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案例4篇

时间:2022-11-19 0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创新扶贫案例4篇创新扶贫案例  重点贫困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实践——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  郑怀林  【摘  要】张家口是离北京最近和河北省贫困人口最集中的重点贫困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扶贫案例4篇,供大家参考。

创新扶贫案例4篇

篇一:创新扶贫案例

  重点贫困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实践——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

  郑怀林

  【摘

  要】张家口是离北京最近和河北省贫困人口最集中的重点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对张家口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全市金融扶贫牵头作用,谋求精准施策,实施产业扶贫,推动创新实践,实现穿透带动,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取得扎实成效.

  【期刊名称】《河北金融》

  【年(卷),期】2017(000)008

  【总页数】3页(P61-63)

  【关键词】金融扶贫;创新实践;政策建议

  【作

  者】郑怀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

  河北

  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32

  一是发挥人民银行金融扶贫组织、指导和推动牵头作用。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成立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明确小组金融扶贫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真正发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小组的指导、协调、调度作用。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小组研拟并出台了《张家口市信贷支持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印发全市银行

  业金融机构并组织实施;多次组织深入贫困村、户和带动扶贫企业、项目开展扶贫调研指导;多次组织或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扶贫工作部署、汇报、沟通和调度。

  二是创新发挥金融扶贫“以案促扶”典型案例示范推动作用。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导全市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案例征集,以案促扶”活动,这有效地促进了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创新的示范引导作用。2016年人民银行张家口中心支行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张北、蔚县等多个贫困县、贫困村对典型案例扶贫点金融扶贫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指导,陈建华行长一行深入河北博天糖业有限公司和崇礼区西湾子镇下三道河村实地调研,对信贷支持制糖产业带动土地流转、甜菜种植户稳定脱贫和金融支持生态休闲旅游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典型案例”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切实发挥扶贫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引导作用。蔚县银泰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践“扶贫再贷款+扶贫资金+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模式和“扶贫再贷款+养殖业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信贷模式,不但实现了对扶贫专项资金和商业信贷的聚合撬动,而且降低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成本,增强了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2016年,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1.51亿元,借款金融机构利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扶贫贷款96笔,已向52户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贷款225万元,向带动精准扶贫产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173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金额共计11593万元,占比90.57%。2017年1季度已有2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5200万元。目前,虽然张家口市扶贫再贷款总体规模投放不大,但这样一家小小的村镇银行投运模式创新带来的显著效果,显示了金融扶贫再贷款在金融扶贫方面的巨大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作用。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发挥试点牵头单位作用,积极实施土地金融扶贫,主动协同市农工委、市金融办等多部门推动全市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通过推动信贷模式和信贷产品创新,稳步推进张北县等县区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截至2016年末,张北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9.85万亩,累计办理12笔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405万元,涉及耕地面积6741.95亩。蔚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44.4万元,支持土地流转2293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步转化为拿“租金、薪金和股金”的新型农户,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重视实施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指导全市金融机构配合张家口市政府落实《特色产业脱贫行动方案》,通过“信贷+”支持规划的40条产业带,形成具有张家口市地域特色和符合张家口市产业扶贫特点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优势作用,重点实施精准项目金融扶贫。生态涵养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移民搬迁与特色小镇建设等重点精准扶贫项目与张家口重点和集中贫困地区的贫困村、户高度重合,对建档立卡贫困村、户脱贫具有明显的穿透带动作用。张家口市人民银行重点指导和支持农发行张家口分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贷款规模大、期限长、利率低的扶贫优势,支持重点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有效发挥脱贫穿透带动作用。生态涵养、绿化造林,绿色金融精准扶贫。截至2016年末,张家口农发行支持的林业资源与保护贷款项目贷款金额18亿元,涉及16个县区,造林面积159.21万亩,占全市总规模的69.13%。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金融精准美丽扶贫。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投资59.39亿元,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融资贷款37.19亿元,占总投资的62.62%,仅张家口农发行投放美丽乡村贷款就占到全市该类贷款总额的83.28%,政策性信贷资金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注重发挥农商行、农联社、村镇银行等涉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金融精准扶贫作用,注重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金融支持扶贫创新实践,全市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呈现新局面,取得新成效。目前,旅游扶贫做成金融扶贫新兴业态,甜菜产业形成金融扶贫甜蜜事业,光伏大棚蔬菜创新金融绿色扶贫、乡村建设实施金融美丽扶贫,金融支持土地流转带动“三金”扶贫,金融支持移民搬迁实施重点项目扶贫,剪纸和打树花成为金融支持的文化扶贫,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形成全域扶贫带动。2016年末,全辖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68.56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11.04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47.36亿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110.16亿元。

  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在推动金融扶贫创新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金融扶贫风险适度分担和可管控,把协调作为重要履职手段和途径,引导金融机构将扶贫政策、扶贫资金等资源融入到金融扶贫信贷模式和信贷产品创新之中,形成激励机制和风险管控保障。

  一是促进政府搭建扶贫融资平台。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与市金融办、市财政、市扶贫办等部门加强金融扶贫协调,建立“政银企户保”风险担保基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优先用于金融扶贫的信贷担保和风险处置,全面联合推动辖内各县区搭建扶贫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和利用全市市县(区)投融资平台筹集的4亿元银行贷款偿债基金推动重大扶贫项目实施,支持全市2000家特色产业合作社带动扶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这些金融扶贫政策、资金与扶贫信贷组合,做到风险分流共担,风险均衡管控,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不同扶贫项目、不同扶贫对象的金融精准扶贫有效路径和模式,在全市金融重点实施信贷支持产业扶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张家口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51.9亿元,22.77万贫困人口脱贫,448个贫困村出列。

  二是支持政府创新购买服务模式。生态涵养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移民搬迁,以及全域旅游试验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多数属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的融资规模大,盈利回报周期长,信贷风险相对大,甚至缺乏合格的信

  贷主体。由此,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这些重点项目开展金融扶贫创新实践,采取企业实施工程,政府购买服务,银行机构以三方协议作为担保开展创新实践,特别是在金融支持生态涵养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精准扶贫项目上取得重大实践成效。

  三是引导信用评级和保险支持信用。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贫困村、贫困户评级授信,鼓励开展扶贫特惠金融,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用于发展生产,由财政提供贴息补助。积极支持探索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积极支持发展扶贫小额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由财政予以全部补助。

  一是精细化精准施策。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推动精准施策的指导思想:第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第二步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户划类设计针对性信贷解决方案精准施策;第三步通过激励机制创新引导金融扶贫精准模式和精准路径。重点是实现精准穿透带动,最终将信贷支持传导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体现在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效果上。张家口金融开展精准施策的具体实践中,针对不同情况和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土地就以农村承包土地收益权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宜贷则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红增收,则对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宜贷则贷;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就业或优先优惠订单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牧产品原材料的龙头企业宜贷则贷;对旅游环境好的贫困村则信贷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脱贫增收。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对上述凡符合扶贫再贷款申请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对其发放扶贫再贷款给予支持,最终将金融扶贫优惠政策传导到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是实施精准穿透带动。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通过与相关部门协同,将扶贫优惠政策、专项资金优先配置到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引导和激励金融

  机构重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金融扶贫,有效提升精准穿透带动。2016年以来,人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引导部分县域金融机构以农家乐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旅游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施策和穿透带动的试点,指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支持在草原天路沿线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共建成乡村农家院300余家。信贷支持23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建成美丽乡村,并配合市政府对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信贷支持11个县(区)28个项目总容量达55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覆盖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20744人。信贷支持12个贫困县(区)969个贫困村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共投入资金1.08亿元。信贷支持全市共启动异地扶贫搬迁4.95万人。一年间,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支持产业助力13.5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市贫困人口从131.8万人减少至50.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2%。

  一是建议加大央行抵押补充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政策性银行开展绿色金融重点项目扶贫力度。金融扶贫是国家战略,当前,央行在扶贫再贷款外,建立补充抵押贷款又一金融扶贫工具和路径,充分发挥了人民银行利用更多货币政策工具牵头引导精准扶贫作用。

  二是建议改进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正向激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金融扶贫的重要力量,但张家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临宏观审慎评估与增强金融扶贫信贷投放两难。建议考虑在宏观审慎评估指标体系中,结合阶段性工作重点,增强对金融精准扶贫指标的正向激励力度。

  三是建议加强区域协调,增强金融扶贫政策、资金配合。加强京津冀区域金融扶贫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机制的金融扶贫作用,增加京津金融机构对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新生力量,有效引导和动员区域金融精准实施金融扶贫。建议,一方面,在宏观审慎评估要求下,可以选择京津金融机构与张家口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信贷合作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协调机制破解京津金融机构在张家

  口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在不调整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使京津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转移于张家口金融扶贫。

  四是建议加强部门协调和机制再造,合理设置政策、资金组合,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形成正向有效激励,推动扶贫再贷款的需求和投放。目前扶贫再贷款需求受到管理要求的束缚,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需求申请不积极,主要是政策优惠传导过程中,金融机构缺乏利益激励,因此在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中,应增强与扶贫专项资金与财政贴息的协调配合,互为使用条件,实行利益均衡,形成需求激励。■

篇二:创新扶贫案例

  “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典型案例

  1.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

  自2016年“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活动以来,茶业口镇在上级各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根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全镇的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建山东省“信息化扶贫示范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

  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站室所及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定期召开“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联席会议,将责任压实到人,积极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同协作。全镇15个省级扶贫村,每村设立1-2名信息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编制《茶业口镇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工作方案》,各信息化扶贫示范点制定工作制度、值班制度、信息员职责等相关制度,为示范镇的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引入社会化资金,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积极争取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协调联通、移动、电信、广电、铁塔等企业引入社会化资金,实现境内网络全覆盖,突出重点贫困村,工作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制定专项网络营销和信息惠民的优惠政策,细化工作措施,加强贫困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宣传力度,倡导贫困户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服务。

  三、发展“互联网+”模式,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1、互联网+医疗。依托为汪洋卫生院配置安装的信息化设备,实现“互联网+医疗”模式,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方便患者就医;

  2、互联网+农业。依托山东石屋人家旅游开发有限公实行“互联网+农业”模式,促进电商平台建设,提高农产品销售的信息化水平;

  3、互联网+教学。依托汪洋中学建设信息机房实现“互联网+教学”模式,推进信息化教育水平开展;

  4、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站。依托便民服务站、农家书屋等资源,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站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下一步将继续巩固扩大信息扶贫效果,更加注重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推广农民用的了、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积极营造依靠信息化享受便利生活,深入发展“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通过多种渠道让茶业口镇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出去,-2-

  外部的先进技术走进来,切实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互联网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2.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

  打开外界对话渠道

  信息化助力池上乡村振兴

  农村乡村振兴,最大的瓶颈在与信息渠道的闭塞、沟通媒介的匮乏。这个瓶颈,对地处鲁山山区的池上镇尤为明显。开展信息化建设以前,对外沟通渠道多依靠电视、网站获取外部信息,如何将自身优质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推介出去还多依靠口口相传。也是这种信息不对应,造成池上镇农产品、旅游产业虽然作用独树一帜的山水资源,却无法形成规模、广为人知,导致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处于发展末端,自我掌控市场能力不足。

  创建为省级“信息化扶贫示范镇”以来,池上镇充分运用项目建设成果,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广泛推介优势资源,鼓励企业和群众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发展、致富奔康,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提升和有力保障,乡村振兴步伐明显加快。

  一、硬件为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联合联通、广电等单位,改造升级网络硬件设施,池上镇44个行政村网络接入速率在10Mbps以上,多数村达到100Mbps,村庄、景

  -3-

  点、交通干道均覆盖4G无线网络。在5个村建设无线网络覆盖,镇内无线覆盖村总数达到7个,乡村旅游网络设施实现合理布局。期间,针对聂家峪等重点村4G信号不佳问题,专门对接协调,第一时间增配硬件设施,妥善解决到位。

  二、抓实培训,广大群众信息技能不断提升。项目建设期间,先后举办多期信息化技能培训班,组织分散学习培训,提高群众计算机、互联网实际操作能力,参训受益的扶贫重点村农民家庭超过30%,涌现出了彭来等电商乡土人才,群众运用微信等网络渠道销售农副产品积极性明显提升。2019年,群众通过微信、电商平台等手段销售蜜桃、猕猴桃等产品已占总产量的20%左右。

  三、强化运用,产业振兴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幸福池上”公众号对外推介作用明显,客商游客通过平台链接池上资源逐渐成为重要渠道之一。建成以来,先后吸引北场花海、食用菌园区等项目落地建设,涌现出八戒开荒、七蜗牛等优质电商平台。近年来,池上镇及所辖聂家峪村、池埠村被评为市电子商务示范镇、村,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镇接待人数5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100万元。

  3.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

  发展电子商务

  推进信息化扶贫

  -4-

  作为省级信息化扶贫示范镇,2017年周营镇人民政府成立信息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农村信息化和扶贫工作实际,成立了新型农民创业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多个农村基层综合信息站和专业信息服务站,积极推进当地农民靠信息化、互联网和电商实现脱贫致富。

  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新农民创业园以培训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创业、电商专业人才免费培训、乡村青年电商免费孵化为主。

  一是强化电商平台应用方面的培训和电商孵化。立足当地,辐射周边。2018年新农民创业园成立至今,开展培训800余人次,成功孵化电商100余个,50余人长期就业于新农民创业园,开设淘宝、阿里巴巴等店铺50余个,拥有兰微诗、微湖湾、优兰之秀、以凡以恋等多个自主品牌,年营业额2000万左右。

  二是强化电商技术人员的培训。针对电商所需的开发、设计、摄影、网红等专业需要,培训了产品开发人员多名、设计师多名,摄影师3人、网红直播人员多名。这些技术人员,兼顾淘宝和技术,协同创业园的其他人员运作整体流程。形成了独立设计开发产品,独立模特摄影,独立淘宝店铺装修设计和网红直播,以及快递物流等相对完善的电商创业产业链。为创业园长期运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为周营镇电商发展做了良好的技术储备。

  -5-

  三是创业带动,抱团发展。创业园坚持园内乡村青年“人手一店,独立创业”的思路,力争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淘宝店铺或者阿里巴巴店铺,所有的店铺按照园区内的整体规划,统一思路运作,每个店铺的盈利都是属于个人的。创业园给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等提供电商所需要的产品资源、运营所需的技术、管理等,让大家能够抱团发展、相互协助,达到电商信息化扶贫带动就业、创业的目的。

  四是信息化扶贫,带动乡村振兴。为了切合信息化扶贫工作实际,现新农民创业园参与电商扶贫贫困户15户19人,参与电商免费培训,残疾人电商创业,敬老院慰问等公益。目前新农民创业园成立了专门的农村淘宝部门、农产品宣传部门,致力于电商销售当地特产、农产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新农民创业园先后获得枣庄市总工会授予的“工友创业园”称号、山东省优秀互联网品牌(山东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等荣誉。

  4.东营市广饶县陈官镇

  2016年,广饶县陈官镇成功入选山东省“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试点。入选试点以来,陈官镇按照省、市、县信息化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信息化建设示范镇”建设任务合同,根据创建标准,全力打造“信息化扶贫示范镇”。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6-

  建立起陈官镇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镇长任组长,镇工委、扶贫办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村确定了信息化建设负责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陈官镇“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实施方案》、《陈官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推动措施,确立了建设目标,明确了建设方向。

  二、立足实际,推进“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

  (一)完善基础设施,打牢农村信息化发展基石

  作为“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试点,陈官镇不断加强信息化网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农村信息化发展基石。积极协调通信运营商,加快推进宽带升级改造和光纤到户,提升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积极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深化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集成远程教育技术,协调各部门远程教育力量,广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普及农业科技、致富信息及相关的技能培训,举办电脑网络操作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大提升了村民电脑操作的技能。

  (三)实施信息化惠民政策,拓展居民信息终端普及

  协调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着眼于农村市场深度拓展,制定符合村民的优惠上网资费标准,降低农民使用通讯工具的门槛,推进农村居民信息终端普及应用,实现了在有网络覆盖的地

  -7-

  方就有营销服务网点,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快捷地开通、办理各种通讯业务。

  (四)完善配套设施,推进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

  利用陈官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配备宽带上网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全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在贫困村各成立信息服务站,配备信息员,为村民提供服务。

  (五)推广“互联网+医疗”应用,广泛服务农村居民

  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云平台,通过智能云健康监测设备和综合云健康服务平台,让村民享受到便捷的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重大疾病预防的及时诊断,减轻了贫困家庭看病负担,基本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早预防”的目标。

  三、推进措施,助力信息化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基础网络建设助推农村信息化。网络宽带基础设施及“4G网络”的全覆盖,为智能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的普及创造了有力条件。通过不断的宣传推广互联网应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综合信息服务站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充分利用综合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文化教育、农业科技、气象信息、信息技能培训等网络信息查询服务。

  -8-

  5.烟台市牟平区玉林店镇

  玉林店镇扎实落实省、市、区信息化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本着“政府扶持、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原则,着力发展信息化扶贫,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村扶贫开发,打造信息化扶贫示范镇。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各村设立信息员,负责本村信息化扶贫工作,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制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对扶贫信息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定期对信息化扶贫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督导、检查,确保信息化扶贫工作高质量完成。

  二、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全覆盖。镇党委政府积极与联通、移动和电信等网络运营商对接,全镇10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接通宽带,基本实现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智能手机不少于60部、计算机不少于20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少于15台的建设目标。让农民随时随地接收外界最新信息,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农户信息终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让农民的孩子通过网络进行听课、学习,可以让农村百姓在网上干事创业,也可以充分挖掘农村的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三、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站。玉林店镇在省级重点贫困村中的小宅村、东桑杭埠村、对阵圈村建设了3处规范的综合信息服务

  -9-

  站。农村信息服务站既是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信息化扶贫工作关键环节,通过信息服务站农民提高了信息利用意识、学习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技巧。农民在信息服务站推广、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收益。

  四、进行信息技能培训。镇政府邀请农技专家、互联网专家和农村电商专业人员对村两委成员、信息员及部分对信息化有兴趣的村民提供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信息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农户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以后更好的通过网络平台干事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在东桑杭埠村、小宅村、对阵圈村3个村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每村分别购置了“智能健康检测仪”套装、吸氧机、理疗灯、电脑、空调、智能系统管理平台等设备。村民可实现刷身份证对心电、血压、血脂、血糖、尿常规、尿酸等多项目进行免费快速检测,自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检测结果实时上传系统管理平台,实现慢病、常见病的常规管理,实现了乡村居民“小病不出村”、“未病早预防”的健康呵护与信息化查体功能。村民充分享有了在家门口健康守护的获得感,同时感受到政府为百姓精准扶贫带来的幸福感。

  -10-

  6.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

  泗水县杨柳镇作为山东省2016年度“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结合当前的三大攻坚活动之一——“扶贫攻坚活动”,现将项目创建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杨柳镇党委、政府,县工信局把信息化扶贫示范镇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杨柳镇成立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为成员的创建“信息化扶贫示范镇”领导小组,明确专(兼)职信息化建设责任人,所辖每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有1名信息员,并制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任务落实的牵头组织工作,主要参加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积极响应,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二、加强指导,调研学习,快速落实。市工信局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多次到杨柳镇指导项目的建设,对项目的规划、建设内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县财政局、工信局相关业务人员在项目的建设前、建设中、建成后多次到镇进行实地督导;市工信局组织承担建设任务的镇工作人员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进行考察学习,杨柳镇组织人员到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考察学习。通过指导、学习,杨柳镇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建设方案和推进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措施。夯实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信息化建设基础,-11-

  通过试点示范应用,逐步培养农民使用互联网的良好习惯。

  三、合理规划,整合资源,优民惠民。杨柳镇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发挥“互联网+医疗”模式,初步建成5个医疗综合信息服务站,共涉及省级扶贫村14个村,服务人口10500人。分别是:1、东苑社区为新建社区,共辐射小厂、老官、张刘、郭家铺、潘家庄等5个搬迁村,人口合计4000余人,综合信息服务站投资约65万元,建有信息化扶贫医疗健康小屋一处;2、老泉社区共辐射老泉村(原老泉一村、老泉二村、老泉三村、老泉四村)、郭家庄、谷家庄3个村,人口合计3300余人,结合村卫生室建设医疗综合信息服务站投资约7万元,配有医用多功能检查仪一台。3、西柳村医疗综合信息服务站,辐射西柳村、于家泉村(搬迁村)、吴家庄村3个村,人口合计1800余人,综合信息服务站投资1万元;4、田家庄村医疗综合信息服务站,辐射田家庄村、许家庄村2个村,人口合计600余人,综合信息服务站投资约5万元,配备流动医用多功能检查仪一台;5、滕家庄村医疗综合信息服务站,辐射滕家庄村1个村,人口合计800余人,综合信息服务站投资约5万元,配备流动医用多功能检查仪一台。以上5个医疗综合信息服务站投用后,除涉及14个省级扶贫村外,还辐射周围村庄20余个村,服务人口接近20000余人,即方便群众随时了解身体状况,又方便家庭医生随时掌握群众身体健康。

  四、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抽调1

  -12-

  名信息化建设负责人专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并设计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二是信息技能培训: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使得每村信息员、八成以上村“两委”成员、20%的农村居民家庭参加过信息技能培训。连续三年通过培训农村淘宝、电子商务、信息化扶贫及信息员技能培训等六次培训已经达到以上比例。三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每村接固定宽带,且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高于10兆每秒,新建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全部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四是信息终端普及应用:该项目在建设前、建设中、建成后通过走访调研,使得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智能手机多于60部、计算机多于20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多于15台。

  五是依托互联网+医疗建设信息化扶贫健康小屋一处,并成功与镇卫生院连成局域网,使信息共享。

  7.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

  泰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严格落实省市两级扶贫指示,督促督导各扶贫示范镇提升建设水平、总结建设经验、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东平县老湖镇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工作已逐一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实施完成,于2019年底通过了省工信厅检查考核,创建程序规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现将工作情况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13-

  根据工作部署,先后对冯庄、郭楼、陈辛庄、西四、贾村、后茶棚村、王台等省市重点扶贫村的信息员开展了业务培训,通过对农村信息员工作规范和服务要求、计算机基础及操作技能、智能手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基本应用等内容的学习,信息员对信息化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对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开展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手机操作技能和农村电商培训,邀请电商培训企业对全镇71个村的年轻村民代表进行了农村淘宝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信息化脱贫路子。电商带头人解庆丽,通过参加东平县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开设多家淘宝店铺,把东平湖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其中,淘宝店铺—暖娘娘手缝坊,主做手工缝制棉衣,给留守妇女,贫困户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加快信息服务站建设,促进信息扶贫规范化

  为进一步规范信息化脱贫建设,该镇在贾村、朱桥、后仓和西二4个省市级贫困村设立了综合服务站,对服务站进行简易装修,并购置电脑、桌椅等基础设施设备,确保服务站正常投入使用,及时为村民提供多功能信息化服务。同时在贾村和朱桥所在的凤凰社区综合服务站设立了高标准培训会议室,满足村民的多种培训需求,并进行了编织培训、农技培训等多次培训活动。

  三、促进互联网+建设,助力全面信息化脱贫

  (一)实施互联网+医疗项目,完善医疗保健服务。

  依托老湖镇卫生院,建立互联网+健康扶贫信息服务系统,-14-

  卫生院每个签约医生及乡村医生通过在手机上下载健康扶贫APP这一应用程序,能选择其管辖内的服务家庭,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进行信息摸底核实,对其进行签约管理和随访服务,记录服务内容,实现健康扶贫无线移动办公。在互联网+模式下,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健康扶贫档案可以在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中实时更新、实时查询和动态管理,家庭医生或责任村医通过手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服务进行随时随地的动态管理,在手机上直接将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信息实时录入,与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完成重点人群随访服务,从而保证了健康扶贫工作及时、规范地开展。

  (二)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在凤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带有二维码和操作说明的标志牌,依托灯塔—党建在线app,使广大党员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加入灯塔党建系统,在app上实现在线学习,党建知识问答,和党建信息获取等服务。灯塔e支部管理员,还可以通过电脑上传本支部的党员大会、党员生活会开展情况等信息。下一步,党建灯塔在线app将陆续实现网上交党费等功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创建互联网+教育平台,为贫困儿童搭建平等教育阶梯。在滨湖社区服务站附近设立电子阅览室,为覆盖范围内的贫困儿童提供纸质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区域,贯彻扶贫先扶智理念,使我镇贫困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15-

  8.威海市荣成市柳埠镇

  一、取得的成效

  荣成市将埠柳镇作为示范镇,目前创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各示范项目运行正常。主要成效:一是加强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服务作用。制定了信息员工作职责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制度,并全部公示上墙,不定期的举办了多期面向农村居民家庭的信息技能培训,自示范镇创建以来,信息服务站点不定期的举办面向农村居民家庭的信息技能培训,20%多的农村居民家庭已参加过信息技能培训,服务站自创建以来,培训总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使农民初步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技能。二是“互联网+医疗”应用项目为群众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荣成市智慧卫生诊疗平台,在村级卫生室安装接入设备,架设传输专线,通过互联网与镇级医院、市级医院对接。目前3个工作站已覆盖13个贫困村,为2370名贫困人口建立体检档案,对1248名因病致贫人口进行定期入户随访。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业”示范应用。建设农产品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成立电商协会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创业培训工作机制,与威海电商协会、荣成市妇联等结成合作伙伴,定期邀请电商专家进行系统培训,进行业务咨询、营销策划、代发货等服务,普及电商专业管理知识,增强从业者的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次,培植孵化了3家规模化、标准化网店。盘活不夜村2500多平闲置

  -16-

  厂房,建设完成一处集农产品存储、物流、交易等于一体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与顺丰速运合作,制定青皮无花果服务升级方案+,年内销售无花果、地瓜等农产品800多万斤,销售额达1500多万元;充分发挥华林农产品电商交易中心作用,项目建有电商交易及农产品展示区、产品储存物流库、办公楼及附属设施、种植示范区和采摘体验区,集电商交易、创业培训、农产品展示、储存加工中转、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既可以为当地企业、商户提供办公平台,又能为外地客商和全国性网络平台提供对接平台,同时吸引物流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集聚,对提高全镇农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膨胀镇域经济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包装“生态埠柳

  阳光果乡”品牌,带动全镇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四是开展“互联网+休闲旅游”示范应用。结合信息化扶贫建设,着力抓好体验中心建设、采摘线路制定、标准化管理、电商推介平台等工作。聘请途歌集团对全镇旅游采摘进行整体规划,把无花果采摘作为突破口,由政府牵头,设计宣传折页及采摘优惠券,旅游旺季期间到市内各大景区、宾馆进行营销;设计统一产品包装箱,印制“埠柳农家无花果”统一标识符号,由政府进行统一备案,提高产品知名度,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借助埠柳镇首届无花果采摘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全面叫响埠柳镇“绿色生态镇、休闲采摘游”知名度,提高产品销量,增加贫困村群众收入。

  二、经验做法

  -17-

  1.发挥村级信息员带动作用,加强信息化培训。一是充分发挥建成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及甘薯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作用,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培训会议,对涉及到电商运营、农产品信息发布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二是及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采用点单+派单模式,组织开展电商培训会议及线上销售等课程,切实提高对村级信息员培训效果。三是建议建立健全信息化培训体制,对信息化培训次数、内容、流程等进行规范,采用手把手教学、一对一辅导模式,确保培训实效。

  2.发挥电商扶贫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发挥农产品电商交易中心作为镇域范围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规划建成物料堆放、电商交易、冷冻存储等功能区域,进一步规范厂区建设、扩大厂区规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与多家电商公司对接,引进电商及物流公司入驻,在收购群众农副产品基础上,依托线上淘宝平台、抖音、快手直播等对农副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提高区域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在农产品交易中心配备电子显示屏基础上,对镇域范围内农产品种类、收购价格、品质要求等方面进行公示公开,增强信息发布力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对镇域范围内普通群众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高单位农产品价值,与多个村签订农户农产品优先销售框架协议,真正让经济效益惠及群众。

  -18-

  9.日照市五莲县户部乡

  近些年来户部乡在信息化扶贫领域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原则,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让农民享受更多的信息化发展成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一、打牢基础、服务村民

  紧扣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更新信息化扶贫手段。在前期创建之初积极开展有线电视入户、“宽带入户”、WIFI覆盖等通信基础建设活动、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以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和普及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通信网络建设力度,全乡农村信息网络得到快速发展。全乡行政村已实现光纤到村和4G网络全覆盖。开发了“樱乡户部”信息化扶贫平台,覆盖全乡38个村庄,平台包括魅力户部、樱乡户部、智慧党建、健康生活、脱贫攻坚等板块,实现了旅游、农业、党建、医疗、扶贫等与互联网融合,方便村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在新时期结合实际积极联系铁塔公司投资30余万在井家沟、松朵山等5个村庄进行基站建设,为下步5G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领导、广泛培训

  户部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小组,扎实推进信息化扶贫工作。结合当下信息化扶贫新要求、新形势,对38个村村级信息员、-19-

  村“两委”干部每年进行不少于4次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在懂得如何使用网络、使用电脑的基础上,让大家知道如何利用网络进一步增收、致富。在全乡大力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组织电商站点负责人、电商经营主体、农村妇女、创业青年、贫困户参加电商专才班,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建设,让大家明白电商是什么,如何来操作,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电商培训需求。截止目前户部乡村级信息员、村“两委”培训比例达到100%,群众培训比例达到30%以上。

  三、与时俱进、创新惠民

  推动“互联网+农业”创新发展,加强户部乡14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发挥电商服务站点与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有效联动,实现农产品产销信息有效对接,推出本地农产品上行、网络代购、快递代收、数据上传等功能。重点培育了王家大村和吴家庄子电商服务站点,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拓展线下产品展示销售功能。同时成立了乡电子商务站点微信群,加强对电商服务站点的管理。如吴家庄子电商站点,以“东坡醉”为产品经营品牌,设立网上商城,与北上广地区的电商运营者建立合作,在德风商城、一米市集、汁家商城、古老农耕商城进行产品推广,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工具加强与客户互动交流。将合作社基地、合作社成员、贫困户出产的农产品进行大力推广,经营范围形成了果品系列、杂粮系列、茶叶系列、蔬菜系列、禽蛋系列、农产品初加工系列等,涵盖农户生产的所有产品,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

  -20-

  的销售服务,交易额稳步提高,现在每月电商交易额都在6万元以上。臧家槎河的电商站点,仅用三个多月时间,“三变色”小米就销售就达8万余斤,增加农民收入近100多万元,产品销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10.临沂市沂水县诸葛镇

  信息化扶贫打通山村脱贫致富“软”路子

  下华庄村位于临沂市沂水县诸葛镇,拥有“暖阳牌”红香椿农产品,产品优质,但迟迟打不开市场。信息化扶贫在诸葛开展后,解放群众思想,抱团发展,畅通网络销售渠道。让下华庄产品卖的出卖的好,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在动力。

  一、解放群众思想

  诸葛镇结合信息化扶贫示范工作,为下华庄配备了10台台式电脑、1台打印机、1台投影仪、1台笔记本电脑,在下华庄服务的第一书记根据配备的设备,通过投影仪每天晚间为村民播放爱国电影,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他们开设了第一书记夜校,每周聘请淘宝、京东等讲解员为村民解决网络销售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品牌定位

  在第一书记带领下创建了“下华庄的故事”微信公众号,安排专人负责公众号维护,对外传递下华庄声音,争取到更多的人

  -21-

  关心关注下华庄。从去年清明节开始,就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下华庄红香椿上市的推广信息,山东省电视台《小溪说事》栏目专门到村制作了一期电视节目,义务帮助推广推销红香椿。

  三、做大网络销售

  诸葛镇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培植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借助电商平台,助力贫困户脱贫。信息化扶贫开展前,群众单兵作战,价格靠贩子说了算,信息化扶贫开始以后,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来下华庄村收购红香椿的客商越来越多,价格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早早地让下华庄的香椿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销售到全国各地。截至目前,诸葛镇下华村通过网络共销售出了7万多斤红香椿,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

  四、发挥信息员重要作用

  诸葛镇严格按照“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的“五个一”工作标准,配齐配优各省扶贫重点村信息员。并以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免费提供等方式,以村“两委”干部和各信息员为培训重点(信息员与贫困家庭代表一组,全部两委干部一组),采取网络教学、现场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分批次进行培训,共计开展各类培训20次,参训人员达到2000人次。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了信息化办公软件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有线及无线网络设置,利用网络搜索资源和应用资源,了解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相关内容,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

  -22-

  各信息员在扶贫重点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因地制宜的进行了各种尝试。其中,该镇下华庄在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书记培训夜校,针对在家务工人员,通过夜间闲暇时间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培训,从网络基础知识到电商销售、从了解农村小事到知道国家方针政策,从枯燥无味千篇一律打牌喝酒到接受爱国教育的精神生活,极大的提升了下华庄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水平。并将本村特产“红香椿”在网上进行宣传销售,保证每斤价格不低于4元,最高时达到10元每斤,使农户收益大大提高。刘家河北通过信息化设备对全村各路口进行实行监控,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现象;上古村为“沂水苹果”搭建了宣传销售平台,销售量及知名度大幅提升。通过这些尝试,拓宽了农产品销售、农资购买渠道,打通了物流瓶颈、提高了农产品价格、降低了农资成本,使信息化建设与诸葛镇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促进和提高了诸葛镇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

  11.德州市宁津县相衙镇

  自入选试点以来,宁津县相衙镇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鼓励和引导信息化技术在重点贫困村的推广应用,极大提升了贫困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使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信息化扶贫带来的变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相衙镇在11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建设了27个重点扶

  -23-

  贫项目,涉及工业、农业等领域。为切实推进信息化扶贫,相衙镇建设了5处综合信息服务站,为11个重点贫困村每村配备1名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免费帮助村民进行信息查询、产品宣传等服务,利用微众、米客等互联网企业线下服务站点,推广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同时,在贫困村建立信息化扶贫微信群,向村民发送农业种植、计算机应用等技术知识,推送“美丽乡村”、“智慧宁津”等APP,并教给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生活缴费与购物等。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村务信息,进行村务公开、各种信息发布、村务管理、文化教育、党员远程教育等。

  二、免费开展电商培训

  相衙镇凭借建设省级“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契机,购置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建设了信息化扶贫培训中心,邀请电子商务和农技专家,采用“家门口培训”模式,开展农村电商培训,讲授淘宝开店等内容。同时,相衙镇扶贫站与该镇德州布莱特威毛皮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公司内设立电商培训中心,培训合格后可直接留厂工作,解决了学员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该镇电商培训班已累计培训500多人,成功开设网店32家。

  三、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相衙镇投资二十多万元,引进“互联网+医疗”项目,包括公共卫生智能查体终端等6项主要服务设备,免费为村民进行体检。血常规、尿常规、身高、体重等多项检查结果可通过终端直接上传到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系统。医生只需携带公共

  -24-

  卫生智能查体终端设备就能在就近的医疗网点为村民进行查体,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和贫困户都能享受到便捷服务。村民只需在设备前刷下身份证,个人信息就可以在设备上显示,非常的便捷。

  12.聊城市临清市刘垓子镇

  刘垓子镇成功创建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利用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的镇级互联网应用电商平台,培养村民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产品的售卖。借由电商平台,在丰富村民信息化经验的同时,还能扩宽村民自有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村民的实际增收。

  一、信息化技能培训。项目成立后,整合邮政便民服务站、电信代办点、超市等社会资源,建设4处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站,并依托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站组织农业种植、农耕技术、农业电商方面的专家对信息员、村“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

  二、产品采集。通过挖掘对一些有自主品牌和知名度的产品进行电商平台内推广,并结合信息化扶贫电商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发送推广推文扩大产品知名度;对一些村级自种及温室大棚种植的产品进行“添加产品销售理念,拍摄精美样片、重新设计包装样式”等打造工作,使产品电商化并可以上架到刘垓子电商平台上,经过打造的产品特色鲜明,溢价能力升高,可以通过刘垓

  -25-

  子电商平台售卖出高于原产品价值的售价,以达到农民增收。

  截止目前已在刘垓子镇域内进行产品采集20余次,产品类型涉及水果生鲜类、手工制作类、地方特产类、食用食品类五大种类,产品升级打造6款产品,并针对中国传统节日打造专属节日礼盒,目前刘垓子信息化扶贫电商平台现有产品67款。

  三、社区团购推广。为了打通从农村到城市的中间环节,解决农产品上行之困,以集市的形式不同的社区进行扶贫产品的展示和体验,让居民更加详细的了解到原生态的农副产品并持续在线上购买。山东尚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刘垓子镇在聊城水韵、站前与柳泉等社区,共举办了13场“扶贫产品进社区”大型展销活动。

  四、商场地推。在聊城五星广场、铁塔商场及开发区久和社区不定期举办“家乡扶贫,我先行”活动。通过爱心扶贫、发放宣传手册、扫二维码进群、转盘摇奖、个性留影等形式免费品尝镇上特色产品,鼓励行人为家乡扶贫事业助力加油。

  五、微信群推广。成功组建“家乡扶贫,我先行”五个微信群,目前公司指定运营部专人负责群内成员的团购及需求,不定期在微信群内举办优质产品下单红包返利活动,让买家不仅能尝鲜到刘垓子优质的农产品,还能以实惠的价格拿到,为进一步平台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六、短视频推广。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对吕堂扶贫大棚里的多种天然果蔬进行了不同情境的短视频拍摄剪辑,为刘垓子

  -26-

  信息化扶贫电商平台打造出新的获客渠道。

  七、合作方推广。聊城藏宝图、团团在线、山东微光联盟电子商务公司等进行合作,协助推广优质绿色农产品。

  八、平台运维。对刘垓子镇信息化扶贫电商平台的微信公众号端、平台PC端、小程序端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发送公众号推文,对平台产品进行定期产品信息复核更新,实时对产品分析进行上下架工作,并对平台首页banner、图片、栏目进行优化设计,每日对平台营销数据、交易数据、顾客管理、优化平台及商品排名进行数据查看。

  13.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

  滨州市工信局严格按照原山东省经信委《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实施方案》(鲁经信信推[2016]437号)、原市经信委《关于做好2017年度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工作。现将何坊街道办事处信息化扶贫示范镇的创建成效及经验做法总结汇报如下。

  一、创建成效

  1、农村综合信息综合服务站全覆盖。投资创建何坊街道农村综合信息培训中心一处,建立何坊街、钦风街及街道办驻地服务站点三处,采购配备电脑,路由器等硬件设备,实现街道信息化设备

  -27-

  全覆盖。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何坊街、钦风街)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

  2、驻村信息员“全覆盖”。高度重视驻村信息员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中的作用,确保驻村信息员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共12名,含已确定并建立档案驻村信息员2名,服务范围涵盖何坊街道实施方案中要求的2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3、信息化扶贫培训常态化。实施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工程,增强农民信息获取能力,通过集中培训或远程教育的方式,何坊村、钦风村农村信息员培训率达到100%,村“两委”成员培训率100%,农村居民家庭参加信息技能培训率达到70%。2018-2019年,何坊街道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集中培训2期,参加培训230余人。同时不断完善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实施方案,委托滨州市翔源能源咨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全力推进街道信息化建设工作。

  4、“互联网+”全覆盖。有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不断提升“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和智慧大棚”战略,不断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何坊街道“互联网+”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智绘何坊”手机APP项目顺利完成,促进了何坊街、钦风街两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农村综合信

  -28-

  息服务站建设,同时也提升了智能办公,不断助力何坊街道创建“信息化扶贫示范镇”。

  14.菏泽市单县黄冈镇

  菏泽市单县黄岗镇位于单县南部,距县城约15公里,2016年成功申请山东省第一批信息化扶贫示范镇项目。目前,这镇已通过验收,被省工信厅公布为“信息化扶贫示范镇”。现就信息化扶贫示范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2016年9月,黄岗镇获批创建第一批信息化扶贫示范镇项目以来,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镇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工作。该镇利用财政专项资金75万元和镇财政配套资金100余万元,筹划实施了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项目,在“互联网+健康”和“互联网+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互联网+健康”项目。结合地域分布、人口聚集度和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的实际,分片区新建了8处村级健康智慧查体中心,每个健康智慧查体中心可覆盖服务半径5公里,覆盖周围4-5个行政村,为群众提供免费查体服务。每个智慧查体中心都配备了社区型智能云健康监测设备,可对血压、血氧、血糖、血脂四项、血红蛋白、肺活量、尿常规、心电、脉搏、体温、体重、尿酸等11大项,40余小项进行检测。特别是春秋天季节变

  -29-

  化,流感、心梗、脑梗等疾病易发期,能配合上级医疗部门为群众提供集中、便捷、高效的健康普查服务。每个智慧查体中心每年免费检测2000余人次,为群众节约查体费用10万余元,全镇累计可为群众节约查体费用100余万元。不仅方便了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和贫困群体的就近就医,而且通过早防范、早治疗,显著降低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

  (二)“互联网+农业”项目。黄岗镇新建了7个土壤配方施肥查体查询服务站,一个镇级综合服务站,一个镇级农业技能培训中心,可对全镇39个行政村免费进行土壤采样检测,采集土壤结构及各项指标数据,并提供拟种植作物土壤配方,从而有效提高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针对性。通过“省派第一书记”联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结合所有村土壤结构和指标数据,制定了各村科学施肥方案,大幅提高了群众种植收入。同时在全镇所有行政村配备了种养技术视频传输系统,定期邀请种养殖专家在线开展远程种养殖技术培训,群众种养殖技术大幅提高。

  -30-

篇三:创新扶贫案例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

  【篇一】

  xx高牛村位于xx中西部,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距xx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县城90公里。长期以来受闭塞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高牛村大部分贫困户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精神消极、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政府、乡村干部缺乏信任,对脱贫攻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政府依赖性较强,“等靠要”意识较重;二是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存在“争当贫困户”攀比心理,缺乏邻里之间的友好感情基础,“以贫为荣”意识较重;三是部分贫困户目光短浅,甘于贫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甘于落后,“得过且过”意识较重。针对存在的三种消极制约因素,高牛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坚持思想先行,攻坚克难,通过高强度引导、宣传和教育,彻底剜除了贫困群众的思想“沉疴”,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益。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政策指路,用好宣传“法宝”,消除“等靠要”意识,树立“穷而有志”观念。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有志”对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率,高牛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贫困户大会制度。该会是一个以贫困户为主角的谈心会,贫困户在会上可以畅所欲言,谈想法、谋发展、话感情、拉家常、说意见、提建议。干部在倾听谈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简短、朴实的语言在大会上向贫困户传达政策精神,解读最新的惠民扶贫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真正了解党的扶贫政策的宗旨、目的和意义,让“浑水摸鱼”和“坐吃山空”者无所遁形,自感惭愧。真正营造“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浓厚氛围,引导失志贫困户转变观念,练好“内功”,丢掉“等、靠、要”思想,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自身造血能力,走上致富之路。

  二、注重典型引路,打好感情基础,消除“以贫为荣”意识,树立“穷则思变”观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贫困户要转变,必须学有样板。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活典型”、“活经验”形成脱贫示范,引导、感染、带动发展动力不足的群众,增强其“穷则思变”的奋斗精神和决心。高牛村把“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率先脱贫光荣”纳入乡风文化内容。广泛传承优良传统,开展“道德模范”、“脱贫之星”、“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等评比活动,编印个人脱贫先进事迹汇编,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组建5支农民文娱宣传队,把农户从“麻将桌”引向“乡村舞台”。利用十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举办高牛村农民文艺联欢晚会,将脱贫攻坚的典型实例搬上舞台,自编自演脱贫故事,自娱自乐,寓教于乐。同时,以每月一次全村贫困户大会制度为基础,邀请本地产业大户和已脱贫户为大家传授致富经验,宣传脱贫“正能量”。

  三、增强技能铺路,抓好培训之效,消除“得过且过”意识,树立“穷更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需勤”观念。

  俗话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掌握一技之长。高牛村在抓好县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同时,善谋善思,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技能培训,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扶智”的强技增收脱贫之路。不定期组织邀请种养殖专家深入贫困户家家户户的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种养殖技术。利用每月一次全村贫困户大会制度,邀请本村诸如汪如亮、曹祥芝等种养殖大户,在大会上传授种养殖经验。定期组织贫困户到周边产业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地方去开拓眼界,看看外面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贫困户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主动性。通过技能的培训,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贫困群体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斗志,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实现由“我不干”、“不会富”到“我愿干”、“我先富”的转变。

  【篇二】

  xx县开觉村昔日被称作“三无三多空壳村”,辖18个小组565户2389人,有贫困户211户、820人。全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像样村道,贫困户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破旧房屋多,被xx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精准扶贫贫困村。

  然而,现在的开觉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层层梯田云集点缀,干净整洁的羊肠小道牵连万家。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新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据开觉村党支部书记张小珍介绍,“开觉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开觉郎,红苕拌饭酸菜下。”这是我们开觉村以前的真实写照,是一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而如今开觉村紧扣“村集体有收入,老百姓得实惠”的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切实破解“空壳村”难题,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山旮旯里的小山村演绎出这样的跨越传奇?

  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分类指导,政策扶持,把开觉村打造为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大力推进发展壮大开觉村级集体经济工作。xx年,开觉村获国家财政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采取利润40%用于滚动发展,55%用于村民红利,剩余5%用于贫困户专项资金的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盘活闲置资源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开觉村根据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村集体的闲置土地、废旧办公场所等存量资产,采取单独经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基。xx年该村对原大沟乡政府的办公楼进行了重新整修,把闲置的一楼办公室改建成门面8间,以每间每年进行出租,xx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同时该村开展了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在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300余户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发展青钱柳、茶叶、核桃等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200余亩,其中青钱柳和茶叶1200余亩已进入初产期,经测算初产期每亩可实现收入,入股农户通过约定的2:8比例分红,每亩可实现收入,按平均每户入股5亩计,可实现户均增收。

  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农民成了股民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开觉村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破除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引导贫困户办理“特惠贷”,贫困户再以“特惠贷”资金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成了股民,为精准扶贫户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该村根据村情实际,采用“支部+信合+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8户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向信用社贷款,入股到村“两委”引办的高山农产专业合作社的黑毛猪养殖产业,钱变股金,贷款由合作社直接偿还,贫困户不担任何风险,直接分红,每年1万元可直接获利。同时注重产品深加工,分别成立开觉村苗家黑毛猪老烟刀加工厂和开觉村苗王刨汤体验店,极大拓宽了黑毛猪产品的销售渠道。潘才秀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由于身患疾病,根本无法发展产业,通过“特惠贷”,他不仅参与合作社做起了股东,还使他的就业问题有了保障。

  同时该村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xx亩,投入50余万元发展稻田养鱼规模产业。积极协调5户精准扶贫户“特惠贷”,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参与养殖场分红。目前,已投放鱼苗1万尾,预计xx年底产值达以上。

  此外,该村还着力打造380亩集体经济蔬果园,成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金秋梨、草莓、核桃、生姜、辣椒、无公害蔬菜等作物。村集体出资金占主要股份,50余农户以流转后的土地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到种植基地务工,另一方面年底收股金,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问题。

  选好路子做大产业分好蛋糕惠及群众

  开觉村“两委”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好村级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子,与群众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惠及到广大村民。该村找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组建村级建筑施工队1支,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企业(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占有产业发展70%的收益权,群众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占有产业发展20%的收益权,村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代办手续等事宜,占有产业发展10%的收益权。同时依托民族文化旅游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综合服务业。xx年采取村集体和村民集资入股等方式,成立xx县西江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农家乐、旅店、旅游咨询服务、产业促销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业务;并与省内外多家旅行社合作,提供餐饮、住宿、导游等旅游综合服务,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该村还采取“村集体+旅游协会+群众”的方式组建开觉民族旅游文艺队,在吃新节、苗年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在举办“苗寨好声音”和“千名姑妈回娘家”等活动,旅游旺季每周可收入2万多元,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一部分资金按入股份额以红利的形式分给了群众。

  实践证明,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保证,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已经走上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之路的开觉村,正在迎来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飞跃。

  截至目前,开觉村已全面“脱壳”,村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增至xx年的6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且越发壮大的转变,村级固定资产积累达200多万元。

  【篇三】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目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作为脱贫攻坚有力举措的驻村帮扶更要以“绣花”功夫来做,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

  富家岔村位于八里湾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xx公里,流域面积xx.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万亩。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07户xx60人,其中劳动力793多人。有党员36人(其中:女性党员5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8名)。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相对恶劣,xx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211户924人,xx年以来累计减贫63户2xx人,贫困发生率68.73%,现有未脱贫户141户670人,贫困面54.16%。全村以种植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小杂粮(亚麻)为主,养殖安格斯肉牛、小尾寒羊、肉驴为主。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为。

  精准帮扶,以勤勉打基础

  自古以来,凡绣艺超群者,无不勤勉刻苦,在反复的练习中练成就扎实的基本功。帮扶干部作为部门工作人员,在

  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兼顾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确实难度较大,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xx市委组织部以勤勉奉献自励,按照乡党委统一部署,配合乡村干部,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退出程序,坚持入户现场“四看四问”识真贫,聚焦贫困人口和发展短板。“一看房,一看粮,三看劳动力,四看读书郎”,一看房,了解农户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二看粮,了解农户耕地及收成情况和生产生活条件;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就是了解农户劳动力强弱和掌握生产技能情况;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郞,就是了解农户可持续发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展能力和掌握科技知识情况;现场“问生活、问生产、问收入、问期望”。并针对各户的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精准聚焦贫困人口和发展短板达标短板,开展到户“一对一”精准施策。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和退出程序,xx年脱贫退出6户18人,xx年29户90人。贫困人口减为141户670人,贫困发生率由68.73%降至54.16%。xx年脱贫退出29户90人,贫困人口减为141户67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4.16%。

  聚焦帮扶,以用心显真诚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想要绣一副精美的绣品并不难,但要绣得生动、绣出神韵就不是技巧能解决的,还需用心。xx市委组织部用心了解贫困户的一切情况,异地而处地体会他们的困境,积极寻求脱贫之法。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工作作风,始终把富岔当作自己亲人来关心帮助。两年来,先后30余次深入帮扶村社农户实地考察,制定帮扶规划。一是转变群众思想。用政策去引导,用制度来规范,彻底摒弃“等、靠、要”等陋习,引导农民自觉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思想。在扶贫项目选择和实施等环节上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沟通交流。共组织召开大小座谈会26场次,期间向乡村干部学习基层经验,邀请贫困户建言献策,帮扶八里湾乡市、县帮扶干部的派出单位及帮扶干部分享交流帮扶经验,虚心求教并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帮扶干部们齐聚一堂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能力,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三是推动技能培训。xx市委组织部协助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开展肉牛、肉羊、肉驴养殖、小杂粮等专题项目讲座,先后办培训班16期培训xx90人次,着力使每家有一个有劳动技能,懂农业科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技知识新型农民。同时还支持160多人参加会宁县人社、农技开展的电工、焊工、厨师、电脑、美容美发、陇原巧手等技术培训,使他们有一技所长,在劳务输出中发挥作用。通过培训,全村贫困户自立意识、脱贫信心和致富本领明显增强,全村9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掌握了1,2项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其中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12人。

  聚焦帮扶,以方法求实效

  绣花是一门极具学问的传统技艺,针对不同的事物和艺术形象采用不同的针法,扶贫帮扶也需讲究技巧和方法,针对不同情况的贫困户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帮助,在充分了解其贫困原因、劳动能力、脱贫意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后,给他提供最合适的脱贫“套餐”,用恰当的方式引领贫困户满怀信心走过脱贫路。两年来,xx市委组织部在基础设施方面。积极协调水利、交通、林业、住建等部门,强力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协调基础设施总投入达到了,使全村自来水入户主管道铺设全部到村到社,入户率达85%,全村耕地梯田化率达到73%,硬化道路2条5公里(1条3.7公里正在硬化)、沙化道路2条9.1公里,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20亩,绿化庭院1xx户,绿化村组道路xx公里,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实现动力电全村全覆盖,建成农村危房改造124座,安全住房覆盖率达到100%。在产业培育方面。利用补交党费支持“空壳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投入富岔村党群创业互助协会,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全村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牛羊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发展富岔村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发展安格斯肉牛养殖100头,黑毛驴养殖100头。目前全村全膜玉米和黑膜马铃薯种植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面积分别是3200亩、2300亩,牛羊驴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84头、320只、165头,协调市农牧局对辖区内的亚麻种植户按照每亩补助,全村新发展以亚麻为主的小杂粮3000亩,为建社万亩亚麻种植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在公共服务方面。面对全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弱等现实条件,xx市委组织部协调市农工办安排富岔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加大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协调资金,新建村级办公阵地一处,文化广场、文化舞台一座,新建亚麻主题公园一座,形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游农村古堡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为培育绿色循环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自xx年xx市委组织部市帮扶富岔村以来,坚持“乡镇领导、群众为主、科学规划、项目帮扶、产业推动、能人带动、整村脱贫”的脱贫帮扶措施,两年来,在xx市委组织部的大力帮扶下,富岔人民负重拼搏,全村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逐步壮大,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现在的富岔是一幅青山绿水、花开一季、牛羊成群、人心安定的繁荣景象,富岔人民从此掀开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篇章。

  【篇四】

  xx乡位于xx县西南方,距县城12公里,有井沙快速通道穿境而过,有三宝、宝千等乡道与三教、千佛、四合等周边乡镇相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xx乡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全乡人口,其中农业人口接近9000人;生猪、山羊、稻米、大豆等农产品在县内县外都享有很好的美誉,历来有“稻米之乡”的美称。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自xx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乡共识别精准扶贫户252户、708人,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乡共脱贫198户、555人,在长期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乡积累了丰富的脱贫工作经验,同时结合本乡农业乡镇的实际情况,找到了适合xx乡自身情况的脱贫增收之路—“有机水稻基地”的打造。xx乡属龙泉山脉南部尾端丘陵地貌,遂宁组土壤黄紫色土质,年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日照时数1800小时左右,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历来xx水稻得到周边乡镇及区县的争相购买,乡党委、政府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秉承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在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调研和规划后,提出了打造xx万亩有机水稻基地的方案。

  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就是要让老百姓增收,而简单的“输血式”扶贫带来的短期增收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反而容易让贫困户滋生懒惰心理,所以必须要有长期、有效、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方案,让老百姓自身发展生产,形成“造血式”扶贫模式,让贫困户有长期性增收,从而解决根本问题。在xx乡农机服务巡回小组的科学规划下,xx扶贫要走“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我乡传统农业种植作物,过去一直是一家一户自发生产方式,我乡农机服务巡回小组加强组织和引导,按照“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推动我乡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巡回小组协同桂花村两委迅速布局谋篇,围绕有机水稻规模化开展工作。首先xx年初,由农机服务小组牵头,组织筹备以桂花村党支部书记宋永林为法人代表的“桂花香农机合作社”,并于xx年xx取得合作社营业执照,正式成立了合作社。第二是在筹备合作社初期,巡回服务小组及村两委广泛动员该村村民,并着重动员了桂花村贫困户种植有机水稻。第三是巡回小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组联系了县农业局,请求农业局对我乡有机水稻选种进行了科学的指导。第四是同三教乡林翔米业公司衔接,争取到了该公司和桂花村及“桂花香农机合作社”的合作,形成了“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第五是同电信公司衔接,引进“翼农社”网络销售支付平台,并在我乡新农贸市场开辟运营门店,将我乡农贸产品挂网售卖,为贫困户农产品出售广开渠道。

  xx年,桂花村共动员108户农户加入“桂花香农机合作社”,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全村共种植有机水稻xx00余亩,平均亩产950斤。合作社与林翔米业商定,以1.5元/斤的价格统一收购农户所产粮食,统计结果显示,桂花村本年度所有有机水稻种植户每户平均增收。在巡回小组和合作社的重点动员和带领下,桂花村共有12户贫困户种植有机水稻并售卖,平均每户出售2000斤,增收,其中贫困户谢淑花收益最好,共出售有机水稻4000斤,获利6000,贫困户陈文华也喜获丰收,出售有机水稻3000斤,共收益。乡党委和政府对桂花村这一产业扶贫方式给予高度的肯定,不仅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更带动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桂花村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是全村大的发展战略,同时将精准扶贫户纳入到规划发展中去,实现了既帮助贫困户脱贫又带动全村农户增收的双重目标,其成功是必然的。对于贫困户而言,第一是带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根据我乡目前实际情况,在众多贫困户中有很大比例致贫原因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俗称“种懒庄家”,合作社的成立,将众多贫困户吸收进来,带动大家种植有机水稻,有效的提高了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第二是种植有机水稻简单易操作,技术及资金投入低,符合我乡乡情,xx自古有“稻米之乡”的美称,有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贫困户都有种植水稻的经验,同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时合作社统一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产业推进有保障;第三是市场风险小,贫困户“单打独斗”式的发展产业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冲击,受价格和流通的影响很大,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是我国广大丘陵、山地农村的普遍矛盾,地形决定了农业不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农场式的发展,农民的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履约率底,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公司和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农户产品价格有保障,同时免去了农户出售产品的环节,为农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我乡在推进这一产业扶贫模式中,也总结出了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一是种植水稻品种单一,基本为普通食用稻米,价格提不上去,巡回小组和合作社在经过研究后,决定增加种植有机水稻品种,抬高价格,提高收益。第二是发现种植有机水稻收益不高,种植水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与加工出售有机水稻大米比较收入差距较大,合作社规划进一步升级产业链,提高农户收益。

  扶贫的根本在于促就业,增收入,是要对贫困户授之于渔,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脱贫致富,让科学的产业发展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xx乡农技巡回小组围绕这一思路,科学规划、实地指导、具体参与,将xx有机水稻产业扶贫模式付诸实际,真真切切的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由此得到了xx乡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并决定继续由巡回小组牵头,将此模式全面铺开,实现我乡全覆盖,让全乡所有贫困户和老百姓享受到优质有机水稻发展带来的福利。

  【篇五】

  xx湖镇是xx省两个移民集中建制镇之一,版土面积32平方公里,辖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6个村,40个村民小组,12xx1人,xx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全镇共有贫困户143户,537人,xx年底已全部脱贫。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贫困人口劳动力状况等实际,多点发力,坚持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强化多管齐下的脱贫举措,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的步伐。

  一、扶贫背景

  xx湖镇作为移民建制镇,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届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一代代移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使得xx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特色产业优势日益明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xx的面貌较之移民之处变化是巨大的。xx年通过精准识别出的143户、537人,应该说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帮助的群体。143户中,其中五保贫困户5户、xx人,低保贫困户105户、388人,一般贫困户33户、xx4人。单靠某一方面的扶贫措施,难以取得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一项政治工作和惠民工作来抓。镇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相应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同时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帮扶措施,制定了实施方案、作战挂图、签订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例会调度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工作推进会,总结进度,分析差距,谋划部署。建立了人员保障机制。由党委副书记周晓清同志负责,抽调了3名工作人员,专抓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了督查促进机制。由镇纪委牵头组成专项督察组,每月对精准扶贫工作进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行一次督查,对工作不力、不实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二)精准识别,锁定扶贫对象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八评”“八不评”标准,通过政策宣传、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村级民主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两公示一公开”的工作程序评定贫困户,认真填写贫困户基础信息、扶贫手册,进行数据录入。

  (三)贯彻落实“八个一批”帮扶政策,确保帮扶精准有效

  针对不同贫困类型,因户因人施策,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确保各类贫困人口同步脱贫。

  一是对五保户人口实行财政兜底供养。为其解决不愁吃、不愁穿和有房住,年人均供养水平达到以上。

  二是对低保人员实行政府兜底。将重新调查识别的身残、智障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由政府兜底保障,人年均补助金额分别提高到3500、左右。建立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对接机制,使三、四类低保覆盖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使其实现政策性减贫增收。

  三是对有子女上学的贫困户通过助学扶智,雨露计划和生活补助等办法帮助脱贫。

  四是对有病、有残贫困户通过低保、医疗救助和健康扶贫政策进行帮扶措施兜底脱贫。

  五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劳务输出、打零工和产业扶贫,增加其收入帮助脱贫。根据我镇实际,对有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的贫困户,积极与水产部门、畜牧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对接,定期不定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期上门指导或集中培训学习相关种养殖技术,解决技术及销售难的问题,同时鼓励其加入合作社,采取产业大户带产业小户,产业强户带产业弱户等办法,推动产业扶贫,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六是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意愿缺乏资金的贫困户,争取金融小额贷款,政府贴息免担保帮扶政策,同时鼓励以贷入股,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增加增收渠道,七是对家居采光好且有个人意愿和一定经济能力的贫困户实行光伏发电帮扶。

  (四)着眼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

  大力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镇拥有中心小学1所,卫生院1所,卫生室6所,村文化站6个,村级服务中心6个,全镇贫困户新农合、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100%。

  (五)落实帮扶制度

  确保全镇每个贫困户有1至2名市、镇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市直驻村第一书记实行每周五天四夜扶贫工作制度,帮扶干部根据自身所能和群众所需,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发展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致富产业,寻找致富门路。

  (六)广泛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

  为了充分调动参扶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作的良好氛围。镇、村开设了扶贫网络。利用广播、媒体、宣传横幅、宣传标语、新闻报道等多形式,对帮扶工作中的典型事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宣传,在全镇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和参与。

  三、主要成效

  一是初步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主动,全民参与,合力攻坚的思路,有力推进了扶贫工作开展,初步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为下一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发挥了特色农业优势,促进了产业发展。最大限度聚齐扶贫要素,积极夯实基础,培育特色产业,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按照长中短相互结合的思路,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以稻虾共作为长远发展的主产业,中期重点发展以生猪、鸭为主的畜牧产业,近期重点发展的葡萄种植业和劳务产业。

  三是完善了社会保障工作,改善了民生。通过开展教育扶贫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开展卫生扶贫,加强乡村卫生院(室)建设。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应保,解决

  了困难群众生活难的问题。

  四是拓展了帮扶格局和方式。打破常规资金帮扶的传统,将扶贫工作输血转变为造血,改变了贫困户“等、要、靠”的陈旧思想,提升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五是加强了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了工作作风。发扬了领导亲自抓,部门真心帮,群众积极干的精神。市、镇领导亲自扶贫抓典型,逐步摸索出了扶贫开发之路。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帮扶,贫困户苦干实干,千方百计寻找脱贫致富门路。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四、几点体会

  精准识别是前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是要找准贫困对象,分析致贫原因,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帮扶范围。

  精准帮扶是基础。在摸清了每户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原因后,需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明确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帮扶精准有效。

  产业扶贫是核心。关键在于转变观念,目前部分贫困对象等、要、靠思想严重,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等要政府输血。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树立目标,实现“我想脱贫”;加大农技培训力度,增强致富本领,实现“我能脱贫”,让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先发展起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篇六】

  xx乡新埝村幅员面积6.1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共430户1289人,建卡贫困户88户274人,贫困人口发生率21.2%。新埝村扎实推进“xx57”脱贫攻坚措施,实现了基础大改善、产业大提升,增收有门路、脱贫有保障,花香飘四季、村庄美如画的“幸福美丽新埝”建设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xx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xx年实现整村摘帽退出。

  一部规划绘蓝图

  围绕“发力供给侧改革,打造产业升级版”主思路,结合村社户情,科学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壮大、能力建设和技术培训、人居环境提升六大板块,编制了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为稳步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三园联动调结构

  按照园区带动、分类实施、连片发展、多头并进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飞地扶贫”模式,引导全村88户贫困户入股红旗现代农业园区,共享园区发展红利。统筹政府资金、社会投入、民间资本,抓好特色产业示范园建设,建成“新埝花田”月季花种植观光基地80亩,段木木耳基地100亩,羊肚菌基地100亩,绿茶基地xx0亩,改良核桃基地4600亩。因地制宜布局贫困户产业小庭园,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果蔬、畜禽、加工等产业。形成了食用菌、核桃、花卉三大产业支柱和茶、药、菜、果、畜五朵金花的产业格局。

  五大项目夯基础

  道路建设通四方。硬化社道、入户路9.3公里,新建生产道1.2公里,新建桥涵3座,全村7个社均通了硬化路,99%的农户实现入户路硬化,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

  旧房改造保安全。完成危房改造12户,旧房改造提升126户,新建住房3户。完成改厨、改厕、改圈140户,农户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环境整治美村庄。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清杂去乱2500平方,拆除旧房、旧圈xx户,新建垃圾池8个,花台84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个,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

  园区配套提形象。巩固提升园区配套设施,建成生产观光道450米,凉亭1个,公厕1座,打造文化节点3处,主题雕塑一处,实现了园区形象提档升级。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文化惠民树新风。建成文化广场300平米,安装健身器材9套,规范图书室、活动室80平米,配套文化活动器材16台(套)。组织“农民趣味运动会”、“劳动竞赛”、“文明院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12场,营造了文明和谐向上的文明新风。

  七大行动促脱贫

  党建引领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党员示范、互助共推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增强党员引带意识和能力。开办农民夜校培训22期,培养了一批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的明白人,有效激发了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干部帮扶行动。配优配强“六个一”帮扶队伍,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协调解决实际困难190余个,为贫困户顺利脱贫提供了强大助力。

  机制创新行动。创新“飞地扶贫”“三资入股保底分红”“电商+专合组织(产业大户)+贫困户”电商扶贫机制,让贫困群众有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优化集体资产配置,激活集体经济壮大途径,通过固定资产出租、产业发展基金入股、银行信贷投资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人均收入以上。

  社会参与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资金、技术、机制、时长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实现了贫困户玉社会力量的合作双赢。

  能力提升行动。注重贫困户内在“脱贫”,坚持治贫先治懒和愚,扶贫先扶志和智,通过“道德讲堂”“农民夜校”两大载体,扎实开展四讲一做活动,让群众脑袋和口袋同时富起来,提升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和脱贫动力。

  榜样示范行动。深入挖掘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注重在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党员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中选树典型,全村共有23名党员群众获得各级表彰和荣誉称号,通过榜样示范带动,全村形成了主动参与、自觉作为、奋力争先的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四好”创建行动。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产业发展,强化思想教育,覆盖社会保障等为具体抓手,坚持统筹建设、融合发展,实现安居乐业;坚持教育引导、培育引领,弘扬社会新风;强基础、壮产业、易旧俗、树新风,努力建成“四好”新村。

  【篇七】

  xx县开觉村昔日被称作“三无三多空壳村”,辖18个小组565户2389人,有贫困户211户、820人。全村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像样村道,贫困户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破旧房屋多,被xx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精准扶贫贫困村。

  然而,现在的开觉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层层梯田云集点缀,干净整洁的羊肠小道牵连万家。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新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据开觉村党支部书记张小珍介绍,“开觉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开觉郎,红苕拌饭酸菜下。”这是我们开觉村以前的真实写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而如今开觉村紧扣“村集体有收入,老百姓得实惠”的目标,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切实破解“空壳村”难题,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分享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山旮旯里的小山村演绎出这样的跨越传奇?

  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分类指导,政策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扶持,把开觉村打造为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大力推进发展壮大开觉村级集体经济工作。xx年,开觉村获国家财政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采取利润40%用于滚动发展,55%用于村民红利,剩余5%用于贫困户专项资金的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盘活闲置资源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开觉村根据集体资产管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对于村集体的闲置土地、废旧办公场所等存量资产,采取单独经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基。xx年该村对原大沟乡政府的办公楼进行了重新整修,把闲置的一楼办公室改建成门面8间,以每间每年进行出租,xx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同时该村开展了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工作。在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300余户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发展青钱柳、茶叶、核桃等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200余亩,其中青钱柳和茶叶1200余亩已进入初产期,经测算初产期每亩可实现收入,入股农户通过约定的2:8比例分红,每亩可实现收入,按平均每户入股5亩计,可实现户均增收。

  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农民成了股民

  开觉村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破除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引导贫困户办理“特惠贷”,贫困户再以“特惠贷”资金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成了股民,为精准扶贫户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该村根据村情实际,采用“支部+信合+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8户贫困户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通过“特惠贷”向信用社贷款,入股到村“两委”引办的高山农产专业合作社的黑毛猪养殖产业,钱变股金,贷款由合作社直接偿还,贫困户不担任何风险,直接分红,每年1万元可直接获利。同时注重产品深加工,分别成立开觉村苗家黑毛猪老烟刀加工厂和开觉村苗王刨汤体验店,极大拓宽了黑毛猪产品的销售渠道。潘才秀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由于身患疾病,根本无法发展产业,通过“特惠贷”,他不仅参与合作社做起了股东,还使他的就业问题有了保障。

  同时该村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xx亩,投入50余万元发展稻田养鱼规模产业。积极协调5户精准扶贫户“特惠贷”,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参与养殖场分红。目前,已投放鱼苗1万尾,预计xx年底产值达以上。

  此外,该村还着力打造380亩集体经济蔬果园,成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金秋梨、草莓、核桃、生姜、辣椒、无公害蔬菜等作物。村集体出资金占主要股份,50余农户以流转后的土地入股到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到种植基地务工,另一方面年底收股金,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问题。

  选好路子做大产业分好蛋糕惠及群众

  开觉村“两委”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好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子,与群众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惠及到广大村民。该村找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组建村级建筑施工队1支,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企业(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占有产业发展70%的收益权,群众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占有产业发展20%的收益权,村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代办手续等事宜,占有产业发展10%的收益权。同时依托民族文化旅游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综合服务业。xx年采取村集体和村民集资入股等方式,成立xx县西江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农家乐、旅店、旅游咨询服务、产业促销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业务;并与省内外多家旅行社合作,提供餐饮、住宿、导游等旅游综合服务,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该村还采取“村集体+旅游协会+群众”的方式组建开觉民族旅游文艺队,在吃新节、苗年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在举办“苗寨好声音”和“千名姑妈回娘家”等活动,旅游旺季每周可收入2万多元,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一部分资金按入股份额以红利的形式分给了群众。

  实践证明,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保证,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已经走上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之路的开觉村,正在迎来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飞跃。

  截至目前,开觉村已全面“脱壳”,村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增至xx年的6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且越发壮大的转变,村级固定资产积累达200多万元。

  【篇八】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市、县有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有关工作部署的落实,我局根据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各项工作,结合联系贫困村大林村实际情况,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工作中大力争取项目资金,为大林村解决问题。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一、健全机构,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有序进行

  1、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水务局庚即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3名驻村工作队员,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各项工作稳步开展。我局我局参与帮扶联系的干部职工24人,其中班子成员6人。

  2、政策宣传落实情况。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做好省、市、县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并结合我局实际,帮助大林村制定扶贫帮扶规划(xx-xx年),并结合xx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要求,制定xx年大林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二、典型案例的背景

  大林村位于永和乡的东南部,距离乡政府4.2公里。海拔在850米至1450米之间系高山村组,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下辖7个村民小组,428户,xx58人,其中贫困户64户、205人。全村现有耕地1247亩,人均耕地0.88亩,其中田745亩,地492亩;全村共有退耕还林面积695亩,林地面积6780.8亩。其中大林村主干渠松白大堰已全部整治过,满足基本灌溉用水;大林村现有灌溉堰渠也基本进行了“三面光”整治;大林七组实施过节水灌溉项目,但目前大林村产业进一步发展,传统堰渠无法满足灌溉要求,急需实施更多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大林村大部分村民为永和乡集中供水站水源覆盖地,水质符合国家水质检测标准,能满足贫困人口水量供应,绝大部分贫困家庭生活用水均能满足,达到贫困村有安全用水标准。仅有大林3组因地势太高,就近无水源,贫困户安全用水没有达

  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八篇-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

  到标准。

  三、典型案例的做法

  我局发挥职能优势,针对大林村现在需求,重点抓好大林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三组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根据不同的项目资金要求,分批给大林村安排了相应项目。具体项目如下:省级水资源费安排两个项目,一是大林村三组节水灌溉,解决大林村3组节水灌溉面积450亩,同时解决大林三组农村饮水水源问题,投资。二是永和乡大沟水环境治理,在大林村七组实施河道水环境治理xx0米,保护大林七组土地和农户安全,投资。目前这两个项目已完成勘测设计,待市水务局审批后,按项目实施程序进行施工。xx年省级财政水利发展专项资金安排,大林村一、二、四组节水灌溉项目,解决三个组黄果柑节水灌溉600亩,目前项目正在勘测设计中,四月份市水务局将进行项目审批,待批复后,将按程序进行施工。

  四、典型案例的成效

  大林村三个项目都在走程序中,待今年项目实施后,大林村三组贫困户的饮水问题将全面解决,大林村几个组的产业发展将有更好的基础,为xx年,大林村村摘帽,户脱贫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五、典型案例的启示

  通过对大林村帮扶工作,我局认真总结分析,帮扶工作中除了在政策宣传、日常走访慰问外,要切实结合部门的工作实际,在了解贫困村需求基础上,实实在在的安排项目资金,切实为贫困村村摘帽,户脱贫提供帮扶。

篇四:创新扶贫案例

  推广示范带动

  助推精准扶贫

  ——牡丹江市西安区兴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典型案例

  牡丹江市西安区兴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大莫村,目前建有牡丹江和云南两个种植基地,种植总面积近7000余亩,种植棚室1300余栋。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模式,合作社管理牡丹江和云南两大种植基地,两大种植基地由相关产品种植户组成,两地共计超过1500人参与生产种植,年产出口级蔬菜3.3万吨,产值8000余万元,带动种植户平均增收超过3万元,两大基地均已辐射其周边30余个村屯。牡丹江种植基地现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黑龙江重要对俄蔬菜出口生产基地。

  合作社立足资源优势,大胆探索创新,以牡丹江对俄出口为主轴,以“大莫村蔬菜种植”为主要内容,以“龙莫绿蔬”品牌出口级蔬菜千亩标准化种植为主题模式,建设对俄蔬菜出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出口蔬菜种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通过蔬菜出口产业有效助推了牡丹江市西安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为西安区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

  一是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大发展。2013年合作社建设了1800亩对俄蔬菜出口标准化生产基地,到目前已经发展到2000亩。通过在基地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绿色标准防控技术、引进台湾微生物有机营养液土壤改良等技术,带动大莫村周边种植户100余户将蔬菜种植走向绿色标准化生产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同时也带动了全区蔬菜绿色标准化设施农业的科学种植之路,推动了牡丹江对俄蔬菜出口产业的发展。合作社参与种植的农户平均增收超过3万元。

  二是强化培训,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严格要求种植户按照绿色食品种植标准和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种植。为向种植户提供技术帮助,合作社还组建了以台湾锦懋奈米应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琼城博士为首的台湾农业专家团队,由台湾农渔会联合咨询中心执行长徐嘉洪负责两岸专利技术等事物协调,由台湾互助国际有机农业学会秘书长陈静萍负责产品调研及两岸蔬菜产业规划。并常年聘请黑龙江农经学院的专家教授到基地指导农民生产种植。针对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合作社每年举行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10余场次,参训人员

  达到500余人次。通过培训,让种植户掌握更先进的种植生产技术,逐渐走入标准化、科学化种植生产道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延长服务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合作社引进台湾微生物益生菌有机营养液生产线,采用台湾专家团队研发的“奈米级培养基研磨”和“益生菌对数发酵”专利技术,有机营养液不仅能够解决土壤板结、酸化、重金属残留等农业污染问题,还能为土壤提供微生物益生菌,增加土壤活力,同时还可以以叶面肥的方式增加植物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此产品在合作社种植基地内推广,一方面实行生产资料直供,降低农资价格,每亩可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2000元左右,另一方面随着蔬菜品质的提高,迎合市场产品供应需求,也同时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四是实施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合作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的理念,带动贫困群众提升素质能力。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采取合作经营、政府资金入股、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合作社承担的发展模式,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着力构建“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农业产业扶贫新格局,扎实推进西安区贫困户稳定脱贫进程。

  西安区共有贫困户11户,其中温春镇5户1贫困户目前已全部参与合作社合作经营。合作社通过政府匹配的扶贫资金入股经营,利用扶贫资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合作社生产种植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合作社和种植户的收入,并组建专人团队管理资金使用和收入分配。合作社种植收益实行一年一结算,财年结束后根据全年收入将相应利润分配给西安区温春镇5户贫困户,分配全程由政府监督。年收入户均增加3000余元。

  合作社将依托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的产业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探索对俄蔬菜出口产业规模经营发展模式,引领更多种植户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持续增收路子,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推荐访问:创新扶贫案例 扶贫 案例 创新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