生较好地复述故事的大致情节。这样做,摒弃了教师的灌输,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及时点拨方法,在运用中学习优化的方法。五、仿创表达,实现读写融合小语专家崔峦先生指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细细品读神话类文本,不难发现,神话故事想象丰富,但往往言虽尽而意未绝,文本中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女娲补天》课文中“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在这几天几夜中,女娲是怎么寻找的?遇到了哪些困难?《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人类在“没火”和“有火”时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能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有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想象思维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变化,这段文字极富想象力,充满节奏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段文字重新排列,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想象补白省略号的内容,并模仿创作:“他的(?摇?摇?摇?摇?摇?摇),变成了(?摇?摇?摇?摇?摇?摇)的(?摇?摇?摇?摇?摇?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无穷,如: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他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他的鼻子,变成了大大的山洞;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峦;他的经脉,化作了清澈的河流;他的头颅,化作人类的智慧。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六、拓展阅读,链接广博文学教材这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引子,带动学生多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学完课文后,可以布置“搜集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学了《哪吒闹海》

  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猴王出世》《神笔马良》等故事。学了《嫦娥奔月》一课,可安排学生再读《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更高的阅读热情,进一步领略神话的魅力。

  期刊>>《小学语文》2012年>>2012第01-02期让学生在“奇幻之园”游历和成长──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王鉴

  我现在是老人,谁来当当年轻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为什么?(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个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除了以上两点,在阅读与识字整合过程中,低年级要关注学生读通、读好课文,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在中、高年级对识字教学的处理上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对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字义易混淆等字多指导。

  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丰富大胆的想象,是文学创作和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现行教材对神话这种文体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猴王出世》等十余篇神话。如此众多数量的神话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说明了此类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而,考察神话故事类文本的教学很重要。

  一、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常常只体现了它是一个阅读的文本,而没有顾及它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有与其他文体文本不一样的特点。如一位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学目标这样预设:(1)认读文中

  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迈进”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伟大精神。以上三个目标的设定,只关注了文本的共性教学价值,而没有关注神话文体特有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对内容、文字、学生的起点等方面再深入思考,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1)认读文中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迈进”等词语;(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和勇敢,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4)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句式“没有……只好……”练习说话。上述教学目标中,(1)和(4)是与其他文体共性的教学目标;(2)是最能体现神话文体特点的教学目标;而(3)是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设定,重点考虑了神话的本体教学价值,

  也关注了课文的共性教学价值。

  除了上述的忽视神话特有教学价值外,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两重、两轻的现象:

  1.重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轻文本内涵和言语表达。

  教学过程突出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内容、蕴含的道理、阅读后的启示等,而忽视了故事本身承载的神奇想象,把“神奇”教得无影无踪。一些课堂,教师所提问题大部分都在围绕内容、情节、内涵挖掘做文章,走的是“内容—内涵”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语言”是如何承载或表达“内涵”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其实,神话类文本不仅在负载、传达的内容、情节,更在语文本身,也即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2.重情节分析和情景再现,轻“趣味性”的品味和想象力培养。

  教学的重点落在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上,关注了情节的梳理与情景的再现,对于神话故事丰富想象的挖掘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着力研究和体现。如我们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追寻斧子从何而来,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诞谩的特点,所以,减少一些分析的因素,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学生共同徜徉到那邈远的岁月中去,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神话类文本的态度。

  二、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含英咀华感悟人物形象

  神话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着眼于人物的形象及所体现的精神。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我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并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同时提供句式,让学生想象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时、寒冬腊月白雪皑皑时、漫漫长夜一片黑暗时等,“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帮助学生选择思维角度,给予信息援助。这样,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明白因为普罗米修斯“盗了”火种,宙斯派潘多拉借魔盒把人类的苦难全部都降临到大地上,人类一边享受着有火的幸福生活,一边遭受着灾难的惩罚。有着深刻怜悯感的普罗米修斯,绝不会用一己的幸福去换取众生的苦难。因此,他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

  进而,我又让学生阅读“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段话,让学生换位思考:让你最痛苦的是什么?这是怎样一只鹫鹰?并播放鹫鹰啄食场面的课件。这样的教学,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惩罚”让普罗米修斯如此美丽,宙斯惩罚着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也成就着普罗米修斯光辉的形象,铺就着对英雄的礼赞。在言语习得过程中,在无意识层面,学生深深地受到扬善惩恶的人性美的熏陶。

  (二)激活想象感受神话“神奇”

  神话文本的本质是“想象”,因此进入神话文本的便捷通道也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的领悟“神话之神”。特级教师张祖庆曾说过,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神话的种子”。因此,教师在处理神话文本时,便不能等同于其他文本,更不能简单地以神话文本作载体,进行道德伦理的教化。要把“神话”当神话。“神话”给学生提供了众多的梦想形式,在儿童的世界里,万事万物也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因而神话能够成为孩子心灵的栖居地。“神话”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细细地品读故事,就不难发现,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神话教学就是要将儿童的自言自语引发为课堂上的对话或争辩,再现神话的真实情境,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在儿童的心里、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1.再现文字情境。

  神话与儿童内心世界形成天然的契合,儿童能凭借神话为主体材料进入他们自由的想象王国。因此,在神话的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感受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想象。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盘古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出生很离奇,在天地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产生,无父无母,岂不神奇?天生的神力,高大,达到能与天地并存,岂不神奇?能与天地同长,岂不神奇?能将躯体化为万物,岂不神奇?天地未分,但就有了斧、凿,岂不神奇?在诸多的神奇和矛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神话就是这样的神奇,尽管它在很多时候不能用“科学”去考量、推敲,尽管有很多地方不成逻辑,但是就是这么神。笔者在教学时,____________这样安排教学思路:教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这个细节从表面上看,是在品味“抡”这个词语;事实上,学生脑海中浮现了画面,如果学生脑子中没有出现“盘古抡斧”的图像,就不可能准确地做出抡的动作。

  教师用文字引发起学生的好奇、探求之心;用赏析引发起学生的想象、遐思;最后再通过朗读将“想象”与“赏析”融合在一起。从学生们交流想象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内容,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文体的独特叙述方式的魅力了。

  2.找准空白想象。

  神话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言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中写到“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几天几夜,女娲是怎么寻找的,中间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想象的练习: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四人小组合作,写一写女娲怎么找五彩石的。

  词语支持:

  天蒙蒙亮烈日当空风雨交加深更半夜骄阳似火飞沙走石酷热难挨

  陡峭的悬崖茫茫的草原漆黑的山洞深不可测的大海荒无人烟的戈壁

  风餐露宿口干舌燥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大汗淋漓

  例句:

  天蒙蒙亮时,女娲口干舌燥,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

  娲

  ,找啊找啊,终于在

  ,找到了石。

  ,女

  这位老师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空白点”发挥其想象,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这些话题的设计,既是对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的生发,又是一种很好的想象训练。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重构故事情节。

  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耳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儿童的创造得到延展,使他们的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的天性得以张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做到:(1)内容基本接近原文,人称、顺序可以改变;(2)重要的情节,精彩的部分,优美的语句要细致地叙述出来,有些地方可用文章的原句,补白点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3)表情自然,用说话的语气,不要有读书或背书的腔调。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抓住“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四个连环的画面,走进故事,感知它的神奇。在此基础上,提高训练难度,进行角色扮演的创造性讲述:让学生回到人类原初,扮演“先民”的角色,追问和假想──“世界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重新编创故事。比如,“化生万物”部分,可以围绕“世界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追问:日月星辰从哪里来?风雨雷电从哪里来?山川河流从哪里来?这样既反复品味了文本,又仿佛是学生自己创造了文本,进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盘古的()变成了()”的句式,结合徐整《五运历年纪》中“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等句子,进行拓展创造。这样的教学,教师带领着学生穿越神话创造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获取神奇的神话体验,同时进行儿童的哲学启蒙。

  (三)学习表达感受语言魅力

  特级教师步根海提出:“语文教学要从以往重内容的感知转化为重语言的感知,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内在联系背后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判断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语言表达。表达能力提高,有赖于模仿他人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以及实践中的感悟。关注语言形式正是将语文教学的重点由内容理解引向对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用规范、简洁、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神话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神话的魅力,也有赖于神话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领略对偶句的魅力,感受和洞察遣词造句的精妙,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教师先出示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通过朗读、想象、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理解意义,更注重引领学生“知其所以然”──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课堂上,师生快乐地徜徉在古典神话的殿堂,明白了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怎么写。

  (四)拓展延伸出入“奇幻之园”

  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只是一个教学的“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如例,笔者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后,安排了如下练习设计。

  1.古希腊神的长相:(A.和人一样B.半人半兽)

  2.古希腊神住在哪里:(A.天上B.高山上C.和人住在一起)

  3.古希腊神的性格:(A.无欲无求B.有七情六欲)

  4.古希腊神的主宰:(A.玉皇大帝B.如来佛C.宙斯D.孙悟空)

  5.古希腊神是否可以与人结婚?结合讲宙斯、伊俄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6.神与人之间的关系:(A.至高无上,伟大、完美B.关系比较平等)

  《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课后的知识练习,意在让学生感知古代中国和希腊先民眼中神的区别,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渲染良好氛围。进而,设置悬疑──“各个民族还有哪些神话”,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阅读母题,比如,创世母题、始祖母题、洪水母题、战争母题等等,构建一个个小型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比较,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还有些老师非常巧妙地引入神话类文本的古文原著,把一篇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放到宏大的知识体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精神,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染,激发起更高的阅读热情。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待那些对神话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一些新的神话故事。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读懂神话、体味语言,让儿童感受神话、享受神话,让学生在神话的“奇幻之园”中尽情游历和成长!

  作者简介:

  王鉴,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篇十二: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语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摘要:怎样才能在神话类课文教学中做到“神话味”与“语文味”的完美结合,不但让学生了解神话文体的特点,而且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抓住人物形象,想象神奇,让教学充满“人情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细细品读,激活想象,体会人物的形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是古人用想象或幻想解释自然现象、化解社会矛盾、探询自然规律、探索真理所衍生的传说性故事。神话的特点主要为情节离奇、想象大胆、描述夸张,神话通常天真地解释了宇宙生成、人类产生、山川地形、自然天体等现象。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尽管所涉及的文学样式多样,但是神話类课文比重较大。神话的教学内容离不开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夸张的表达方式等。怎样才能在神话类课文教学中做到“神话味”与“语文味”的完美结合,不但让学生了解神话文体的特点,而且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一、尊重儿童天性,凸显神奇,让课堂具有“情趣味”

  神话类的文章因其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故事情节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份喜爱,从兴趣出发,尊重儿童的天性,进一步挖掘出神话类课文背后蕴藏的情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充满情趣的文本之中,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1.巧设悬念,让文本充满“好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是文中令人好奇但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境设置,它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而神话本身充满神奇色彩,学生也很喜欢,在教学神话类课文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根据文本的需要设置悬念,激活学生“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让他们对故事情节充满好奇。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女蜗补天》一课,学生读到“……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这一段时,充满了疑惑。这时,教师声情并茂地提出疑惑:“这一轰隆隆的巨大响声竟然把女娲娘娘震醒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娲娘娘感到如此可怕呢?”学生越是惊奇于教师设置的悬念就会越想知道,越想往下读,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心里就可能产生很多种猜测,这样设置悬念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

  2.媒体辅助,为文本增添“魅力”

  学生对于直观的事物总比对抽象的、静态的事物更感兴趣。运用多媒体,能更好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神话类课文有夸张的故事情节、神奇的想象,如果能再辅以多媒体的渲染,文本的神奇色彩会更加浓郁,更能吸引学生走进文本。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这段文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教学伊始,多媒体出示一张漆黑的图片,首先在视觉上让学生进入了混沌与漆黑之中,快速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之中。看惯了媒体五彩的图片,这样漆黑的一片倒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感想。教学盘古倒下后,身体幻化为万物时,媒体呈现了大自然五彩纷呈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3.关注文体,给文本抹上“色彩”

  神话的主要特点就是充满神奇性。它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故事情节、神奇的器具和神奇的力量。神话类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有神秘的色彩,充满了想象和夸张。对于这些,学生都有极强的好奇心,这也正迎合了儿童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文本的特性,按照教学目标的阶段要求,关注学生内心,从神话所特有的文本叙事与内蕴意义着手,顺应童心,与学生一起经历神奇、品味神思、体验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敬畏和热爱,切实提升神话文本阅读的品质。

  二、抓住人物形象,想象神奇,让教学充满“人情味”

  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而神话通常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神话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

  1.抓住言行,角色对话

  在神话故事里,人物形象都有神奇的力量,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盘古的形象鲜明,主要得益于人物言行的细致刻画。教学时,重点关注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抓住对盘古动作的描写,通过让学生体验角色、动作演绎等走进盘古内心,感受盘古经历的艰难困苦,同时加入适当的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2.叩问原因,感悟形象

  .

  在教学《女娲补天》的过程中,要让女娲的形象更加丰满,让学生体会到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女娲为什么要去补天。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抓住文章的前半部分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朗读并感悟女娲在看到天塌时的悲伤心情,再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对比阅读,想象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一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这样,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且想象,体会女娲这么辛苦,承受那么多都是因为她具有为人类付出的精神,女娲的“母亲”形象就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了。

  3.复述故事,加深印象

  神话都有极强的故事性,这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学时,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文本,把握故事发展的情节,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同学、家长或老师讲述神话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色彩。在学生讲述神话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形象、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鲜明,再现神话的神奇。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先和学生一起理清思路,给出一些关键词“轰隆隆、可怕了、找雨神、寻找补天石……”让他们参考这些关键词复述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这样,学生就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把握了故事情节、内化了故事内容,感受到神话故事发展的神奇色彩,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一举多得。

  三、借助咬文嚼字,领受神奇,让解读充溢“语文味”

  诚然,神话类文章强大的魅力主要来源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然而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也离不开其语言的“诗性”与“灵性”。所以,在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到文本的语言特色,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神话语言的特色,让他们感受到神话的神奇,从而让神话类课文的教学充满语文味。

  1.充分阅读,读出语文味

  在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神话故事中,让离奇的神话故事情节与传奇的人物形象本身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产生想要说的欲望和冲动时,教师适时引导并参与课堂的讨论和对话,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讨论故事情节,畅谈人物形象,分享阅读体验。通过充分的阅读学会概括、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带着学生反复朗读,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领略和发现语言的规律,感受、品味并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神话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神話类文章的语言极富魅力,很多神话的语言充满节奏感。如《盘古开天地》采用了大量对仗的句式:“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在品读中,引导学生边打节奏边读,说说读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这样好听。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语意思相对或相同,同时,在读中感受“慢慢”“渐渐”“缓缓”等不同叠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音律美。

  除了这样的节奏感外,神话的语言比较的夸张。《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内容,《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及自己的身体幻化成万物的过程……这些内容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的视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细细品读,激活想象,体会人物的形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2.仿说仿写,寻得语文味

  仿效自古以来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仿说仿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习得语言形式,寻得语文味。

  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倒下后身体幻化成万物一段,让学生模仿文本展开想象,写一写还有可能变成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仿写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补写续写,悟得语文味

  在神话故事里,有不少情节的介绍比较简略。而这些略写或留白的故事情节恰恰是仿照文本语言进行言语实践的好素材,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神话故事的教学过程里,教师可以按照神话故事的特点,在内容上设计补白、续编、扩充等训练或讨论,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用词恰当、构思巧妙。在《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五彩石的片段,文本的描述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通过想象来补写,以进一步体会女娲寻找的艰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神话类课文,只有更好地了解它、更完满地诠释它、更深刻地解读它,才能让语言作品生动起来,让神话的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进行更灵动、更高效的语文学习。

  .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陈金兰.神乎?圣乎?[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1(3).[3]周梅.低段科普性说明文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5).[责任编辑:陈国庆]

  .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 神话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