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10篇

时间:2022-11-19 10:45:06 来源:网友投稿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10篇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规范农村文化广场建设  工作方案  翰  风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10篇

篇一: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规范农村文化广场建设

  工作方案

  翰

  风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建设并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大力开展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以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文明水平,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明确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目标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到“十三五”末,逐步实现行政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全覆盖.初步建成现代化、标准化、广覆盖、高效能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广场的文化载体功能和凝聚人心作用,组织引导、整合吸纳各类文化资源向农村文化广场集聚,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农村群众就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分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是文化惠民的德政工程、改善民生的福祉工程,并将带动农村文化的全面繁荣,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集思广益,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确保农村文化广场工程顺利实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提供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明确领导责任分工,加强对农村文

  化广场建设工程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纳入部门责任目标,强化督查。建立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提倡和鼓励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加大投入提高建设项目的档次。针对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国家和省级采用先建后补的扶持方式,即主建设方先行投入建设,工程完工报请主管部门,经验收合格后,给予适当补助。除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地方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因地制宜,统筹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可采取专项资金统筹、地方财政支持、村(社区)自筹、共建单位帮扶、社会捐助的办法,形成多渠道有效融资机制.农村文化广场规范化建设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允许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本着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经济适用,合理规划,反对浪费的原则。整合有效资源,提高利用率。活动室能综合利用的绝不分设。文化广场应具备多种服务功能,以满足文艺演出、大型集会、多项体育运动等文体活动的开展,以及应急避难等。避免重复建设。

  一、农村文化广场的基本建设要求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农村文化广场是村屯文化中心,选址应方便群众参与,利于疏散的安全地带.基本建设要求:要做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人性化、标识化”。

  (一)硬化:农村文化广场面积一般按当地人口计算,人均占地1平米左右为宜。地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有条件的面层可以自行选择丙烯酸、硅PU,或适合户外运动场的自流平等材料铺装。硬化面积最低不能小于1000㎡。厚度不能小于30cm.其中,混合土基础垫层不能小于15cm,水泥混凝土硬化不能小于

  15cm。

  (二)亮化:有固定的广场照明亮化设施.每根灯柱不低于8m;场地照度不得低于300lx(朔月时,在灯光下能看清铺在地面的上纸张印刷体六号字);要防止眩光和灯具坠落。

  (三)绿化:农村文化广场周边要采取植树、栽种花卉、种植草坪等进行适当合理绿化。

  (四)美化:农村文化广场的设计、设置、布局,要科学合理,实用美观.(五)人性化:设计人性化,广场建设计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设置,配置避雨遮阳长廊、休息座椅、厕所等必要设施。

  (六)标识化:功能标识化,要设置“×××社区(或村)文化广场”的文化广场标识牌;各种功能活动区、室要有标识;有活动告示牌;有文化长廊和不少于5m长的文化宣传栏或墙.二、一次规划

  分步实施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活动区逐步完善以下各项配套设施:

  (一)文化活动中心区

  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区应设置:1.文化活动室:排练室、演艺厅、舞蹈室、声乐室、棋类活动室、乒乓室、台球室、益智电子游戏厅、会议室等。

  2.图书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有声读物室、信息共享室等。

  3.舞台剧场:有条件的可建设标准舞台(台口14米,台深10米,并设有附台)。露天舞台剧场要做好防风、避雨、遮阳。舞台向口,要避免逆风方向建造,逆风呛口影响演员发音效果.(因为季节的风向不同无法顾全,尤其北方冬季户外舞台活动较少,所以可不考虑冬季。)

  (二)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要具备综合实用性,起避雨遮阳的作用,同时装点各种书画、摄影等文化艺术宣传品,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三)体育健身区

  体育健身区应设置:1。

  篮球场地:室外要有标准的篮球场地及运动设施。

  2.室内体育活动室:器械健身室、体操武术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游泳馆等。

  3。

  室外健身场地:要配置单杠、双杠、秋千、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三、加强农村文化广场的管理

  要落实责任,加强农村文化广场的管理。要做到:建设有人抓,建后有人管;活动经常化、维护常态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安保精细化.强化安全意识,创优质环境,保障各项活动正常运行。主管部门要加强业余文体活动骨干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层层落实各项责任制,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及各项配套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积极组织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凸显文化氛围,呈现文明乐园,促进和谐发展。

  后附:《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登记表》及填写范本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登记表(范本)

  单位名称

  身份证号码

  登记属性

  申请建设

  或建成使用

  XXX镇(或乡)XXX社区(或村)

  XXX负责人

  联系电话

  举办人姓名

  XXX农村文化场位置

  XXX乡或镇XXX社区(或村)XXX屯XX社

  XXX公路

  XXX耕地

  服务人口

  服务范围的

  人口数量

  占地面积㎡

  1000以上

  土地权属

  东至

  集体或个人

  南至

  西至

  北至

  亮化设施

  XXX树带

  XXX单位

  硬化面积㎡

  硬化厚度cm

  基础垫层

  水泥混凝土

  绿化面积㎡

  舞台剧场㎡

  设施配置

  1000以上

  15以上

  15以上

  是否完备

  实测为准

  140以上

  是否完备

  简介农闲正常活动项目等情况并附照片

  开

  展

  文

  化

  活

  动

  简

  介

  及

  照

  片

  申请建设场地或已建成投入使用情况照片

  文

  化

  广

  场

  建

  设

  情

  况

  图

  片

  备注:登记属性,指申请建设或建成使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登记表

  单位名称

  身份证号码

  登记属性

  土地权属

  东至

  硬化面积㎡

  南至

  基础垫层

  农村文化场位置

  硬化厚度cm

  水泥混凝土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服务人口

  西至

  北至

  亮化设施

  绿化面积㎡

  舞台剧场㎡

  占地面积㎡

  设施配置

  开

  展

  文

  化

  活

  动

  简

  介

  及

  照

  片

  文

  化

  广

  场

  建

  设

  情

  况

  图

  片

  备注:登记属性,指申请建设或建成使用.

篇二: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123建乡123建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

  1.2项目主管部门:123建乡人民政府

  1.3建设性质:新建

  1.4建设地点:123建乡123建村

  1.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23建乡123建村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广场,建设面积约为1460㎡。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文化活动广场预计总投资54.48万元。场地平整3.57万元,广场活动场地硬化11.55万元,宣传专栏4.10元,活动台10.00万元,文化体育休闲设施10.80万元,灯光照明4.15万元、农村文化书屋10.30万元。所需资金来源:市财政补助35.48万元、县财政匹配19.00万元。

  1.7建设目标:

  本项目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建成集文化、健身、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广场。

  1.8项目执行单位:

  123建乡123建村村民委员会

  1.9项目提出理由及过程: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乡的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群众性文体活动无法开展,满足

  不了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这种现状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极不协调,为此加强我乡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区村情概况

  123建乡123建村地处两当县东部,距离县城13公里处,是创建省市县“联村联户”的示范村,全村辖5个村民组,173户,547人,耕地面积2718亩。村党支部有党员24名。农村经济主要以小麦、玉米及其他小农作物为主。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大背景下,两年来全村在稳粮强烟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建富民产业项目猕猴桃生产基地300亩;新建山羊、生猪等多元化畜牧示范养殖场3个,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烤烟科技示范园基地2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4200元以上。两年来,123建乡123建村依靠联村单位的物资、资金及技术扶持,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改变家家户户人居环境的同时,全方位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先后完成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和通村路硬化工程建设项目及群众巷道及院落硬化工程项目建设、旧危房改造项目工程,全村群众个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联村联户项目的实施、村庄面貌有了极大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农民群众思想意识极大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整洁、道路畅通,农民物质文化增强。可是123建村群众休闲娱乐无基本的活动场所及文体活动设施,日常的文化管理业务工作都难于正常开展,其它各种集体性、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更是无法正常组织开展,一直以来大型的文体活动都是借助于学校进行开展,这就制约了123建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适应不了新形式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综合文化广场,各种文体活动设施配套完善齐全,对推动123建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123建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章

  建设内容及规划

  3.1执行依据

  本项目按照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并结合实际进行确定,主要规划建设广场活动场地、宣传专栏、文化活动舞台、文化体育休闲健身、灯光照明及绿化美化等设施。

  3.2建设规模及内容123建乡123建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规模和标准如下:

  (一)建设规模:建设面积为1460㎡。

  (二)建设内容:水泥硬化的活动广场,场地内套建

  1、一个活动广场;

  2、宣传用文化墙20米;

  3、配套健身器材休闲设施;

  4、配备场地灯光照明、太阳能路灯、音响等设备;

  5、巩固广场护坡。

  6、演艺台84m2(7米×12米)

  7、绿化带

  第四章

  建设条件

  4.1领导重视

  多年来,123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本乡的文化体育事业工作,配备了文化体育事业管理人员,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有效的推动了123建乡文化体育事业有序、健康发展。为建设好123建乡123建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123建乡党委、政府带领村级班子全面论证考察,落实了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用地,并对该项目作出了规划设计,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4.2群众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四议五公开”的实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体育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渴求良好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氛围和场所,所以建设123建乡123建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项目工程是123建村全体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一项民心工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4.3业主单位条件

  123建乡人民政府近年来通过实施新农村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项目建设实行监督管理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能按质、按时、按量完成。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

  5.1指导思想

  本项目以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按照“以人为本、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文体活动广场。

  5.2基本原则

  总体把握设施完善,功能实用;环境宜人,体现特色;符合规范,科学合理;投资经济,节约环保四项原则。

  5.3总平面布置方案

  A、功能布局。结合建设规划要求,根据地块条件,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并考虑总平面的协调性,主体建设沿地块左右两则布局,采用开放式布局,充分展现文体活动广场的群众性、公共服务性特点。

  B、总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广场面积为850㎡。

  5.4主体建筑设计

  A、一块水泥硬化的活动广场,场地内套建一个表演用活动舞台(14米×8米×0.9米);广场周边建设缓冲平整地,满足村民观看文体活动。

  B、建设室外综合活动场地,宣传专栏、简易的水泥或石条桌凳。

  C、配套设施:漫步机、塑料椅子、自重式划船器

  、双位坐推训练器、太极揉推器、自重拉力锻炼器

  、扭腰踏步器等

  D、配备灯光照明、音响等设备。

  E、新建绿化带60m2。第六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6.1组织领导

  为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本项目由123建乡人民政府统一实施和管理,并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6.2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监理制和工程承包合同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6.3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123建乡123建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管理实施意见,成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管理该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由乡政府指派相关技术人员驻点负责监督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统一由镇财政所划拨;项目建设工期2个月。

  第七章

  项目效益分析

  通过123建乡123建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的实施,将给123建乡123建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将会更大的推动123建乡123建村的文化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体育氛围。能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通过有组织的竞技运动和松散型的自由健身活动,培养群众的审美意识、运动情趣,增进人际交往,丰富文化生活,有效实现全乡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改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进步,因而具有良好的社会

  意义。

篇三: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根据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和《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村实际,特制定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共1037.23亩,其中田796.8亩,土240.43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4675元,全村现有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贫困户95户307人。

  二、贫困现状

  村以浅丘地貌为主,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为传统种养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民增收致富缺乏门路,发展产业无技术、资金支撑,主要困难如下:一是群众综合素质偏低。全村考入高等院校的少,高中毕业人员不多,初中、小学文化人员占少数,还有相当部分为文盲。对接受宣传、运用新政策、新技术差,观念滞后,严重影响全村经济的发展。二是自然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水源较差,农业综合效益极低。三是基础设施差。村级公路路况差,没有便民路,广播及通讯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群众对外联系与沟通,制约了各方面的发展。四是群众增收难。以传统种植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零星鸡鸭为主,农民务工效益低,从事经商少。没有成片,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支撑,无村办及民营企业,导致农民收入低,使全村仍处于贫困村之列。

  三、主要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原则及方法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1、指导思想:完善基础、配套产业、政府引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脱贫致富。

  2、工作思路:

  (1)搞好项目规划的调查,摸清群众的意愿,解决实际问题;(2)做好规划项目的实施,按投资概算和技术标准完成规划项目的建设;(3)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作原则及方法:严格项目规划,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捆绑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物资采购招标制和资金公示制。

  四、规划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完善该村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强势有力的优势产业,村民素质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为贫困户解决温饱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公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运输难题。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发展柠檬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养鸡等小家禽。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集聚致富资金、智力优势。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五、规划内容

  代市镇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总投资9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1万元)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1)村内道路硬化。硬化村内道路1.873公里。(2)新修泥结石公路400米。(3)新修便民路865米。(4)维修公路670米。

  (1)村内道路硬化:

  (二)劳动能力提升(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计划提供劳务培训60人,每人补助800元,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共计投入资金4.8万元。

  (三)人居环境(总投资481.3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2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19.2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1)贫困户房屋新建3户,总投资20.9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9.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1万元。

  (2)贫困户房屋维修加固4户,总投资6.9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8万元,农户自筹资金4.1万元。

  (3)民房风格修葺47户,按川东民居风格对房屋进行统一风貌打造,每户2.5万元,总投资117.5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解决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0.5万元。

  (4)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对村1组牌坊院子进行仿古式修葺,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该院落共计21户,预计每户使用资金8万元,总投资168万元,美丽乡村资金解决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5)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为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将对牌坊院子石质牌坊进行恢复,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00万元。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6)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四)公共服务(总投资33.5万元,美丽乡村资金33.5万元)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投资5万元。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

  (五)产业发展(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占地面积2000亩,每亩栽植55株苗木,按照6元/株补助业主,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六)组织保障(总投资3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万元)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六、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村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集中规划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总投资70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3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91.5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村内道路建设91万元,能力提升4.8万元,贫困户新建房屋20.9万元,贫困户房屋维修6.9万元。民房风格修葺47户,总投资117.5万元。牌坊院子仿古修葺,总投资168万元。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预计投资100万元。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总投资25万元。标准化卫生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站1个,总投资5万元。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总投资66万元。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七、项目效益预测分析

  1、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可使全村1385人全部受益,全面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问题,使农副产品交易更加快捷、方便。

  2、民房风格修葺和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完成后,可有效带动当地人气,拉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柠檬产业园建成后,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业主

  农户的良性循环。

  4、通过完善文化休闲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可有效缓解群众办事难等问题。

  预测项目实施后两年,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性项目,调动村民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年人均增收达到1500元左右,基本实现项目增收目标。

  八、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实,代市镇组建工作班子,以党委书记谢建平同志任组长,镇长赵小林、副镇长吴毅同志任副组长,镇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财政所所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发展办副主任、驻村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干部等为成员的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蹲点抓的工作格局,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与管理。

  (二)强化对接,摸清情况做规划

  由副镇长牵头,与帮村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一道,准确把握村的基本情况,吃透户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本村规划,充分调动群众激情,组织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项目顺利实施,卓有成效。

  (三)搞好协调配合,抓好项目实施

  1、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工作实施小组。

  2、搞好村民自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民主理财小组,发挥干部和代表的资金监管作用,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3、加强项目质量监管,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质量监督小组。

  4、实施项目公示制,充分发挥理财监督的作用,让广大群众明白实施、资金运作的全过程。

  (四)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

  规划的实施项目,必须以足够的建设资金作保障。一是做好过细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农户集资和投工投劳,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作用;二是从村情出发,从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势项目,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使产业项目资金发挥效益;三是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赢得上级的鼓励和支持,在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公益性项目方面,争取国家无偿资金的足够投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同时,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报账到项目,并进行公示,在镇、村工作活动集中点公示不少于七天,让广大群众监督项目的全过程。在使用时严格按照“六不准”规定,即:一是不准挥霍浪费财政试点资金;二是不准截留、挤占、挪用、克扣财政资金;三是不准擅自决定,优亲厚友;四是不准将财政资金用于办公费、招待费、奖金以及福利费用等;五是不准抵扣农户或集体上交的有关费用;六是不准将财政试点资金用于与岂不相符的支出。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管理。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xx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xx县20XX—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XX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xxxx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XX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牵头单位:住建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二)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三)建设完善阵地。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20XX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组织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四)建设文化广场。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20XX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五)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发改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六)整治村容村貌。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七)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八)创建学习型村镇。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九)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XX年1月1日—3月31日)。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特别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1日—11月10日)。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11月11日—12月31日)。对新农村建设20XX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论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技、新政策等。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涉农项目和补助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同时,要严格按照《xxxx县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xxxx县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完成情况,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投入情况等全面进行考核。

  (四)合力共建,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地缘、亲缘、人缘等关系,组织引导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企业帮扶,增强村企之间的联系,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同乡联谊”活动,吸引县外能人回乡投资建设,为家乡做贡献。邀请曾在我县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回乡视察指导,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帮扶单位与镇(中心)、村的联系,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和包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五)明确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谁投资谁受益等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群众自己投入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于村内集体公益项目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坚决杜绝村集体举债搞建设,倡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六)示范引领,树立典型。县、镇(中心)、村都要着力培养和选好各类典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促进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

  (七)加大督查,严格奖惩。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镇(中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全年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的镇(中心)进行表彰,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镇(中心),全县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对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镇(中心)给予经济处罚,由纪委、组织部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按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对帮扶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成效显著的包扶单位,在次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资料分享

篇四: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2022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

  在今天,很多农村的环境都是比较差的,垃圾到处都是,河流都是被污染的,对此,我们要加强大家环境保护意识,不要让环境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磨脚石,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你有什么方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22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

  合力攻坚,倾情打造文化广场。走到某某村村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外围长130米,宽3.5米的文化墙和村部围墙上丰富多彩的宣传画面,栩栩如生的宣传面让人眼前一亮,看客无不拍手称赞。某某村文化广场利用二面河堤建成,规模约1800平方米,于2022年年底初步建成。今年以来,在包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请专人对围墙进行了“美容”,村部围墙上集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思想、基层党建等内容为一体,既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又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广场外围的墙壁以“山乡飞歌”为主题,深入反映了在以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为时代背景下,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变化,脉络清晰,引人深思。县文广局捐赠了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现在,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感受着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变废为宝,建鱼塘养殖冷水鱼。“以前这里是一片淤泥,杂草丛生,垃圾堆积。”指着村部门前的河流,原村主任蓸德奎表示。新任村支部书记曹培头脑灵活,敢想敢干,他说“不能让这里继续荒芜下去”,在经过多方探讨,看着兄弟村地坪村养鱼业蒸蒸日上,最后决定在河里养鱼。说干就干,骄阳似火的七月,曹培联系人拦河道建鱼塘,经过一个月的埋头苦干,这片荒芜之地摇身变成了鱼塘,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某某村整体“颜值”。

  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三员”作用。根据“人岗合一”要求,选优配强护林员、保洁员、农村公路管理员。任职人员实行考勤制度,明确工作责任。护林员7人,划分责任片区,每月巡山不少于20日,工作日志不少于每月20篇,有效地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森林。今年以来,某某

  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和全域无垃圾创建,全面消除“视觉贫困”,集中开展“三堆”清理,17名保洁员每周集中打扫卫生一次,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着力清除死角死面和白色垃圾以及河面漂浮物,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每次雨后,总能看到农村公路管理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沿路排查有无塌方和泥石流发生,及时清理路面障碍物和杂物,保证了道路畅通、整洁。

  驰而不息,倾情打造美丽乡村。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以“三美庭院”创建和旧宅基地腾退为依托,共拆除危旧房屋179户,在公路沿线200余户修建马头墙和花池、改圈改厕、庭院涂白,打造环境示范点,美丽乡村初见雏形。以“评讲兑做”主题活动为抓手,以爱心超市为依托,每月评选环境卫生示范户,入选者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促使村民自觉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篇五: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年**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市基层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到**年底每村建有一个文化广场”的任务目标,特制订《**市美丽乡村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

  一、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广场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开展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对于解决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缺乏,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健全和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统一功能。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要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做到与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同步。鼓励文化广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相临而建,使之具备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青少年活动等综合服务功能。

  (二)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注重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统筹各级政府和各乡镇街道对公共事业的各种投入,发挥政策在资金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农村文化广场有效融资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使各项建设同步到位。

  (三)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农村文化广场作为环境宜居、娱乐休闲、户外疏散的公共设施,要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在确保基本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人口较多、有条件的村,可视情况增加建设规模;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的村,可按人均0.6-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广场。

  三、**年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洁净”的“四个一”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到**年底实现全市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建有一处涵盖文艺表演区(“百姓大舞台”)、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适宜常年演出,原则上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二)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标准

  根据我市村情实际,制订二类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标准:

  一类标准:

  ①100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绿化率不低于30%,设计实用美观。②功能分区合理,有适宜常年演出的文艺表演区(“百姓大舞台”)、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③文艺表演区要有宽阔表演场地,具备条件的要设置表演舞台、灯光、音响等设施;体育健身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设施。④建有文化宣传长廊,配备10米以上的宣传橱窗。⑤广场临近建有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内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训室、排练室、游艺室齐全。

  二类标准:

  ①50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绿化率不低于30%,设计实用美观。②功能分区合理,有文艺表演区(“百姓大舞台”)、体育健身区、娱乐休闲区,--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适宜常年演出。③文艺表演区要有宽阔表演场地,具备条件的要设置表演舞台;体育健身区有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设施。④建有文化宣传栏,配备5米以上的宣传橱窗。⑤广场临近建有村级综合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内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培训室、排练室、游艺室基本齐全。

  备注:1、人口总数在800人以下、经济有困难的村文化广场面积可适当减小,但不得低于人均0.6平方米;2、由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广场分布多处的情况,可累各计算本行政村的文化广场总面积。

  (三)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是基础,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各镇街要在抓建设的同时,结合**市“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按照“一个广场、一支队伍、一套制度、一个品牌”的要求,做好文化广场的管理和使用。“一支队伍”即每个村居组建1支以上的文艺队伍,有基本的演出服装道具,能够在“百姓大舞台”规范正常的活动。“一套制度”即建立健全文化广场长效运行机制,成立专门领导班子,派专人负责文化广场的使用管理和群众队伍的组织,做到有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宣传报道、资料留存,并严格执行。“一个品牌”即每个村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历史文化资源和特点,形成一个文化品牌。

  四、实施步骤

  1、**年1-3月份,各镇街依据《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技术导则,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和基础条件,对所有农村文化广场进行规划设计汇总,市相关业务人员对建设村居进行指导支持。

  2、**年4-6月份,实施示范带动,确定中心店镇、香城镇两个镇为全市示范镇重点打造。同时全市每个镇街要确定3—5个农村文化广场为示范点,为各村树立样板,调动文化广场建设的积极性。适时召开全市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现场会。

  3、**年4-10月份,多措并举推进文化广场建设。对已建成的文化广场要加强管理和使用,重点组织好文化活动。对正在建设的文化广场,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施工;对个别确实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充分利用村委大院、村内空闲地带等活动场所,开辟场地,建设简易的文化广场,确保**年底前达到建设目标。

  4、**年11-12月份,对各镇街任务目标逐一验收,对完成建设任务较好的镇街进行表彰奖励。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镇街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做到责任落实到岗、明确到人。

  2、多措并举,强化资金保障。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农村文化广场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要创新投入方式,采取“财政支持一点、村里自筹一点、共建单位帮助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社会捐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青少年阵地等部门资金,集中扶持文化广场建设。鼓励个人投资建设文化广场。

  3、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共建氛围。新闻媒体要开办专栏,及时刊播报道文化广场建设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篇六: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沁阳市王曲乡里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王曲乡里村

  二0一七年四月1/8

  沁阳市王曲乡里村文化广场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王曲乡里村文化广场

  2、编制方案:王曲乡里村

  3、项目性质:新建

  5、实施单位:里村

  二、基本情况

  王曲乡里村位于沁阳市西郊沁伏路3公里处,南临新济路,是沁阳市西行出市的必经路段,村内基础建设直接影响沁阳市整体形象。

  项目实施地位于王曲乡里村村西,王曲乡里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613户,2700余口人,村两委干部5名,监委成员3名,党员91名,村民代表43名。耕地面积2630亩,属于农业大村,有效劳动力1500人,农户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年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人均收入7200元,规模养殖户16户,特色种植户8户,工商户42家,中小型造纸企业70余家。村民勤劳、质朴、政治觉悟较高。历来没有宗派,派性争斗,没有刑事犯罪。村民在历届两委干部带领系,勤勤恳恳,团结和睦。为创建富裕、民主进步、欣欣2/8

  向荣的新里村努力奋斗。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村庄建设中,村内大街,胡洞全部水泥硬化,村庄四周全部绿化,春天鲜花绽放百花争艳,秋天果实累累。村内环境卫生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焦作市文明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王曲乡里村一直以来,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缺乏村级公共服务场所,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借助于学校的操场进行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级文化事业的繁荣,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严重阻碍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我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势在必行。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我村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文化广场是展示农村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王曲乡里村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广场将成为农村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与载体。采取建设文化广场的形式,使文化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广场的文艺演出、健身活动和体育活动将促进和推动农村文化的建设。农村文化广场成为农民活跃地方文化的舞3/8

  台,成为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文化广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二)文化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资源

  文化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乡村良好的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村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三)农村居民生活中共同的文明乐园

  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4/8

  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村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王曲乡里村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将彻底改变我村文化基础设施欠缺,人居环境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状,还将对推动我村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二、项目建设期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主要建设内容

  文化广场选址在王曲乡里村村西,计划新建文化广场一处南北长270m,东西宽85m,共22950m,绿化面积6545m。文化传承所拟展示王曲乡传统特色文化,文化广场拟配备音响设施设备、小花园、室外健身场地、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跑道、休闲广场、健身林荫广场、活动场地等。

  1、文化广场硬化,面积16400㎡。

  3、建设跑道,长500m,宽5m。

  6、健身器材、篮球设施2套、羽毛球设施2套、乒乓球台5套。

  5/822

  三、资金概算

  (一)排水沟建设

  文化广场排水沟:965m×120元/m=115800元

  (二)文化广场地面硬化

  16400㎡×70元/㎡=1148000元

  (三)绿化

  6545㎡×80元/㎡=523600元

  (四)路灯线路

  路灯90个×260元/个=23400元

  线路880m×2.5元/m(25平方电缆)=2200元

  (五)水管铺设

  795m×25元/m=19875元

  (六)体育器械

  篮球架、乒乓球台、羽毛球、健身器材、音响等配套设施共计200000元

  (七)环卫设施

  垃圾箱10个×150元/个=1500元

  项目投资总额:2034375元

  四、项目建设管理

  本项目建设,坚持“村自主、乡服务、市指导”的基本原则,开展村文化广场建设各项工作。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和服务工作,并简化审批程序。

  6/8

  (一)加强项目建设阶段的组织和管理

  我村专门成立了由村支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村委会。主要负责管理、督促、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对项目建设实施目标化管理,确保项目的实施和建设质量。

  (二)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项目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将采取“四议两公开”的建管模式,真正赋予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管理权。

  五、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着重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发展与繁荣,更好地提升我村文明形象,改善群众文化生活基础环境,增加居民幸福感。村文化广场建成后,能同时供1500人进行各种文化活动和健身休闲运动,可供开展上千人的群众性演艺活动,方便里村举办各类活动。

  六、项目效益分析

  拥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改善里村村容村貌;更加丰富了乡村文化活动,增加我村群众的幸福指数。

  该项目将成为乡、村两级文化宣传主阵地,能经常性的7/8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全村人民提供一个综合的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健康、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亮点。

  8/8

篇七: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书(精选1篇)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书1篇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书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某某镇葵坑村、某某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22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根据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和《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某某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村实际,特制定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共1037.23亩,其中田796.8亩,土240.43亩,20某某年人均纯收入为4675元,全村现有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贫困户95户307人。

  二、贫困现状

  三、主要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原则及方法

  1、指导思想:完善基础、配套产业、政府引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脱贫致富。

  2、工作思路:

  (1)搞好项目规划的调查,摸清群众的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2)做好规划项目的实施,按投资概算和技术标准完成规划项目的建设;

  (3)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作原则及方法:严格项目规划,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捆绑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物资采购招标制和资金公示制。

  四、规划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完善该村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强势有力的优势产业,村民素质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为贫困户解决温饱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公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运输难题。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发展柠檬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养鸡等小家禽。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集聚致富资金、智力优势。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五、规划内容

  代市镇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总投资9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1万元)

  (1)村内道路硬化。硬化村内道路1.873公里。(2)新修泥结石公路400米。(3)新修便民路865米。(4)维修公路670米。

  (1)村内道路硬化:

  (二)劳动能力提升(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

  计划提供劳务培训60人,每人补助800元,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共计投入资金4.8万元。

  (三)人居环境(总投资481.3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2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19.2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1)贫困户房屋新建3户,总投资20.9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9.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1万元。

  (2)贫困户房屋维修加固4户,总投资6.9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8万元,农户自筹资金4.1万元。

  (3)民房风格修葺47户,按川东民居风格对房屋进行统一风貌打造,每户2.5万元,总投资117.5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解决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0.5万元。

  (4)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对村1组牌坊院子进行仿古式修葺,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该院落共计21户,预计每户使用资金8万元,总投资168万元,美丽乡村资金解决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5)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为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将对牌坊院子石质牌坊进行恢复,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00万元。

  (6)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四)公共服务(总投资33.5万元,美丽乡村资金33.5万元)

  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投资5万元。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

  (五)产业发展(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占地面积2000亩,每亩栽植55株苗木,按照6元/株补助业主,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六)组织保障(总投资3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万元)

  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村20某某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集中规划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总投资70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3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91.5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村内道路建设91万元,能力提升4.8万元,贫困户新建房屋20.9万元,贫困户房屋维修6.9万元。民房风格修葺47户,总投资117.5万元。牌坊院子仿古修葺,总投资168万元。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预计投资100万元。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总投资25万元。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投资5万元。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总投资66万元。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七、项目效益预测分析

  1、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可使全村1385人全部受益,全面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问题,使农副产品交易更加快捷、方便。

  2、民房风格修葺和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完成后,可有效带动当地人气,拉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柠檬产业园建成后,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业主农户的良性循环。

  4、通过完善文化休闲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可有效缓解群众办事难等问题。

  预测项目实施后两年,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性项目,调动村民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年人均增收达到1500元左右,基本实现项目增收目标。

  八、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实,代市镇组建工作班子,以党委书记谢建平同志任组长,镇长赵小林、副镇长吴毅同志任副组长,镇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财政所所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发展办副主任、驻村干部等为成员的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蹲点抓的工作格局,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与管理。

  (二)强化对接,摸清情况做规划

  由副镇长牵头,与帮村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一道,准确把握村的基本情况,吃透户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本村规划,充分调动群众激情,组织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项目顺利实施,卓有成效。

  (三)搞好协调配合,抓好项目实施

  1、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工作实施小组。

  2、搞好村民自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民主理财小组,发挥干部和代表的资金监管作用,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3、加强项目质量监管,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质量监督小组。

  4、实施项目公示制,充分发挥理财监督的作用,让广大群众明白实施、资金运作的全过程。

  (四)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

  规划的实施项目,必须以足够的建设资金作保障。一是做好过细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农户集资和投工投劳,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作用;二是从村情出发,从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势项目,使产业项目资金发挥效益;三是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赢得上级的鼓励和支持,在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公益性项目方面,争取国家无偿资金的足够投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同时,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报账到项目,并进行公示,在镇、村工作活动集中点公示不少于七天,让

  广大群众监督项目的全过程。在使用时严格按照“六不准”规定,即:一是不准挥霍浪费财政试点资金;二是不准截留、挤占、挪用、克扣财政资金;三是不准擅自决定,优亲厚友;四是不准将财政资金用于办公费、招待费、奖金以及福利费用等;五是不准抵扣农户或集体上交的有关费用;六是不准将财政试点资金用于与岂不相符的支出。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管理。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某某某某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某某某某县20某某—2022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某某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某某某某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某某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牵头单位:住建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

  (二)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

  (三)建设完善阵地。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20某某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组织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

  (四)建设文化广场。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20某某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

  (五)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发改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

  (六)整治村容村貌。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

  (七)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

  (八)创建学习型村镇。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

  (九)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某某年1月1日—3月31日)。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特别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某某年4月1日—11月10日)。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某某年11月11日—12月31日)。对新农村建设20某某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论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技、新政策等。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涉农项目和补助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同时,要严格按照《某某某某县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某某某某县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完成情况,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投入情况等全面进行考核。

  (五)明确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谁投资谁受益等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群众自己投入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于村内集体公益项目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坚决杜绝村集体举债搞建设,倡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六)示范引领,树立典型。县、镇(中心)、村都要着力培养和选好各类典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促进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

  (七)加大督查,严格奖惩。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镇(中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全年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的镇(中心)进行表彰,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镇(中心),全县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对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镇(中心)给予经济处罚,由纪委、组织部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按

  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对帮扶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成效显著的包扶单位,在次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篇八: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农村活动广场实施方案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实施方案

  XX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我村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发挥好文化小广场的作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按照“环境整洁、制度完备、设施较好、活动经常”的原则,制定推进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标准条

  我村的文化小广场建设,根据村情实际,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类:①有16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设计实用美观;②有文化宣传长廊,配备5米以上的宣传橱窗;③有健身路径和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设施;④有文化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文化活动正常;⑤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制定文化广场管理办法,定期维护场地及设施;⑥具备条的可以设置表演舞台、音响等设施。

  二类:①有20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设计实用美观;②有文化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文化活动正常;③配备兼职管理人员,制定文化广场管理办法,定期维护场地及设施;④配备相应消防设施;⑤配备150人以上应急避难场所;。

  二、推进措施

  1、多方筹措资金。要创新投入方式,采取“财政支持一点、村里自筹一点、共建单位帮助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社会捐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农村文化小广场有效融资机制。鼓励个人投资建设文化小广场。同时,有条的村居要充分利用与上级单位结对共建的契机,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小广场。积极推动乡村共建共享文化小广场,以最小的场地、最经济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

  2、因村制宜建设。根据村庄布局和经济基础,坚持“实际、实用、适度”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因村制宜,可利用村内空地、闲置房屋、废弃荒地等,建设改造文化小广场。

  3、实施示范带动,为各村树立样板。让各村看到文化小广场的好处,调动起各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小广场,开展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发挥各村居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的作用,利用农闲时节和节庆时机,自编自导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4、加强日常管理。要对文化小广场的日常管理、硬建设、活动计划、维护使用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妥善保管相关设备和物品。要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基础设施维护使用制度》、《日常保洁制度》、《文化广场活动计划安排制度》等,完善《文明公约》,切实把文化小广场建成娱乐设施完备、电教设备配套、图表制度上墙、活动环境优良的综合性规范化场所。

  三、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各村组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乡村两级都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活动。

  2.精心组织。文化部门要注重发挥文艺团体的辐射作用,积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培养文艺骨干,吸引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有条的村要依托文化小广场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演出队伍。各村居要充分宣传好、利用好、发挥好文化小广场的作用,把它变成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

  3.强化宣传。新闻媒体要开办专栏,及时刊播报道文化小广场建设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九: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

  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根据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和《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村实际,特制定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

  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共1037。23亩,其中田796。8亩,土240。43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4675元,全村现有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贫困户95户307人。

  二、贫困现状

  村以浅丘地貌为主,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为传统种养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民增收致富缺乏门路,发展产业无技术、资金支撑,主要困难如下:一是群众综合素质偏低.全村考入高等院校的少,高中毕业人员不多,初中、小学文化人员占少数,还有相当部分为文盲.对接受宣传、运用新政策、新技术差,观念滞后,严重影响全村经济的发展。二是自然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水源较差,农业综合效益极低。三是基础设施差。村级公路路况差,没有便民路,广播及通讯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群众对外联系与沟通,制约了各方面的发展。四是群众增收难。以传统种植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零星鸡鸭为主,农民务工效益低,从事经商少。没有成片,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支撑,无村办及民营企业,导致农民收入低,使全村仍处于贫困村之列。

  三、主要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原则及方法

  1、指导思想:完善基础、配套产业、政府引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脱贫致富。

  2、工作思路:

  (1)搞好项目规划的调查,摸清群众的意愿,解决实际问题;(2)做好规划项目的实施,按投资概算和技术标准完成规划项目的建设;

  (3)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工作原则及方法:严格项目规划,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捆绑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物资采购招标制和资金公示制。

  四、规划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完善该村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强势有力的优势产业,村民素质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为贫困户解决温饱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通过公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运输难题.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发展柠檬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养鸡等小家禽。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集聚致富资金、智力优势。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五、规划内容

  代市镇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总投资9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1万元)

  (1)村内道路硬化。硬化村内道路1。873公里.(2)新修泥结石公路400米。(3)新修便民路865米。(4)维修公路670米。

  (1)村内道路硬化:

  (二)劳动能力提升(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

  计划提供劳务培训60人,每人补助800元,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共计投入资金4.8万元。

  (三)人居环境(总投资481。3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2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19。2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1)贫困户房屋新建3户,总投资20.9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9。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1万元.(2)贫困户房屋维修加固4户,总投资6。9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2.8万元,农户自筹资金4。1万元。

  (3)民房风格修葺47户,按川东民居风格对房屋进行统一风貌打造,每户2.5万元,总投资117。5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解决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0.5万元。

  (4)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对村1组牌坊院子进行仿古式修葺,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该院落共计21户,预计每户使用资金8万元,总投资168万元,美丽乡村资金解决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5)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为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将对牌坊院子石质牌坊进行恢复,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00万元。

  (6)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四)公共服务(总投资33.5万元,美丽乡村资金33.5万元)

  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投资5万元。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

  (五)产业发展(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占地面积2000亩,每亩栽植55株苗木,按照6元/株补助业主,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六)组织保障(总投资3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万元)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六、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村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集中规划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总投资70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3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91.5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村内道路建设91万元,能力提升4.8万元,贫困户新建房屋20。9万元,贫困户房屋维修6.9万元。民房风格修葺47户,总投资117。5万元。牌坊院子仿古修葺,总投资168万元。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预计投资100万元。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总投资25万元.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

  投资5万元。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总投资66万元。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七、项目效益预测分析

  1、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可使全村1385人全部受益,全面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问题,使农副产品交易更加快捷、方便.2、民房风格修葺和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完成后,可有效带动当地人气,拉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3、柠檬产业园建成后,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业主

  农户的良性循环。

  4、通过完善文化休闲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可有效缓解群众办事难等问题。

  预测项目实施后两年,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性项目,调动村民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年人均增收达到1500元左右,基本实现项目增收目标。

  八、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实,代市镇组建工作班子,以党委书记谢建平同志任组长,镇长赵小林、副镇长吴毅同志任副组长,镇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财政所所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发展办副主任、驻村干部等为成员的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要领

  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蹲点抓的工作格局,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与管理。

  (二)强化对接,摸清情况做规划

  由副镇长牵头,与帮村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一道,准确把握村的基本情况,吃透户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本村规划,充分调动群众激情,组织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项目顺利实施,卓有成效。

  (三)搞好协调配合,抓好项目实施

  1、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工作实施小组.2、搞好村民自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民主理财小组,发挥干部和代表的资金监管作用,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3、加强项目质量监管,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质量监督小组。

  4、实施项目公示制,充分发挥理财监督的作用,让广大群众明白实施、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四)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

  规划的实施项目,必须以足够的建设资金作保障。一是做好过细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农户集资和投工投劳,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作用;二是从村情出发,从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势项目,使产业项目资金发挥效益;三是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赢得上级的鼓

  励和支持,在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公益性项目方面,争取国家无偿资金的足够投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同时,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报账到项目,并进行公示,在镇、村工作活动集中点公示不少于七天,让广大群众监督项目的全过程.在使用时严格按照“六不准”规定,即:一是不准挥霍浪费财政试点资金;二是不准截留、挤占、挪用、克扣财政资金;三是不准擅自决定,优亲厚友;四是不准将财政资金用于办公费、招待费、奖金以及福利费用等;五是不准抵扣农户或集体上交的有关费用;六是不准将财政试点资金用于与岂不相符的支出。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管理.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xx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xx县20XX—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XX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

  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xxxx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XX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牵头单位:住建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二)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

  (三)建设完善阵地.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20XX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组织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

  (四)建设文化广场.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

  家书屋作用。20XX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五)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发改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

  (六)整治村容村貌.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

  (七)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

  责任单位: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

  (八)创建学习型村镇。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九)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XX年1月1日—3月31日)。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特别

  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1日-11月10日)。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三)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11月11日—12月31日).对新农村建设20XX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论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技、新政策等.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涉农项目和补助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同时,要严格按照《xxxx县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xxxx县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完成情况,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投入情况等全面进行考核。

  (四)合力共建,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地缘、亲缘、人缘等关系,组织引导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企业帮扶,增强村企之间的联系,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同乡联谊"活动,吸引县外能人回乡投资建设,为家乡做贡献。邀请曾在我县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回乡视察指导,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帮扶单位与镇(中心)、村的联系,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和包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明确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谁投资谁受益等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群众自己投入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于村内集体公益

  项目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坚决杜绝村集体举债搞建设,倡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六)示范引领,树立典型。县、镇(中心)、村都要着力培养和选好各类典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促进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七)加大督查,严格奖惩。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镇(中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全年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的镇(中心)进行表彰,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镇(中心),全县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对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镇(中心)给予经济处罚,由纪委、组织部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按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对帮扶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成效显著的包扶单位,在次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篇十: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加强我村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发挥好文化小广场的作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按照“环境整洁、制度完备、设施较好、活动经常”的原则,制定推进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标准条件

  我村的文化小广场建设,根据村情实际,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类:①有16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设计实用美观;②有文化宣传长廊,配备5米以上的宣传橱窗;③有健身路径和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设施;④有文化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文化活动正常;⑤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制定文化广场管理办法,定期维护场地及设施;⑥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置表演舞台、音响等设施。

  二类:①有200平方米以上的硬化活动场地,设计实用美观;②有文化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文化活动正常;③配备兼职管理人员,制定文化广场管理办法,定期维护场地及设施;④配备相应消防设施;⑤配备150人以上应急避难场所;。

  二、推进措施

  1、多方筹措资金。要创新投入方式,采取“财政支持

  一点、村里自筹一点、共建单位帮助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社会捐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农村文化小广场有效融资机制。鼓励个人投资建设文化小广场。同时,有条件的村居要充分利用与上级单位结对共建的契机,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小广场。积极推动乡村共建共享文化小广场,以最小的场地、最经济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

  2、因村制宜建设。根据村庄布局和经济基础,坚持“实际、实用、适度”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因村制宜,可利用村内空地、闲置房屋、废弃荒地等,建设改造文化小广场。

  3、实施示范带动,为各村树立样板。让各村看到文化小广场的好处,调动起各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小广场,开展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发挥各村居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的作用,利用农闲时节和节庆时机,自编自导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4、加强日常管理。要对文化小广场的日常管理、硬件建设、活动计划、维护使用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妥善保管相关设备和物品。要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制定《基础设施维护使用制度》、《日常保洁制度》、《文化广场活动计划安排制度》等,完善《文明公约》,切实把文化小广场建成娱乐设施完备、电教设备配套、图表制度上

  墙、活动环境优良的综合性规范化场所。

  三、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各村组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乡村两级都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活动。

  2.精心组织。文化部门要注重发挥文艺团体的辐射作用,积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培养文艺骨干,吸引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有条件的村要依托文化小广场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演出队伍。各村居要充分宣传好、利用好、发挥好文化小广场的作用,把它变成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

  3.强化宣传。新闻媒体要开办专栏,及时刊播报道文化小广场建设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方案 乡村 文化广场 美丽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