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9篇)

时间:2022-11-20 08:15:06 来源:网友投稿

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9篇)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其运作模式分析-百度文库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其运作模式分析  摘  要:资产证券化是世界金融领域里重大的金融创新和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9篇),供大家参考。

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9篇)

篇一: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

tle>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其运作模式分析-百度文库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其运作模式分析

  摘

  要:资产证券化是世界金融领域里重大的金融创新和极具活力的金融工具,在近三四十年来取得迅猛发展。本文侧重分析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其运作模式。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内涵;外延;运作模式

  一、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资产证券化是指创始机构将各种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求偿权予以包装、架构、信用评级和承销后,销售给投资人的过程。任何企业只要拥有可预测的未来现金流即可,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租赁费、金融机构各种债权如信贷资产等。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就是资产证券化融资。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崭新之处在于:

  1.它是一种资产融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不同于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的新型融资方式。传统的证券融资是以企业自身产权为清偿基础,企业对债券本息及股票权益的偿付以公司全部法定财产为界。资产证券化虽然也采取证券形式,但证券的发行依据不是公司全部法定财产而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某一部分资产;证券权益的偿还不是以公司全部产权为基础,而是仅以被证券化的资产为限。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支持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的资产数额,而资产组合的发起人或购买人无超过该资产限额的清偿义务。因此,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一种资产融资。

  2.它是一种表外融资。迄今为止的所有融资方式从性质上都可以归纳为三种,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资产融资。债权融资是从银行取得贷款、发行公司债券或商业票据等债权性融资工具融通资金,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上角——“负债”中;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新股、配股、优先股等股权性融资工具融通资金,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下角——“所有者权益”中;而资产证券化融资是通过变更资产换取资金,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都增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属于表内融资;而资产证券化融资不增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只是对资产类科目中的不同项目进行转换,因而它属于表外融资。

  3.它是一种证券信用等级与融资者信用等级分离的融资。在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将其某些资产出售或作为抵押,而不是以其全部的资产和信用抵押和担保。所以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仅取决于相关的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和附加的信用担保,而与发起人自身的信用无关,这样就实现了信用隔离。发行的资产支

篇二: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

tle>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百度文库

  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讲。在大的方面,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和其他金融工具一样,可以用来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改善资源的配置,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

  化,达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的。而且,和传统的金融过程相比,资产证券化可以突破传统市场主体的束缚,实现资产层面的金融转化,是更精细,更多样和更深层

  的金融过程。具体到市场的参与者,我们可以从资产证券化的供(发起人)和求(投资者)两方面来分析:

  一、对发起人的好处

  1.融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的使用可以为发起人提供一条传统融资方式之外的融资渠道。传统融资(股权和一般债务)对企业整体资产,收益表现和信用条件的要求很多,融资的门槛

  很高。由于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的使用,资产证券化在融资上可以摆脱企业甚至资产本身的信用条件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的门槛。

  而且,资产证券化在设计上比传统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设计出各种满足投资人需求的产品,所以融资的基础比较厚,渠道更广。特别是在企业整体信用不佳或融资条件苛刻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渠道是有限的。

  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其融资的原理和基础不同于其他传统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挖掘资产优势,拓宽融资渠道。理论上讲,在资产证券化下,以相同

  质量的资产去做交易的不同企业在融资时是平等的,不管发起人本身的规模、财力、信用或行业如何;这种平等给了弱势发起人一个和强势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

  融资竞争的机会。

  2.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往往是企业融资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信用级别较低的发起人取得高信用级别的融资成本,这是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一个非投

  资级(BBB以下)企业如果利用自身的信用来融资的话,其融资成本要比AAA级证券的成本高很多,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可能就是几百个基点的差异。但是,通过资产证券化,非投资级的企业也有可能来发行AAA级的债券。金融圈的干货文章、模块知识、实务课程助您成为金融界的实力派!欢迎关注金融干货!

  3.流动性:

  增强流动性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自然结果,因为证券化本身就是一个把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高的证券和现金的过程。资产证券化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实现“变现”的目的,即把将来的现金转变成现在的现金或是把现在的不流动资产转化成可流通的资产。

  4.融资自由度:

  和传统融资相比,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会给发起人留下更多的财务自由度和灵活性。在传统的股权和债券融资下,企业的管理和财务表现会受到投

  资方和债权人严格的监督,有时候还会在经济行为和决策中受到很多限制。

  这类监督和限制对特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来讲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投资人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但是有时候这种干涉会限制经理人在管理和战略实施中的

  自由度和弹性,增加企业运作的成本和障碍,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而资产证券化融资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融资,由于风险隔离的机制,投资人无权对发起人本身

  的经济行为进行干涉,所以留给企业更多的自由度。

  5.企业信息披露:

  和传统融资相比,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对发起人的信息披露要求不高。传统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是以企业整体的资产、表现或信用作为基础的,所以投资者要求企业提供

  或披露大量相关的信息,这其中将会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管理和重要项目、客户、投资方等等。

  在这些信息的分享或披露中,企业的一些专有信息或商业机密可能会泄露给第三方甚至市场竞争者,对企业造成损失。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信息披露主要是针对证券化资产,而不是交易的发起人。发起人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的信息披露有限,这降低了信息披露带来的风险,成本和可能的损失。

  6.表外融资:

  资产证券化融资在符合“真实销售”和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出表”,即不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体现交易的资产和发行的证券。这种处理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更

  加紧凑,杠杆比率更低,资产回报率更高。这些指标虽然只是在数字上提升了企业的实力和表现,但这种提升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间接的经济利益,比如良好的声誉

  或容易的传统融资。

  7.锁定利润和提高财务表现:

  资产证券化除了融资,还可以作为一种资产的销售渠道,而且以这种方式进行的资产销售可能可以获得比其他渠道更好的回报。从时间上来讲,有些资产在经济上虽然

  已经内含利润,但利润的实现可能需要长期的过程,或者是这些内含利润将来的可实现度变数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来提前锁定资产的利

  润,从而提高当期的收益率。

  而对一些资产被低估或不被认可,或者缺乏短期工具来实现资产价值的企业来讲(比如人寿保险公司的将来预计的储备盈余或企业帐上一个很有现金流潜力的被低估的资产),这些企业可能受到会计政策或监管规则的限制,没有办法在报表上体现资产的价值,他们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把这部分不可企及的“低估价值”或“未来

  价值”变成现金或证券。当然,真实销售的会计处理可以马上实现利润,体现价值,从报表上提高发起人的业绩表现,虽然这种做法不是非法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歪曲企业的真实业绩。

  二、对银行发起人的好处分析

  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重要性,我们将以上几个证券化的好处放到商业银行身上来分析一下。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可以给商业银行发起人带来诸多好处,比如转移

  风险、表外融资、降低资本准备金、提高利润率、增强流动性和解决资产和负债的错配问题等等。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其中几个重要的好处:

  1.缓解资本金压力,增强流动性

  随着我国资本监管要求的不断加强,资本和流动性对银行的约束越来越强。在存款得不到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仅靠在资本市场上增发股票来满足资本金和流动性需求是不可持续的,其主要问题包括:

  融资量大,对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和股指形成压力;

  现有股东权益不断摊薄,可能招致股东的反对;

  对银行股价造成压力,使股价长期被低估,不利于再放行融资。

  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银行把资产转移出资产负债表,实现资产负债表的紧缩,从而降低资本金要求的基数,缓解资本金压力。同时,把资产通过证券化转化为现金后,银行的流动性也得到提升。

  2.解决资产和负债的错配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存在“短债长投”的期限错配问题,商业银行的负债多为短期存款,而资产多为中长期贷款。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存款活期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同时,实体经济对长期贷款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趋势要求银行进一步延伸“短债长投”。

  商业银行以短期性储蓄存款(负债)来支撑中长期性放贷(资产)的模式中潜藏着各种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价值不对称风险。首先,短债的高流动性和

  长期资产的低流动性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在金融危机中美国数十家银行由于挤兑和流动性不足而被迫破产就是很好的例子。

  此外,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方利率和负债方利率在变动方面的不一致,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上也会出现错配,从而增加利率风险和收益的不稳定性。信贷

  资产证券化可以盘活银行的中长期信贷资产进行,调节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帮助银行解决资产和负债错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资产证券化与直接融资殊途同归,都可以实现将风险向外分散的目的。商业银行“发行并持有贷款”的模式虽然能够满足经济运行对资金融通的一般需求,但银行本身承担了所有的信贷风险,这是间接融资的特性所决定

  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来调整所持信贷资产的结构,通过对高集中度或特定风险的资产的证券化

  来管理所持信贷资产的风险水平。

  此外,商业银行资产的规模在经济周期中会有很大起伏,不利于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在经济上升周期,银行的资产无限膨胀,带动海量的资本补充需求,但在经济下行周期,可能遭受重大资产减值损失,成为吞噬银行资本的无底洞。

  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变商业银行传统上单一的贷款业务中的“贷款-回收-贷款”的模式,使原来的两个阶段分解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贷款过程与出售过程,从而使贷款风险不再全部由银行承担,而是部分转移到了证券投资者身上。

  4.提高银行收益率

  商业银行可以将自己持有的期限长、利率低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部分利润的提前兑现,并将收回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提高资产收益率。

  5.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除了作为证券化的发起人,通常还会充当贷款资产服务机构和资金保管机构等角色。以美国为例,房屋按揭贷款资产的服务费大约在0.5%/年,汽车按揭

  贷款资产的服务费为0.75-1.00%/年。如果资产证券化达到一定的规模,服务费可以成为重要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而且,由于服务费权可以在资产证券化交易发行时确认入资产负债表,它的价值一般与银行其他资产的价值对利率的反应上呈现相反的走向,所以是一个天然的价值对冲保护。

  我们会在本章的附录中用两个简化的案例来解释资产证券化和再证券化在商业银行上的应用和好处。这两个案例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银行,但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资产证券化的运用原理。

  三、对投资者的好处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出现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机会。经过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的资产支持证券往往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强、收益高的特点,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这也是资产支持证券在金融危机前风靡全球的原因。

  和其他投资产品相比,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灵活,可以按照不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资金实力及风险偏好等量身定制不同种类、等级、期限和收益的投资产品,这是

  其他投资产品很难做到的。而且,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种类繁多,包括一些一般投资者以前无法参与的资产项目,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投资,更多的投资者可以参

  与到各种资产的投资中来。特别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购买资产支持证券不仅可以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而且可以突破了某些投资限制,可谓一举多得。

篇三: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

tle>资产证券化的简述与分析-百度文库

  简述与分析资产证券化

  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股权融资(增发股票)和债权融资(借入债务)。以上两种融资的方式各有其弊端,增发股票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举借外债则会使企业的负债率增加,改变其财务结构。资产证券化正是弥补这两种弊端应运而生的产物。法经济学的理论认为,法律制度制定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增加社会财富,也就是以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促使有效益的结果的产生。资产证券化的出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法律制度的责任在于,如何将这一融资方式纳入法律轨道,使之规范化。因而对其进行法律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引人注目的金融创新之一,对世界金融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也是被称为中国目前进行的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实践。本文主要从法律的视角阐述资产证券化的两大核心技术,希望通过其核心原理的论述,厘清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

  以市场为基础的证券化融资活动包括两种证券化方式,即一级证券化(也称初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一级证券化是指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资,如发行股票、1/7

  债券、商业票据等,即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融资方式。二级证券化是指以一定的存量资产为支持,将这些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重新包装组合或分割后,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以发行证券的方式将这些资产转化成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是上述的二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集合(法律本质上是债权)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PurposevehiCle简称SPV),由其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和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增强资产的信用,转化成由资产产生现金流支持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并销售给投资者的活动。资产证券化按照基础资产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ortgageBackedSecurities简称MBs)和资产支持证券化(AssetBaekedSeeurities简称ABS)。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1)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资产信用融资方式,首先,资产证券化创造了将既存的静态债权转化为担保证券发行的流动的信用资产,是一种对存量资产进行证券化的过程。它不同于企业以其整体信用,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建立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增量的证券化过程。其次,ABS权益偿付的来源主要是证券化资产及其所产生的现金流,信用评级机构也主要根据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和交易结构的安全性来评定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由此就将证券的风险锁定在特定资产的信用上而与发起人的信用相分离。它既不同于以借款人整体信用承担偿付本息义务的一般的贷款和企业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又不同于以还未发生的项目未来收益和项目资产本身作为还本付息来源的项目融资方式。最后,在资产证券化的操作中,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不存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实现了直接接触,属于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这不同于通过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方式。

  (2)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首先,资产证券化创造了一个SPV,将拟证券化的资产通过“真实出售”转移给SPV,实现了偿付能力与发起人破产风险的隔离。其次,证券化过程中一般会先将资产按照一定条件,进行分解、重组和配置,以便在发起人总体资产质量和信用等级不2/7

  变的情况下,提高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和信用等级。而且为提高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增加证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发起人往往还要在资产信用等级的基础上,由自己或信用良好的第三方对资产进行信用增级。这种融资方式优于传统的没有对资产进行加工而向银行借款融资形式。

  (3)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提供表外融资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使得发起人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够筹集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发起人将拟证券化的资产

  “真实出售”给了SPV,就应当将证券化的资产从其资产负债表中剔除。这不同于传统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通过股权融资可能动摇公司的股权结构,稀释原股东的股权。债权证券则代表了证券持有人对公司所享有的定期支付利息并支付本金的债权请求权,改变了公司的负债的总量与结构。

  (4)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虽然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有很多项费用支出,如信用评级费用、账户托管费用、证券承销费用等等,但是资本证券化总的融资成本仍低于传统的融资方式。由于成功的破产隔离与信用评级可大大改善资产支持证券的融资条件,使资产支持证券可凭较高的信用等级以更有利的利率条件融资。

  (5)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低风险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低风险的市场化融资方式。一方面,相比由于现金流不确定而可能导致完全违约风险的单项金融资产,尽管一组金融资产或一个资产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合中每一资产现金流的特性,但由于大数定律的作用,整个组合的现金流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其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相当小,从而降低了投资对象的非系统性的风险。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中SPV的不破产机制、信用增级、优先与次级证券结构设计等大大降低了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投资者有了“破产隔离”作为保障,极大地减少了因原始权益发生接管、重组等事件而带来的风险。

  一个完整的证券化融资过程需要以下主体的参与:原始权益人即融资需求者、特殊目的机构(SPV)即证券化的发行主体、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机构、投资银行即证券承销机构、服务商即资产委托管理者、托管银行、投资者。

  其主要的运作环节包括:

  3/7

  (1)选择与确定证券化资产。发起人应首先将自己拥有的能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债权资产按其利率、期限和类型等加以清理、估算和审核,组成个同质的资产池。同时,考虑资产的坏账风险损失估算和证券化成本扣除,确立资产证券化的预期目标,保证资产池预期现金收入大于拟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的预期权益。

  (2)组建特殊目的机构SPV。SPV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核心,也是这一融资过程的特色所在。作为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的产物,SPV必须以经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其主要角色是充当发行主体,购买发起人需要证券化的资产,以此为支持发行证券。

  (3)资产的“真实出售”。发起人将拟证券化的资产分离和重组后,就要把这些资产转移给SPV,以实现资产的风险与发起人的“破产隔离”。所谓“破产隔离”是指原始权益人破产与否与证券化的资产没有一点相关性,也就是,如果原始权益人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出售给SPV用以支持证券化的资产不能列入清算范围之内,原始权益人的债权人对证券化的资产没有追索权,同时,SPV的债权人对原始权益人的其他资产也没有追索权。

  因而,这种资产转移在性质上必须构成“真实出售”,即在法律上和会计上都必须达到资产所有权被转移的要求,SPV在交易行为之后获得资产的收益和承担资产损失的风险。

  (4)信用增级。为了使资产支持证券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资者,并降低发起人的筹资成本,SPV常常要对资产进行信用增级。信用增级是运用各种有效有效手段和金融工具,确保SPV向证券投资者按时支付投资本息。

  (5)信用评级。在资产增级之后,SPV再聘请评级机构对拟发行的ABS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由于上述安排的介入,这种情况下的资产支持证券都能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随后,SPV将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向投资者公布,并准备证券发行的法律文件和办理相应的法律手续。此外,SPV还要根据需要,确定证券权益受托人,为投资者利益管理所发行的证券。

  4/7

  (6)SPV发售证券并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

  (7)管理证券化资产,到期偿付证券权益。SPV收取的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偿付投资者持有的证券权益,而不得进行任何红利分配或进入破产。

  (8)资产证券的清偿。即在证券偿付日,SPV委托托管人按时、足额地向投资者偿付本息。

  以上是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的一般原理,尽管在实践中每一次的运作可能不同,但一般说来,资产证券化都是围绕着SPV这个核心展开的,并且“风险隔离”与“信用增级”是决定证券化成败的关键。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1.资产证券化在国外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屋建筑业日渐繁荣,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储贷协会也随之快速发展,到1929年已达到12000家之多。

  但是,1929年一1933年的大萧条使得全美25%的人失去工作,导致大量住房抵押贷款被迫清偿。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减少抵押贷款发放者的贷款利息损失,大萧条后,美国政府着手解决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先后成立了两家政府性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机构来降低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即联邦住宅管理局和退伍军人管理局。前者主要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而后者主要为退伍军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此外,为促进住房抵押贷款的进一步发展,为房地产融资提供便利,美国政府也全力推进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使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有可能在他们流动性缺乏时,将一部分抵押贷款售出。

  20世纪70年代,国际经济形势急剧变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也造成了银行财务机构的脆弱,使银行业发生了危机。银行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存贷利差收入不断下降,银行的利率风险和破产风险不断上升,使得美国的储蓄机构面临日趋严峻的生存危机。1970年,隶属于美国政府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以所持有的抵押贷款资产的未来预期现金流向资本市场发行5/7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开创了资产证券化的先河。随后,资产证券化因迎合了当时市场而获得迅速发展。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到企业应收款证券化,被证券化的资产及种类越来越多,市场也随之越做越大,使得资产证券化市场成为美国仅次于联邦政府债券的第二大市场。由于此类证券由联邦政府发行,类似美国政府债券,安全性仅次于联邦政府债券,因而被称为“银边证券”。

  此后,随着金融管制在欧美的放松和巴塞尔协议在各国的实施,银行对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的重视,作为一种获得流动性的有效手段和具有显著结构效率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技术很快被各国吸收采纳,大大刺激了资产证券化在各国的发展。

  2.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也开始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可以追溯到1992年,海南省三亚市通过发行地产证券的方式进行证券化尝试。这次发行具备了资产证券化的某些基本特征。1996年广东珠海高速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以高速公路收费和交通工具注册费为支撑发行了两批共2亿美元的债券。1997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以其北美航运的未来收入为支撑在美国通过私募形式发行了总额为3亿美元资产支持证券。2000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荷兰银行在深圳签署了为期3年总金额为8000万美元的贸易应收款证券化项目协议,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此次发行获得了穆迪和标准普尔在国际短期资金市场上的最高评级,是中国此类实践中最成功的典型案例。

  200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国家开发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国家开发银行此次即将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被称为ABS,即以其自身拥有的煤电油运、通信、市政公共设施等领域的信贷资产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中国建设银行这次将要推出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MBS,即房屋抵押贷款证券。据了解,建行初步确定首期拿出约50亿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一个资产池,并以此作为支持资产发行证券。这50亿元住房抵押贷款来源于建行上海分行、福建分行和江苏分行。建行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将是一种信托受益凭证。也就是说,此次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将依照信托6/7

  原理,将这50亿元住房抵押贷款从建行的资产中完全隔离出来,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对独立的信托账户,发行信托收益凭证。

  2005年4月20日,《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公布实施。《办法》规定,在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适用本办法。资产支持证券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会计、税收等相关政策另行规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7/7

推荐访问:资产证券化是代替企业债权融资的良好手段吗 债权 融资 资产证券化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