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17篇

时间:2022-11-11 19:05:07 来源:网友投稿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17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17篇,供大家参考。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17篇

篇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20•【字号】浙政办发〔2021〕74号•【施行日期】2021.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政办发〔2021〕7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

  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20日

  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浙江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结合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和公益属性,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围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治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到2025年,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为加快卫生健康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二、重点任务(一)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计划。1.超常规推进“医学高峰”建设。争取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浙江。争取国家级中医类别的医学中心、基地和特色医院达到5个以上。到2025年,推动建设一批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拔尖、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较高、辐射影响较大的高水平医院,三甲综合医院三级、四级手术占比达到45%以上,省域外转住院病人的全国占比实现下降。(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高质量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宁波、温州、湖州和金华等地依托高水平综合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杭嘉湖、杭绍、甬舟、温衢丽、温台、金义等地高水平医院协同发展。支持温州、湖州、嘉兴、衢州、丽水等地建设省际边界医疗服务高地。建设20家左右省级中医特色医院。推进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

  程,32家山区海岛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各市、县〔市、区〕政府。以下均需各市、县〔市、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3.全面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推动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提标扩能,县级公立医院中的三级医院占比达到30%、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提档升级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推进县级重点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一盘棋、一家人、一本账”改革,实质性推进资源重组、体系重构和制度重塑。网格化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创新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2025年,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成熟,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二)医疗技术能力提升计划。1.提高重大疾病临床救治能力。支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新增国家级中医类学科(专科)8个以上。新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个以上,实施品牌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潜力学科计划,规划30—40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优先发展10个医学重点培育专科,布局一批省市共建学科、县级龙头学科。实施儿科医疗服务发展行动计划,出台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意见。推广50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100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2.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二期项目建设,支持核酸适体与临床诊治重点实验室发展,争取建设生命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基地。支持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出台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创新能力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型医院和病房建设,健全职务发明制度,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做强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到2025年,全省医院科技人才影响力进入全国第一阵营,成为全国卫生健康重要科技中心和创新策源地。(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3.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水平。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创伤危急重症立体救治中心,建设3个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动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新建在浙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各1支。每个设区市依托1家三甲综合医院或传染病医院,规范设置传染病定点收治院区(病区);每个县(市)依托辖区实力最强的县级医院,规范设置传染病院区(病区)。(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发展改革委)

  4.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实施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落实“医学高峰”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类别与引才奖补标准,国家级卫生人才数达到350人以上。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深入实施“杏林工程”“岐黄使者”培育项目,新增国医大师1—2名、全国名中医3名左右、省级名中医60名以上。(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

  (三)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行动计划。1.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精准用药、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志愿者服务和一站式综合服务,探索推进无陪护病房建设,全面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省级三甲综合医院日间手术比例达到25%以上。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卫生健康行业),推进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推进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实体化运作。建设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科室。(责

  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医保局)2.打造“健康大脑+”多跨场景应用。以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等三

  张清单为抓手,迭代看病就医“一件事”场景,打造院前医疗急救“一件事”“数字健康进社区”和“疫情精密智控”等一批标志性应用。到2025年,全面建成运行高效的“健康大脑+”体系,智慧医疗、数字健康管理和智慧公共卫生等领域率先实现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和制度重塑,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打造“浙里健康”金名片。(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

  3.营造良好服务氛围。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传承优秀医德、医风、医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实施医务人员关心关爱行动,落实工作生活保障、临时性工作补助发放、职业荣誉激励等措施。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完善医院安防系统,提升智防能力,优化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

  (四)医院运营管理能力提升计划。1.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常态化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规范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推进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深入融合。实行公立医院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定期公开医院财务信息。健全内部审计,加强授权审批、预算、资产、会计、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等内控制度。强化临床、医技等业务科室运营指导,探索运营助理员制度。加强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2.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强化合理用药管理。推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分类管理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

  3.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奖惩挂钩机制。优化省医院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价平台,做好合理用药、医用耗材、医疗核心数据监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强化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分配挂钩。完善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计划。1.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稳妥调价。落实分级定价机制,到2025年,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5%以上。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准入办法。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责任单位: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2.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下的按病种(病组)、按人头、按床日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健全集体谈判协商机制,合理确定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实施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点数法付费。探索总额预算下门诊费用按人头包干结合门诊病例分组点数法付费。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责任单位: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3.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动态核增机制,出台省属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待遇。落实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分类设置、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加强县域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使用和调配管理。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政策,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拓宽薪酬制度改革经费渠道。鼓励实施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探索医务人员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多种薪酬分配形式,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到2025年,公立医院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不断提高,力争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到45%左

  右。(责任单位: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六)治理能力提升计划。1.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实施公立医院“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2.深入推进清廉医院建设。落实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立公立医院清廉建设指数评价体系,有序推进公立医院巡查工作,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行业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到2025年,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清廉行医的良好风气更加浓厚,清廉建设指数逐年提升。(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

  3.强化卫生健康整体智治。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卫生健康“云网计划”,建立全省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数据服务能力体系。推进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管理系统、互联网医院平台、诊疗行为综合监管系统等建设。加强医疗健康和医保公共数据共享,明确医疗数据标准、统一接口技术规范,分级分类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到2025年,整体智治的卫生健康数据治理体系基本形成。(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

  4.改革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强化全行业、全要素、全流程综合协同监管,建立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常态化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建立公立医院依法执业管理体系和“一承诺三制度”(依法执业承诺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制度、提醒告诫制度、依法执业述职制度)工作机制。持续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加大对假病人、假病情、假发票等的专项整治力度。推进医共体医保行业自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药监局)

  三、保障措施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医改联席会议召集人。各地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医改工作领导的要求,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或其中一位主要领导担任医改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人,督促责任落实,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合作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全省选择若干公立医院先行先试。建立工作指标和评价体系并纳入健康浙江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资源配置、医院等级评审、项目申报、资金奖补等挂钩。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典型的培养、树立和推广工作。

  

  

篇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国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

  改进

  摘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医院要以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为引导,明确公立医院发展的历史责任,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制度落实为抓手,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我院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精神,充分发挥绩效考核“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落实三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高质量发展实践

  AbstractPerformanceappraisalofpublichospitalsisanimportantdrivingforcetopromot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hospitals.Guidedbythepromotionof"threetransformations"andtherealizationof"threeimprovements",hospitalsshouldclarifythehistoricalresponsibilityforthedevelopmentofpublichospitals,taketheimprovementofmodernhospitalmanagementsystemasthegoalandtheimplementationofthesystemasthestartingpoint,strengthensysteminnovati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managementinnovationandserviceinnovation,andconstantlyimproveservicequalityandefficiency.OurhospitalactivelyimplementsthespiritoftheopinionsofthegeneralofficeoftheStateCouncilonstrengtheningtheperformanceappraisalofthree-levelpublichospitals(GBF[2019]No.4),givesfullplaytotheroleof"windvane"and"baton"ofperformanceappraisal,implementsthefunctionalorientationofthree-

  levelpublichospitals,improves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medicalservices,andpromotestheconstructionofhierarch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system,Providehigh-qualitymedicalservicesforthepeople.

  Keywordspublichospitals,Performanceappraisal,Highqualitydevelopment,practice

  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1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我

  院自

  2019年起不断完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落实功能定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1.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成立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决策作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1.2明确部门分工,落实责任

  各指标牵头部门每月对照绩效考核指标内容、标准及要求,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院领导汇报存在问题和工作进度。每月主管部门汇总指标数据并在周会反馈,每季度召开绩效考核工作推进会,讨论分析各项指标数据,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

  1.3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

  参照国家、自治区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建立并不断完善我院绩效考核系统,利用“互联网+考核”的方式采集客观考核数据,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1.4加强培训学习,强化意识

  组织参加国家、自治区、市级举办的绩效考核相关培训。组织全院临床医师学习病案首页填写要求,邀请外院专家进行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的培训,病案编码员深入科室进行专科的临床诊断、手术操作编码的培训。从源头规范病案首页填写质量,保证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准确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1]。

  1.5加强病案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加强病案首页质量控制,充分利用相关质控指标开展病案质量管理工作,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强化监督、落实奖惩措施,不断提升病案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病案内涵质量。

  1.6完成绩效考核相关系统/平台的维护

  督促各部门按要求、按时完成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满意度调查平台、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系统、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的维护。

  1.7规范数据的提取及上报途径,建立长效机制

  1.7.1明确数据的提取规则及方法责任科室认真解读《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修订版)》,明确数据的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分析数据的合理提取路径,制定数据的提取规则和信息自动提取途径,保证数据的客观准确,符合上报要求。

  1.7.2规范数据的上报和审核流程责任科室数据上报员和负责人核对数据准确后,登陆院内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系统填写相关数据及佐证资料,主管部门下载汇总数据后提交医院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主管部门按要求上报。

  2绩效考核指标落实与改进

  2.1医疗质量方面

  2.1.1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与多家基层医院建立医联体,将适宜患者下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针对对口医院的不同特点和临床需求,先后派出30多名高年资主治、副主任医师开展了全方位的帮扶工作。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玉林分中心及生殖中心等建设,开设心脏康复中心,突出我院急危重症及疑难复杂疾病救治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功能定位,彰显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龙头作用。

  2.1.2建立绩效考核工作导向制定手术绩效激励方案,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考核与分配相统一的原则,加强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鼓励积极开展三、四级手术。组建肿瘤日间治疗病房,优化住院流程,出台日间手术绩效激励方案、平均住院日绩效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标准,提高病床周转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2.1.3扎实推进学科建设狠抓重点学科管理,促进学科发展。以重点建设学科为契机,从人员梯队培养、学科内涵提升、专科设备采购、科研水平推进等方面全力推进学科建设。落实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培养学术骨干。完善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及考核标准,加强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指导,加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辅助诊疗学科的交叉融合,动态监测学科建设及管理情况。

  2.1.4规范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围绕质量控制、资源消耗两个维度中单病种的关键环节,加强过程及结果的监测,定期对单病种相关指标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反馈,指导临床持续改进单病种诊疗质量,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学科技术水平同质化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减少病种医疗费用差异,充分发挥单病种质控对提升医疗质量的作用。

  2.1.5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启动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提升活动,把细节管理融入人性化服务中,把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融入到病人全程护理服务中,推行“五声、八点、五个之前”。持续开展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加强专科护理门诊、外科快速康复护理、内科慢病护理管理、门诊预约回访等多轨模式护理服务,改善病人就医体验。

  2.1.6加强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定期召开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指导。落实门诊处方前置审核及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测,月点评处方约10000张,占处方总数比例11%。加强DDD值科学管理,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专项管理年实施方案》,将DDD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纳入科室及个人绩效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逐步下降。

  2.1.7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进一步完善等级医院评审日常统计指标监测系统、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中心、医务信息管理系统等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2.1.8加强预约诊疗管理医院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商议门诊预约及分诊工作,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统一平台预约管理,逐步提高预约率,积极想方设法优化患者就医流程,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到36分钟,极大地改善了就医体验。

  2.2运营效率方面

  2.2.1加强医院运营管理成立由医院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和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医院运营和成本管理。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创新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及绩效管理,不断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实现流程优化、人员精简、人工成本节约、运营效率提高,持续降本增效。

  2.2.2严格财务管理规范设立总会计师,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财务报告等机制,妥善处理医院对外投资项目资产和对外债务,资产负债率逐步降低,做好资金筹措工作,保障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规范收费整治工作,剖析国家飞行检查、自治区医保检查的问题,举一反三,层层分解落实,责

  任到人,责任到科室。专职物价员有针对性的持续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

  2.2.3加强总额控费管理加强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指标监测,量化考核,落实责任。多次开展院内培训,积极做好DRGs付费方式的预测和评估。细化临床路径分支,推动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价、医院等级评审“四个结合”,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加大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公开力度,多措并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3持续发展方面

  2.3.1提升科教水平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按计划完成招收任务。各临床专业基地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入科教育,组织开展教学查房、小讲课及疑难病例讨论,对住院医师实行双导师制管理。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月督导、季度督导“三督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营造医院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创新文化,调动员工开展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强化激励措施。

  2.3.2加强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提质增量”原则增配人才资源。按计划积极做好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各类人员的招聘工作,改善医疗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和规范化培训。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医师、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100%;三是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选派医疗业务骨干外出学习进修或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类学术会议交流、培训等;四是举办学术会议,提升医疗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2.4满意度评价方面

  2.4.1多措并举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使就诊更加便利、体验更加舒适。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多途径依法组织职工参与医院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患者、医务人员满意度逐步提高。

  3思考与改进

  3.1.1信息化建设速度仍需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整合要素提升效率的基础[2]。强化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安全追溯、卫生监督在线监控以及基层医疗信息系统、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搭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整合各信息系统“孤岛”,实现院内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为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打基础。

  3.1.2调整和优化收支结构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落地,对三级公立医院的要求和定位更加清晰,绩效考核工作扎实推进有助于经营主体更加关注运营数据的现状、结果和内涵结构质量[3]。以“稳增长、控费用、降成本、调结构、增效益”为努力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体系,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药耗比,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医院可支配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1.3以人才强院为重点战略人才是建设高质量医院最重要的基石[4]。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政策,加强师资培养及考核工作,落实教师年度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师资聘用、评优评先等方面。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提升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明,夏家红,刘波,等.“国考”绩效推进委属委管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21(7):88-90.

  [2]张义丹,胡豫,徐栋,等.三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与实施重点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21(10):1-3.

  [3]郑基华,袁向勤.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智能数据统计系统研究与应用[J].医学信息,2020(9):9-14.

  [4]刘舒宁,赵元元,谭明明.浙江省人民医院建设高质量医院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1(3):216-220.

  3

  

  

篇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中医医院“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构建群众满意高质量发展的公立医

  院”实施方案

  为深入践行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刻领悟“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情怀,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坚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考虑和解决问题,始终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院员干部职工的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兑现全心全意为服务的庄严承诺,以群众反映问题为导向,全面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社会满意度。二、工作目标以创建三级中医院为契机,在全院大力实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有效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措施,不断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全面深化改善医疗服务举措,全面发

  挥新理论、新技术在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上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使医疗风险防范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行动措施(一)改善医疗服务环境1.改进门急诊服务。根据门诊患者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布局各诊室和检查、检验科室,做到流程有序、连贯、便捷。一是优化导医服务。打造服务热情、着装规范、导诊科学的专业人员进行导医服务,积极主动地征询、收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中医夜间门诊服务,方便部分特殊XX的就医需求。二是优化就诊环境。做好卫生保洁,保持就医、诊疗环境清洁、舒适、安全、有序。加强门诊诊室升级改变力度,增设门诊叫号系统,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三是优化标识设置。完善就诊流程引导系统,在醒目位置设置科室分布图,科室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在危险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加强内部车辆管理,预留足量车位,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担架等。2.改进住院服务。完善服务流程,推行“入院一封信,出院一张表”,向群众介绍政策信息,征求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转院患者的交接,实现医疗服务无缝衔接。改善住院条件,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

  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管理与出院后的服务,随访率达到90%以上。

  3.改进护理服务。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流动红旗”评选、“优质护理服务之星”评选、“优质护理服务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文化素养,提升护理团队凝聚力。重抓护理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分级护理、风险管理、重点专科护理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督导工作。完善专科护理小组效能建设,制定管理方案和各小组年度工作目标,拟定工作计划,定期跟进小组工作进度,年终做好总结评价,不断巩固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4.改进双向转诊服务。规范医共体转诊窗口服务,确保转诊病人有人接、有人管、就诊顺畅,手续完备快捷。全院组派百名工作人员包保联系到村,督促指导三师团队扎实开展医共体工作,方便群众有序就医。

  (二)优化资源配置。1.优化诊疗资源。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下转高血压、糖尿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实施治疗康复,缓解就诊压力。2.加强药品供给。按照基本药物目录范围,足量配备治

  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药品,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建成医共体中心药房,完全实行“五统”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慢性病药房和药品管理。逐步推行全县智慧共享中药房工程,加大智能化煎药室建设,扩大中药剂型生产规模,逐步开展县内中药汤剂配送工作,提升中医院中医药治疗的参与率。

  3.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投入力度。积极配合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力争到2022年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标准,智慧服务级别达到2级标准,全面打造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县域智慧医疗平台基础上,逐步完善医共体内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

  (三)规范服务行为1.规范诊疗行为。一是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二是加强合理用药。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品、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

  降低患者用药损害。2.规范服务行为。一是严肃服务纪律。深入开展“三合

  理一规范”专项行动,强化医护人员从业自律意识。加强服务规范。医护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牌,易于患者识别,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在门诊、住院、收费处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二是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

  3.开展巡诊服务。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持续开展医疗巡回服务。借助卫生宣传日,组织业务骨干集中开展义诊、健康体检、紧密型医共体和医保政策宣传等活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素质,搭建医院与百姓顺畅的沟通平台。

  4.规范纠纷处置。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建立以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实现医、患、险三方及社会的和谐共赢,切实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醒目位置公开院内投诉电话,规范接待流程,实行首诉负责制,方便患者投诉和建议,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积极公开和宣传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

  

篇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XX县中医医院“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构建群众满意高质量发展的公立医院”

  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践行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为指导,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考虑和解决问题,始终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院XX干部职工的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兑现全心全意为服务的庄严承诺,以群众反映问题为导向,全面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社会满意度。二、工作目标以创建三级中医院为契机,在全院大力实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有效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措施,不断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全面深化改善医疗服务举措,全面发挥新理论、新技术在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上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使医疗风险防范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行动措施

  (一)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1.改进门急诊服务。根据门诊患者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布局各诊室和检查、检验科室,做到流程有序、连贯、便捷。一是优化导医服务。打造服务热情、着装规范、导诊科学的专业人员进行导医服务,积极主动地征询、收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中医夜间门诊服务,方便部分特殊XX的就医需求。二是优化就诊环境。做好卫生保洁,保持就医、诊疗环境清洁、舒适、安全、有序。加强门诊诊室升级改变力度,增设门诊叫号系统,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三是优化标识设置。完善就诊流程引导系统,在醒目位置设置科室分布图,科室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在危险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优化便民服务设施,加强内部车辆管理,预留足量车位,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担架等。

  2.改进住院服务。完善服务流程,推行“入院一封信,出院一张表”,向群众介绍政策信息,征求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加强转院患者的交接,实现医疗服务无缝衔接。改善住院条件,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管理与出院后的服务,随访率达到90%以上。

  3.改进护理服务。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流动红旗”评选、“优质护理服务之星”评选、“优质护理服务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文化素养,提升护理团队凝聚力。重抓护理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分级护理、风险管理、重点专科护理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督导工作。完善专科护理小组效能建设,制定管理方案和各小组年度工作目标,拟定工作计划,定期跟进小组工作进度,年终做好总结评价,不断巩固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4.改进双向转诊服务。规范医共体转诊窗口服务,确保转诊病人有人接、有人管、就诊顺畅,手续完备快捷。全院组派百名工作人员包保联系到村,督促指导三师团队扎实开展医共体工作,方便群众有序就医。

  (二)优化资源配置。

  1.优化诊疗资源。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下转高血压、糖尿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实施治疗康复,缓解就诊压力。

  2.加强药品供给。按照基本药物目录范围,足量配备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药品,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建成医共体中心药房,完全实行“五统”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慢性病药房和药品管理。逐步推行全县智慧共享中药房工程,

  加大智能化煎药室建设,扩大中药剂型生产规模,逐步开展县内中药汤剂配送工作,提升中医院中医药治疗的参与率。

  3.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投入力度。积极配合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力争到2022年底,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标准,智慧服务级别达到2级标准,全面打造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在县域智慧医疗平台基础上,逐步完善医共体内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医疗服务。

  (三)规范服务行为1.规范诊疗行为。一是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二是加强合理用药。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品、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2.规范服务行为。一是严肃服务纪律。深入开展“三合理一规范”专项行动,强化医护人员从业自律意识。加强服

  务规范。医护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牌,易于患者识别,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在门诊、住院、收费处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二是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

  3.开展巡诊服务。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持续开展医疗巡回服务。借助卫生宣传日,组织业务骨干集中开展义诊、健康体检、紧密型医共体和医保政策宣传等活动,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素质,搭建医院与百姓顺畅的沟通平台。

  4.规范纠纷处置。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建立以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实现医、患、险三方及社会的和谐共赢,切实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醒目位置公开院内投诉电话,规范接待流程,实行首诉负责制,方便患者投诉和建议,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积极公开和宣传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严格落实医疗纠纷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切实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

  

篇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行业作风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廉洁从业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和《关于转发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常态化开展的“拒绝红包远离回扣廉洁从医”、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年主题专项活动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根据XX关于XX和XX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XX对行风工作的领导,以“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持久推进行业作风和廉洁从业建设,纠治行业不正之风。围绕影响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突出行风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系统施策、综合监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提升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推进新时代行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二、目标任务2021年至2024年,通过开展为期四年的廉洁从业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切实履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主体责任,加大整治“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行动的力度,对违法违规违纪的

  从业人员要批评教育一批、通报处理一批、严肃清理一批,对顶风作案的坚决打击,绝不姑息,树立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兼修的良好形象。对涉嫌利益输送、出现重大行风案件的医疗机构要严肃惩处、移送线索、行业禁入,回归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行风建设工作体系,提升行风管理软硬件水平,提高院内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构建打击“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切实保障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一)切实加强党对行风工作的引领切实加强党对本单位xx建设的领导,以xx引导行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表率、示范作用,带领群众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充分运用好开展__有利契机,以__指引行风建设。不断总结运用好x风廉政工作中的优秀经验,选树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见贤思齐、崇尚高尚医德、自觉抵制“红包”、回扣诱惑,切实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思想定力。(二)强化廉洁从医和法纪教育1.常态化开展行风教育。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深入领会xx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真学习“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期职业精神,大力弘扬“大医精诚"传统医德医

  风,采取形式多样、有的放矢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宗旨观念融入执业活动中、救死扶伤工作中。

  2.做到法纪专题教育全覆盖。组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法律法规法纪的学习,牢固树立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强化职业操守养成。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学习教育方式进行,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专题学习教育,对全院在职在岗人员(含外包物业公司人员)、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医学生等开展医德医风和法纪教育培训,《九项准则》内容知晓率要达到100%,行风教育全覆盖。

  3.强化警示教育效用。要分层次开展警示教育,各医疗单位全年召开1-2次警示教育大会,教育全体干部职工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营造讲纪律、守底线的浓厚氛围;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召开2次专题学习会,将廉政教育、纪律教育、行风教育作为学习的重点;临床科室负责人每年至少为所在科室讲授1次廉洁警示案例课,紧密结合本部门、本科室的特点,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医疗机构纪委要善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前两种形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

  4.加大廉洁文化建设力度。医疗机构要结合__和卫生健康宣

  传工作要求,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新时代医疗卫生崇高职业精神,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媒体实时推送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学习活动。要充分运用网站首页置顶、院内电子屏滚动播放、显著位置张贴海报、组织院内和科室内线上线下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廉洁从业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形成风清气正的医疗机构内部文化氛围。

  (三)严肃查处“红包”问题1.落实查纠责任。医疗机构要将查纠收受“红包”行为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和具体人员,制订相关措施,一旦发现收受“红包”行为的行风案件,立即启动查纠程序,开展调查、取证,对查实的违规人员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罚并及时上报。以书面形式明确医患双方不收不送“红包”告知沟通规定或制度,在医疗机构内显著位置公布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本单位和卫健委举报途径。2.严格明确“红包”范围。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活动过程中,收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参加患者及其亲友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均应认定为收受“红包”。凡被查实有以上行为一种情形,根据收受“红包”违纪行为给予相应处理。对不知情或不可抗的“红包”,及时主动退还的、存入惠者帐号或上缴的,属于未收“红包”,应予表扬,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并落实上缴登记制度。

  3.铲除“红包”产生空间。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床位安排、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择期手术的患者,要发挥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知晓或告示的作用,通过网络、公众号、院内电子屏等途径向患者充分告知医院诊疗资源分布信息,提供提示服务。通过网络预约、扫码预约、线下预约等多种形式有效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增加医疗资源信息公开透明的程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进一步挤压送收“红包”的空间。

  

篇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xx区医疗协同服务经费管理办法10附件1xx区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表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年度计划责任单位2021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卫生人才引进硕士或副高以上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新增不少于50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特聘人才引进新增不少于10柔性引进人才新增不少于8全科医生数新增不少于20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011青年后备人才新增不少于30区社会事业局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构建卫生领军人才每年选拔1重点人才每年选拔4青年后备人才每年选拔6基层骨干人才每年选拔3012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年度计划责任单位2021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开展导师制培训以及面上培训完成导师制培训不少于8名面上培训200人次

  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要求,紧扣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等目标,不断优化区域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及服务能力配置,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区内居民健康与就医需求,从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围绕居民健康需求,以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多元化协同服务为特征的区域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在较好满足区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的基础上,各区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一定的特色专科服务。同时,以医联体为平台,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网格化形式为居民提供全过程、连续性的医防融合与健康管理服务,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机制在区内初步建立。具体表现为:1.患者满意度和慢病协同服务签约居民满意度均达到90%;2.平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市平均;3.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畅通,双向转诊患者年均增长20%;4.患者区内住院率达到50%以上;

  —1—

  5.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名;6.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4.0名。二、发展重点围绕发展目标,重点推动机构管理的不断优化、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的显著改善,从而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服务品牌的建立,提高居民对区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一)优化管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机构以及机构内的精细化管理,充分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成长性,同时,更好地保障财政投入的有效性。(二)提升能力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医技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质量。明确发展定位,围绕发展重点加强专科建设,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夯实科教基础,保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三)改善服务以医联体为平台,通过实施协同服务项目促进整合型服务模式和机制的建立,打造区域卫生健康服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三、主要任务(一)人才队伍建设行动1.加大高素质卫生人才引进。在优化人才政策、提高机构吸引力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组织面向社会的科主任

  —2—

  竞聘、简化紧缺专业人才招聘程序、鼓励机构柔性引才以及医联体内临床科室人才统筹管理等,在补足重点人才短缺的同时提高人才质量、优化队伍结构。到2023年底,新增硕士或副高以上高层次卫生人才不少于150名、特聘人才不少于30名(其中市级不少于6名)、青年后备人才不少于80名(其中博士不少于20名、紧缺专业硕士不少于30名)、全科医生不少于60名、柔性引进人才不少于20名。

  2.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面向基层全科医生、临床与医技重点人才以及医院管理人才,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渠道,重点组织开展导师制培训项目。定期选拔卫生领军人才、重点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同时,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对各机构的绩效考核,推动机构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进各类合作并创造条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到2023年底,选拔区级卫生领军人才3名、重点人才12名、青年拔尖人才18名、基层骨干人才80名。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每年组织评优奖励,设立年度优秀医师、优秀护士、优秀科室主任、医技能手、突出贡献奖、优秀管理奖、人才工作奖、医联体协同服务贡献奖等奖项。定期组织评选“区级名医”,并为表现突出的人才设立“个人工作室”,以提升个人价值感和职业自豪感,同时提高居民的信任度和就医依从性。到2023年底,累计评优奖励不少于300人次,评选不少于30名“区级名医”,设立至少10个“个人工作室”。

  —3—

  (二)科教强卫行动1.加强平台建设。依托区公共卫生中心和两家综合医院建立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整合区内各类医学创新资源,通过平台实施联合科技研发、医学实验、课题申报、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通过院校合作和基地建设,建立教学培训平台,不断强化各类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具备硕博导资格和教学职称的医务人员数量。强化科技城医院临床试验基地的内涵建设,扩大具备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质的学科类别,推进XX区人民医院临床试验基地资格认定工作。2.促进学(专)科发展。打造优势重点学(专)科,争取到2023年建成一批在省市范围内达到先进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学(专)科,提高医疗机构综合竞争力。扶持重要培育学(专)科,加大对医疗需求大、服务能力薄弱专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特色专科建设,针对患病率高、基层诊疗需求量大的病种,精准定位、错位发展,积极引进区内外优质专科资源,发展专科技术、培养专科人才、提升专科管理能力。3.强化科研和转化能力。鼓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对立项项目予以适当奖励或配套经费支持。组织实施区级卫生健康科技项目计划,鼓励区内各类机构联合申报、协同创新。鼓励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聚焦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械、新材料和新药物,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实现临床转化应用与推广。

  —4—

  到2023年底,新增获评市级以上重点学(专)科5个、市级以上基层特色科室4个,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数量增长30%。

  (三)协同服务推进行动1.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以建立协同服务机制为核心、组织实施各类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团队对接所在辖区的社区网格和企业网格,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重点慢病协同管理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家庭病床、延伸护理等上门服务,持续拓展服务内涵、扩大服务的覆盖面,推动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进而实现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衔接。医联体内建立双向转诊通道与平台,建立健全转诊标准、规范健康闭环管理。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更好地满足患者术后康复、延伸护理、健康监测等需求。建立以转诊质量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转诊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构建有利于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的药品管理模式,实现药品使用上下联动,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联体综合医院用药相衔接。加强医联体内资源共享,不断优化医联体内临检、影像、病理、心电、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中心以及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行。2.加大资源统筹管理。成立区域医疗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规范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采购与使用管理,加强全过程监管,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及投入的有效性。成立区级审

  —5—

  方中心,试点开展用药处方前置点评和临床综合评价,促进安全合理用药,逐步实现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同质化管理,同时建立重点药品耗材使用的监测管理制度。试点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的统一维保,实现管理的集约化和专业化。

  3.积极整合医联体外部服务资源。以医联体为平台,围绕居民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以及医联体服务能力提升的需求,通过建立专科联盟引进优质专科服务资源,进一步加载社区、社会组织、慈善、志愿者等资源优化服务供给,不断深化整合型服务体系的内涵、提高协同服务的质量。

  到2023年底,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围绕满足签约居民健康需求的协同服务与分级诊疗机制初步形成,并建立较完善的评价体系。签约的慢病协同管理服务居民达到30000人,每年开展300张家庭病床服务,区内患者在区内住院率达到50%,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人次年均增长20%,签约居民续签率85%,签约居民满意度90%。

  (四)中医药发展行动1.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以横塘人民医院为基础建设“XX区中医医院”,形成以区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的覆盖区域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2.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大中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开展适宜中医技术。将区中医医院作为发展中医药技术

  —6—

  的研究和培训基地,积极对接吴门医派专家资源以及省内及周边知名专科、专病、专家资源,通过建立中医医联体、柔性引进专家等途径,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3.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加强各机构中医馆建设。把中医药服务融入家医签约工作,作为健康管理的主要手段。

  到2023年底,中医类床位和执业(助理)中医医师分别增加50%;区中医医院初步建成,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完成中医馆建设,每家机构建设至少一个中医特色专科、中医诊疗量占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到15%以上。

  四、保障措施(一)改善组织管理加快行政职能转变,从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直接管理逐步转为行业管理,以政策和机制推动机构的精细化发展。建立专业管理平台,有效统筹各项资源,对区属公立医疗机构运行实施综合管理,不断提高运行效益。(二)强化政策支持聚焦人才队伍建设、专科与科教发展、协同机制建立、中医药发展等重点工作,明确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制订有竞争力的保障与激励政策,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7—

  (三)完善薪酬体系推动落实“两个允许”重要指示,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体系。为更好地吸引高层次及紧缺人才,综合医院面向引进的临床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专科骨干、科研骨干以及重点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可实施协议工资。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合理设定绩效总量,充分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成长性和公益性。明确各类区级及以上人才奖励、协议工资超出部分及医联体协同服务相关收入不计入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四)创新人事管理合理统筹使用区内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倾斜重点或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基层卫生人才、专业卫生管理人才。面向已在各机构工作一年以上、考核合格且表现突出的备案制管理医技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合理优化编制管理制度。获评区级以上各类人才或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入编条件。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岗位设置与聘用的相关政策。(五)落实合理投入进一步落实对基础设施建设、机构人员与运行、医疗设备、信息化、人才与专科建设、对外合作、医联体协同服务、人员激励等合理的财政投入。鼓励综合医院按不超过上年业务收入5%设立“医院发展基金”并纳入当年预算。该项基金可用于人才及科教支出,其中,人才方面主要用于市级以上各类人才项目的配套、柔性引进人才的协议费用、重点人才培养支出等。

  —8—

  (六)深化信息化建设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推进数据标准化与挖掘使用。以信息化建设保障各类项目的实施,推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七)加强绩效考核对涉及的各类资金投入项目,由区社会事业局牵头细化评价办法,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对机构的绩效考核。同时,根据评价反馈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推动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附件:1.《XX区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表》

  2.《XX区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修订)》3.《XX区“科教强卫”经费管理办法》4.《XX区医疗协同服务经费管理办法》

  —9—

  附件1

  XX区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表

  类别

  人才队伍建设

  项目名称

  高素质卫生人才引进

  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构建

  项目内容

  2021年

  年度计划2022年

  2023年

  责任单位

  硕士或副高以上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

  特聘人才引进

  柔性引进人才

  全科医生数

  青年后备人才卫生领军人才

  重点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基层骨干人才

  新增不少于50名累计净增不少于100名累计净增不少于150名

  新增不少于10名(市级不少于2名)新增不少于8名

  新增不少于20名

  新增不少于30名

  累计净增不少于20名(市级不少于4名)累计净增不少于16名

  累计净增不少于40名

  累计净增不少于60名每年选拔1名每年选拔4名每年选拔6名每年选拔30名

  累计净增不少于30名(市级不少于6名)累计净增不少于20名累计净增不少于60名,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

  数达到4.0名累计净增不少于80名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

  区社会事业局

  —10—

  类别

  人才队伍建设

  科教发展

  协同

  服务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2021年

  年度计划2022年

  2023年

  责任单位

  人才激励机制完善

  学(专)科发展强化科研和转

  化能力

  医联体建设

  开展导师制培训以及面上培训

  组织评优奖励评选“区级名医”设立“个人工作室”打造优势重点学

  (专)科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

  展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实现临床转化应用与推广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建立双向转诊通道与平台,建立健全转诊标准、规范健康闭环管理

  完成导师制培训不少完成导师制培训不少于完成导师制培训不少于

  于8名,面上培训20017名,面上培训200人25名,面上培训200人

  人次。

  次。

  次。

  不少于100人

  累计不少于200人

  累计不少于300人

  不少于10名

  累计不少于20名

  累计不少于30名

  至少4个

  累计至少8个

  累计至少10个

  新增获评市级以上重点学(专)科3个

  —

  累计新增获评市级以上重点学(专)科5个

  新增获评市级以上基累计新增获评市级以上累计新增获评市级以上

  层特色科室1个

  基层特色科室3个

  基层特色科室4个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科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科

  科研成果数量增长研成果数量累计增长研成果数量累计增长

  10%。

  20%。

  30%。

  每年开展300张家庭病床服务

  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人次增长10%。专家下基层开设门诊次数增5%;远程医疗服务增

  长5%

  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人次增长15%。专家下基层开设门诊次数增8%;远程

  医疗服务增长8%

  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人次增长20%。专家下基层开设门诊次数增长10%;远

  程医疗服务增长10%

  XX区人民医院

  区社会事业局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

  区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

  区属医疗卫生机构

  —11—

  类别

  协同

  服务

  中医药发展

  项目名称

  整合医联体外部服务资源

  家庭医生签约

  中医药服务水平

  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

  项目内容

  建立专科联盟引进优质专科服务资源,

  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提高居民续签

  率和居民满意度

  加大中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建设一批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加强各机构中医馆建设,把中医药服务融入

  家医签约工作

  2021年

  建立1-2个专科联盟

  签约的慢病协同管理服务居民达到10000人;签约居民续签率85%,签约居民满意度90%。中医类床位和执业(助理)中医医师分别增加20%。

  筹备枫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中医诊疗量占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到5%以上。

  年度计划

  2022年

  建立2-3个专科联盟

  签约的慢病协同管理服务居民达到20000人;签约居民续签率85%,签约居民满意度90%。中医类床位和执业(助理)中医医师分别净增30%。

  开展枫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中医诊疗量占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到10%以上。

  2023年

  建立3-5个专科联盟

  签约的慢病协同管理服务居民达到30000人;签约居民续签率85%,签约居民满意度90%。医类床位和执业(助理)中医医师分别净增50%。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完成中医馆建设,每家机构建设至少一个中医特色专科、中医诊疗量占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到15%以上。

  责任单位

  区属医疗卫生机构

  区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

  区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2—

  附件2

  XX区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修订)

  为贯彻落实工委、管委会《XX区关于实施“才聚XX智汇虎丘”人才引育工程的若干措施》,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更好地满足居民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的需求,根据《XX区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卫生人才引育工程分为人才引进、分层培养和人才激励三大类实施。第二条人才引进适用范围为XX区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层培养和人才激励适用范围为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章人才引进第三条人才引进指从XX区范围以外全职或柔性引进,分综合医院特聘人才、综合医院管理人才、基层全科人才、后备人才全职引进和卫生高层次人才、临床专家团队柔性引进。第四条综合医院特聘人才分为A、B、C、D四类,基本资格和条件如下:(一)A类特聘人才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55周岁,特别优秀的博士生导师且具有教授教学职称者年龄放宽至58周岁。担任附属三甲医院科室副主任5年以上或其他三甲医院科主任3年以上,同时

  —13—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担任省级重点专科带头人;2.担任省级以上医学会、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委以

  上职务;3.姑苏卫生领军人才或其他相等级别人才;4.近5年主持过省部级科研课题,或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

  (前5位),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前3位),或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前2位)。

  (二)B类特聘人才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5周岁,特别优秀的硕士生导师且具有副教授以上教学职称者年龄放宽至50周岁。担任三甲医院科室副主任5年以上,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担任地市级重点专科带头人;2.担任地市级以上医学会、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委以上职务;3.姑苏卫生重点人才或其他相等级别人才;4.近5年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主持地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前5位),或地市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前3位)。(三)C类特聘人才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5周岁,担任三甲医院科室行政职务或医疗组组长3年以上,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担任地市级重点专科骨干;

  —14—

  2.担任地市级以上医学会委员;3.近5年主持地市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或获得地市级科学技术三等奖(前3位),或地市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前3位)。(四)D类特聘人才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0周岁,特别优秀的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年龄放宽至45周岁。具有三甲医院5年以上工作经历,在某一专科技术领域具有优势或在科研学术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担任地市级重点专科骨干成员;2.担任地市级以上医学会委员;3.姑苏卫生青年拔尖人才或其他相等级别人才;4.近5年主持地市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或获得地市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前3位),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含一类国家级中医杂志)或国外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第五条综合医院管理类人才分A、B两类,基本资格和条件如下:(一)A类管理人才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50周岁,担任三甲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医务、财务、信息化、科教、人事)副主任3年以上。(二)B类管理人才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5周岁,在三甲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医务)工作5年以上。第六条基层全科人才分A、B、C三类,基本资格和条件如

  —15—

  下:

  (一)A类全科人才

  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职称,具有全科执业资质,从

  事全科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5年以上。

  (二)B类全科人才

  具有本科学历,取得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和执业医

  师资格证。

  (三)C类全科人才

  具有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全科执业

  资质,在全科岗位工作3年以上。

  第七条医疗机构后备人才分A、B、C三类,基本资格和条件

  如下:

  (一)A类后备人才

  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不超过35周岁。

  (二)B类后备人才

  具有全日制硕士学位,不超过35周岁,所学专业纳入当年度《XX

  区卫生人才引进指南》紧缺专业目录,有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三)C类后备人才

  应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临床医学专业,取得全科医师规范化

  培训合格证后到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岗位工作的。

  第八条柔性人才引进分为卫生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和临床医

  学专家团队引进。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不改变人才与原单

  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契约管理为基础,以临床指导、科研合作、

  培训咨询等形式柔性引进人才或团队。基本资格和条件如下:

  (一)卫生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

  —16—

  柔性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资格和条件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担任地市级以上重点学(专)科带头人或市级以上学会副主委以上职务;2.高级职称,担任三甲医院行政副院长以上职务3年以上,或附属三甲医院行政职能科室主任5年以上;3.基层医疗机构柔性引进中医、康复和重点慢病相关专科的人才,条件可适当放宽为:高级职称且在某专科技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柔性引进人才用人单位须与人才签订目标任务可量化、易考核的协议,且人才每年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0个工作日。(二)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鼓励医院从境内外引进临床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熟练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效果获同行认可的顶级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快速提升临床技术水平。引进团队分甲、乙两类,基本资格和条件如下:1.团队一般由1名学科带头人和至少3名核心成员组成。核心成员是指团队中承担主要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引进成员,不包括引进单位为团队提供的配套人员。2.甲类团队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为省级重点专科负责人或具有省级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以上任职(含候任),其团队专科排名在全国排行中有排名或提名(参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最新排行榜)。乙类团队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为省级重点专科负责人或具有省级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以上任职(含候任)。甲乙两类团队核心成员均需具有硕士以

  —17—

  上学位和高级职称。

  3.团队成员应保持稳定,团队带头人及其他成员每年累计在用

  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0个工作日。

  4.团队须有明确的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符合我区医疗卫生发

  展需要,掌握的核心医疗技术成果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或填补国

  际、国内空白。学术水平在本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已取得突出成

  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九条人才引进奖励标准

  (一)综合医院特聘人才奖励:A、B、C、D类特聘人才在XX区

  内购房的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75万元、50万元购房补贴,

  自认定并完成购房手续后下一年度分5年拨付。不具备购房资格的

  分别给予100万元、75万元、50万元、30万元安家补贴,自认定后

  分5年拨付。

  (二)综合医院管理人才奖励:A、B两类管理人才分别给予30

  万元、10万元奖励,分5年拨付。

  (三)基层全科人才奖励:A、B、C三类全科人才工作地点在西

  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科技城(东渚街道)、通安镇、浒

  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分别给予40万元、30万元、15万元奖励;

  工作地点在狮山横塘街道、枫桥街道的分别给予35万元、25万元、

  10万元奖励,以上奖励分5年拨付。

  (四)医疗机构后备人才奖励:A、B、C三类后备人才分别给予

  20万元、10万元、10万元奖励。A、B类后备人才奖励分5年拨付;

  C类后备人才在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每年拨付2万元,取得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并到岗后拨付4万元。

  —18—

  (五)卫生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待遇:按照支付给柔性人才劳动报酬的30%予以资助用人单位,单个人才每年不超过10万元,同一单位每年资助总额不超过60万元,已享受临床医学专家团队计划资助的人才不列入资助范围。

  (六)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待遇:引进甲类团队,给予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专项资助;引进乙类团队,给予总额不超过350万元的专项资助;各团队具体资助额度根据团队性质特点、预期目标、经费预算、专家评审意见、财政绩效评价及年度专项资金总预算等综合确定。团队补助经费根据团队工作开展需要和绩效考核情况,分5年落实到位。专项补助用于引进团队的工作开支,主要包括临床科研与技术创新、小型设备购置、人员培训、柔性引进成员的津贴等费用。第十条人才引进程序(一)综合医院特聘A、特聘B类人才认定程序如下:1.资质认定:用人单位将拟引进人才的综合材料报区社会事业局。区社会事业局根据年度人才工作计划和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初审,对是否纳入特聘A或特聘B类人才认定范围予以审批。2.招聘考核:按照公开招聘程序,对候选人才进行专业考核和面试。3.人才审定:人才录用到岗后,区社会事业局对人才资格条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启动相关奖励政策。公示有异议的,由区社会事业局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二)其他全职引进人才认定程序如下:1.招聘考核:面向社会发布人才引进需求计划,组织人才引进公

  —19—

  开招聘。按照公开招聘程序,对候选人才进行专业考核和面试。2.综合评审:区社会事业局按年度工作计划发布人才评审指南,

  组织人才评审。(1)人才录用到岗后,符合条件的由各用人单位向区社会事业

  局申报。(2)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和综合评审。(3)区社会事业局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经集体研究后进行公示。

  公示无异议的,启动相关奖励政策。公示有异议的,由区社会事业局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柔性引进人才和临床医学专家团队的认定。各单位根据区社会事业局发布的项目评审指南进行申报。引进人才或团队的技术和学术水平,由区社会事业局组织专家评审认定,避免同一学(专)科重复引进。

  第三章分层培养第十一条卫生人才分层培养分为领军人才、重点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四个层次。引进的卫生人才全职到岗满2年后,可申报选拔培养项目。选拔培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本着鼓励创新、激发活力、宁缺勿滥的原则执行。第十二条领军人才分综合领军人才和全科领军人才两类。综合领军人才适用范围为区内综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全科领军人才适用范围为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一)综合领军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正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55周岁,担任区级以上重点专科带头人或区级以上医学会副主委以上职务,

  —20—

  且取得过以下成绩之一:1.近5年在XX区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有重大影响的科

  研项目,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前3);2.近5年在XX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含

  一类国家级中医杂志)或国外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被SCI收录2篇以上);

  3.担任市级重点学(专)科带头人;4.担任地市级医学会、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以上职务;5.对区域内本学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二)全科领军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全科资质并从事全科岗位工作,担任地市级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任家医签约团队长,所在团队重点人群签约不少于300人。近5年单位考核至少1次为优秀,获得省、市医疗主管部门相关奖励。近5年主持区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以上,主持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1项以上。第十三条重点人才分综合重点人才和全科重点人才两类。综合重点人才适用范围为区内综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全科重点人才适用范围为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一)综合重点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5周岁,近5年在XX区主持过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且取得过以下成绩之一:1.近5年在XX区取得地市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前3);

  —21—

  2.近5年在XX区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含一类国家级中医杂志)或国外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上正式发表论著3篇以上(其中被SCI收录1篇以上);

  3.担任区级以上重点专科带头人或对本专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4.担任区级以上医学会、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以上职务。

  (二)全科重点人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5周岁,具有全科执业资质并从事全科岗位工作,担任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长,所在团队重点人群签约不少于300人。近5年单位考核至少1次为优秀,获得省、市医疗主管部门相关奖励。近5年主持区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或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主持继续教育项目1项以上。第十四条青年拔尖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级职称、一般不超过40周岁,近5年主持过区级以上科研课题,且取得过以下成绩之一:1.近5年在XX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含一类国家级中医杂志)或国外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上正式发表论著3篇以上;2.担任区级以上重点专科骨干;3.担任地市级以上医学会、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4.在某专科技术领域有明显优势。第十五条基层骨干人才

  —22—

  本科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在基层卫生技术岗位工作,其他参照省优秀基层骨干人才计划遴选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领军人才、重点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分别在5年培养周期内(自认定年度起计)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基层骨干人才在2年培养周期内(自认定年度起计)内给予1万元奖励。

  第十七条领军人才、重点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在5年培养周期内,可分别享受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的项目资助额度。资助项目侧重于目前卫生健康事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和重点问题,且不得与已获得的各级各类资助项目重复,禁止同一项目多头申报。

  第十八条分层培养人才和人才资助项目每两年组织一次申报和评审,申报审核流程如下:

  (一)分层培养人才和人才资助项目申报采取个人申报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形式,由各用人单位向区社会事业局申报。

  (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和综合评审。申报领军人才、重点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的,需进行答辩。

  (三)区社会事业局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经集体研究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发文确认后拨付奖励和资助。公示有异议的,由区社会事业局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人才资助项目立项后,按预算先期拨付50%的启动经费。项目结束并经考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按实际支出拨付资助。5年内,单个人才申报项目原则上不超过2个。项目资助经费按规定拨付至人才所在单位,规范管理、专款专用,具体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23—

  第四章人才激励第十九条设立年度优秀医师奖、优秀护士奖、优秀管理奖、医联体协同服务贡献奖等表彰奖项,充分体现区内各类医疗卫生人才的价值,为人才创造适宜的、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环境。每年开展评优表彰及遴选,及时落实各类奖励,相应奖励不列入绩效总量。具体奖励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章考核和资金管理第二十条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主体,应认真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搭建发展平台,落实配套政策。引进的人才和分层培养人才须与用人单位签订不少于5年的服务协议,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业绩和经费使用等情况,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不满5年服务期离职的,奖励资金应予全额退回。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或推荐人才和项目)中如有违反规定、弄虚作假行为,或配套经费落实不到位的,取消用人单位推荐资格。第二十一条区社会事业局适时对各单位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工作进行评价,用人单位应细化工作目标,每年组织对获资助人才进行考核,评价和考核结果与拨付经费挂钩。卫生人才考核细化措施另行制定。人才在考核期内经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和资助,追缴资助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一)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严重不足的;(二)未能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与任务的;(三)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四)有学术不端行为或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

  —24—

  (五)出现违法、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六)当年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基本合格的。第二十二条本细则所涉及的奖励资金在区“人才开发”资金中列支。引进的人才仅认定一次,奖励以认定时的类别为最终标准。特聘人才购房补贴和安家补贴只能选择一种形式给予资助,且一经选定不得更改。分层培养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申报滚动培养。区级人才认定后入选更高层次人才类别的,奖励和项目资助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第二十三条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XX区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XXXX〔XXXX〕XX号)同时废止。文件实施前已按照原政策获得部分奖励的,仍按原政策执行。第二十四条本细则由区XXX负责解释。

  —25—

  附件3

  XX区“科教强卫”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实施“科教强卫”战略,建立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不断加强我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根据《XX市级“科教强卫”经费管理办法》和《XX区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区级“科教强卫”经费,主要用于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在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学(专)科建设、科技创新、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教学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助和奖励。

  第二章资金来源及用途第三条经费来源:财政预算安排。第四条经费用途(一)临床医学中心、医学重点学(专)科、实验室、培训基地建设的资助。(二)科技项目资助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区社会事业局的科技项目资助、临床试验协作项目资助。

  —26—

  (三)科技成果奖励国家、省、市、区各级科学技术奖的奖励;省、市、区各级医学新技术引进的奖励。(四)人才培养XX市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项目、区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项目、区“科教强卫”重点培训项目。(五)其他资助实用型科技成果和基层适宜新技术项目推广和转化的资助;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资助;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级行业标准制定任务的奖励。

  第三章资助和奖励标准第五条临床医学中心(一)市级临床医学中心:每个中心500万元,分5年划拨。(二)区级临床医学中心:每个中心不超过300万元,分5年划拨。重点扶持和建设市内领先、省内先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医学科技创新与应用平台。第六条重点学(专)科、实验室(一)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实验室:130万元,分3年划拨。(二)市级重点学科:80万元,分3年划拨。(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0万元,分3年划拨。

  —27—

  (四)市级薄弱学科建设:每个学科60万元,分3年划拨。(五)区级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薄弱专科:不超过50万元。(六)省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0万元。(七)市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5万元。以上第(一)至(三)项中用于人员奖励的金额不得超过经费总额的25%,(六)、(七)项中用于人员奖励的金额不设比例上限,(四)、(五)项不得用于人员奖励。第(五)项经费首次拨付40%,中期验收达标后拨付30%,终期验收达标后拨付30%。验收不达标的可延期一年,延期后仍不达标的不再拨付剩余经费。第(六)、(七)项经费一次性拨付。第七条XX市临床重点病种诊疗技术专项:每项30万元。重点扶持和建设临床常见疾病、重点病种的核心诊疗技术。第八条XX市重大疾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每项30万元。重点扶持公共卫生领域重大疾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第九条XX市临床试验协作项目:每项最高50万元。区内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联合国内先进医疗机构协同开展临床试验,对联合协同开展临床试验的项目给予研发经费资助。第十条科技项目(一)科技部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项目、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项目:区级按项目承担单位实际

  —28—

  支付项目配套资金(上限不超过实际取得上级资助的金额)的80%

  予以补贴。

  (二)XX市“科教兴卫”青年科技项目:2万元。

  (三)XX区科技项目:重点项目每项10万元,青年项目每项

  5万元,软科学研究项目每项2万元。

  以上第(二)项经费一次性拨付,第(三)项经费首次拨付

  50%,终期验收达标后拨付50%。验收不达标的可延期一年,延期

  后仍不达标的不再拨付剩余经费。

  第十一条新技术引进应用与推广:每项10万元,每年不超

  过40万元。重点支持区内专科重点技术引进与推广。

  第十二条XX市实用型科技成果和基层适宜新技术项目的推

  广和转化:

  (一)在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推广的项目:每项2万元。

  (二)在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推广的项目:每项1万元。

  (三)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的项目:每项0.5万元。

  第十三条教学平台

  (一)教学实习基地: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补助3.5

  万元,自主培养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补助1.5万元。

  (二)区基层医生培训基地:每年不超过100万元。

  根据区社会事业局每年制定的基层医生培训计划,由“XX区

  基层医生培训基地”承担区内基层医生规范化培训,根据培训费

  标准按实补助。

  —29—

  (三)市全科技能实践基地:每年不超过50万元。以实际参训人数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资助给培训基地。

  (四)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每年资助20万元。以上经费主要用于平台和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和对学员、带教老师的考核奖励。第十四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项2万元。(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项1万元。(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项0.5万元。第十五条人才培养(一)XX市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项目:每人每年不超过20万元。(二)XX区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项目:每项不超过15万元。(三)区“科教强卫”重点培训项目:根据培训费标准按实使用,每年不超过80万元。主要针对管理人才培养,根据区社会事业局每年制定重点培训计划执行。第十六条科技成果奖励:(一)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80万元,一等奖60万元,二等奖40万元。(二)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0万元,二等奖20万元,

  —30—

  三等奖10万元。(三)XX市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

  三等奖1万元。(四)省医学新技术奖:特等奖6万元,一等奖4万元,二

  等奖2万元。(五)XX市医学新技术奖:特等奖3万元,一等奖2万元,

  二等奖1万元。(六)XX区医学新技术奖:特等奖1万元,一等奖0.6万元,

  二等奖0.4万元。(七)完成国家级、省级行业标准制定任务的奖励:国家级2

  万元、省级1万元。第四章申报和审批

  第十七条区社会事业局负责受理资助和奖励申请、组织专家评审论证、“科教强卫”经费的管理使用等日常工作。每年第四季度完成本年度“科教强卫”经费使用情况的报告,提出下一年度使用计划。

  第十八条申报审批程序(一)各单位按要求填写《XX区“科教强卫”专项资金资助和奖励申请报告表》,提供需资助或奖励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和经费预算明细,于下一年度一月底前报区社会事业局。(二)区社会事业局接到申请后会同财政局,于下一年度三

  —31—

  月底前完成对申请资助、奖励项目及资金预算的审核工作。(三)对同时符合多个资助或奖励标准的项目,按就高不就

  低不重复的原则给予资助或奖励,对不同期间的同一项目不得重复资助或奖励。

  (四)经审核,对符合资助或奖励的项目,由区社会事业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五)公示无异议后报区财政局核拨经费。第五章绩效管理

  第十九条绩效管理制度。区财政局、区社会事业局建立“科教强卫”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

  第二十条绩效评价。区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指导和核查区社会事业局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制定和自评价工作,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评价和再评价。区社会事业局负责制定专项资金年度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绩效跟踪,从资金使用效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自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依据之一。

  第六章资金管理与监督第二十一条“科教强卫”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受资助或奖励的单位或个人应严格按照签订的项目合同和相关要求使用经费。经费的使用应按审定的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费用支出内容和标准应符合财务制度规定,除上述明确可用于人员奖励的经费

  —32—

  外,其余不得用于人员奖励或补贴。严禁将不合理、不合规的费用报销入账。年度经费未按预算执行将按原财政途径收回。

  第二十二条建立经费使用追踪问效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助或奖励的重要依据。区社会事业局和区财政局定期对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接受区审计部门的审计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对在项目申报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擅自改变项目资金用途或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行为的,将收回资助或奖励经费,涉及违纪的,将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情节严重者,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原《XX区医学卫生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XXXX〔XXXX〕XX号)同时废止。以上项目有其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文件实施前已按原政策获得部分奖励的,仍按原政策执行。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区社会事业局和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33—

  附件4

  XX区医疗协同服务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健康XX2030”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健康XX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依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工作规划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推进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医改办发〔2019〕5号)文件要求,同时根据《XX区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区级医疗协同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区内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协同服务项目发生费用的资助。

  第二章资金来源及用途第三条经费来源:财政预算安排。第四条经费用途:(一)对XX区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XX健康市民531倍增

  —34—

  计划”资助。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协同管理对辖区内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协同

  管理。2.骨质疏松协同管理对辖区内男性65岁及以上,女性5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开展骨质疏松协同管理。3.儿童支气管哮喘协同管理对辖区内0-14岁常住儿童开展儿童支气管哮喘协同管理。(二)对XX区公立医疗机构开展“XX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

  资助。1.心脑血管疾病协同筛查对辖区内5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筛查。2.XX市5大救治中心创建XX科技城医院、XX区人民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

  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建。(三)对XX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XX健康城市531行动”

  资助。1.对辖区内常住居民开展免费疫苗接种项目。2.对辖区内常住居民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干预,社会心理

  健康体系建设项目。(四)对XX区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XX市慢性病防治中长

  —35—

  期规划(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工作资助。1.高血压协同管理对辖区内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高血压

  协同管理。2.2型糖尿病协同管理对辖区内常住居民开展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协同管理。(五)对XX区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XX市居家和社区养老

  医疗服务资助。家庭病床协同管理。对存在中、重度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且

  合并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辖区内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开展XX区家庭病床协同服务。

  (六)对开展医联体医疗协同服务的XX区公立医疗机构资助。辖区内医联体牵头公立医院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间开展集中临检、集中消毒供应时发生的物流。(七)其它资助:由国家、省、市级文件要求开展其它相关筛查及管理的协同服务资助。

  第三章资助标准第五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协同管理(一)量表筛查:10元/人次。(二)简易肺功能筛查:65元/人次。(三)进一步诊断:752元/组套,包括肺功能加舒张试验、

  —36—

  心超、胸部CT检查。

  (四)综合健康管理:200元/人次/年,包括每月至少开展1

  次健康随访及健康指导。

  (五)肺功能康复锻炼及评估:585元/组套,包括5次肺功

  能康复锻炼指导,2次简易肺功能评估。

  第六条骨质疏松协同管理

  (一)量表筛查:10元/人次。

  (二)超声骨密度:40元/人次。

  (三)进一步诊断:652元/组套,包括双光能X线检查、血

  沉、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25-OH-VitD3、甲状旁腺素、雌二

  醇、睾酮、尿本周蛋白检查。

  (四)综合健康管理:200元/人次/年,包括每月至少开展1

  次健康随访及健康指导。

  第七条儿童支气管哮喘协同管理

  (一)量表筛查:10元/人次。

  (二)进一步诊断:1、630元/组套(0-3岁),包括血过敏

  原检测、免疫球蛋白IgE测定;2、663元/组套(3-6岁),包括

  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一氧化氮呼气试验;

  3、663元/组套(6-14岁),包括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

  舒张试验、一氧化氮呼气试验。

  (三)综合健康管理:200元/人次/年,包括每月至少开展1

  次健康随访及健康指导。

  —37—

  第八条心脑血管疾病筛查(一)初步筛查:45元/组套,包括2张量表筛查、血脂四项检查。(二)精细化筛查:331元/组套,包括心电图、尿肌酐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测定、双侧颈血管超声、眼底血管照相。第九条XX市5大救治中心创建对XX科技城医院、XX区人民医院开展XX市5大中心创建,每创建成功一个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奖补资金,其中用于人员奖励金额不超过总金额的25%;第十条居民免费疫苗接种(一)适龄儿童水痘疫苗接种:105元/人次。(二)65-84岁户籍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105元/人次。(三)初中学生麻腮风疫苗接种:35.8元/人次。第十一条抑郁症干预项目(一)初步筛查:10元/人次。(二)精细化筛查:50元/人次。第十二条老年痴呆干预项目(一)初步筛查:10元/人次。(二)精细化筛查:50元/人次。第十三条社会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专家督导经费:200元/人次。

  —38—

  第十四条高血压协同管理(一)入组检查、管理评估:498元/组套,包括2次尿常规、2次血脂四项、2次空腹血糖、2次糖化血红蛋白、2次肾功能、2次电解质、心脏超声检查。(二)综合健康管理:200元/人次/年,包括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随访及健康指导。第十五条2型糖尿病协同管理(一)入组检查、管理评估:610.5元/组套,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四项、空腹C肽、电解质、血常规、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比、眼底血管照相、周围神经病变筛查、心电图、2次糖化血红蛋白、13次空腹血糖、13次餐后血糖;(其中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比、眼底血管照相、心电图三个项目在心脑血管疾病检查中包含,故不予重复资助)。(二)综合健康管理:200元/人次/年,包括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随访及健康指导。第十六条家庭病床协同管理家庭病床巡诊:200元/人次/月,包括至少每周一次的上门巡诊,同时进行健康评估及指导。第十七条医联体医疗协同服务(一)集中消毒供应由XX区人民医院提供,补贴物流100元/车次,按实结算,总额不超过10万/年。(二)集中临检分别由XX区人民医院、XX科技城医院提供,

  —39—

  补贴物流100元/车次,各不超过5万/年。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十八条绩效管理制度区财政局、区社会事业局建立“协同服务”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第十九条绩效评价区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制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制度,指导和核查区社会事业局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制定和自评价工作,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评价和再评价。区社会事业局负责制定专项资金年度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绩效跟踪,从资金使用效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自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依据之一。

  第五章资金管理与监督第二十条项目资金的核定和任务下达(一)区社会事业局根据任务要求,会同区财政局核定开展项目内容、资助标准的补助比例,确定年度资金预算。(二)区社会事业局根据核定内容下达工作任务至各公立医疗机构。第二十一条资金拨付与项目考核每年第一季度,区社会事业局组织对协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

  —40—

  年度考核。经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拨付上一年度协同服务项目资金。

  第二十二条协同服务管理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的原则。接受资助单位根据项目执行计划及经费预算,预先安排资金使用,支出内容和标准应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并应与项目相适应,严禁将不合理、不合规的费用报销入账。年度项目经费未按预算执行完成,剩余资金将按原财政途径返回。

  第二十三条协同服务管理专项资金在扣除项目成本支出后结余部分的50%,作为项目奖励性绩效发放,不列入单位当年度绩效总量。

  第二十四条建立经费的使用追踪问效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助的重要依据。对在项目申报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擅自改变项目资金用途或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行为的,将收回资助经费,涉及违纪的,将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情节严重者,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附则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上项目有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XX区XX局。

  —41—

  

  

篇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公布日期】2022.02.09•【文号】国医改秘函〔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抓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的通知

  国医改秘函〔202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改牵头协调机构:

  为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建立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价内容重点评价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等方面,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评价方式(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制定《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

  发展评价指标(试行)》(见附件),每年对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评价。相关评价指标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动态调整。

  (二)各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对各地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评价,可结合本省(区、市)实际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本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自评。

  (三)各地市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对各县(市、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开展评价,经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同意后,可结合本市实际适当调整评价指标。

  (四)各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对辖区内的公立医院进行评价,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不搞重复评价。

  三、工作要求(一)抓好组织实施。各省级医改牵头协调机构每年5月底前将自评报告报送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每年6月底前完成对各省(区、市)的评价工作。(二)规范数据收集。评价指标相关数据直接从医改监测系统、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等现有信息系统中抓取,不得增加基层负担,不得增加医院填表报数工作量。(三)强化结果运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将评价结果通报各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加大对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强化对工作滞后地方的督促指导。联系人:杨娟、陈岩电话:010—62030893、62030894附件:各省(区、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2022年2月9日

  

  

篇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行业作风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廉洁从业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和《关于转发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常态化开展的“拒绝红包远离回扣廉洁从医”、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年主题专项活动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根据XX关于XX和XX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XX对行风工作的领导,以“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持久推进行业作风和廉洁从业建设,纠治行业不正之风。围绕影响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突出行风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系统施策、综合监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提升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推进新时代行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二、目标任务2021年至2024年,通过开展为期四年的廉洁从业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切实履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主体责任,加大整治“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行动的力度,对违法违规违纪的

  从业人员要批评教育一批、通报处理一批、严肃清理一批,对顶风作案的坚决打击,绝不姑息,树立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兼修的良好形象。对涉嫌利益输送、出现重大行风案件的医疗机构要严肃惩处、移送线索、行业禁入,回归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行风建设工作体系,提升行风管理软硬件水平,提高院内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构建打击“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切实保障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一)切实加强党对行风工作的引领切实加强党对本单位xx建设的领导,以xx引导行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表率、示范作用,带领群众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充分运用好开展__有利契机,以__指引行风建设。不断总结运用好x风廉政工作中的优秀经验,选树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见贤思齐、崇尚高尚医德、自觉抵制“红包”、回扣诱惑,切实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思想定力。(二)强化廉洁从医和法纪教育1.常态化开展行风教育。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深入领会xx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真学习“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期职业精神,大力弘扬“大医精诚"传统医德医

  风,采取形式多样、有的放矢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宗旨观念融入执业活动中、救死扶伤工作中。

  2.做到法纪专题教育全覆盖。组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法律法规法纪的学习,牢固树立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强化职业操守养成。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学习教育方式进行,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专题学习教育,对全院在职在岗人员(含外包物业公司人员)、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医学生等开展医德医风和法纪教育培训,《九项准则》内容知晓率要达到100%,行风教育全覆盖。

  3.强化警示教育效用。要分层次开展警示教育,各医疗单位全年召开1-2次警示教育大会,教育全体干部职工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营造讲纪律、守底线的浓厚氛围;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召开2次专题学习会,将廉政教育、纪律教育、行风教育作为学习的重点;临床科室负责人每年至少为所在科室讲授1次廉洁警示案例课,紧密结合本部门、本科室的特点,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医疗机构纪委要善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前两种形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

  4.加大廉洁文化建设力度。医疗机构要结合__和卫生健康宣

  传工作要求,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新时代医疗卫生崇高职业精神,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媒体实时推送教育内容,广泛开展学习活动。要充分运用网站首页置顶、院内电子屏滚动播放、显著位置张贴海报、组织院内和科室内线上线下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廉洁从业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形成风清气正的医疗机构内部文化氛围。

  (三)严肃查处“红包”问题1.落实查纠责任。医疗机构要将查纠收受“红包”行为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和具体人员,制订相关措施,一旦发现收受“红包”行为的行风案件,立即启动查纠程序,开展调查、取证,对查实的违规人员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罚并及时上报。以书面形式明确医患双方不收不送“红包”告知沟通规定或制度,在医疗机构内显著位置公布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本单位和卫健委举报途径。2.严格明确“红包”范围。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活动过程中,收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参加患者及其亲友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均应认定为收受“红包”。凡被查实有以上行为一种情形,根据收受“红包”违纪行为给予相应处理。对不知情或不可抗的“红包”,及时主动退还的、存入惠者帐号或上缴的,属于未收“红包”,应予表扬,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并落实上缴登记制度。

  3.铲除“红包”产生空间。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床位安排、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择期手术的患者,要发挥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知晓或告示的作用,通过网络、公众号、院内电子屏等途径向患者充分告知医院诊疗资源分布信息,提供提示服务。通过网络预约、扫码预约、线下预约等多种形式有效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增加医疗资源信息公开透明的程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进一步挤压送收“红包”的空间。

  

篇九: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

  序号主要内容

  2025年)重点任务分工表

  重

  点

  任

  务

  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一、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国家医学名城

  (1)依托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加快创建一流医科大学,支持医学类学科专业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重点学科市教委和一流专业。

  市卫生健康委

  创建全

  1国一流(2)强化空间规划引导,整合中医教学、科研、

  医科大医疗资源,研究组建重庆中医药大学,逐步构建服市教委

  学

  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一批高

  水平中医药学品牌专业。

  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委编办

  (3)支持医学院校积极承担各类重大科技专项,市教委、市科

  开展医学科技前瞻性问题研究。

  技局

  (1)鼓励围绕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

  市经济信息

  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市科技局、市委、市卫生

  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发展改革委健康委

  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

  (2)推动建设国家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重

  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平台、肿瘤免疫病理平台等重市发展改革市药监局、

  建设高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检验检测及中试平台建设,委、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

  2端研发建成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二期。

  委

  平台

  (3)支持建设符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市经济信息

  (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等标准委、市药监

  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临床样本库,推进人体生物等效局、市科技

  性(BE实验室、医疗器械工程转化中心等研发平台局、巾卫生健

  建设。

  康委

  (4)推进老年健康研究机构建设,设立老年疾病市科技局、市

  临床研究中心(基地)。

  卫生健康委

  (1)实施大健康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精准医

  疗、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免疫治疗、细胞治疗、

  传染病防治、重大慢病诊疗等领域,加强联合攻加大技关,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

  市科技局

  3术研发

  力度

  (2)在数字诊疗设备、体外诊断、康复辅助等领域

  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医疗器械,形成市科技局一批拳头产品。

  市卫生健康委

  市经济信息委

  (3)在化学药、疫苗、生物药领域,支持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大品种药物技术提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咼级中间体和特色原料药研发、重市科技局大和突发传染病疫苗与抗体研发。

  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

  (4)在中药领域开展道地中药材资源评价、新品种

  3

  加大技术研发

  (系)选育、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技术和精深加工市科技局技术创新、植物细胞培养产业化研究。

  力度

  市农业农村委

  (5)在公共卫生防疫领域支持开展传染病病原微生

  物溯源、新发传染病快速检测、生物灾害风险评

  估、生物样本数字化、化学品毒性综合检测、职业市卫生健康

  卫生和毒理检测等技术与产品研发。

  委、市科技局

  (1)加强与国内外专业优势明显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医疗机构合作,通过联合科研、成果孵化、市场合作等方式,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市科技局新链条。

  市卫生健康委

  (2)围绕建设生物医药特色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依托重庆医科大学等医学转化平台,试点建设独立

  4

  提升研发成果

  的临床试验医院和医学转化平台,支持建设专业化市科技局技术转移机构,打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渠道。

  转化能

  力

  市卫生健康委

  市发展改革

  (3)支持重庆国际转化免疫研究院、中关村医学工委、市科技

  程转化(重庆)中心和智睿生物研发孵化中心、中国局、市药监

  科学院大学重庆转化医学研究院等研发成果转化平局、巾卫生健

  台建设。

  康委

  (4)积极创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加快建市科技局、市市经济信息

  设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及推广示范工程。

  卫生健康委委

  强化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关键环节产业协作,

  积极培育合同研究外包(CRO、合同研发生产

  5

  创新外包服务模式

  (CDM)、合同加工外包(CMO、合同销售外包(CSO等市经济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支持开展共性平台建设委、市商务和共性技术开发,大力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研发生产委、市卫生健服务机构,为药物从研发到上市提供全产业链服康委

  务。

  二、突出服务促动,打造西部医疗高地

  (1)围绕打造西部医学中心和建设西部国际医疗

  城,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支持重医附一院联合

  重医附二院、市人民医院等建设综合类(含中医)国市卫生健康

  家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咼水平国能力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

  际化服务打造一批

  委

  推动医竞争力强医疗服务品牌。

  6疗卫生服务扩

  (2)加快建设“1+3+X'的公共卫生应急项目体

  容

  系,健全“市一区域中心一区县”三级疾病预防控

  制体系,推动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建设一批应急医院

  镇和若

  市卫生健康

  干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委

  6

  推动医疗卫生

  (3)提质扩容市中医院、市中药研究院,改造提升区县中医医院,支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专科

  市卫生健康委

  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科室和中药房。

  服务扩(4)以市中医院、市肿瘤医院为龙头,建立肿瘤中市卫生健康

  容

  医临床防治体系。

  委

  (1)合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优先考虑由社会市卫生健康

  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的特色医疗服务需求。

  委

  7

  优化医(2)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老年疗资源病医院、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

  配置产医院、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和连锁化、集团化经市卫生健康

  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委

  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

  (3)鼓励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市卫生健康

  诊所。

  委

  (4)加强区县级医院内涵建设,健全农村、社区市卫生健康等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委下沉。

  (5)加强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内涵建设,建立市卫生健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委诊疗模式。

  (1)加快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构建重庆市卫生健康“卫生健康云”基础服务体系,试点5G远程医疗委专网。(2)加强疾病流行趋势预测和智能监测,开展全市卫生健康市疾病预测体系建设试点,建设智能传染病预测平委台。

  市大数据发展局

  市大数据发展局

  (3)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市卫生健康市大数据发

  推进健床辅助诊断、多维医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委

  展局

  康医疗

  8

  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4)研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进虚拟现市卫生健康实、智能语音和影像识别技术在多种医疗健康场景委下的应用。

  市大数据发展局

  (5)继续开展智慧医院示范建设。

  市卫生健康市大数据发

  委

  展局

  (6)搭建全民健康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公共

  卫生、医疗救治和行业综合治理等相关系统建设,提升业务应用智能化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

  市大数据发展局

  (1)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鼓励医疗卫生机

  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开展互联网诊疗、健康咨询、社区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

  市卫生健康委

  巾医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

  发展“线

  9上医疗”(2)发展智慧养老、妇幼保健等线上服务业态,

  服务

  推广应用基于健康物联网的健康检测监测、智能筛查预警、慢病管理、居家康复等综合健康信息服

  市卫生健康委

  务。

  巾医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

  (3)支持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市药监局、市市大数据发

  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卫生健康委展局

  (4)鼓励健康养老机构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

  提供便民服务、动态监测、健康咨询等线上养老服市民政局发展“线务。9上医疗”

  服务

  (5)依托医学类“金课”建设,推出一批线上线市教委

  下精品课程。

  市大数据发展局

  市卫生健康委

  (1)推动专科医院建设,大力发展美容、眼科、市卫生健康

  口腔等特色专科,打造一批专科医疗品牌。

  委

  培育壮

  (2)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市卫生健康引导医疗美容诊部和诊所做精细分领域,形成一批委特色品牌。

  10大医美(3)引导医美机构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开展高水平市卫生健康

  产业服务,提升医美行业的品质和话语权。

  委

  (4)支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医美行业会议、论

  坛、展会、选秀等活动,提升“重庆医美”知名度。

  市商务委

  市卫生健康委

  三、突出集聚带动,打造国家重要医药基地

  (1)依托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重庆咼新区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巴南区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生物药产业基地。支持发展多联多价疫苗、基市经济信息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委苗。

  市科技局、市药监局

  发展生(2)大力发展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基因治市经济信息

  11物药产疗药物等生物药。

  委

  业

  (3)重点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性

  疾病的抗体药物,基因重组T细胞治疗药物和间充

  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细胞生物制市经济信息

  品,以及高附加值血浆成分、细胞因子等新型血液委

  制品。

  市科技局、市药监局

  市科技局、市药监局

  12发展化(1)围绕化学创新药、大品种仿制药、原料药及市经济信息市生态环境

  学药产辅料,着力打造“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产业发展

  局、市应急

  业

  体系,创建国家级特色原料药基地,建设国家小品委

  种药(短缺药)生产基地。

  局、市药监局

  (2)做大特色化学原料药及辅料,加快推广化学原料药绿色制备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原料市经济信息药及辅料转移,推动原料药及辅料集约化生产。委

  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药监局

  (3)支持企业开展化学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的研发,重点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市经济信息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委发一批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新药物。

  市科技局

  (4)扩大仿制药品种及产业规模,鼓励在渝设立药品上市持有机构,支持企业建立高端制剂关键技术平台,鼓励企业提前布局开发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市经济信息药大品种,争取实现仿制药在国内首批上市。委

  市药监局、市科技局

  (1)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打市农业农村

  造从种植、饮片到中成药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建设委、市经济信市药监局

  一批中医药产业园。

  息委

  (2)依托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等自然生态优势,发展一批市级以上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提升黄连、青蒿、佛手、山银花、川党参、枳壳、独活、丹皮、玄参、淫羊藿、小回市农业农村香、木香等渝产道地药材产业优势,做优一批“渝委字号”特色中药材品种。

  13发展中药产业

  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3)参与国家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修订中药市商务委、市农村委、市

  饮片炮制规范。

  药监局

  市场监管局

  (4)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市药监局台建设。

  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

  (5)发展植物细胞培养和提取技术,建设中药材植

  物细胞库,以生物技术手段推动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市经济信息

  建设。

  委

  市科技局

  (6)支持企业遴选临床效果佳、品牌形象好的中药

  品种二次开发。

  市科技局

  市经济信息委、市药监局

  (7)推动中医经典名方产品开发和产业化。

  市经济信息委、市药监局市科技局

  (8)积极争取在重庆建设中国西部中药材交易市场。

  市药监局

  (1)发挥重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两江新区为核心,发展高端医学影像、医疗机器人、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智能医疗器械等咼端医疗器市经济信息械,开发一批人工心脏、胶囊内窥镜、特色病床等委优势产品。

  市科技局、市药监局、两江新区管委会

  (2)以大渡口区、合川区、丰都县为重点,发展家用医疗仪器及设备,以及血液处理耗材、超声辅助材料、注射及输液器械、检验检测试剂等医用耗市经济信息材,建成以创新产品孵化为特色的医疗器械及耗材委产业基地。

  市科技局、市药监局

  14

  发展医疗器械

  (3)依托现有技术优势,支持智能释药系统、移动终端、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

  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

  市科技局、市药监局、

  产业开发。

  康委

  市大数据发

  展局

  (4)推动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基因检测、诊断服务机构。

  市发展改革委

  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药监局

  (5)大力发展养老康复器械产业,支持老年产品、

  健康监测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研发生产,开发一批老年智能终端产品,建设重庆康复辅助产业园区,

  市民政局、市经济信息委

  打造中国西部老年产品用品交易中心。

  (1)引导药品流通资源有效配置,构建以大型骨干

  提升医

  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配套的现代药品流通网市商务委络。

  15药流通

  服务

  (2)鼓励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市商务委

  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市药监局、

  集团。

  市国资委

  (3)完善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发展药品市政府口岸

  冷链物流。

  物流办

  (4)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完善医药市商务委流通网点、业态布局,培育医药电商新兴业态。

  (5)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市商务委、市

  道,做大医药进出口业务,积极申报设立首次进口药监局、市政

  药品口岸,全面开展首次进口药品及生物制品进口府口岸物流

  工作,打造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

  办、重庆海关

  四、突出融合联动,打造国际知名康养胜地

  (1)依托重庆大山、大川、大库区及优质的生态和气候资源,聚焦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四大业态,发展药浴、调理保健、慢市文化旅游病预防、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建设一批富有特色委康养小镇。

  市卫生健康委

  发展养

  (2)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游、森林与气候康养游、中医药康养游等,建成四季皆宜的国际一流养生旅游胜地。

  市文化旅游委

  16生旅游

  产业

  (3)加快推进融汇国际温泉医疗中心、统景温泉

  康养中心等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提升北碚区

  “世界温泉谷”康养文化产业园、“卧龙盐浴温市文化旅游

  泉”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康养旅游聚集委

  区,打响“温泉之都”品牌。

  市卫生健康委

  (4)做优南川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持市文化旅游市卫生健康

  续创建一批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区。

  委

  委

  (1)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养生、发展健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市民政局17康养老老服务圈。产业

  (2)新增一批连锁化、规模化、品质化养老服务市民政局机构,拓展失能失智照护功能,打造一批健康养

  市发展改革

  老产业集聚区。

  (3)做大做强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重庆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等一批医养结合机构,促进一批国有培训疗养机构转市民政局型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大型养老集团开发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旅居养老等项目。

  (4)促进养老与旅游、文化、教育、养生等融合发展,培育綦江横山、石柱黄水等一批健康养老基市民政局地。

  (1)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兀善运动休闲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体育文化相结合,打造一批生态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小镇、汽车露营基地、山市体育局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和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委

  市文化旅游委

  (2)结合山城江城特色,打造提升一批山城步

  道,完善老年人、残疾人户外运动设施,探索建设市体育局一批智慧体育公园。发展健

  18

  身康体产业

  (3)提升重庆国际马拉松赛、武隆国际户外公开赛、长寿湖国际铁人三项赛等赛事品质,发展壮大

  城市乐跑道、世界行走日等品牌活动,承办一批在市体育局

  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

  市民政局

  (4)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入渝建立山地户外运动健身基地,大力发展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山地摩托、山地汽车、野外探险等户外运动,建成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市体育局

  (1)推动地方特色健康美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市经济信息委

  (2)大力发展营养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药食

  发展绿同源产品及特姝食品等健康食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市经济信息

  19色健康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品牌。

  委

  食品

  (3)支持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的养生保市经济信息

  健食品。

  委

  (4)鼓励开展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积极开发市经济信息

  米面主食深加工产品以及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委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营养素补充剂等健康产品。

  (5)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上规市经济信息

  模、上水平的健康食品基地。

  委

  (1)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力发展以

  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

  市卫生健康委

  (2)支持建设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等

  发展健

  机构,开展第三方妇幼健康检测评价及咨询服务。建设精神康复、心理治疗、健康体检、疾病早期筛

  市卫生健康

  20康管理查等机构,提供职业病健康管理服务。

  委

  服务产

  业

  (3)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多功能健康管市卫生健康

  理服务团队,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委

  (4)引进国内外大型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开市金融监管发覆盖医疗、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应用等多领域局、重庆银保的医疗险产品,拓展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监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市级各部门要把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作为一市发展改革

  项重要任务,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强化大健康产业重大问题研究,及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

  委、市卫生健康委

  市级有关部门

  (一加强组)织领导

  (2)各区县要将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实际,突出区域特色,部署落实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区县政府各项工作。

  (3)做好对各项任务举措的跟进和督促。

  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

  (二)

  强化要

  (1)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市财政局、重挥各级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庆巾税务局

  大健康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对大健康产业的税

  素保障费优惠政策。

  (2)拓展“渝快融”“渝企金服”平台功能,加快市金融监管

  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健康创投基金,深入实施经济局、重庆银保

  证券化五年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企业监局、重庆证

  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监局

  (3)将大健康产业项目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拓市规划自然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资源局通审批“绿色通道”。

  (4)把大健康产业人才纳入“英才计划”,大力培育和引进咼层次医学人才、咼端研发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大健康产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

  市人力社保局

  (1)充分发挥两江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

  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欧班

  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市招商投资两江新区管

  的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局、市经济信委会、市商

  作,加快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引进一批跨国制药巨息委、市科技务委、市中

  头、高端医疗机构、高端研发平台等企业,推动国局、巾卫生健新项目管理

  际国内重点医药生物企业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研康委

  局

  发中心落地重庆。

  (三扩大开)放合作

  (2)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统筹医药、医疗、医保改革,推动成渝地区大健康产业

  协

  市发展改革

  同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委

  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市医保局

  (3)探索建立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市经济信息

  等平台,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智博会、西洽会等会展重要内容,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

  大型

  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

  (四优化发)展环境

  (1)加快大健康产业准入制度改革,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清理取消不必要的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

  监管局

  (2)推动大健康产业专项标准建设,加快中医药、市市场监管养老养生、健康旅游等领域地方标准制定,积极局、市药监

  市经济信息委

  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

  局、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

  (四优化发)展环境

  市市场监管

  局、市经济信

  (3)研究建立适应大健康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息委、市民政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包容有效审慎监管制度,完局、市文化旅

  善对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与医疗卫生跨游委、市卫生

  界融合监管。

  健康委、市体

  育局

  (4)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市药监局安全。

  (5)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将医疗卫生、药市发展改革市卫生健康

  品、医疗器械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信委、市市场监委、市经济

  息在“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进行公示。

  管局

  信息委、市药监局

  (1)完善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开展健康产

  业核算工作。

  市统计局

  (五完善监)测评估

  (2)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与评价,市发展改革

  形成大健康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加强大健康产业宣委、市卫生健

  传推介。

  康委

  

  

篇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医务科2022年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___大关于高质量发展和省、市卫计主管部门关于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医务科___全院医技人员学习了文件相关精神,要求科室___科室人员开展大研究、大讨论,对科室认真贯彻执行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经过医务科讨论,现将医务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_大精神和___来川视察讲话精神,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为重点,推动医务科及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和信任感,不断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取得大转变,提档升质。二、工作目标以医疗质量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以新技术开展为手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以提升医疗服务为契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内涵;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重点工作任务(一)把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作为医务科工作的重点,全程监控医疗过程中每个质量环节。1.以强化医疗质量控制为手段,以医疗核心制度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实施医疗质量的动态(范本)管理,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落实整改,不断增加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增加质量与

  安全控制意识,树立人人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人人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

  2、加强医患沟通培训,防止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重点是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及典型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认真___学习并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制度及医疗诊疗规程,同时落实重点人员,高危人员及潜在医疗纠纷风险的排查工作,定期总结经验教训。

  (二)加强新技术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管理,重点加强目前先进医疗技术的学习及申报工作及现有医疗技术的创新,通过短期进修,培训等方式,让医务人员掌握医疗技术,同时注重医疗技术的上报及总结工作,切实加强医疗技术的开展及落实。(三)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提供优质医疗服务1.按照深化医疗服务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医疗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预约诊疗工作,鼓励大家开展预约诊疗工作,通过___预约,___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开展预约诊疗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模式建设,进一步加强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会诊、家庭医师服务工作,将远程医疗服务融入到医院医疗业务工作中。三是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督处各科室认真落实卫计主管部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对于能不重复检查项目决不检查,纳入到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中。2.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一是进一步加强多学科门诊工作,按照医院专科及科室设置情况,建立医院多学科门诊工作,将多学科诊疗

  工作情况融入到门诊、住院等工作中,建立以多学科诊疗工作组模式开展多学科诊疗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日间病房

  及日间手术管理工作,创新日间手术服务模式,重点是推进日间手术病种的选择工作,同时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将日间手术开展与分级诊疗工作相互结合,推进日间手术恢复回社区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推广工作,将家庭医师服务于对口支援工作相互衔接,将医院相关专业医务人员融入到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

  (四)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学科品牌优势,搭建人才梯队建设1.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将学科人才建设工作作为医院重点工作,在学科发展的同时重点是加强人次储备工作,力求快速实现我院实力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能力依赖型转变。借助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平台,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及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合理人才梯队。2.继续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业务学习管理,并进行考核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派人参加___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有计划的继续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同时,凡国内有价值的专业学术会议,相关科室负责人或研究生均要求参加,省内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应按时参加各项学术活动,不定期邀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学术报告。四、___保障(一)加强___领导,医务科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分管工作具体落实,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不断加强领导及落实工作。

  (二)加强考核,按照医院目标任务,根据各科室目标任务加强对各科室目标考核工作,定期对各科室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督导大家及时完成工作。

  医务科病案质量总结一、病历督查情况___年,医疗质量仍然是医疗安全的重点,医务科根据《___医院病历书写手册》中病历考核办法对终末、运行病历进行检查,___月份终末病历每月的合格率详图1。上半年共查终末病历___份,运行病历___份,输血病历___份,死亡病历___份,其中平均合格率为___,从图1中可看出___月份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其不合格病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第一季度中存在问题:1、病案首页信息填写不完整,普篇存在质控医师、质控护士无手写签字、无“病案质量”评估和空项等情况,存在少部分科室终末病历无科主任审核签字的情况;2、各种知情同意书填写不完善以及各种手术安全核查医疗文书填写不完善、手术医师不签字等情况;3、存在终末病历病程记录无医师手写签字和病程记录无上级医师签字,医嘱单无医师、护士手工签字或签字不规范的情况;4、存在部分首次病程记录无患方签字或出院记录无患方签字确认的情况;5、部分科室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填写不规范,甚至空项;6、存在部分科室终末病历排列顺序混乱;

  7、存在终末病历无首次病程记录、医嘱单严重情况;8、终末病历无术前小结,无麻醉(范本)探视记录单;(二)经过第一季度的监督管理后病历质量有较前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病案首页缺项或基本信息填写错误,会诊申请单未签名;患者病情与诊疗计划告知书无医师手工签字;授权委托书填写不完整;部分医师缺出院前病程分析记录或出院记录无医师手工签字;化验单标识不规范;医嘱医师漏签名或签名不规范。(范本)2、手术科室病历中存在“手术风险评估表”未评分;“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医师未签字。(三)运行病历存在问题:1、部分科室医嘱单、病历、病程记录未及时打印、手写签字,存在很大医疗隐患;也存在仅有打印而无医生、护士手写签字的情况;2、部分科室仍存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签字不及时,各种知情同意书患方签字不及时;3、入院病情诊疗告知书存在告知不及时、缺告知医师签名情况。4、部分科室病历排列及其混乱,病历保管不善,存在病历部分丢失、缺项甚至被盗等隐患5、部分科室仍存在门诊小病历本未书写,既往史未填写,或书写过于简略。(四)整改措施:1、终末整改病历仍然较多,病案首页填写不规范。(范本)由科室质控员进行科内规范培训,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

  

篇十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DRGs+DIP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摘要:DRGs+DIP为一种深化支付方式的改革措施,为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高院内质量的重要手段。DRGs+DIP的深化改革在优化院内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当前医疗的体质改革已迈入了比较急迫的环节,因此对于诊疗体系的改革建设刻不容缓。由于国内有关DRGs+DIP的研究实践起步较晚,缺乏规范全面性,基于此,本文针对近年来DRGs+DIP试点的公立医院展开研究,分析DRGs+DIP如何助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DRGs+DIP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创新

  医院支付体制的改革可以让医院的管理由粗放式过渡为精细化,带动医疗机构由传统的经验性趋于科学管理化,并由外延规模扩张转化为成本内涵型发展。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DIP(大数据病种分值付费)是在医保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三医联动下的背景下产生的医保支付措施[1]。主要通过优化诊疗路径、医保基金的持续性发展、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来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一、DRGs+DIP的联系

  DRGs为病例组合分类的措施,依照疾病诊断、年龄、并发症、治疗方案、病情的严重程度、资料消耗以及转化等成分将病人划分为若干诊断的一种管理体系。DIP为通过大数据的功能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并通过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特征对患者的病例数据展开分类,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规范化定位,在总额预算下计算出分值点值,以此来实现支付的标椎化[2]。DRGs的分组需要进行人工的判断,因此对于医院的工作人员以及信息系统具有更高的要求,DIP分组的人较多,接近临床,但分组太细也不一定趋于科学化,无法真正的代表大数据,所以也不能单纯的依照分组多少来决定两者的优势。DRGs+DIP两者都可以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三方的共赢,也适用于付费端的改革,因此DRGs与DIP之间又存在一种互

  补的联系,DIP和通过DRGs的临床路径特征将问题简便化,而DRGs又可利用DIP的特征将管理精细化,符合当下医疗改革的复杂多变需求[3]。

  二、DRGs+DIP方式的作用

  支付体系的改革,无疑会给医院的运用目标带来一些非预期的变化,医院要如何适应的发展十分重要。如在成本的控制上、病人的挑选上、过度的诊断等,必须要制定出对应的标准准则、具体结算方式以及程序进行合理调整。在常规的运营下,DRGs费用以及付费的标准需要在下一个季度前进行调整,而测算的方式是通过前三年的DRG分组器的出院结算数据以及当年住院统筹基金数量来进行测算,并且按照医疗机构的病组的平均价格进行调整。如呈上升趋势则医疗平均的住院费用在不变的前提下在明年病组权重为上升发展,如何将DRGs方式合理的融入到支付支付改革中,需要医院的责任人对管理机制、服务质量、医疗质量、运营管理进行优化,合理的应用好医保资金[4]。DRGs作为支付改革的试点,根据打包支付来打破药品不合理叠价的现象,从以往的药耗检查为主转变化优化支付流程以及降低成本的方式来提升收入,同时DRGs的系统性可持续性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将医院管理转向精细化。DIP可实现对病种、诊断过程、治疗方案的优化,以此来提升临床的能力,加剧管理、诊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革,将医保基金科学化分配。

  同时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融合DIP,充分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来持续性强化精细化管理。需要综合的考虑到DRGs+DIP的核心指标,细致精确的做好医保的预算工作,健全医院的医保预算体制,合理的控制资源消耗量,将成本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不同病组总量的占比,优化整体结构,从而提升医保基金、医院收入支出的结余率。同时可考虑穿插绩效机制来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侧面带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三、DRGs+DIP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建议

  DRGs+DIP模式的改革,给医院带来无法避免的压力,为了适用转变模式,医疗机构必须从运营方面、薪酬制度、医疗质量、管理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从体制方面而言,合理的薪酬制度改革可侧面推动支付制度改革的积极性,支付方式改革需要医院对运用目标进行重新的归整,势必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薪酬相应调整,依照工作量的效能进行积分,即为医疗项目的难度积分加业务量积分以及DRGs病种严重程度积分和成本的控制积分,也使用了改革目标的转变。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需积极的征求医院责任人意见,确保医院和医生之间的相关权益,确保政策可合理的落实。

  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做好对于数据质量的管理,对编码质量进行动态优化改进,实现病案室、医务处等科室人员的共同参与。同时优化临床路径也是推动支付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运营管理方面,加强对成本管控的力度及医生培训力度,对病种的成本进行精细测算。明确科室的病种结构,优化改进的方向,引导资源的合理分配倾向,依照医院的发展需求制定出针对性建设方案,同时需要医保医疗、财务、信息等之间的多部门协作,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建设科学的沟通体系,严格的把控不合理诊疗造成的盈利损失现象。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高标准目标,为了达到标准,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和谐健康的推动性发展。DRGs+DIP是维系医保支付和医院发展之间的平衡措施,将医保支付作为核心,对医院的成本、预算、绩效进行统筹的评析和调整,从而实现了质量提升、支付达标、成本合理的效果,实现医院、病人、医保三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韩芳,胡伟,赵静怡.从医院角度看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DRGs-PPS)与病种分值付费(DIP)[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1,41(12):864-868.

  [2]秦环龙,吴丹枫,李烨楠.DRGs+DIP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J].中国医院院长,2020,16(21):78-80.

  [3]张竞文,管仲军.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系以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J].中国医院,2022,26(02):19-20.

  [4]宋林子,孙冬悦,任珊,杨敬.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路径[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5):189-192.

  

  

篇十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医疗机构人员廉洁从业行动三年实施方案

  (2021-2024年)根据XXX卫生健康委《关于X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全区医疗卫生领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围绕影响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突出行风问题,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持续纠治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维护医疗行业公平正义。坚持标本兼治,结合“三比一创”活动开展,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打造一大批党建引领好、制度规范好、医德医风好、廉洁状况好、文化氛围好的“五个好”廉洁从业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且辨识度明显的廉洁建设模式,持续擦亮“厚德精医”卫健品牌,为高质量建设健康肃州贡献强大力量。二、组织领导成立__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政股,闫菊玲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整治“红包”、回扣

  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行风建设工作体系,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党风引领行风,以干部带动群众,全面开展纠风工作,切实保障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整治范围(一)整治范围: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包括诊所、民营医院等社会办医疗机构)。(二)整治时间:2021年-2024年。四、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全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落实落细廉洁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具体化、载体化、项目化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五个好作风”(勤于学习的好作风、严谨细致的好作风、勤勉高效的好作风、务实担当的好作风、严格自律的好作风)目标,年度廉洁指数达到全市同类领先水平。(一)党建引领好。全面加强党对医疗机构的领导,把__领导真正融入到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治理各环节。全面贯彻执行__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落实党内法规和医疗卫生方面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制度。全面抓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建设的主体责任分解落实,全面推行责任清单制,实现责任具体化、个性化,并将责任清单向科室延伸,层层压实责任。

  (二)制度规范好。切实提高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着力破解对“一把手”及同级监督难题。建立完善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承诺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小微权力”廉政风险预防和惩治体系。落实重点岗位交流制度,行政管理重要岗位实行最长任职年限管理,临床科室重要岗位实行AB岗、交叉负责制。强化采购、临床、财务、基建工程、组织人事等重点岗位风险分级预警制。建立药品、耗材的日常监控和超常使用预警制度。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加强招投标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完善医疗质量、技术、安全和服务评估认证制度。制定科学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体系,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制度。深入开展“千人双评议”活动,推进行业约谈提醒等相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建立公立医院意识形态备案审查制度。

  (三)医德医风好。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基层,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当前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医德医风和廉洁行医考评结果作为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提拔使用、进修深造和奖励惩罚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全面加强医院全体党员、职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行业新风,引导全体医务人员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努力做高尚医德医

  风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切实增进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行业的认可度、满意度和美誉度。

  (四)廉洁从业好。坚持将廉洁从业作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着力构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防治腐败长效机制。建立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逐级签字背书作出遵守廉洁制度的承诺。重点廉洁风险点全面准确排摸,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等规定,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全面净化医院党内政治生态,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聘请行风监督员、开辟行风专栏、设立举报箱、投诉、意见本、召开座谈会等,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五)文化氛围好。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卫生健康职业精神,使之转化为医疗机构党员干部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大力量。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讨论学习活动,组织抗疫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巡回宣讲”,不断积聚卫健系统正能量。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精神文明建设,设立廉洁文化专栏,开展廉洁典型评选、廉洁科室创建等,将廉洁文化、廉洁意识根植到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中。开展廉洁系列宣教活动,组织重点风险岗位人员特别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到监所等实地参观,近距离接受“现身说法”警示教育。增强医务人员职业

  荣誉感,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建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医务人员队伍,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措施按照“统一标准,分层监测,定期发布,动态管理”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建设、监测、评价、发布管理等工作,全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统一规范开展“双十”行动,实现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建设载体化、清单化、可视化。(一)“十个一”促清廉1.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2.建立一份领导班子成员清廉责任清单。3.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建设经验交流会。4.主要负责人每年到监督所等地接受一次“现身说法”式廉洁从业教育。5.每年至少开展一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及依法执业专题宣讲活动。6.每年确定一个以上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难题进行攻坚破解。7.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厚德精医+公益品牌”送医下乡义诊活动。8.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厚德精医”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篇十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

  一、起草背景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行业作风建设,提升XX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水平,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现依据《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和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卫生健康委决定自2021-2024年,在全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中开展“廉洁从业行动”,持续纠治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维护医疗行业公平正义,推动新时代行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二、出台目的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行风建设工作体系,完善院内管理制度、提升行风管理软硬件水平,构建打击“红包”、回扣等突出行风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为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保障。三、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行风建设工作体系,完善院内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执纪执法力度,持续保持对“红包”、回扣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提升群众看病就

  1

  医获得感,为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四、研判和起草过程按照进一步优化行风管理、改善廉洁从业水平的要求,在认

  真学习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起草了《关于印发XX市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

  五、目标任务行动时间为2021-2024年,分3个阶段实施。1.学习动员阶段(2021年1_月底前)市级作出工作部署,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依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召开动员会议,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营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2.查摆整治阶段(2022年_月-2024年_月)按照“查改治”一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坚持边查边改,边查边治。3.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_月-2024年1_月)认真总结工作成果,梳理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积极探索行业作风建设新途径,持续完善正风肃纪长效机制,筑牢行风建设“防火墙”。六、主要内容一是强化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党对行风工作引领作用,强化行业作风教育,开展集中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2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健全完善行风管理体系,压紧压实行风建设主体责任,着力构建打击“红包”、回扣长效机制。三是强化内部管理,遏制“红包”行为。细化明确“红包”内容,加大纠治“红包”力度,清除“红包”产生空间,强化“红包”防控措施。四是加大惩治力度,清除回扣乱象。严防收受回扣行为,严格执行招采纪律,严控药品耗材使用,严惩违规违法人员。

  七、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二是发挥机制作用,加强部门联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舆论阵势;四是发挥示范效应,开展典型带动;五是强化监管措施,严肃处罚问责。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行业作风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廉洁从业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和《关于转发XX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4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常态化开展的“拒绝红包远离回扣廉洁从医”、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年主题专项活动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3

  根据XX关于XX和XX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XX对行风工作的领导,以“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持久推进行业作风和廉洁从业建设,纠治行业不正之风。围绕影响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突出行风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系统施策、综合监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提升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推进新时代行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目标任务2021年至2024年,通过开展为期四年的廉洁从业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切实履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主体责任,加大整治“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行动的力度,对违法违规违纪的从业人员要批评教育一批、通报处理一批、严肃清理一批,对顶风作案的坚决打击,绝不姑息,树立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兼修的良好形象。对涉嫌利益输送、出现重大行风案件的医疗机构要严肃惩处、移送线索、行业禁入,回归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行风建设工作体系,提升行风管理软硬件水平,提高院内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构建打击“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切实保障医疗卫生行业高质量发展。三、重点任务(一)切实加强党对行风工作的引领

  4

  切实加强党对本单位xx建设的领导,以xx引导行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表率、示范作用,带领群众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充分运用好开展__有利契机,以__指引行风建设。不断总结运用好x风廉政工作中的优秀经验,选树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见贤思齐、崇尚高尚医德、自觉抵制“红包”、回扣诱惑,切实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思想定力。

  (二)强化廉洁从医和法纪教育1.常态化开展行风教育。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深入领会xx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真学习“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期职业精神,大力弘扬“大医精诚"传统医德医风,采取形式多样、有的放矢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宗旨观念融入执业活动中、救死扶伤工作中。2.做到法纪专题教育全覆盖。组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法律法规法纪的学习,牢固树立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强化职业操守养成。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学习教育方式进行,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专题学习教育,对全院在职在岗人员(含外包物业公司人员)、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医学生等开展医德医风和法纪教育培训,《九项准则》内容知晓率要达到100%,行风教育全覆

  

篇十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医院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市委、市和市卫健委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史学习教育,全面贯彻医改政策,深化内部改,强化内涵建设,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开启医院“十四五”规划征程,全力打好新冠疫情防控遭遇战,统筹推进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保持了医院良好运行态势。现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一)履行公立医院公益职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全市新冠患者定点救治医院,自2022年5月13日疫情发生以来,医院高度重视,在省、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调度下,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周密部署。一是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新阶段,我院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健全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制度,压实责任,认真落实“四早”措施,做到“五有三严”。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预检分诊;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设置与管理。二是充分履行定点医院救治职能。迅速启动预案,完善保障措施。自5月13日收治第一例新冠确诊患者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做好感染科住院患者的分流,肿瘤内科及放疗科的搬迁工作,建立隔离大楼。根据2020年新冠患者救治经验,

  确保患者救治工作稳定有序。完善救治方案,科学有效救治。我院严格落实“四集中”原则,按照“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一天一会诊”、中西医并重的诊疗模式进行救治,5月14日所有患者都使用了中药。治疗关口前移,按照“普通当重症、轻型当普通、无症状当有症状”的提级管理救治思路。进行闭环管理,加强出院患者接续服务。三是全面筑牢医院感染防护墙。疫情发生后,我院严格坚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坚持“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三防结合,“人防”“技防”“器防”三防融合,加强多部门协同配合联防联控,力求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严格落实全院职工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工作。

  (二)全面贯彻医改政策,公立医院改稳步推进落实2022年医改重点任务,按照、省、市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要求,结合2018-2019年考核结果与XX省考核评分标准,完成2022年度和XX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汇总、质控和上报工作;完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常态化考核机制,研讨指标优化提升具体方案,实行动态管理。推动落实与长三角(上海)地区医疗机构医疗卫生项目合作帮扶。与XX省儿童医院建立合作。谋求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立医联体。积极推进市开发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持续推动与霍邱县一院的科联体合作。推进编制周

  转池工作。做好纳入编制周转池管理人员的职称聘任工作,制定2022年编制周转池入池计划及工作实施方案。

  (三)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根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学科建设需要和大型医院巡查、三甲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修订了《XX市医院质量考核体系(2022年版)》,制定医院学科建设质量考核月度和年度指标,并将月度质量考核纳入《XX市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实施意见》,具体指标设定中,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满意度等和省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医保付费方式改指标、省质控中心考核指标等纳入质量考核体系,专家学科建设情况、意识形态管理等专项奖惩项目,不断深化质量、安全的核心主题。根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和阶段管理重点对考核分值权重进行合理调整,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重点考核方案,调整考核目标值,发挥医院考核的统性和专业化。在月度质量考核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明确重点考核任务,运用PDCA等管理工具,对考核中发现因指标管控不力,总体得分较差的科室采取召开座谈会、约谈、现场督导等方式,帮助科室提高认识,寻找办法,共同推进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得到切实提升。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大型医院巡查、医保支付改和省级、市级医保飞行检查、安医大督导检查、各质控中心检查、三甲复审工作中不断优化考核内容,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合

  理性。持续深入开展“落实五个不放过,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乱收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等专项治理活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质量。

  (四)全面落实学科建设规划,学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3月30日,XX市、XX医科大学共建XX医科大学直属附属XX医院正式签约揭牌,通过整合双方优势,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协作、临床试验、医疗转诊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项目,促进合作项目落地。依据《XX市医院2020-2025年学科建设规划》,制定《XX市医院学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从立项、遴选、保障及组织管理等进一步细化,保障学科建设的有效落地。制定《XX医院学科评分体系》,并依据评分体系对2017-2019年、2020年进行考核排序,依据排序,结合科室综合目标完成情况及十四五十三五省级临床重点学科情况,对全院37个科室进行了评估评分,明确标杆学科、优势学科和追赶学科,实行分层动态管理。开展省“十三五”医疗卫生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终期绩效考核,有效提高医教研能力。积极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获得高级卒中中心的授牌。加快人才引进力度,完成2022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和2022届本科生招聘工作。(五)优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全面落实《XX省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实施意见》,优化就医流程,全院征集并筛选出改善院内停车难、改善医保患者

  就医流程、门诊专家服务不连贯等三个问题作为院级层面为患者办实事的具体项目推进落实。着眼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建立启用互联网医院,启用5G远程影像系统,建立开展线上医疗服务。建立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联体,开设戒烟门诊和西院区康复科病区,开展肿瘤防治周、职业病宣传周健康宣教活动,对口支援裕安区保健院,方便群众就医。探索运行“城市医联体接续服务中心”,安装使用“XX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医联体医院之间实现线上转诊。引进“共享陪护床”、“共享轮椅”、“智能机器人”,部分病区试运行共享陪护床。西院区陆续开诊了妇科病区、康复医学科、急诊外科、血透室、DSA室等学科,初步形成了妇科诊疗、创伤急救、康复养老为体系的诊疗中心。开设妇科、皮肤科等七大门诊特色诊疗中心,增设了腹膜透析门诊、高血压专病、关节外科等亚专科诊室,业务量稳步提升,促进西环路门诊部学科多元化、特色化发展。

  

篇十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

  思考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卫生健康服务的核心供给者,承担着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药品耗材零加成、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新一轮医改,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新医改形势下,积极主动应对深化医改各项举措,加快公立医院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群众医改获得感,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思考策略

  引言

  在医改背景下,医院要想顺应新医改的发展趋势,就要勇于打破传统以药养医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绩效制度实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并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健全各种配套改革制度。但医院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医疗保障经费不足这一问题,无法顺利推行的新的医改政策。为此,医院就要准确把握新的医改形势,不断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1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环境分析

  第一,公立医院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具有社会公益性,要为人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新医改要求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强调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关系着国计民生,我国提出对境内外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予以放宽,以促进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改革之后,公立医院收费方式由药品加成收费、医疗

  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减剩后两项。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较高,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其医疗收入大量减少。尽管医改调价增加了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补偿,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投入明显不足,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应充分考虑公立医院的实际状况,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不足的部分予以适当的额外财政补助,以更好地发挥医院的公益职能。第二,对付费方式进行了改革。新医保改革对单病种的支付限额包干,超额部分由医院承担,节省部分归医院所有,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要适度检查,既要提供优质服务,又要缩减各项成本。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公立医院要建设成服务好、医术好、医德好的满意医院,使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大医院的专家服务。第三,信息技术的革命正在全方位地改变公立医院的管理与服务,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竞争优势。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与管理过程中,通过网站查询专家并预约挂号以及科普、咨询等方式已成为多数患者的选择。电子病历的使用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医,信息技术改变了医疗模式。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需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

  2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数字化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也被充分应用于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实现医院经济管数据的高效传送与沟通。但由于多数医院的经济管理数字化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再加上相关的技术与系统不够成熟与完善,这就会导致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大量的漏洞。例如虽然我国已经有部分医院引入了数字化管理系统,且表面上已经实现了经济管理的数字化,但多数情况下仅用于财务信息的记录,只是单一的取代了传统手工记账,并没有真正地参与与应用到医院的各项监督与决策过程当中,因此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仍旧较低。

  2.2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精细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未遵守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对医院推行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措施没有认真落实,执行规章制度的纪律性或协助

  精神不足,影响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效果,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医务人员不爱护公共财物,常因人为原因造成物品损坏,导致维修费用增加;在制定耗材采购计划时,没有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导致科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耗材过剩或库存不足,导致耗材使用不是“以需定量”、往往是“以量定需”,不利于成本控制,无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医院各项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策略

  3.1发展优势专科促成人力资源医教研协同发展

  公立医院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时,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中,既要关注临床胜任能力,还要注重是否具备科研实力,并为适应此类人才制定合理、灵活的用人机制,确保各岗位的人员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施展优势。公立医院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能够满足一般临床需求的中心试验平台,以科研为纽带促进与医科院校的联系,吸引有科研意愿但又不限于科研的专业技术人才。协同发展医、教、研人才,为医院的今天、明天、后天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3.2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使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公立医院药品、耗材、设备的管理以及日常运营工作较为繁琐,医院运营面临的成本压力加大,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循序渐进。医院管理层应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制度科学、规范,并有效落实,以进一步对医院各种基础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且制度需与时俱进,随着工作中新情况、新要求的出现,管理层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标准,从而形成一种精细化的动态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效益。

  3.3提升医院发展内涵质量,积极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重视临床路径管理,强化源头病案首页质量管控,提升书写质量。(2)提升医院运行效率。推进医院挂号、检查、住

  院等全预约服务,实现床位统一管理,引导肿瘤患者在日间病房开展化疗,大力推广白内障、乳腺疾病等适宜病种的日间手术,开展ERAS术后快速康复技术。(3)优化调整病种收治结构。按照ICD10编码亚目,明确鼓励科室收治的病种,提升三四级手术率,绩效分配体现优化病种结构导向。(4)强化医保考核力度。科学测算合理使用医保资金,对医保患者住院管理、药品管理、诊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规范审查,确保医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结束语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一关键时期,医院要想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顺利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生存环境,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运营管理能力,改善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增收节支的经济管理目标,并将新医改所带来的挑战转化成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医院也要积极改进内部当前所采用的经济管理方式,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管理质量,以便更好地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玮.浅析新医改下医院面临的经营问题及对策[J].祖国,2018(22):143-144.

  [2]严彦琦.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20):37-38.

  [3]赵金太.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8.

  [4]杨阳.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方法探讨[J].财经界,2018(03):55.

  [5]周桓宇.新医改背景下NC医院医务人员薪酬体系优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篇十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2022年公立医院综合革新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属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根据___《___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___》、省人民政府《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___》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原则,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创新体制机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提升医院运行活力为切入点,着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监管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切实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二、目标任务自___年___月起,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彻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公立医院管办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补偿机制,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通过改革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形成医院管理现代化、价格调整合理化、政府补偿制度化、人员管理岗位化,分配制度绩效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格局。三、实施范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市属六家中心卫生院参照本方案,全面参与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

  

  四、实施内容(一)建立公立医院卫生经济运行新机制1.调整“以药补医”机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改革的关键环节。从___年___月___日起,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所有药品(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减少的药品收入___%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___%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补偿。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严格控制非医保药品使用比例,切实减轻群众负担。2.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完善医疗服务收费结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合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诊察、治疗、手术、床位、护理和传统中医项目等价格,使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控制在药品差价的___%,不增加患者的实际医药费用负担。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报物价部门批准后与其它调整政策同步实施。3.调整政府补偿机制。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对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按照服务成本予以保障。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已经形成的历史性债务,确保公立医院经济正常运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中心卫生院继续实行打包定额补助。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减少的药品收入按___%给予补偿。

  

  4.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建立新农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形成医药费用增长控制机制。推行总额预付,实行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门诊总额预付乡镇统筹、重大疾病保障等混合支付方式,建立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支付方式,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和惩戒力度,形成约束机制。通过新农合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形成。采用基药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与新农合基金支付挂钩,约束自负费用和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保障基金运行安全。

  (二)实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1.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法___理结构。推进政事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权责关系。组建市公立医院理事会和监事会。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市公立医院理事会理事长,发改、卫生、财政、编制、人社、物价等部门负责人和社会人士、医院院长代表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会是公立医院的决策权力机构,负责确定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行使公立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权。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为监事会成员,监事会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财务管理、资产保值增值进行检查、审计及监督。逐步完善理事会统一管理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管理层的产生和任用,制定医院院长任职资格、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院长人选由理事会聘任,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医院副院长由院长聘任并报理事会通过。管理层向理事会负责,并按章程履行职责,接受监事会监督,从

  

  而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优化医院内部运行管理。逐步取消医院行政级别,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健全院内决策执行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绩效评估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

  2.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分配机制改革。科学管理使用编制。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床位数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合理确定医院编制数。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年度计划申报制和备案制。医院可根据发展现状和人员的退休情况合理制定编制使用计划,报编办批准后,每年在核定的范围内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范本)管理。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完善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制度、全员聘用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坚持因事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分类管理、以岗取酬,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严格人员准入标准,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规范人员招聘,编内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由卫生局会同人社局___实施,编外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笔试由卫生局___,逐步建立健全单位自主用人、科学分类管理的新体制。加大政府对卫生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区域内专业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改革考核分配方式。建立以公益性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量化考核指标,全面推行三级绩效考核方式,即理事会对医院考核,确定医院绩效工资总额;医院对科室考核,确定科室绩效工资总额;科室对个人考核,确定个人绩效工资收入。理事会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院

  

篇十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住培调研总结报告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关系维护广大群众健康权益。近年来,我盟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实行试点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从加强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试点情况和初步成效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1个目标、3大体系和9个领域改革任务,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目标,按照”四个分开”的原则,把旗级公立医院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统筹推进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加强分工协作,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一、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1、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医院设置。按照盟委行署“一二二三四”发展思路,统筹医疗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盟旗两级现有5家综合医院和4家蒙中医医院,全盟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1347张,开放床位127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47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897张,三旗5家试点医院床位数355张,占全盟公立医院床位数的比例为39.6%。2、加大投入,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一是加大投入,推进公立医院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近几年来,投资共4.15亿元新建了盟中心医院、经济开发区综合医院、阿左旗妇幼保健院、阿

  右旗人民医院和xx旗人民医院,盟旗两级公立医院服务条件明显改善。二是发挥特色优势,提升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改善蒙医就医环境,

  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立了阿右旗蒙医医院和xx旗蒙医医院,投资1.6亿元的盟蒙医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年内将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积极落实优先发展蒙中医政策,严格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扶持政策,蒙中医机构新农合报销起付线降低50%,蒙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10%。

  三是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我盟人才引|进、人才储备政策和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牧区卫生等项目,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认真落实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培训等项目。累计完成全科医师培训(包括转岗培训)128人次、基层医务人员培训1280多人次。

  3.加强协作,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的联动机制。目前,我盟与三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的医院有3所,盟中心医院与北京、上海两地100多家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与解放军301、302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等签署了合作协议;阿右旗人民医院与邻近的甘肃省5家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x旗人民医院与解放军513医院签署支援协议。经济开发区综合医院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签订了托管协议。与二级以上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的苏木镇卫生院有5所。二、探索建立高效的医院管理、运行和监管体系

  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一是强化政府办医责任,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政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医院建设、投入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职能提供保障。二是加强卫生主管部对全行业的宏观管理和决策职能。三是以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为抓手,以社会效益为导向,创新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2.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改革是难点,也是重点,是关系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以药补医”的关键,我盟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健全综合补偿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推荐访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 高质量 医院 发展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