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1篇

时间:2022-11-19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1篇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范清  来源:《现代农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1篇,供大家参考。

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11篇

篇一: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范清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2期

  摘要;;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人才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了相应对策,包括留人与引人并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多举措进行人才激励等3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建设;乡村振兴;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22-020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非常关注“三农”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三农”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等。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三农”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仍然较落后,农村治理以及精神文明水平还有待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等。为解决“三农”问题,党和国家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重要内容之一[1]。然而,当前我国的乡村人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利用人才建设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人才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1.1;;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农业耕地以平均每年40万hm2的速度减少[2]、经济增长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以及农业从业者知识水平低等[3]。人作为农业的主体,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农业人才建设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低耗转变,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升级,从而稳定国民经济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2;;完善农村设施和治理,推进美丽农村建设

篇二: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育、运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实力素养,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建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淌,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担当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建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淌机制不敏捷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

  不住的首要缘由,导致优秀人才供应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养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须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须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1、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特地好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意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胜利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阅历、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变更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淌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好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赐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安排政策,将技术、学问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嘉奖方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淌机制。坚持不求全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纳敏捷的人才

  流淌方式。激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淌供应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淌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赐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供应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2、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看法,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嘉奖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育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供应政策支持,创建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扬,让敬重学问、敬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激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化、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应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供应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建良好条件,增加他们的华蜜感和平安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专心用

  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阔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加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育,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好用型人才培育力度。要注意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化、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实力,根据农夫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夫的精准培育,集教化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化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夫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好用性技术的运用实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学问的了解和驾驭。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以及对乡村实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以及对乡村实际

  状况的认知实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4、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实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实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实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刚好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实行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意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

  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切,进一步增加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忱。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养高、实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学问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

  议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夫富不富,确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不行能一蹴而就,须要长期的实践探究。

  一、当前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短板

  当前乡镇产业振兴普遍面临产业链单一、农产品种类少、多而不优、销路不畅,现代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实力不强,优秀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适应实力弱等产业短板问题。例如:基层引进并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收购商不履行收购协议,低于协议价收购或是不收购,加之供过于求,导致经济作物滞销或低价销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人才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短缺、人才综合素养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均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等,致使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例如:五珠乡全乡人才库共计923人。其中,后备储备干部24人,技艺技能类20人,商企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类43人,经营能手类27人,35岁以上人才占5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62%。

  (三)文化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难,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短板问题。如:苗族的手工织布与刺绣文化正在慢慢的消逝,年轻苗族女性会织手工布和刺绣的人寥寥无几,加之受机械化带来的极大冲击,纯手工刺绣效率低的劣势更加凸显,给传统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四)生态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群众生态环境爱护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发呈现状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高污染企业渐渐向乡村转移等短板问题。例如:受生活习惯、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旧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说一说、动一动、扫一扫、清一清的木头人现象较为普遍,村规民约执行难、保持环境清洁常态化难。

  (五)组织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农村党组织凝合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老龄化严峻,党员综合素养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淡化不正常化,组织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短板问题。例如:部分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状况突出、桌椅凳子配套不足、党员群众开会

  自带凳子等;外出务工党员较多,流淌党员管理难,村组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党员参加率低。

  二、存在问题的缘由分析

  一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困难,对农业农村农夫各方面的发展投入不足;农夫自我累积不足,发呈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准入门槛过高,贷款难、融资贵,难以发展等等。

  二是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文化爱护与传承、生态建设和组织建设等体制机制不完备,各地未能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依据和制度保障。

  三是乡村青壮年外流严峻。有人才能发展,有人才能创建财宝。随着现代化发展,农村极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常年在家的只有受教化程度低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农村的发展力气被城市抽走,农村越来越空心化,难以发展致富。

  四是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未能全方位发掘乡村自生发展动力,或是未能为乡村发展制造动力;另外,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滞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等缘由也制约着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建议

  产业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发展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多功能农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以适度规模经营补齐产业短板。

  人才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以财政项目和人力资本开发为抓手,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全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和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智库,留住农村优秀人才、吸引外出人才回乡,支持和激励一部分社会优秀人才下乡,内外合力实现人才、智力回来;培育新型农夫,培育乡村干部,吸纳优秀乡贤,增加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实力,提升乡村自我发展实力,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方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化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与本地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自觉参加的内生力,充分发挥乡贤乡绅的引领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善农夫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生态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坚决打赢蓝天保

  卫战,着力打好碧波保卫战,扎实推动净土保卫战。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严守生态爱护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行为;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实施生态爱护与修复工程;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

  组织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增加基层党组织力气,要充分发挥广阔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党史学习教化等,强化对党员的培训教化,提升党员队伍素养;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缮活动场所,规范活动场所建设,确保活动开展有保障,根据五个基本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凝合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展及成效

  2018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围绕组织领导体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人才支撑、民生保障等领域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因素。2018年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状况,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详细看法和阶段性规划,成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之后,全国各地各级乡村振兴局相继成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全面形成。

  (二)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培育释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坚持把深化農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主动培育和释放乡村产业发展动能。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指导看法》,针对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引导和扶持看法。

  (三)生态宜居漂亮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各地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爱护的关系,提高对农村地区推动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启动重点生态区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生

  态宜居漂亮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夫是主体,人才是关键。2021年2月,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看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进行了系统部署,着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好用技能人才,实行有效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动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同时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技人员下乡村基层为农夫供应生产技术服务。

  (五)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生活富有是根本,必需以保障和增进农夫民生福祉为动身点和落脚点,满意农夫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须要。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切最干脆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平安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行政村自来水通达率、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和宽带互联网覆盖率;增加基础教化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化普及率;加快推动乡村马路建设,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救助供给标准等政策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短板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短板

  现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

  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最大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旧较大。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虽呈现不断缩小态势,但仍处较高水平。二是农村地区发展普遍滞后。主要表现为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其中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突出短板。三是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意群众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化、医疗、卫生、文体、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基础教化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尤为突出。

  (二)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农村和农夫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然而现阶段主体参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依旧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等靠要的思想依旧存在。目前,一些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思想,政府干、农夫看等现象依旧存在。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够。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陈旧,干部拍板多、农夫发声少,发挥农夫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不够。三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实力的带头人。乡村本土好用技能人才缺乏,农夫自主创业、自我发展实力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夫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农户

  实力有待提升。

  (三)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

  近年来,各地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的问题依旧存在,加之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认证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我国农村地区的仓储、冷链、物流、信息询问等服务较为缺乏,农村地区物流经营成本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迟缓,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普遍数量不足,服务针对性和农业科技创新实力不强。三是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统筹规划不足。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统筹规划明显不足,个别地方一哄而上、同质化问题突出。

  (四)农村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

  夯实农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然而从现实状况来看,目前乡村社会治理仍旧是农村工作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乡村空心化加大乡村社会治理难度。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较为普遍,客观上造成乡村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二是农村资源资产整合难增大了乡村社会治理的难度。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自然村全部,而自然村有资产却无自治组织,个别自然村尚未建

  立基层党组织,有的行政村有自治组织却没有集体资产,这都带来了社会治理难题。三是乡镇一级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乡镇一级机构仍旧存在事权和财力不匹配的问题,对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构成严峻制约。

  (五)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仍任重道远

  绿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仍旧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态功能复原和建设任务艰难。一些地方发展农业生产仍是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方式,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运用,农业面源污染严峻。二是农村生态存在诸多隐患。废水浇灌、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倾倒、堆放和填埋、地膜残留、设施农业发展不规范等多因素叠加,造成不少地方的耕地和地下水污染,对农村生态平安造成隐患。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完善。一些村庄处于生态爱护禁止或限制开发区,付出的发展机会成本较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

  三、国外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不同历史时期经验了城乡结构失衡、农村贫困、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等发展逆境。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乡村发展。

  (一)完善乡村发展法律法规体系

  乡村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力气无法完成,政府必需介入,并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为乡村发展保驾护航。在推动乡村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如美国出台有《农业法案》《土地法》《国家环境政策法》等,法国出台有《国土整治令》《领土整治与发展指导法》《领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法》等,日本出台有《农地法》《土地改良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农业基本法》《山村振兴法》等,韩国出台有《农业农村及食品产业基本法》《治愈农业探讨开发及培育相关法案》等,这些法律法规基本确定了其一段时期内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二)适时调整乡村发展战略重点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在城乡差距显著阶段(一般是城市化率为30%50%),各国乡村发展均聚焦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城乡差距渐渐缩小阶段(城市化率为50%70%),各国乡村发展战略强调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机会提升、爱护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加快乡村社会服务水平建设。如日本通过造村运动,重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韩国的新村运动也重在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夫生活质量,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化。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阶段,发达国家普遍采纳综合的乡村发展战略,提升乡村自我发展实力和多功能性,重在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三)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普遍构筑了与三农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产业、农业金融、农业税收政策等,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乡村教化、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治理政策等,与农夫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夫教化和培训、农夫收入安排政策等,与农村生态环境和文化爱护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乡村文化传承和爱护、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等。如法国政府针对农业领域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失去土地的农夫赐予赔偿和生活补贴、帮助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织补贴、对购买农业机器设备等实行补贴或免税;日本政府对振兴八法规定区域内满意肯定条件的项目供应财政补贴、税收实惠和金融扶持。

  (四)提升乡村长期发展内生动力

  农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体系完整、运行有效和制度规范的农业探讨推广及教化体系,确保农夫具备较高的从业素养。自19世纪起先,美国便以立法形式对农夫的培训和教化进行规定,针对新晋农场主、农业雇工或者农业组织等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补贴安排或基金项目。法国农业教化培训制度层次分明,教化机构与科研院所、农商会等分工明确、相互补充,能够很好地满意农业工人、农业技师、高级农业技师等不同层次的培育需求。日本建立了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分层

  次、有重点的农村职业教化体系,其中特地的农业高校是日本农夫教化培训主体,主要培育具有技术、管理、经营和组织实力的农业现代化人才。

  (五)规避形成乡村先污染后治理

  环境整治是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耕地污染治理、垃圾污染治理、废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农业推动等方面。如美国为解决畜禽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行了综合养分管理安排(CNMP),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法国激励乡村居民深化参加乡村发展规划设计,发挥当地居民爱护环境的主体作用,同时激励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颁布施行了《水质爱护法》等法规,制定了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对违规企业赐予严厉惩罚;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针对乡村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产运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不同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四、对策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看法》《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连接的看法》《乡村振兴法》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下一步关键是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一)以要素下乡为抓手扎实推动产业兴盛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元经营主体培育,关键在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促进人才下乡。乡村产业振兴须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政府要搭建农村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到农村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二是促进科技下乡。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到农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深耕乡村,推动科技下乡向常下乡下长乡转变。三是促进资金下乡。把农业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投入要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形成财政优先保障、政策性金融重点倾斜、商业性金融主动参加的大金融支持格局。主动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等多种产权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拓宽抵押和质押物范围,为乡村产业发展破除资金障碍。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围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要加快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使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等值化。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有序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

  等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平安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激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长,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统筹乡村义务教化阶段学校布局,加强乡村老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化资源供应。扩大职业教化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促成农村学业困难学生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化和接受职业技能学习。推动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推动全科医生特岗安排等向乡村倾斜。

  (三)深化改革释放农村土地资产功能

  加快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农村土地资产功能。一是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依法开展组织登记,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地实力,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和运用权网上交易平台。二是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运用和有偿退出制度。依据全部权、资格权、运用权三权分置原则,实行有偿运用的方法,对自愿退出的农户纳入土地增值收益安排。放活农村宅基地运用权,激励农夫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乡村产业的发展,拓展土地资产功能,提高产出水平。三是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引入多元主体参加土地流转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完善土地流转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价格机制

  和竞争机制,提高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

  (四)注意教化培训增加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农夫主体地位,发挥基层组织和农夫的主观能动性,培育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突出农夫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农夫的主体地位,让农夫参加乡村振兴的规划、安排、实施、反馈、修订等重要环节,保证农夫具有广泛的参加权、决策权、知情权等。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化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教化和职业培训,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培训机构培育新型职业农夫。培训区域要着重向乡村振兴重点县倾斜,培训内容着重向农业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农业文化、创业创新和农场管理等主题集中。激励引导农夫通过弹性学制参与中高等农业职业教化,将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建成农夫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好用性。

  (五)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理念的动身点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强、农村美、农夫富的发展目标吻合。一是提升村庄建设规划水平。树立大规划理念,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规划,落实严格的耕地爱护制度,守住生态爱护红线。着力培育特色田园乡村、水美乡村、森林村庄,打造一批示范性强的漂亮宜居村庄,创建具有中国

  传统乡村特色和秀美山川风貌的农业农村环境。二是形成农业绿色发展和农夫增收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依托農产品产供销体系建设,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标识和地理标记,加快绿色农业标准化、透亮化、规范化。注意农业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经济价值,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三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完善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严格限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削减农村内源性污染。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养精蓄锐制度。

篇三: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任晓龙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02期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才振兴是根本,也是核心所在。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落后的环境、较低的产业效率都使得很多年轻人才流入了城市。由于城市与农村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存在相对严重的“乡村人才留不住,城市人才引不进”的情况,这也是制约乡村战略快速推进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做了简单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引入人才,培养人才,利用好人才的解决措施,以此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人才瓶颈;问题;解决措施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挥农村劳动力最大优势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浪费情况严重,主要是由于工作岗位不充足,大部分劳动力只能流向城市。但这些进入城市劳作的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只能做一些劳动力工作,再加上这些工作不够稳定,工资较低,使得农村人才大大浪费。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落实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剩余劳动力,让其参与到有组织、有前途的生产劳作过程中,这对整合农村人才资源,提高劳动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建立起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劳动人员技能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其不断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扩大自身的就业机会,避免劳动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价值最大化。

  (二)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

  我国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若能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就会对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实际上,很多乡村具备的自然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这也与专业人才的匮乏有着一定关系。因此,要想实现乡村的振兴,首先就要落实人才的振兴,引进并培养更多具备丰富知识的人才,科学开发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从而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物质产品。例如,2015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得益于当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围绕棗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大力推行红色景区旅游,并引进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对当地农作物进行加工,从而开发出独具当地特色的绿色产品,以此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察,从而提高了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而农村人的自身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与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起农村人才的技能培训与教育,并鼓励具备农业专业科技知识的乡村人才为其他农户提供帮助,从而使得更多的农村人掌握致富技能。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大政策优惠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增产增值,脱贫致富。

  二、山东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打造远落后于城镇,导致真正留在基层进行乡村建设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行,乡村人口及就业人员也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2017年全国乡村外出劳务农民数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约997万人。目前山东省农民工达到了2420万人,截止到2017年年底,山东省常驻人口约为9947万人,农民工占总人口比重为24.3%。从外出劳务的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上分析,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056万人,农民工占山东劳动力人口比重进一步加大。在全省2420万农民工中,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6月以上的人数约有1433万人,占据了总农民工的59.2%,外出农民工约占40.8%。总的来看,我国山东地区乡村人口流失相对严重,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在乡村留不住人才的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也谈不上推进。因此,解决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问题是整个战略中的重点。

  (二)人才总量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至了813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8.50%,同比增长了1.17%。而从实际上看,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村人才的缺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人才“饥荒”问题,剩下的只有老幼妇,青壮年劳动力在乡村发展中非常缺乏。山东某县中,全县人口约为89.64万人,劳动力人口约为47.94万人,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9.33万人,仅占全县人数的10.41%,占全县劳动力人数的19.46%,这也反映出该县农业生产从事人员占比较低的问题。此外,2018年年末,该县农村各类实用人才6460人,也仅占农村劳动力的6.92%左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农村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农村尤其是远郊农村都呈现出“外来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的情况。远郊乡村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农、林、牧、渔等都有致富能人,但这些人才并没有齐心协力,成为“合伙人”,相关的农技培训等更多浮于表面,导致一些有思想、懂技术的人纷纷外流,对于想在基层历练的工作者而言,则产生被动逃离的思想,最终基层在建设和发展中就显得捉襟见肘,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山东省人力

  资源岗位占比为12%,简历数却高达23%,这表明山东地区人力资源就业市场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城镇人口过剩,岗位供不应求,同时存在岗位多,人才少,人才岗位配适度低问题,尤其是在业务类、服务类上非常匮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着重吸引并留住人才,在薪酬、经费、住房保障以及发展平台上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虽然近几年山东地区人才引进有着一定进步,但也只是集中在高层次人才领域,技能人才引进难,结构单一,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非常少。

  三、解决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措施

  (一)定向开展人才引进

  乡村人才振兴中,人才的需求是关键,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人才回流,改变人才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现状,相关部门必须认真考虑,想方设法将人才带回来。

  第一,积极吸引大学生返乡工作。通过树立起农创客、新农人培养的目标,对回乡的青年大学生进行遴选,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农村基础,以此打通人才的回流渠道,创建人才回流机会和平台。对于上大学迁出户口的返乡青年,可以适当减缓政策,允许户籍再次签回,将“非”转为“农”,允许党员组织关系迁回村里党组织,为乡村党建注入新活力。

  第二,大力支持各類人员返乡发展。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农民工、农创客、退役士兵等都激发出了自己的创业热情,但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用地、融资等问题也非常凸显。因此,地方政府就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政策引导和调控功能,不断出台一些完善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构建起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第一时间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例如,当地政府可以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设立乡村创业风险基金,为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还可以构建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以及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贷款试点,以此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第三,积极鼓励社会贤达返乡做贡献,这些德高望重、成功的社会贤达对乡邻乡里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教育作用,他们对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贤达经济水平一般较高,且有着一定的知识素养、专业技能,较高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威望。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带着资金、项目和情怀投身到乡村创业中,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也发挥着积极贡献。

  (二)加强培训平台建设

  建设实用性的农村人才队伍也是落实“三农”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强培训平台建设,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对构建起农村人才队伍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应发挥出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分群体、分工种的开展分层次训练。加强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不断培养出一批批现

  代规模生产、绿色节能环保的农村人才。其次,积极构建创业发展平台和帮扶平台,聘请并组织专家进入农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指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和大学生返乡,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包括资金贷款、税收减免优惠等。最后,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实效性,对突出贡献的人才和成长迅速的农村人提出奖励,以此实现农村人才培训和教育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离不开高水平的乡村干部队伍,这体现出了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和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结合内在自觉反思与外在监督管理,要求乡村干部明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将其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另外,还可以建立起村民监督机制,制约和监督干部工作作风,使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乡村人才振兴出力。其次,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建设,包括要求他们始终贯彻党的方真、政策执行,能自主适应新形势变化,准确传达市场信息,集中社会资源和力量,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等一系列能力。此外,国家还可以选派一批优秀的毕业人才进入基层充实队伍结构,借助这些新生力量也能更好的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要想真正振兴农村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真正留住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就必须要做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聚集社会资源和力量,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只有有了充足、高水平的人才支撑,才能进一步落实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各项振兴政策,才能实现新时代下国家对“三农”的总要求与总目标,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与贡献。

  参考文献:

  [1]廖智琪,陈修颖.浅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202-203.[2]张宪省,王彪,韩力,米庆华.乡村振兴的人才挖掘与培育策略[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1):6-12.[3]彭智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217+279.

  (作者单位:高密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篇四: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基层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人才瓶颈

  基层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人才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人。当前,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瓶颈,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以及村“两委”干部都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不把人才这个短板补上,乡村振兴战略就像纸上谈兵,难以落地生根,因此,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人才瓶颈。

  一、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人才瓶颈的主要表现

  一是乡村吸引力不足,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

  二是人才总量不多,质量不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技术型人才偏多,缺乏管理型人才。

  三是人才的配套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成长及发挥作用的要求与机制不活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部分人才特别是农村乡土人才因身份限制,难以纳入党委、政府选人用人的视野,长期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缺乏相应的社会尊重和工作平台,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田秀才”和“土专家”的积极性。

  二、破解人才瓶颈的建议

  1/3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人才的振兴,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一要凝聚乡村振兴的发展共识。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对“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必然选择。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典型示范、巡回宣讲等方式,营造“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舆论环境,实现“人才向基层流动、智力向基层汇聚、科技向基层延伸”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尽管在上级部门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展现,发展机会日益增多,但从总体上看,乡村的待遇仍然普遍偏低,创业风险依然较大,环境条件难以与城镇相比。所以,促进人才智力向乡村流动,单靠市场行为是行不通的,而应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既要通过激活农村市场来体现,也要通过更有力的行政引导,如强化服务“三农”人才的晋升激励、待遇激励与责任等方式来体现,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保障机制。目前农村还不具备像城市那样的创新创业的软硬环境。实践证明,很多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在农村创业,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诸如资金、风险保障、技术服务等配套的支撑。因此,应加大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明确各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占其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比例不少于40%。激励创业创新,重视职业农民、创业农民、产业农民的精准培训。着力培育“农创客”,造就一2/3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在各级决策咨询机构增加“三农”专家比例,并在现有机关干部中聘任一些决策智囊。设立“三农”专家顾问团制度,积极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囊”服务。选拔优秀人才赴境外、国外培训,扩大国际视野,不断提高“三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

  四是重点要抓好农村基层“四支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要求,建设一支善于推进农村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村服务业发展,以产业企业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生产能手、乡村旅游人才、电商发展人才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建设一支善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规划、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专业技能或专业素养的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围绕“乡风文明”要求,建设一支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土文化能人、新乡贤、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推进社会主义乡村文明建设。围绕“治理有效”要求,建设一支以加强乡村建设和管理的乡镇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社区)“两委”班子为主体,村民小组长、新乡贤、道德模范、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和城乡社区服务现代化。

  3/3

篇五: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成效。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一、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人才总量及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每

  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与京津鲁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较多,占比接近50%,也高于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及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

  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2.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

  缺乏劳动力,参加农业劳动的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不住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空壳”化,使农村社会处于低发展状态。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农业走向现代化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才中初中学历人才较多,并且有少部分人才只上过小学或没接受过教育;中专(包括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非常稀少。同时,大部分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职业等级认证,尚无表明其技术水平的客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各级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有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水平有限,队伍老化严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全市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二、对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乡村人才的总量缺乏甚至匮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具有其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总量在全国围都出现严重缺失甚至“饥荒”,人才流动形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单

  向流动状态和观念。而已有的支农政策尚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比如,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出台了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但是时间较短,容易沦为走马观花、短期镀金行为,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低效和不稳定状态。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距城市社会差距巨大。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在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公共服务等,对比城市存在较大的鸿沟。同时乡村工作普遍待遇低、工资少。多种因素造成乡村能够提供的生活品质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显著的人才流失甚至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二是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区隔与壁垒。乡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是乡村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在现实中,乡村干部较难成为城市干部,基层乡镇干部很难提升到县市,而大多数村干部也很难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晋升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乡村干部队伍的储备。同时,城市人才到乡村落户、创业等存在制度障碍。

  2.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人才教育环境的薄弱是造成乡村人才不足的根本

  原因。首先,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长期以来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自撤销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支农机制已不复存在,而新的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的服务机制,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取得农民信任。其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有乡村

  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主要依赖体制专家培训,没有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管理畴之。乡村人员分散、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涉及行业杂乱,已有培训容和培训方式的设置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培训场所紧,条件短缺,一些地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夜校等却有名无实、场地闲置,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培养责任不明确,培训成本较大,但效果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基层政府对对各级各类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树立价值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转变观念,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及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才培育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引导人才愿意流向乡村,并使人们认识到乡村人才建设是增强广大农

  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带头人促进各种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才能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典型示作用,召开各类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村人才结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产业聚才,不断加强特色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专业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领农民突破现有瓶颈,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延长产业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利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突出以美丽乡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挖掘农村多种人文资源。

  3.加快改革农村教育体系。

  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事劳动,进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同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围绕我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点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

  的农村实用人才。

  4.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要加快改革现有的乡村人才培训形式,变现在的集中培训式为指导式。现有的培训方式是把农民集中起来,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授课讲座,授课方式、授课容甚至话语体系都跟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未来应注重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对培训活动的信任度与参与度。二是应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农村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培训专家团队,真正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选用影响面广、经济效益显著、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试点,由他们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真正实现“传帮带”,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发形成跟随效应。对这部分贡献较大的民间能手,可以给与荣誉表彰、适当的物质奖励,灵活运用现有政府各级培训资金。三是要积极组织县区级、乡镇级、村组级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外出参观、进修,交流思想,开阔视野。

  5.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必须注重提高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乡村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的进行整体归档,建

  立人才库。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自主创业绿卡制度。鼓励各类乡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扶持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种形式到乡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业,在建设用地、创业培训、项目立项、减免税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四是实行乡村人才年度表彰与优先录用制度。对其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行给与表彰与重奖,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村、乡录用干部上优先考虑。

篇六: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指户口所在地属于农村,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在当地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周围群众认可的农村专业型劳动者,农村实用人才的出现,使农民分工更加细化。以下为大家提供的是关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7149平方公里,辖8镇11乡172个行政村,是一个有着17.8万农业人口、5.46万贫困人口和5.48万返贫人口的国扶贫困县,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1713人,其中农民技术员130人。农村实用人才的学历结构上,大专1人、中专及高中317人、初中及以下1395人;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362人、36—45岁951人、46—55岁368人、55岁以上32人;行业分布上,种植业721人、养殖业678人、其他行业314人。

  二、近年来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各级政府重视,加强舆论引导。天祝县十分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着力打造适宜实用人才成长和创业的氛围。一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使农民认识到在农村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二是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发展尤其是高原无公害夏菜和日光温室建设中典型乡镇、典型村、典型户的示范作用,通过宣传“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以组织观摩、外出考察、举办人才工作座谈会的形式,推荐他们的成功经

  验,借以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立志成才的积极性。三是政策和政治上支持和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近年来县上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重奖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先进乡镇、先进村和示范户,完善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二)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县委组织部成立了人才办,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通过“双培双带”“三建一促”、“互联共建”和“十百千”争先创优活动,建起协会党支部13个,创建党建示范点和党员培训产业示范基地56个,配备大学生村官12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50名,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和乡镇村站点191个,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乡镇村组。人事、农业、畜牧、科技、林业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与发展天祝特色农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相结合,坚持开展了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近三年类全县共举办农村各类培训338场(次),共计培训乡村干部和农牧民21000多人(次)。

  (三)扶持重点产业,促进技术应用。全县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将大田无公害蔬菜、日光温室、舍饲育肥等确定为重点扶持产业,采取提高补助标准、加强技术服务、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户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技术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全县坚持“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宜畜则畜”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日光温室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不仅使日光温室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实施,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劈山建棚创奇迹,斩断穷根奔小康”,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松山镇的日光温室建设得到上级肯定,xx、xx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日光温室建设先进乡镇。该镇结合山旱地特点和本地气候条件,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牧民积极探索,创造出了菇菜轮作的日光温室种植模式,大幅提升了日光温室效益,培育了一大批日光温室方面种植养殖能手。在阿岗湾村,马德银是群众公认的日光温室种植能手,他带头尝试成功了一棚两茬“菇菜轮作”日光温室种植模式。为降低农业新技术应用风险,提高结构调整的实效,全县各乡镇非常注重培植典型示范户,对调整积极性高、调整效益好的农户因势利导重点扶持,如华藏寺镇树立了日光温室种植能人景文章、养殖能人拜德宽等农户为“现身说法”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先后多次组织农户到永登、赛什斯镇等地学习典型,开阔调整思路,增强调整信心,加大调整力度。全县建成了以2592亩果蔬食用菌日光温室,4500.3亩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培育了以哈溪人参果、赛什斯食用菌、金强川高原无公害夏菜为品牌的天祝特色农业。

  (四)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各乡镇以农科站、畜牧兽医站为主,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轮流培训,逐步实现每名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努力使更多的农民从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每年轮训农牧民5000多人(次)。

  在此基础上,各乡镇通过“公推直选”共产生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科技助理员50名,建立了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上下联动,开展各种技术咨询服务活动,成立了日光温室、大田蔬菜、舍饲育肥等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科技应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及时传递各种农业科技信息,推广农业新科技,强化服务、贴近服务,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重视不够,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上力度不大。一方面各级政府没有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组织、人员、经费保障不力。另一方面,农民对待人才,特别是那些稀缺的技术人才,缺乏风险共担意识,有利则皆大欢喜,失败则要科技人员独担风险,缺乏培养本地实用人才的土壤,致使实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各乡镇虽然每年按计划开展了培训工作,但由于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绝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水平,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家政、建设等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

  二是小农观念尚未真正破除,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

  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于“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通。

  三是缺乏有效扶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政府用于实用人才扶持培养的经费有限,对实用人才的开发缺乏配套的政策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仅靠自我发展是不能够发展壮大的。其一,管理机制滞后。人才管理机制滞后。农村实用人才比较分散,他们有各自的经济利益,既是合作主体又是竞争对手,人员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组织协调难,对其管理的思路、办法、方式严重滞后。其二,激励机制滞后。群众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虽然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新的技术推广应用及农业产业化调整工作的主要载体和主力军,但因缺乏配套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能动性。其三,人才总量偏少。从调查数据来看,全县17.8万农村人口中,获农民技术员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130人,占0.073%,农村急需的技术人才短缺,较大的人才总量缺口,严重影响了农村新技术、农业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延缓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其四,文化程度偏低。在统计出来的1713名实用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人,中专及高中以上317人,初中及以下的1395人,占总数的84%;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技术员只有130人,不到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的1/10。农村实用人才多数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自学成才的,这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专业培训较少的情况,既影响了农民对新知识、新

  技术的学习,也影响实用人才示范作用的发挥,制约着现代农业的深度发展。其五,年轻人才偏少。相对于城市,农村是一个发展严重滞后的区域,现有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为城市培训高素质的人才,现在农村回乡初中、高中毕业生大多不愿务农而选择出外打工,另外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的青年学生也都选择了到外地打工就业。全县35岁以下的农村实用人才为362人,占总数的21.13%;36岁至45岁的农村实用人才为951人,占总数的55.52%,46岁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为400人,占总数的23.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实用人才中青年人较少,中年人较多,偏大的年龄构成,影响了实用人才作用的持续发挥,也不利于对其进行的再培训,再提高。其六,人才结构失衡。农村实用人才中生产技能性人才最多,而对于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提升农民素质的经营人才和能工巧匠,比例较小。

  四、原因分析

  (一)观念陈旧,对人才内涵理解狭窄。好多人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是人才,只有那些在行业领域领先的才是人才,认为农村是有人无才,忽视了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致使农村需要的对农村熟悉,掌握农业实践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

  (二)渠道狭窄,对农村人才培训不力。目前,在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途径中,通过上学、参加各类培训成才的只占少数,多数是靠自学成才的,据有关数据表明,一个农民如果参加15-90天的培训,各项费用支出将达到1000元。这对于现阶段的农民来说,依然是难以承受的。

  (三)宣传不足,对农村实用人才尊重不够。对农村实用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村实用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先进典型缺少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不够浓厚。

  五、今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对人才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要善于从农村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看高一点,看远一点,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既要立足本土,激活现有人才,又要面向外界,吸引外来人才,切实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永久性”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要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往往既是技术能手,又是农村社会活跃分子,他们既承担着农村实用技术传播的重任,又承担着传播农村致富信息、带动农民观念更新和协助乡村有关工作的重任。这支队伍既是农村普及科学的骨干,也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重要。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宣传实用人才在促进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宣传使人们

  更加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从而使他们扎下根来,尽展其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再创佳绩;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和重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加强培训,提高人才素质。一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以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突出新知识和新技术,区分对象,分类、分层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培训最好在种养殖等龙头企业或示范实训基地进行,使理论知识灌输与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充分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改变以往在固定地点“摆张桌子发资料”的简单方式,将课堂“前移”,把握农产品种养、储藏等关键时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零距离指导。二是创新培训形式。要依托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多方培训各类农村急需实用人才。推行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培训券”制度,由政府向有培训要求的农民发放培训券,由县农业、畜牧、科技、林业等部门编写《天祝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天祝县牲畜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之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资料,让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单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果。探索依托天祝党员远程教育网开设“农技110”,实

  现农民“电脑上找专家、面对面来咨询、学技术零距离”。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各级农业广播学校、劳务输出中心、职校等培训基地的建设,改进办学条件,完善培训设施,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培训、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在实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四是注重培养农村复合型人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在农村生产经营实践中培养实用人才,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篇七: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短板及建议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广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XX县为例,通过对前两年XX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农民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年龄较大,45岁以上的占到85%左右,且学历水平相对偏低,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有144人,占比仅32.7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96人,占比达到67.27%。由于岁数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造成学习能力较差,对农业新理念、新技术等接受程度低,难以有效保障培训效果。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带动能力不强。大部分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真正能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的不足20%。以种养大户为例,多数种养殖大户还停留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等初级阶段,农产品还处于卖原料的阶段,大部分没有进行产业链延伸,部分产品进行了初加工,但大多只是简单粗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产品单一、档次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品牌拓展等方面涉足较少,直接导致经济效益偏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同时,大部分农民缺乏经营管理知识,不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信息渠道关注市场行情和需求,市场风险分析不够、研判不足,盲目跟风种植、投资,加大了农业投资风险。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政策支持不够,具体的、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少。虽然近些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出台了一些列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政策,但多数是指导性政策,真金白银的政策少,在土地流转、信贷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小,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以信贷融资为例,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但受农业经营风险大、盈利能力差、回本周期长等因素影响,银行投放的贷款仍然集中于效益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投放偏少。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成趋势,多数青年农民不愿从事涉农产业,特别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或创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中老年人。目前农村实用人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失衡,45岁以上的占到55%,而35岁以下的占比仅有7.5%,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背力量不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训体系,大力提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制定完善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对作用突出的实用人才给予重点奖励,促进和引导其继续加大示范引导等作用的发挥力度,吸引更多的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三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推广,在税收、融资、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篇八: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精品文章

  《关于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xx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

  精品文章

  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一)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精品文章

  (二)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

  精品文章

  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四)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

  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

  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精品文章

  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内容仅供参考

篇九: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1、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虽然目前我县已有一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起来,但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仍然十分有限,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合理。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拥有量较少。

  3、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偏低。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大局观念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意识不够,缺乏合作精神,只顾个人的发展。

  4、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难度大。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中还有不少人文化素质不高,满足于一时的温饱,小富即安。既无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需求,更缺乏成才的愿望,有的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拘于直观、实用,缺乏理性思维方式和发展的眼光,商品观念、竞争意识还没有形成,导致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难度大。近年来,农民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对于通过职能技术培训后外出务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农民工素质普遍不高。

  5、政府在农村人才培养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管理覆盖面窄,开发的深度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许多符合条件的致富能人或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游离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之外,基本上处于土生土长、自生自灭状况。有的只是在小卷子里打转,示范效应不明显。

  6、专业技术人员未能很好地担当起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主力军作用。农业部门的建设未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真正能在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和服务农业、农民等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骨干

  人才不多、高、中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奇缺,队伍结构不合理,服务的手段滞后等。

  7、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工作滞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全市尚未能形成较完善的劳务输出网络。

篇十: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任晓龙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02期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才振兴是根本,也是核心所在。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落后的环境、较低的产业效率都使得很多年轻人才流入了城市。由于城市与农村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存在相对严重的“乡村人才留不住,城市人才引不进”的情况,这也是制约乡村战略快速推进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做了简单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引入人才,培养人才,利用好人才的解决措施,以此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人才瓶颈;问题;解决措施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挥农村劳动力最大优势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浪费情况严重,主要是由于工作岗位不充足,大部分劳动力只能流向城市。但这些进入城市劳作的人员普遍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只能做一些劳动力工作,再加上这些工作不够稳定,工资较低,使得农村人才大大浪费。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落实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剩余劳动力,让其参与到有组织、有前途的生产劳作过程中,这对整合农村人才资源,提高劳动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建立起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劳动人员技能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其不断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扩大自身的就业机会,避免劳动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价值最大化。

  (二)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

  我国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若能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就会对当地经济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实际上,很多乡村具备的自然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这也与专业人才的匮乏有着一定关系。因此,要想实现乡村的振兴,首先就要落实人才的振兴,引进并培养更多具备丰富知识的人才,科学开发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从而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物质产品。例如,2015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得益于当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围绕棗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大力推行红色景区旅游,并引进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对当地农作物进行加工,从而开发出独具当地特色的绿色产品,以此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察,从而提高了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而农村人的自身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与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起农村人才的技能培训与教育,并鼓励具备农业专业科技知识的乡村人才为其他农户提供帮助,从而使得更多的农村人掌握致富技能。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大政策优惠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增产增值,脱贫致富。

  二、山东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打造远落后于城镇,导致真正留在基层进行乡村建设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行,乡村人口及就业人员也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2017年全国乡村外出劳务农民数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约997万人。目前山东省农民工达到了2420万人,截止到2017年年底,山东省常驻人口约为9947万人,农民工占总人口比重为24.3%。从外出劳务的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上分析,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056万人,农民工占山东劳动力人口比重进一步加大。在全省2420万农民工中,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6月以上的人数约有1433万人,占据了总农民工的59.2%,外出农民工约占40.8%。总的来看,我国山东地区乡村人口流失相对严重,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在乡村留不住人才的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也谈不上推进。因此,解决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问题是整个战略中的重点。

  (二)人才总量不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至了813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8.50%,同比增长了1.17%。而从实际上看,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村人才的缺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人才“饥荒”问题,剩下的只有老幼妇,青壮年劳动力在乡村发展中非常缺乏。山东某县中,全县人口约为89.64万人,劳动力人口约为47.94万人,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9.33万人,仅占全县人数的10.41%,占全县劳动力人数的19.46%,这也反映出该县农业生产从事人员占比较低的问题。此外,2018年年末,该县农村各类实用人才6460人,也仅占农村劳动力的6.92%左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农村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农村尤其是远郊农村都呈现出“外来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的情况。远郊乡村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农、林、牧、渔等都有致富能人,但这些人才并没有齐心协力,成为“合伙人”,相关的农技培训等更多浮于表面,导致一些有思想、懂技术的人纷纷外流,对于想在基层历练的工作者而言,则产生被动逃离的思想,最终基层在建设和发展中就显得捉襟见肘,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山东省人力

  资源岗位占比为12%,简历数却高达23%,这表明山东地区人力资源就业市场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城镇人口过剩,岗位供不应求,同时存在岗位多,人才少,人才岗位配适度低问题,尤其是在业务类、服务类上非常匮乏。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着重吸引并留住人才,在薪酬、经费、住房保障以及发展平台上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虽然近几年山东地区人才引进有着一定进步,但也只是集中在高层次人才领域,技能人才引进难,结构单一,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非常少。

  三、解决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措施

  (一)定向开展人才引进

  乡村人才振兴中,人才的需求是关键,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人才回流,改变人才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现状,相关部门必须认真考虑,想方设法将人才带回来。

  第一,积极吸引大学生返乡工作。通过树立起农创客、新农人培养的目标,对回乡的青年大学生进行遴选,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农村基础,以此打通人才的回流渠道,创建人才回流机会和平台。对于上大学迁出户口的返乡青年,可以适当减缓政策,允许户籍再次签回,将“非”转为“农”,允许党员组织关系迁回村里党组织,为乡村党建注入新活力。

  第二,大力支持各類人员返乡发展。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农民工、农创客、退役士兵等都激发出了自己的创业热情,但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用地、融资等问题也非常凸显。因此,地方政府就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政策引导和调控功能,不断出台一些完善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构建起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第一时间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例如,当地政府可以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设立乡村创业风险基金,为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还可以构建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以及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贷款试点,以此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

  第三,积极鼓励社会贤达返乡做贡献,这些德高望重、成功的社会贤达对乡邻乡里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教育作用,他们对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贤达经济水平一般较高,且有着一定的知识素养、专业技能,较高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威望。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带着资金、项目和情怀投身到乡村创业中,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也发挥着积极贡献。

  (二)加强培训平台建设

  建设实用性的农村人才队伍也是落实“三农”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因此,加强培训平台建设,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对构建起农村人才队伍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应发挥出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分群体、分工种的开展分层次训练。加强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不断培养出一批批现

  代规模生产、绿色节能环保的农村人才。其次,积极构建创业发展平台和帮扶平台,聘请并组织专家进入农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指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和大学生返乡,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包括资金贷款、税收减免优惠等。最后,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加强农村人才培训实效性,对突出贡献的人才和成长迅速的农村人提出奖励,以此实现农村人才培训和教育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离不开高水平的乡村干部队伍,这体现出了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和工作作风、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结合内在自觉反思与外在监督管理,要求乡村干部明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将其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另外,还可以建立起村民监督机制,制约和监督干部工作作风,使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乡村人才振兴出力。其次,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建设,包括要求他们始终贯彻党的方真、政策执行,能自主适应新形势变化,准确传达市场信息,集中社会资源和力量,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等一系列能力。此外,国家还可以选派一批优秀的毕业人才进入基层充实队伍结构,借助这些新生力量也能更好的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要想真正振兴农村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真正留住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就必须要做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聚集社会资源和力量,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只有有了充足、高水平的人才支撑,才能进一步落实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各项振兴政策,才能实现新时代下国家对“三农”的总要求与总目标,最终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与贡献。

  参考文献:

  [1]廖智琪,陈修颖.浅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202-203.[2]张宪省,王彪,韩力,米庆华.乡村振兴的人才挖掘与培育策略[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1):6-12.[3]彭智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217+279.

  (作者单位:高密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篇十一: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村人才培育成效。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一、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人才总量与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每1/8

  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与京津鲁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较多,占比接近50%,也高于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与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

  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2.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2/8

  缺乏劳动力,参加农业劳动的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不住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空壳”化,使农村社会处于低发展状态。

  3.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农业走向现代化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人才中初中学历人才较多,并且有少部分人才只上过小学或没接受过教育;中专(包括高中)与以上学历人才非常稀少。同时,大部分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职业等级认证,尚无表明其技术水平的客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各级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有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水平有限,队伍老化严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全市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二、对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乡村人才的总量缺乏甚至匮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具有其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总量在全国围都出现严重缺失甚至“饥荒”,人才流动形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单3/8

  向流动状态和观念。而已有的支农政策尚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比如,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出台了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但是时间较短,容易沦为走马观花、短期镀金行为,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低效和不稳定状态。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距城市社会差距巨大。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在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以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公共服务等,对比城市存在较大的鸿沟。同时乡村工作普遍待遇低、工资少。多种因素造成乡村能够提供的生活品质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显著的人才流失甚至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二是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区隔与壁垒。乡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是乡村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在现实中,乡村干部较难成为城市干部,基层乡镇干部很难提升到县市,而大多数村干部也很难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晋升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乡村干部队伍的储备。同时,城市人才到乡村落户、创业等存在制度障碍。

  2.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人才教育环境的薄弱是造成乡村人才不足的根本4/8

  原因。首先,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长期以来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与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自撤销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支农机制已不复存在,而新的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的服务机制,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取得农民信任。其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有乡村

  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主要依赖体制专家培训,没有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管理畴之。乡村人员分散、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涉与行业杂乱,已有培训容和培训方式的设置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培训场所紧,条件短缺,一些地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夜校等却有名无实、场地闲置,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培养责任不明确,培训成本较大,但效果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基层政府对对各级各类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树立价值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转变观念,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与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才培育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引导人才愿意流向乡村,并使人们认识到乡村人才建设是增强广大农5/8

  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带头人促进各种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才能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典型示作用,召开各类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村人才结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产业聚才,不断加强特色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专业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与农业科技知识的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领农民突破现有瓶颈,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延长产业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利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突出以美丽乡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挖掘农村多种人文资源。

  3.加快改革农村教育体系。

  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事劳动,进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同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围绕我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点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6/8

  的农村实用人才。

  4.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要加快改革现有的乡村人才培训形式,变现在的集中培训式为指导式。现有的培训方式是把农民集中起来,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授课讲座,授课方式、授课容甚至话语体系都跟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未来应注重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进行农业知识普与、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对培训活动的信任度与参与度。二是应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农村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培训专家团队,真正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选用影响面广、经济效益显著、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试点,由他们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真正实现“传帮带”,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发形成跟随效应。对这部分贡献较大的民间能手,可以给与荣誉表彰、适当的物质奖励,灵活运用现有政府各级培训资金。三是要积极组织县区级、乡镇级、村组级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外出参观、进修,交流思想,开阔视野。

  5.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必须注重提高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乡村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的进行整体归档,建7/8

  立人才库。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自主创业绿卡制度。鼓励各类乡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扶持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种形式到乡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业,在建设用地、创业培训、项目立项、减免税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支持。四是实行乡村人才年度表彰与优先录用制度。对其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行给与表彰与重奖,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村、乡录用干部上优先考虑。

  8/8

推荐访问: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 乡村 力度 支持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