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5篇

时间:2022-11-19 1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5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  作者:王勇  来源:《神州·下旬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5篇,供大家参考。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5篇

篇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

  作者:王勇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8期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座谈会。在5月2日的第一次大会上,毛泽东发表《引言》,5月23日第三次大会上,毛泽东做了《结论》,《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是对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讲话》的历史地位

  一、确立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方针,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按照《讲话》精神,他们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大型新歌剧《白毛女》,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1943年春节开始的延安新秧歌、秧歌剧运动,涌现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优秀作品。

  二、扩大了党在国统区、沦陷区进步文艺工作者中的影响

  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以摘录和摘要形式刊登《讲话》主要内容。4月,郭沫若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介绍、学习《讲话》精神,并发表多篇文章,号召进步作家“努力接近人民大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希望、言语、习惯,一切喜怒哀乐的外形和内心,用以改造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回复到人民的主位”。上海、香港等地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讲话》将会对自己的创作思想产生指导作用。

  三、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讲话》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化艺术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确定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篇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世价值

  作者:安梦帆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1期

  一直以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内容被作为理论界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被学者们加以研究,但其多半以毛泽东思想或“抗战”这一特殊历史语境对延安文艺活动变迁的影响为出发点,未曾真正触及在艺术研究范围内其自身价值,本文从《讲话》出发,阐述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所在及现世功效。

  “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那末,现在的事实是什么呢?……这些就是实际存在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就要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考虑我们的问题。”在《讲话》中毛泽东对

  “事实”这一概念进行多次质问,显然,现已不再是抗战时期也不再需要揭露侵略者暴行并鼓舞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艺术了,那么,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事实”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正在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随着艺术终结论所带来的“艺术已死”(指明艺术逻辑演进的终结)和“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脍炙人口宣言的今天,泛艺术(如:波普艺术)和反艺术(如:达达运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泛滥。所谓“泛艺术认为什么都是艺术,反艺术认为捣乱就是艺术,二者都把传统上不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带到艺术领域,或者把艺术领域的范围拓宽。”它们虽然承担着“艺术界行为和艺术史行为”的责任,但使艺术进入鱼龙混杂的混乱且盲目的生长状态,为艺术本身带来不可避免的漫骂之声和莫须有的罪名。审美的沉沦、名利场逻辑,艺术没有标准的谬论,事实本身等于艺术的本质问题再一次引发深思,当下艺术终极价值为何成为艺术家迫在眉睫的事实。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讲话》中毛泽东把社会调查作为发言的根本、创作的源泉。从体验生活到社会调查,其朝向事实本身、客观、真实的核心并没有发生改变。延安时期到群众中去并“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的本质意义終于在当下升华高潮,社会调查不再是艺术家缺失其独立态度的“体恤民生”,作为创作方法,在保持调查结果客观、真实、有效的过程中激发调查者对于问题处境的深刻思考,唤起其问题意识的同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套以审美作为判断标准之外的价值判断体系。以社会调查介入当代艺术创作,其目的在于使艺术家的问题意识在真切的处境中被激发并激活作品的观念质量。因此,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并不代表从此抹灭“为艺术而

篇三: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试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实意义

  是什么原因使《讲话》具有如此的魅力?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确确实实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文艺观用活了、发展了。《讲话》的意义,已超出文艺的范围,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讲话》虽说是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文献,但它对一系列问题的阐释已成为我们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座丰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①。此时此刻,我们学习《讲话》,纪念《讲话》,应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应当如何理解《讲话》的现实价值

  这里,之所以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有些人认为《讲话》的精神和思想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已经“过时”了。所谓“过时”的说法,就是指它现在“没有用”或“用处不大”了。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国文化和文艺领域诚然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剧烈,但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说得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①。七十年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讲话》在思想文化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说到《讲话》的现实价值,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其一,《讲话》提出的“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②这一思想,依然是我国文艺和文化方针的坚实基础。《讲话》主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发展道路依然具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讲话》指出,“为什么人”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②。这一见解,对我国现实的文艺状况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讲话》彻底颠覆了旧有的文学法则和书写经验,以其鲜明的姿态和指向,形成了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文学观念和美学原则,其中强烈的底层关怀和底层叙事意识,至今仍是一个号角和昭示。

  其二,《讲话》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是我们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榜样。《讲话》主张:“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②我们党始终号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话》可谓这方面杰出的楷模。《讲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道路,这对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其三,《讲话》所形成的文艺理论系统,有许多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创造性阐释,它使得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文艺观念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贯彻,使得作家艺术家的主体性得到极为有力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③。《讲话》可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讲话》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它在文艺观念和思想方法上实现的变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讲话》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学者梅·所罗门曾这样讲道:“毛泽东在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大众化和现实主义的重要性。和这一过程相关联的,就是要求运用艺术中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因素,通过群众的朴实的表达方式和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形象,来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④这位论者谈到文艺的“大众化”、“民族性”、“人民性”、“现实主义”以及“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等观念,无疑触及到了《讲话》理论的核心。德国著名女作家安娜·西格斯曾深有感触地说:“谁要是慢慢地、彻底地读一遍这个《讲话》,一定会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但希望知道的许多问题。谁要是把它读了两三遍,就会得到所有问题的正确的解答。”⑤英国著名学者戴维·莱恩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

  论》一书中,认为“毛泽东也描述了艺术作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模式,用普通的词语论及了它的原料和创作手段”⑥。他还说:“延安《讲话》也被证明具有一种生产力,一种不是提供现成的思想,而是激发读者思想的能力。”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译本,译者为该书撰写了长达43页的“导言”,并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第一个把读者对象问题提到文学创作重要地位的人”,其许多论述都高于他的西方批评者,也高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⑤上述这些国外学者的意见,对我们理解《讲话》的现实意义还是深有启发的。

  二、应该怎样看待《讲话》的历史地位

  这个问题,同如何看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认识《讲话》的历史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谱系当中去考察。《讲话》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行文学理论活动的,其创造性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中生发出来的。

  不妨用一个比喻性说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发展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这条河床中水面最为宽广、流量最为宏大的一段。⑦只要研究过近一百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对比一下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方面的贡献,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从宏观上讲,毛泽东一生对文艺问题关注的持久和深入,涉

  及面的广泛与博大,著述和言论的数量之多,内容更具新时代人民文艺运动经验总结的特点,并善于把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本身又是杰出的诗人,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是极为罕见的。荷兰著名学者、美学家佛克马就曾经针对《讲话》等文献说过:毛泽东在战争年代那样紧张复杂的工作条件下来抓文艺理论,说明他十分重视文艺。并且说道:“在西方,还很难找到一位政治家对文艺有如此高的期望。”⑤

篇四: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

  再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延安整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而延安文艺整风作为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统一文艺界的思想。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文艺界整风的一个关键步骤,其召开的根本目的亦在于此。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文艺界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正是文艺整风的矛头所向。而随着文艺界

  “灰色思潮”的出现,直接促成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背景

  1943年4月份,延安的新华总社在“党务广播”上播出了——《关于延安对文化人工作的经验介绍》,广播说到:“在延安集中了一大批的文化人,它们脱离实际工作。加之国内的政治环境相当的沉闷,而且物质条件方面的困难也在增长,其中有些文化人对革命的认识态度比较模糊,另外还有内奸及破坏分子在其中作祟,因此延安的部分文化人就暴露出了许多严重的问题。”“有的人主张应将抗战和革命中的‘黑暗’予以暴露,而写光明的东西就是公式主义(又被称作歌功颂德),有的作家提出了还是‘杂文时代’的口号。而且这种偏向的代表作品在《解放日报》及其他的文艺刊物甚至包括党报上都相当兴盛。”“党务广播”认为,于是“中央因此特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所有以上的这些问题都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结论中做出了解决”。

  延安“党务广播”是由当时驻在延安的新华总社播出的关于交流與通报中国共产党内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情况的特殊的广播形式。当时这份广播稿是由时任《解放日报》编委、副刊部主任的艾思奇经手处理的。“延安‘党务广播’所指出的那些问题在当时的确曾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混乱,甚至是较大的混乱,妨碍了全党整风学习的进程,其中有些不恰当和极端的作品还被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搜集到并利用其来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

  胡乔木也肯定了这一说法:“这份广播稿讲到:‘从延安的文化人中暴露出来的许多严重问题’肯定是对的,比如指出了‘有的人想当然的认为作家可以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甚至有的人还认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等就会极大地妨碍他们的写作’等等。这些想法恐怕不全是写在文章上的,有的可能是毛主席找一些作家谈话时听到的。‘还是杂文时代’,是有这篇文章。说现在要‘暴露黑暗’,‘不搞歌功颂德’,也是有的人在同毛主席谈话时提出来的。这里面说得比较笼统。‘代表这些不良偏向的作品在《解放日报》和其他文艺刊物甚至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党报上都盛极一时。如中国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问题,身为党员的作家与中共之间的关系问题,作家和其实际生活之间的问题,作家如何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问题,如何提高同时如何普及的问题,对这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都发生了严重的争论;作家内部不同流派之间的的纠纷,作家与社会其他方面的矛盾和纠纷也是层出不断。’广播稿讲座谈会的背景,这些话是实在的。”

  文艺工作者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关门提高”:1940年之后的延安,文艺界出现了许多的波折。延安的许多剧团,由于不考虑边区存在的现实条件,他们演出了许多的国外戏剧、大戏和古装戏剧,由于演出的这些剧目同边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之间相差太大,大部分老百姓都不喜欢观看,就向他们的演出舞台投石头和杂物。

  延安鲁艺搞所谓“正规化”、“专门化”,大讲托尔斯泰,有的女学生把衣服染黑,以安娜·卡列尼娜自况;音乐会上,有人从头至尾唱“啊……”——不看对象地唱美声。鲁艺关起门来排“大戏”时,群众隔墙就往里扔石头。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直接原因

  1942年初春,在国民党重重封锁下的延安,一场以肃清王明“左”、右倾错误思想影响为目标的运动,在拉开了序幕。2月初,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明确提出了要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等三风,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几日后,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发表《反对党八股》的演说,标志着延安整风进入了普遍整风的时期。

  正当中央各机关单位普遍传达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并且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动员、制定学习计划之时,热情而又敏感的延安文艺界就躁动起来了。

  2月15日,由延安美协主办的讽刺画展在军人俱乐部举行,共展出了华君武、张谔、蔡若红三人的70余幅画。这些讽刺漫

  画主题是针对延安新社会中残存的弱点和不足,三位画家坦诚地说:我们能看到新社会的光明,但也看到了的黑暗,这些丑恶和黑暗附着在新的社会上从而新的社会产生着腐蚀作用。

  3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教条与裤子》,以极富号召力的语言,热切呼吁人们鼓起“脱裤子”的勇气,切实割掉“三风”不正的“尾巴”。从3月9日以后的二十多天里,《解放日报》在其《文艺副刊》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充满着浓烈火药味的文章。

  3月9日,丁玲发表了《“三八”节有感》,透彻地分析了生活在延安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女性的尴尬与痛苦;

  3月11日,艾青发表了《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一文,指出:我们作家不是百灵鸟,不是专门唱歌娱乐人的歌妓,艾青接着说道:因而作家不应该而且不能“把癣疥写成花朵,把脓包写成蓓蕾”;3月13日和23日,王实味发表《野百合花》,批评在边区存在“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气象”,存在《衣分三色、食分五等”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现象。这些文章,尤其以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为代表,在延安引起了轩然大波。毛泽东在看了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后,拍着桌子说,“这是王实味挂帅还是马克思挂帅!”并打电话批评了报社。后来贺龙看到了这些作品,他气愤地说:“我带着八路军保卫延安,他们这些人却要暴露延安的丑恶、黑暗,这简直是在瓦解延安的民心!他们这样搞下去,我可就要班师回朝了!”

  与此同时,各机关、单位、学校纷纷创办壁报,尤其是中央

  研究院的壁报《矢与的》,王实味在上面发表了文章更是在延安引起了轰动。3月23日,王实味发表了《我对罗迈同志在整风检工动员大会上发言的批评》、《零感两则》等文章。之后,王实味在第三期墙报上又发表了《答李宇超、梅洛两同志》一文。文章中,他说,“我们绝不能让邪气更大的人得势”,“我们的眼光不应只看到本院,更应该注意全延安以致全党”,“我的骨头从未软过,而且不比任何人软”等等。这些偏激的言论引来了很多人的观看,后来还贴在布上,挂到南门外的闹市区,在延安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王震看后气愤地说:“前方的同志在为党为全国人民流血牺牲,你们在后方吃饱饭骂党!”王震看后汇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晚上提着灯来看,看后说:“这是很好的反面教材,思想斗争又了目标。”

  三、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的准备

  面临着延安文艺界出现了大量的复杂问题,3月31日《解放日报》社召开了改版座谈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讲话:对于整顿三风,我们党内各部门已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这是很好的现象。但同时也些人从错误的立场站出来说话,这就是绝对平均主义的观念,是冷嘲暗箭的办法。最近以来,有些人倡导绝对平均主义,他们这种想法是一种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工作中是存在不少的缺点,必须要加以改革,但如果倡导绝对平均主义,则不仅是现在,就是将来也是不可能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该拒绝。同时,毛泽东对王实味等人不点名地

  进行了批评:“批评确是应该严正和尖锐,但同时应该是诚恳、坦白和与人为善的。这种批评态度才是对我们的团结有利的。”贺龙在会上也作了发言,他说:“我们将士们在前方出生入死打仗,你们却在后方骂我们的总司令。”

  4月初,毛泽东在中央高级学习组的讨论会议上又说,我们的整风发动阶段中存在着广大干部思想不一致、青年的不满和不安情绪、文艺界应当需要一个正确方针的问题。

  为了尽快结束文艺界思想无序的现象,毛泽东准备进行一场以纠正文艺方针政策的错误偏向于产出延安文人自由主义作风和军队平均主义观念为主的整顿,一场专门针对文艺界的思想整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迫在眉睫。

  4月下旬,毛泽东在杨家岭约见了鲁艺的陈荒煤、何其芳、张庚、严文井、曹葆华、姚时晓等人。之后,毛泽东又接见了艾青,对他说:“现在我们延安的文艺界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很多文章我们大家看了都很有意见。其中,有的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的文章应该登在国民党的《良心话》上。”过了几天毛泽东又致信艾青,要他代为收集反面意见。同时毛泽东还委托凯丰、陈云、王鹤寿找了很多人谈话,并听取意见。

  会议召开之前,毛泽东约见周扬谈话,并让周扬和舒群草拟了一份参会者的名单,兵由中央办公厅用粉红色的油光纸印发了请帖,并以毛泽东和凯丰的名义发出邀请,所有准备工作就绪。

  5月2日至26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终于在杨家岭召开,会

  上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讲话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经典著作,《讲话》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精辟地阐述了革命文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方针政策,成为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和最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事实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文艺的理论基础。

篇五: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

  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影响分析

  作者:李瑞青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16期

  李瑞青

  (中共延安市委党校

  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1942年的5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70多年来,毛泽东的《讲话》)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重温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温讲话的发表过程,思考讲话对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历史的影响,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延安文艺座谈会

  讲话

  历史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67-02

  1942年的5月2日到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一次延安文艺工作者盛会,也即延安文艺座谈会。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70年来,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政治立场正确、内涵深刻、艺术魅力感人的优秀作品,推动了文艺事业繁荣与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背景

  1.1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前提

  (1)从革命背景来讲,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已经3年,正是这场民族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再加上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物资等方面的封锁,这时,我们急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指导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给内忧外患的人民带来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2)从现实问题来讲,延安文化人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厘清与解决。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的自由、开放、民主、平等,社会风气清明吸引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这些人来到延安,并从延安走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运用美术、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形式,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血祭上海》)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争。但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群众看不懂、也不适应抗战需要的作品在延安时有发生,有的人心中瞧不上工人农民,即便是穿着农民的衣服表演,演出来人物还是说着、做着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话和事。同时,文艺界长期积累的宗派主义等问题也被带到了根据地。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在各根据地具有普遍意义,是“五四”以来文艺大众化被许多人片面理解,文艺与工农结合的问题不被重视的集中体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切实解决。

  (3)从人的角度来讲,这时的延安急需要一位,既熟悉党的领导工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同时兼具文人气质,懂得艺术运作规律的人,把复杂的文坛统一起来。这一责

  任只有毛泽东能担负起来。而且早在土地革命战争结束后,他就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研究文艺工作,到这时,他的文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

  从政治环境来讲,整风运动促成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到1942年,毛泽东思想基本成熟,用之统一全党思想开始提上历史日程,这一年2月1日,以此为根本任务的整风拉开了序幕。整风对象包括各个部门的各级干部,中央领导在分工时,文艺界的整风由毛泽东负责,这是召开座谈会的直接原因。

  1.2毛主席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准备

  (1)现实的准备,座谈会前毛泽东约请了三四十位知名作家、艺术家谈话,在非常宽松的谈话氛围里他收集了大量的文艺方面的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文艺观点。和艾青、刘白羽他就分别有过三次深入的谈话。

  (2)理论的准备,毛泽东当时委托《解放日报》社长博古翻译了苏联的一系列文艺政策以及马克思、列宁关于文艺的经典著作。座谈会期间,在《解放日报》特设“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专栏刊出,为会议代表的讨论学习提供理论材料,配合了座谈会的召开。

  1.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历程

  4月27日,以毛泽东和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凯丰个人的名义,发出请柬。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共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知名的文艺界工作者。

  (1)会议的经过及《讲话》的发表

  座谈会分三次召开:议题分别是:提出问题,广泛讨论,归纳总结。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座谈会、讨论会,与会者围绕文艺的立场、态度、对象、材料、生活、学习等六个问题,先后有40多人次发表意见,相互争论,畅所欲言。毛泽东作主旨讲话和最后总结,也是以平等的身份,商量探讨的语气进行的。

  5月2日下午,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小洋楼一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发表了主旨讲话(即后来公开发表的正式文本“引言”部分)这次会议的气氛还有些沉闷。5月16日第二次会议,争论得就很激烈了,也很活跃。毛泽东始终在边听边记,偶尔插话,没有正式讲话。争论之后,没有任何人追究责任,真正做到了文艺方面的事情,由文艺界自己来讨论解决,发扬了艺术民主。5月23日下午第三次会议,因为来的人太多,会议临时将会场移到了外面的广场上,依旧是讨论。到了晚上,在三根木椽支起架子挂悬的汽灯下,毛泽东一气讲了4个小时。也就是《讲话》的结论部分。据参加会议的姚时晓回忆,吃晚饭的时候,毛泽东还坐在自己窑洞前的石桌旁对讲话提纲作删改。座谈会后的5月30日,毛泽东又在延安鲁艺文学院提出了“小鲁艺”、“大鲁艺”的观点。

  (2)《讲话》的公开发表

  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事先只有一个提纲。后来在记录稿的基础上和一个阶段的实践检验后,为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深入贯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方向,由毛泽东经过认真地思考、修改于1943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七周年纪念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并发行了单行本。

  1953年4月,中共中央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在第3卷收入了这一讲话,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本,它和1943年最初发表的文本相比,在篇幅、内容、文字方面进行了266处修改。

  1944年、1945年,1946年讲话先后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海的《新文艺》、及香港发表,将讲话的影响扩大到了国统区,极大的促进了国统区革命文艺的的发展。1945年直到建国后,讲话先后被3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为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讲话也由此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重要理论文献。

  讲话共计19000余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通俗易懂,举例生动风趣,论述由浅入深,深刻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理论从实际中来,又在实际中指导实践的一个典范。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的《讲话》虽然针对的是文艺工作,但其实质是以文艺工作为核心发动的一场文化建设运动,是以文艺建设为切入点,探讨与解决文艺工作者如何代表中国抗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也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运用了用先进的文艺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式,取得了超越文化领域的伟大收获。

  (1)开创了延安文艺时代。讲话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对那些最个性张扬、特立独行、自由散漫的文化人进行了思想改造,使其真正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里的文艺战士,并由这些战士影响了更广泛的工农兵群体和人民大众,从而提高了革命队伍的绝对执行力和战斗力。讲话吹响了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号角。

  在讲话思想的指导下,在整风、及大生产运动的大背景下,“文抗”、“鲁艺”的作家、艺术家们下农村,进工厂,到军营,投身大生产运动。

  紧接着,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以新的文艺理论体系,新的人物、新的生活,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令黑暗的旧中国耳目一新。在40年代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用文艺统一了思想,唤起了民众的力量。从而使文艺成为与敌人作战的又个一战场。对抗日战争以至整个民族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先进文化思想,就这样统一了当时的文艺界并带来了文艺界的大繁荣乃至整个国家面貌的新变化。也给我们展示了先进文化的伟大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讲话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认识更全面,更科学,也更符合发展了的中国国情。再次用党的先进文化思想解决了国人思想上的困惑,统领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同样,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存在先进文化的建设问题。在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的执政背景下,我们在文化建设当中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腐败文化盛行,社会道德滑坡,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如何站在历史的视角,用战略的眼光来分析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世界环境,认清找准什么样的文化才是今天的先进文化,我们党要怎么做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即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以及如何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凝聚人心,正确的文化指导方针引导人心的问题,如何保持理性的思维,克服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偏颇甚至是错误,是当前党也包括我们大家应当认真思考面对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实现我们的党长期执政,我们的国家也才有长远的未来。

  (2)指导中国文艺革命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讲话》是对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在此后解放区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中成为了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典文献。直至今天其对于我们的文艺工作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提出的一些观点对我们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不断克服文艺工作中的不良倾向,应对各种腐朽文化的冲击,以及我们研究问题等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讲话发表的过程可以看出,一个伟大的理论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毛泽东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列宁的文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文艺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结合当时中国革命实际和延安文艺最具体的实际,在实践中又进行检验与修正,才形成了科学的、经受住了实践与历史考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伟大的文艺理论,才成就了指导中国文艺革命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一理论,又是集体智慧结晶的一个典范。还有座谈会中自始至终洋溢的开放、民主、开放的研讨风气,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我们的国家在出台制定政策制度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秉持这样严谨的态度?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不是能沉下身子安下心扎扎实实的做调查研究?我们组织的会议与活动可不可以也持这样的一种开放平等的心态?我们从一些形式上打破常规,对于会风甚至于党内的一些风气是不是会有积极影响呢?

  《讲话》的社会历史影响。放在整个中国文化的进程中来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治理结构是“道统”、“文统”和“政统”三统分立、相互制约的,从这个会议开始实现了“道统”、“文统”归并于“政统”。在当时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直接的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这是中国的革命实践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今天我们可以齐心协力地办大事,我国的政治结构,社会治理结构具有非常强大的效率,跟它直接相关,我们的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深厚的文化基础。现在,我们的这种政治体制、社会管理结构、文化体制已经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近些年来取得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此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今天搞改革,要站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基础之上。要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探寻适合我国文化基础的改革方式,要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创新,否则就会出现南桔北枳的现象。我们国家现在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很尖锐。遇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能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正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明确改革思路,继续发扬这一制度的优点,着力克服这种体制内中存在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2]张明胜,郭林.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3]张志忠.政与文,权与经流与变——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断想[J].文艺争鸣,2012(5).

  [4]刘淑梅.中共早期文艺理念的路径依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继承性[J].柳州师专学报,2011(2).

  [5]李振.外在指向与思想内核的错位——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的性别意识困境及其文学创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推荐访问: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影响 延安 座谈会 历史意义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