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11篇)

时间:2022-11-20 17:15:01 来源:网友投稿

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11篇)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吴阳  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12期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传统文化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11篇),供大家参考。

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11篇)

篇一: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吴阳

  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12期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的典范,但是在现代体育项目的不断碰撞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不断被蚕食,同时也倒逼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展开研究,旨为有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体育文化;规范化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勤奋的中华民族群众从原始劳动模式不断演化而来的,其中蕴含着劳动艺术的娱乐消遣本性,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典型文化的时代映射,又是中华民族人文情感流露的形式。但是受当前竞技体育“金牌至上”和“仕途观”等非理性观念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陷入了很大的困境。近年来,在我国提倡全民健身以及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实施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但是还是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亟需进行规范化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有着多个民族的国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背景,造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背后都有坚实的文化背景做支撑。各民族所创造的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丰富,如有蒙古族的摔跤、壮族的抢花炮、回族的木球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不断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文化精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项目,依靠地域气息浓厚的乡寨环境哺育着本民族的文明脐带,尽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初只是为了释放自我、缓解疲劳,但是还是依然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依赖地域环境的个性衬托,体现着本地区的地理特征,比如: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依托苍茫的草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术”等传统体育项目。二是,地域性民族群众的秉性的反映,比如:豪爽的藏族群众在雪顿节中的赛牛活动就是其民族秉性的反映。三是,还表现在少数民族与传统习俗及宗教礼节文化,比如:藏族的“插箭节”“望果节”等,这些体育镶嵌于民族传统活动当中,充斥着鲜明的民族色彩。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

  受扶持力度和自身原因的影响,民族特色传统传统体育项目几乎面临失传,这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域性传统体育项目的最大隐患,一方面受现代观念的影响,无法认可并接受动作复杂的民族体育的动作要领,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构建长效机制,加之,现代化体育的普及,传统体育项目的环境逐渐被侵蚀,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构建长效机制中所面临的困境。尤

  其是受功利政绩观的影响,在资金等投入方面,出现选择性扶持,部分少数民族地域性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得到相应的空间。虽然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在体育舞台展现魅力,但是他们往往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同传统习俗结合在旅游等商业用途方面大放异彩,但是因为过于商业化的开发,仍然存在发展的不均衡乃至扶持越轨,严重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范化发展措施

  (一)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鉴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地域性的显著特征,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要实现内外结合。内部要通过小规模的乡寨部落活动逐渐发掘培养优秀体育苗子,或者针对地域特有传统体育项目不断自我培养,实现区域内体育人才的延续。外部要将地域性体育引入课堂,特别是基层学校要力争开设民族特色体育课程,培养特色体育人才,防止相关项目人才的断档,同时尽力与各民族高校搭建平台,抓住学校优势,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对于尖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相关部门做好辅助工作。比如:西藏对于篮球人才的引进促使NBL拉萨净土队的成立,创立了多项体育之最。

  (二)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防止人才断档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为受民族乡约寨规和教法祖训等方面的影响制约了其发展与传承。比如:西南地区苗族群众的体育—独木龙舟赛禁止女性参与,部分民族地区在传统体育传承方面受男尊女卑等思想的影响,传男不传女,甚至禁止女性涉足。比如:布依族祈福式的体育—湖潮地戏舞,杜绝女性,个别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当然这些影响人才培养传统陋习一方面是受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偏差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要深入基层,通过全民健身理念的宣传及激励机制的实施,扭转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偏差,尤其是要缓解女性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中一直被边缘化的地位,要在保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特色基础上,消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性别歧视。

  (三)扶持喜闻乐见的群众性项目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商业化发展,一些被纳入各级赛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关注度的影响开始不断发展,在政策性投入的影响下刺激制度更加规范,项目日具规模,但是对于非赛会国家投入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修身养性的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不被重视,但是这类喜闻乐见的群众性项目恰恰能够反映古往今来的体育应用理念,符合全民健身的潮流。因此,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当中要注重群众性项目,要通过多开展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去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

  (四)适时调度社会资金衔接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较为迅速地发展,全国性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延边自治州足球,梅州客家足球等,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助长了体育项目的泡沫式发展,除了资金的盲目涌入外,最重要的就在于社会资金的短链缺乏时令性和延续性,违背体育的基本商业规律,调度社会资金一方面在于维护民族体育的公益性,另一方面在于防止政治化地推行体育发展,适时调度社会资金确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长久性发展,当然适时集中社会资金能够激发群众的斗志。

  (五)统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准入机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复杂多样,使得同一传统体育项目的地域性差异较为显著,不同民族的傳统体育项目异化更为明显。因此,统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准入机制显得迫在眉睫,统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准入机制,主体方面即要要求落实群众的参与,实现民族体育的人本价值,又要规范主体建档登记制度,受乡约寨规等传统习俗的影响准入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客观方面要统一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确保体育的公平性和娱乐项目的观赏性。当然统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准入机制要实现“四力竞合”,即体育行政部门的强制力、民族体育协会约束力、乡约寨规的道德引力、主体的自律力的竞合,在制度框架中全面落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范化。

  (六)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冲突,既是地域性的直接表现,又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的直接障碍,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规则,首先,要坚持“求同存异,尊重民族传统习俗”的原则。比如:常见的“摔跤”项目叫法不一(蒙古族称为“博克”、维吾尔族称为“且西里”等),竞技规则也存在差异性,维吾尔族群众的规则相对宽松,但是蒙古族等民族群众则制定了较为细致的规则。但是个别赛会盲目地统一规则,一方面亵渎了该项目的情感承载,另一方面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所以务必要尊重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其次要实现规范过程的循序渐进,逐步规范,至少确保地区内或邻区类似传统体育项目的规范化,比如:西南苗寨“秋千”规则的柔性统一。再者,应对规则冲突要统一于当代体育理念之中,用统一准绳量化,防止区域性冲突。

  (七)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日常训练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日常训练,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规范化的持久保障,一方面,受传统体育项目社会实践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商业开发程度地影响日常训练极为混乱,即使赛会竞技项目也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日常训练一定要坚持三严,一要,严格筛选优秀教练、严格执行训练计划、严格执行日常训练考勤制度。二要,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硬件配置的标准化,比如:西南地区的“打陀螺”项目要统一陀螺材料等,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引用现代硬件设施为日常训练提供保障。三要,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职能分离和民族饮食习惯的调控以及生活分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日常训练的专业化。

  (八)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教育性。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数目众多、历史悠久,能为学校的体育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当中,会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怀,让学校体育教学不断发展。如陕北地区的打腰鼓、关中地区的大秧歌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会使得学校体育教学充满亮点与新意,不仅让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够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同时也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传承与发展。

  四、结论

  在当前我国打造全民健身、中国梦的同时,还要注重渲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气息,一方面,要考虑统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屏障,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交融,另一方面,也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先进体育发展理念相结合,大力传扬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文化,以实现民族体育事业的茁壮发展,为我中华體育事业的发展增添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孙燕.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传承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78–79+82.[2]张文菊.场域重构以消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困境[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2):16–18.[3]韩衍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核心要素与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03):67–72.[4]邓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20(01):147–149+159.

篇二: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中流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少数民族特色与体育运动相融合,发展至今依旧是我国体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省来凤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实践调查对来凤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参加传统体育的原因、体育特点等内容进行了统计和掌握,同时对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文化背景深入调查。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011-011.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分析

  宗教活动:来凤县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是传统体育活动的发端,它在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发展壮大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民众生活:来凤县坐落于湖南省的西南角,当地少数民族分布混杂,其中土家族的人数多,聚集居住。当地居民的劳作、生产、生活起居、社会交往等民众生活对传统体育活动都产生了影响,并体现出来凤县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节庆活动:来凤县少数民族由18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所构成,所以当地的节日与庆典活动众多,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节日,并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但并没有忘记和抛弃自己少数民族的文化,并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进行民族特色活动,组织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其民族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

  2.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

  来凤县少数民族经常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当地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不同的年纪所经常从事的体育活动也有所不同,儿童活泼好动,喜欢从事秋千、打磨秋、竹铃球这类活动操作简单且与活动趣味强的体育项目;青年人比较喜爱塔撑腰、扁担劲、高脚马这类具有竞争力强、活动量大、展现自我的体育项目;中老年人则会寻找武术、太极之类活动范围较小、温柔养生的体育项目。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可以满足当地人们体育健身与娱乐的需求。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当地传统体育项目118种,可以分为健身与竞技两大类。健身类70种,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健身类为主,其中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参与目的是大多数人们参与的动力,这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注重养生密切相关。

  3.来凤县少数民族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

  中年以及中老年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数较多,青年和青少年较少。首先,这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都在外务工,年轻人承担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和重任,所以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数就更少;其次,老一辈的人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人,他们受父母、长辈的教导对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承与传扬,所以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习惯一直保持。

  4.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点分析

  民族性:来凤县民族性体现在它地理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会民俗不同的独特之处,都间接或直接地渗入到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宗教性: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由于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他们节日活动、宗教祭祀、婚丧嫁娶等等风俗习惯都因民族有所不同,在节

  日活动时举办民族运动会,采用传统体育项目也都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娱乐性:少数民族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在生活闲暇之余通过参加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活动种类,增加活动的民族特色,让人们以自己民族方式进行娱乐活动,身心得到释放。交融性:它的交融性体现在它同其他民族与地区的文化、民俗、需求相融合,让体育项目复合当代人们的体育运动需求,又是少数民族自身特色,让民族的物质文化在传统体育项目也得到继承和发展。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来源于宗教信仰、民众生活、节日活动,通过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在特定的节日、活动、组织中进行展示和让后一辈的人们所继承。

  (2)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别出心裁,常见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塔撑腰、扁单劲、抵杠、抱蛋、摇旱船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别广泛,涉及娱乐类、健身类、竞技类、武术类,每一个传统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特定的比赛规则,并且参与群众人数较多,老少皆宜。

  (3)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参与人群以男性为主,中年与老年人居多,参与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宗教活的、节日庆典、民族运动会,以健身为目的加入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占主要因素。这与来凤县当地青年外出打工,人口普遍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的地域情况相关联。

  (4)来凤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娱乐性、交融性的特点,体现出当地少数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2建议

  (1)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流传的古老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所以应将传统体育项目根据时代的变现与人们的运动需求进行改革,满足年轻人的运动需求,从而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来。

  (2)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普及化与标准化,从而摒弃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继承,应将其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增加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与发扬的意识。

  (3)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对来凤县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教育、商业、文化、体育多方面进行融合,成为新时代新产业,不仅对传统体育项目本身是进步与发展,同时带动当地整体产业引导时代的新潮流。

篇三: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滇西白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析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对云南省大理州白族传统体育中几项主要运动的形成及特点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大理白族传统体育绚丽多彩、类目众多,它的形成受到军事、教派崇拜、祭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白族体育与其他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特点,研究表明,对大理白族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会有利于丰富完善白族传统体育文化史,为白族体育文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标签:滇西;白族;传统体育;文化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正是这些珍珠般的多民族体育文化拼成了整个中华民族体育的宏图,白族传统体育文化无疑是这些民族体育文文化中最璀璨的其中之一,白族是中国南方具有悠久历史文的少数民族,云南白族占中国白族人口总数的80.87%,而大理白族则占云南白族人口的大部分比例。大理白族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据考证,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的稻作文明,过着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大理白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丰富多彩,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了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得到精神的享受和身体的锻炼,大理白族历来热爱体育运动,然而体育运动的开展并不是独立的,它的产生发展伴随着宗教、婚嫁习俗、祭祀等活动的开展,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白族体育文化,它的源流追踪对白族体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白族体育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1.滇西(大理)白族主要现存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追踪

  1.1划龙舟与本主崇拜的历史姻缘

  大理白族划龙舟竞赛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理南诏国时期,相传起源于一段凄美的神话传说,在大理国时期国王的三个女儿分别下嫁到如今板桥村的一个平民家,国王害怕三位女婿继承王位,并设立酒席宴请三位女婿到宫里用在事先用松明做的楼房里,待三位女婿酒醉之际,遂下令放火烧楼,三位年轻的女婿葬身火海,其中一位女儿,名白姐问次噩耗便纵身跳入五龙河发源地草海,从白姐跳河那年起每年河水都会泛滥,后来人们问白姐设立庙宇,洪水不再泛滥,这里的人民并把白姐作为本主祭拜,每年的白姐本主祭祀中,以“龙舟竞渡”来进行娱神活动,以示对白姐的崇拜。[1]从此,白族划龙舟便成为一项白族人民热爱的体育活动流传至今。现已经演变成白族民众展示劳动能力,男女择偶的标准。

  1.2白族传统体育三月街赛马的文化源流

  白族赛马历史悠久唐代佛教传入南诏后,在点苍山下举行观音庙会,遂演化成一年一次的三月街盛会,赛马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那时的三月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药材、商贸活动中心,当时的大理国以出产良马而闻名,南宋王朝在广西邕州专门设立买马司,进口大理马。史料记载,马市商人云集,有来自四川的商人以丝绸、纸笔、胭脂花粉、人参等百货交换大理的马匹、刀剑、药材以及来自土蕃、西域各国的象牙、犀角、鹿茸等名贵特产,会期长达20多天。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描写三月街赛马盛况:“由西门出一里半,人演武场,俱结棚为市,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马而驰于市,更队以见高下。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2]大理国的相国高量成还在马市设了马擂,也就是赛马,从此三月街有了赛马的传统。直到今日赛马依然是深受白族人民所喜爱的竞技项目。值得

  一提的是,白族姑娘杨家伟还在1982年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1500米赛马决赛冠军。

  1.3大理白族人拉人拔河比赛文化探秘

  拔河,是一种较早的水军军事训练项目。隋唐以后在民间比较盛行,拔河具有喜庆丰收的意义,白族青年也喜欢拔河比赛,然而它的形式却与一般拔河有所区别,白族青年喜欢人拉人拔河,不用任何器具。两人手拉手相对而立,每人背后还有数人,挨个抱腰,连成两串对拉,团结协作的一队定能获取胜利。大理白族人民特别喜欢这种拔河活动,它能促进白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意识观念,同时也是白族人民对力量推崇的集中表现,这一白族传统运动的形成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体现了白族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4大理白族霸王鞭的历史起源

  霸王鞭,也有着“花棍舞”、“英雄鞭”等称谓,大理白族霸王鞭是用一米长左右的竹杠、木棍,用工具凿出四五个长孔,一个孔内装入两组铜钱,每一组使用两至三枚铜钱。据有关资料记载,南诏时期大理白族霸王鞭就已经产生。它是一种男女混合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女的舞霸王鞭,男的舞“金钱鼓”,形成相当协调幸福的舞蹈,大理人民深深的喜爱着这项运动,现在霸王鞭在这块热土上得到了更广泛地开展,甚至滇西的汉族居住地区在节日也经常开展,在大理的火把节、绕三灵、三月街等重大节日都少不了霸王鞭表演。

  1.5大理地区白族武术的起源

  武术活动在大理开展的比较早,早在南诏(738年-937年)时期就已经有着一套军事制度和比赛制度。白族的武术由于在传承上的失误,所以流传到现在,存在的白族拳种已为数不多,现在流传的白族武术拳种有白族拳、犬尾拳、花拳、鹭鸶伸腿拳、破四门拳等;刀剑术有白族双刀术、链夹、双头棍术、剑术等。[3]南诏时期白族武术的产生带有很强的军事色彩,南诏是乌蛮,白蛮大姓辅佐及境内的汉族组成的统一国家,在此期间抵御唐与吐蕃两个强邻,南诏国必须抵抗外敌入侵,白族武术在这种条件下也就应运而生了,然而,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白族武术现存的只是凤毛麟角,因此,白族武术的传承面临着艰巨的问题,必须给要高度重视。

  1.6大理白族舞龙、狮、秋千、扳手劲等体育活动解读

  龙、狮对大理白族来说象征着喜庆,舞龙狮有着多种形式,并且开展广泛,舞龙、狮何时传入大理白族还有待考证,但从全国来看舞龙是在夏朝时由匈奴传入巴蜀,后又传入西南地区,大理白族的舞龙很可能与这一传播有关;舞狮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中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最早是从西域传来的,到了唐代舞狮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秋千,在大理的洱源县比较盛行,每年都会举办一周左右的秋千会,根据访谈了解到早在南诏时期这里就开始有此项运动。以此,来祈求全年平平安安,万事顺利。[4]扳手劲是白族男女所喜爱的运动,就是来那个人把手前臂树立相对而握,谁把对方扳倒谁就获胜,这说明白族人民对力量崇尚的民族情结。2.滇西白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解析

  2.1伴随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大理白族传统体育从产生至发展过程中都充斥着宗教文化色彩,“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的一种特有宗教信仰,它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源于原始崇拜,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就已形成,而本主崇拜的风行则要追溯到元明清时期了,现在这一信仰依然流传,像白族的划龙舟这一运动项目就带有很浓厚的本主崇拜

  情结。宗教下的体育,体育中的宗教似乎成为了一对辩证统一的整体。

  2.2大理白族传统体育与婚嫁习俗息息相关

  白族体育中有一部分是和婚嫁习俗息息相关的,像抢绣球以前是白族姑娘制作,用来向男子传达爱意的信物,一般在重要节日中白族女子将绣球抛向自己的意中人,向意中人表达自己的感情。随着时间流逝,抛绣球也演变成为了一项传统体育运动,人们也称之为丢荷包或丢沙包,在激烈多彩的体育运动中,爱情的花蕾也就随之绽放了,可见,白族传统体育在某些角度上与婚嫁习俗是分不开的。

  2.3大理白族传统体育与各民族文化相依相存

  大理白族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包容性的多元文化,从族源上看,白族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由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可以理解为:白族文化具有对其他民族文化持宽容和尊重的态度、不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断受汉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在容纳和吸收汉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成分的过程中传承、繁荣和发展的特性。[5]可以推测,正是大理白族的这种文化特点,白族体育文化在发生发展中必定会受到汉文化,外来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所以白族体育也就变得具有多元化特点。

  2.4白族体育活动大多以节日为依托进行

  白族传统体育的进行大多都伴随着节日进行,如火把节,绕三灵,三月街等活动都会有霸王鞭表演,三月街时的赛马、射弩比赛等,舞龙、耍狮则在春节期间举行,从以上几种白族传统体育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传统体育的举办基本都是以节日为依托的,在节庆日进行体育表演、竞赛也正是当今民族体育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不仅给节日增加了喜庆因素,使节日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对白族传统体育本身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在传承中必须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日常普及。白族传统体育除有以上几种特点外,它还具有源于生产、生活、丧葬,并且易于开展等多种特征,正是这些鲜明特色和民族信仰的存在,才使白族传统体育久盛不衰,一直流传至今,还受到白族人民和其他民族的推崇。

  3.小结

  白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缩影,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白族各项传统体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开展都有着它的特有的文化元素,从文中通过对部分现在主要开展项目的分析,得出了白族体育的产生历史悠久,来源广泛,有的起源于婚嫁习俗,有的产生于神话传说,有的还受到外来文化的辐射,正是这样才使得白族体育精彩纷呈,人民大众对白族体育文化源流有科学的认识将会对白族体育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理白族传统体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寸若标,和丽东.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初探[J].大理学院学院学报,2005,7(7):8-10.[2]张锡禄.南诏与白族文化[M].jb京:华夏出版社,1992.

  [3]李云清.论白族生产、生活与民族传统体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25—26.

  [4]张宏诚,大理学院体育教学开设白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0,9(4):87-89.[5]赵金元,饶清翠,凡

  丽.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J].2009,9(3):80-85[6]陈宇红.婚俗丧葬与白族传统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49-51.[7]《白族简史》编写组,《白族简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篇四: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当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现状分析

  摘要:对于少数民族体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考察与研究,但还缺乏令人满意和普遍承认的成果。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现状;从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背景;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想。最后指出,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崭新领域。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健身

  1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现状及评析

  1.1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现状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把民族传统体育学列

  为二级学科,随后相继设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研究范围由武术逐步扩展为包括武术、气功、养生、少数民族体育等在内的更广阔的领域,标志着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渗透着民族历

  史、宗教、信仰,反映着民族生活和风俗习惯,折射出民族发展轨迹的各种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逐渐显现出它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少数民族体育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尤

  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主题不断扩展,研究层次不断提高,研究方法不断规范和科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刘志民等考察了广西桂林等地,认为“形成和建立传统体育节日,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形成和建立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节日,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丰富我国文化多样性、增多历史遗产和造福后代的有效手段”。倪依克总结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起源、特征、发展趋势、区域性研究、项目分类、学科体系以及应用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脉络,借助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本质、学科体系、发展模式等。虞重干等描述了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并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发展、进步与存在的某些不足进行评价和分析,主张学习和借鉴相关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注重研究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变迁的动因、现状、过程和问题,以少数民族体育仪式或活动作为切入点,使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进入社会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主流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李志清等推崇田野调查和“深描”理论与表述方式,认为专题研究“小题大做”、“以小

  窥大”的特点和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能够深刻地认识少数民族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以对“抢花炮”的研究为实证,讨论了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王岗等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具体分析和介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主张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以文化规律继承和改造民族传统体育,从而促使其向理性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1.2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评析

  少数民族体育一般指生活在特殊地域的人群世代传承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特征以及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作用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研究者从不同的深度和广度论述少数民族体育的产生、变迁以及属性、功能、价值等,主张少数民族体育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体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发展是现阶段少数民族体育的重要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围绕竞赛、教育、产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开发。但在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实践上,与理论的阐述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所以,平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已经很难寻觅其踪影,只是在节日,或者旅游景点等少数地方才能看到个别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民俗游戏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越来越多反映民族独特心理特征的民俗文化、衬托民族地区社会生活变迁的传统体育活动,正逐渐走出现代人的视野。

  由此,纵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虽然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研究视野基本上还停留在体育领域,停留在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承接、转换上,以定性的方法进行演绎,

  总体上较缺乏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原始资料;同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或历史的纵向发展轨迹联系起来进行的把握,也缺乏具体的操作层面,从而提出的发展思路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缺乏对“原生态”体育的考察和研究,没有以丰富、实际的原始研究资料做基础,只凭借现有资料或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建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理论体系,从而缺乏实证的支持,令人难以信服。因此,原创性、前瞻性地研究少数民族体育的表象、本质、结构、主题和文化特点等问题,在实践上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理论上对丰富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2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背景分析

  2.1少数民族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体育是关系到民族兴旺、国家兴盛的一项重要事业。发展民族体育运动,增进人民健康,

  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民族体育方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纲要不仅从政策上肯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也为少数民族体育在当前的发展指明

  了方向。民族地区开展的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都有很高的健身、娱乐、教育价值,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大众体质的同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少数民族体育的内容、作用、价值,必将随着国家和地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少数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如何使其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以适应健身、竞技、表演、娱乐、经济发展、旅游等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应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具体事项做详尽的了解和描述,为我们认识、把握和对待“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体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将个体(少数民族体育)纳入整体(社会)之中,以现代体育的意识观念、科学方法,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得出接近正确、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为少数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理论上的支持,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

  2.2少数民族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我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稳定、和谐、融洽和互助的局面,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体育与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融为一体,为各民族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体育是出于各种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表现在其产生与变异的形态、意义、价值,而且还表现在少数民族体育的社会作用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

  少数民族体育产生、发展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之中,往往根基于广阔的自然空间,在自由自在的身体活动中实现人际交流的互动,达成彼此的认同;与水、火、空气、大地及动植物为伴,以修身、养性、合和、融洽为目标,同时亦不缺竞争的特性。人们通过身体的活动,了解身体与自我或他人、他物、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身体运动的意义。借助对身体的探索,获得了身体的经验以及社会的经验;同时因为相互的沟通、表达的尊重、仪式化行为的养成,而有了社会的意义,或道德人格的意义,体现出身体运动在社会的和谐方面的真谛。因此,少

  数民族体育表象是一种身体文化,实质是通过身体表达的民俗文化,是一种以追求身体经验与社会互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育形态,不仅仅是躯体的,也是心理上的,并能达到社会适应程度和谐统一的状态。通过身体,理解自我,理解人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借助身体的认知与实践,实现自我的和谐、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这也为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代生活方式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外来文化不可避免地进行着交往、融合、冲突。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将以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和谐、共同生存和发展为主要任务之一,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少数民族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少数民族体育与社会各要素的功能的耦合以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协调发展的规律。

  3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展望

  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应以科学规范的原则为指导,坚持客观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其他学科如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民族聚居区的体育现象和活动,了解少数民族体育的本质、内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各民族真实的社会生

  活状况及其所传承的文本中获得研究的资料,从孕育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土壤来理解其形态、意义、价值;运用规范的人类学田野和追踪调查等方法获取实证研究数据,与其他区域的社会文化相比较,力求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21世纪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以揭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规律及其如何与现代社会融合为主要目标。由此,应以少数民族体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基础,以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为核心,以提升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品位,丰富和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为落脚点;研究既包括学理上的,也包括实践方面的,以此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焕发少数民族体育的生机,使其真正走上勃兴之路。

  4结语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还主要局限于体育学的领域,与其他学科没有足够的交流与沟通,使研究处于边缘化,难以进入主流学科的研究视野。21世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摆在了人们面前。现代社会背景下,立足于本土、本地区,去观察和分析比较不同文化在接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满足现实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崭新领域。

  参考文献:

  [1]赵学森.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0.

  [2]刘志民,虞重干.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我国16个小城镇经济、社会与体育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4]虞重干,李志清.近10年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评析[J].体育科学,2004(10).

  [5]李志清,虞重干.专题研究与田野调查———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途径[J].体育科研,2004(4).

  [6]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2005.

  [7]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

  [8]周运清等.新编社会学大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篇五: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继承与发展的思考

  -----以布依族为例

  郑明祥[1]

  (普定县第二中学

  贵州

  普定

  562100)

  摘

  要:开发研究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唤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得以组织开展,并将这类体育活动有效地继承与发展,符合“弘扬中华文化”主旋律思想。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各具特色。文中以布依族为例,着重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继承

  Abstract:Developingandresearchingnationalminoritysports,arousingthepublic’sattention,enablingnationalminoritytraditionalsportstoorganizeanddevelop,thisKindofsportswillbeinheritedanddevelopedeffectively.Alltheaboveisconsistentwiththemainthoughtof“PromotingtheChineseCulture”.ThenationalminorityinGuizhouProvinceismultitudinous,eachnationalminoritysportsischaracteristicInthistext,thewritertakesBuyinationalityastheexample,focusingontheissues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aboutnationalminoritytraditionalsports.

  Keywords:Nationalminority;Traditionalsports;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

  1布依族基本概况

  布依族现有人口约300万。我省布依族总人口数是少数民族人数在贵州仅次于苗族的又一个主要少数民族。全国布依族少数民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其中,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比较集中,另有一定数量的布依人散居在安顺市、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等地区。布依族先民是古越人的一支,后称“僚人”。元、明时期称“仲苗”、“青仲”或“仲家”。根据史籍称布依族先民为“羊可僚”分析:布依族作为羊可江畔夜郎古域远古居民,其历史悠久流长,是创造贵州古夜郎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布依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大约有40多个项目。主要流传在贵州布依族聚居区及周边云南、四川部分布依族地区。现今,各布依地区的传统体育运动开展相对较为正常,多数地区还比较盛行。这些体育项目源远流长,起源最早的已有2000多年,最近的也有100来年。

  2布依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继承和发展的思考

  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不管是起源早的,还是起源晚的,都深受本民族乃至其他民族的喜爱。从起源看,布依体育项目基本上都与本民族的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富有民族特色。如:斗牛、扭扁担、纺花赛、织布技巧、拍线球等项目,来源于农业生产中的耕织劳动;登山、爬山寻踪、骞马、射驽、射箭等项目,来源于狩猎活动;游泳、划龙舟、划竹排、划三板船、打水枪、水上飘石、游水追鸭等项目,来源于渔业劳动;打石仗、抱花腰(摔跤)、武术、铁链器械、投标杆等项目,来源于古代布依族先民为保卫自己的安全和劳动果实而进行的农民起义、抗暴斗争、防卫需要等活动;丢花包、扔绣球、踢花毽、打陀螺、荡秋千、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跳独脚等项目,来源于男女社交、婚丧礼仪、节日喜庆等民族风情娱乐活动。

  可见,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基本上来源于本民族的生活与生产,这跟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来源相一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对本民族的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继承和发展。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生产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与各种猛兽作斗争。为了自身安全,与统治阶级作斗争。因此,从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角度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历史意义。继承了本民族的生存历史,继承了本民族的斗争史,继承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在演变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研究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生产生活劳作、社会组织结构等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3以布依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继承与发展的思考

  从活动形式看,布依族传统体育可以分为竞技型、表演型和竞技兼表演三种类型。竞技型多在有组织的各种比赛场合中进行,如抢花炮、扳手劲、抱花腰、赛龙舟、划竹排、斗牛、赛马、登山、射弩、射箭等项目,是根据技术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气的大小、准确的程度等来分胜负和名次,发给一定的奖品。表演型如耍龙灯、舞狮子、打秋千、踩高跷、跳独脚、武术表演等,多在各种节日娱乐活动中进行表演,不一定分胜负和名次。有些项目是竞技和表演兼而有之,如丢花包、打陀螺、踢毽子、水上飘石、织布技巧等,既可作娱乐表演,也可作竞技表演。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大都在农闲季节及节日喜庆期间进行,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1]布依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体现了民族内部的一种凝聚力,也体现了布依人民同庆同乐,皆大欢喜的朴素共产主义精神思想。这三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都深受布依群众的喜爱。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能否得到继承和发展,关键看两个方面。第一是否起源于生活,即有一定的生活基础;第二就活动形式是否受到大家的喜爱,即民众关注参与程度。同样,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现今,我们只有认真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上去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继承和发展。这就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奖励提出了更高要求。

  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少数民传统体育项目是组成少数民数非物质文化的元素之一。要想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应在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大气候建设下,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建立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基础理论,普及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从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性。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民族体育项目普查力度,挖掘一切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项目,研究各体育项目的特点,创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理论基础。以文本方式记录各种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使运动既能永久传承,也有据可依。具体开展什么运动,可以采取去粗取精的原则,选取那些群众喜欢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激励我们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项目。同时,在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可以适当融合世界的、国内的、外民族的体育其他体育项目,加以创新,开发新型体育活动项目。

  第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时尊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原汁原味,组织形式具体和实际。在开展、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时,要从竞技型、表演型和竞技兼表演型同时入手,既有竞技,又有表演。一些项目的竞技组织和奖励方式要别具特色,区别对待。如射箭和射弩,是以射土墙、草人或食物之中的哪一种为目标。规定好以射中何部位为胜者。如射土墙以箭头落点最集中者为胜,射草人以箭头射在草人躯干以上最多者为胜,射食物以箭头射中悬挂在树枝上的食物最多者为胜。也采取平射方式的,以箭头落点最远者为胜。对获胜者,传统的布依族人奖励方式是由寨老给获胜者戴上大红花,获胜者以能戴上大红花为荣,参与者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为乐。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红水河一带进行的板船赛、竹排赛、龙舟赛等集体项目,获胜队当场鸣炮三响表示祝贺外,本寨男女老少还列队敲锣打鼓、吹唢呐到村口迎接获胜健儿,并杀猪宰牛聚餐祝贺,非常热闹。

  第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及活动。任何体育项目,都要在经常性的比赛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和社会大众的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一样,只要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经常组织比赛,才能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继承和发展。现今,我们可以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见到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只要我们各级部门认真筹划和组织各县、各地、各省的少数民族运动会,相信我们国家的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会被人们重视,甚至重新被挖掘出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

  第四,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采取不同形式,着力举办少数民族竞技活动。以布依族为例,一年四季,布依族主要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中秋节、腊月八。[2]93这些节日里,大多适合于举行盛大的传统体育赛事,如果宣传到位,条件具备,开展少数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不但能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增强、渲染少数民族节日气氛,还能取到移风易俗,将某些节日迷信陋习冲淡或直接消除,一举两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世界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化,大众化,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体育运动,尤其是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正被人们淡化,不少运动项目处于即将消失的境地。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一直还是体育项目中的弱势群体,为了让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需要作好研究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块瑰宝永放光亮。

篇六: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第三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特征1、文化传承特征

  2、非阶梯特征3、群体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主体性与实效性原则3、可受性与选择性原则4、趣味性与教育性原则。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开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我国共颁布了七套体育教学大纲,并且从1992年开始,所颁布的大纲中都对民族传统体育作了专门的说明,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而新出台的《课程标准》与《指导纲要》中的规定,更是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提供了条件。

  (2)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项目)

  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校现正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引入各种类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

  (3)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科研逐渐繁荣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一大批体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体育教师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少数民族体育作为教育、教学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出现的较多的科研成果。

  但是,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和现代体育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

  (1)教育观念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习惯于竞技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其次,在多数教师看来,少数民族体育内容不是一种规定的教学内容,只不过是存

  在于民间的一种娱乐游戏,虽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娱乐性强,但引进正规的学校体育课堂,能否具有竞技体育内容的功能,能否有效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对此存在疑虑。这是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功能价值了解不足,是导致影响学校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因。

  (2)师资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引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学校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如何培养教师是当前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目前正式出版的少数民族体育专门教材较少,教师开展教学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或者请教民间师傅,了解一些技术动作,没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教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技术、活动形式、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导致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教育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4)运动器械问题

  少数民族体育历史悠久,并且出自原始人们生活、生存、祈福的需要,所用的有些器具粗大笨重,不规范,既不利于搬运,又有很大的危险性。另外,又没有专门制造正规器械的生产厂家,自己做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叫木工制作又很难画出规范的图表,这就让教师想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学而无法付之行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具有创作开拓性的工作,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宏观目标,其发展应为四个层次: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各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上一层目标是提出下一层目标的依据和指导,上一层目标的实现,又是通过下一层目标实现完成的。

  从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目标对教育而言,是相互相成的。无论哪一层次都要考虑到各民族特色、社会的需求、学生个性特点、学科发展建设等因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切实可行的发展,使学生身心健康,体质增强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健身学”和“健身教育学”课程目标体系,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特殊功能,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

  需要,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第一目标。

  (2)体育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的传递,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保健内容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

  (3)重视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4)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打破原来的“整体划一”,朝尊重学生个性的方向发展。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是确定以健身教育为主的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的关键。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建设是培养未来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工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科学和合理的目标是一项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意义工程,我们力图在有关专家研究的指导下,为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而努力。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特征

  1、文化传承特征

  任何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都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在开始时它与狩猎、御敌、生产方式、生存繁衍、宗教祭祀等群体、民族的社会生活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群体或民族中的多数人所接受,并世代相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们生活具有一定影响的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并形成了对其发展的肯定性心理倾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心理倾向或定势一旦形成,就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极丰富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趣味性、易传播性和深化文化的功能。重视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的内容和功能,广泛开展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培养人们的体育意识,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身体锻炼活动等都大有益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民族的自尊、自信、弘扬和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是本民族文化传递的纽带。

  娱乐特征

  体育课程内容大多是从各种各样的运动游戏发展变化而来的,而运动游戏自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在运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给人的情感、情绪以深刻而丰富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并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渲泄。由于民族体育的这个特点,使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次体育活动的举行,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盛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活就是为了生存”,生活环境的改善使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而在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使得各种具有休闲娱乐特性的体育运动逐渐产生了,这些体育运动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如新疆柯尔克孜、锡伯族的“荡秋千”,哈萨克族的“穿麻袋摔跤”,塔塔尔族的“爬杆”等等都是人们完全摆脱生存的需要,并脱离了人们的生产活动,纯粹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产生的。另外,像白族大型绕山林体育活动,简直成了白族人民展现自己体型美和高超技艺的重要舞台。另外,纳西族的赛马、哈尼族的荡秋千、傣族的象形拳,都是以表现选手优美身姿和优美动作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使练习者和观赏者都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

  2、非阶梯特征

  体育课程内容与一般学科知识课程内容不一样,它没有学科内容之间比较清晰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阶梯性结构,以及明显的从基础到提高的逻辑结构体系。它是由众多的相互平行的竞技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组成,而且理论知识的素材也很多,这就为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增加了难度。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主客观条件不完全相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别,体育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多元特色。每个民族都有数十种甚至近百种体育娱乐活动,而每一种同名目的体育娱乐活动,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称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娱乐方式及竞赛规则。仅以不同名目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统计,少数民族体育就达

  676项之多。

  3、群体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产生以来,都有着传统的延续、继承。许多优秀项目经过数百年、几千年的精选、提炼,世代传播,魅力无穷,深受群众的喜爱,其活动内容、方式对于本民族来说是公认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男女老少均能参与,同享欢乐,长盛不衰,源久流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类群众性较强的运动形式。这是因为:其一,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创造、遵从、维护和实践的健身运动形式。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和丰富,但其基本的特征和健身功能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使得它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知、接受和参与,并得以广泛传播和长久传承下来,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群众基础。其二,是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结晶,其健身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客观上使群众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它、适应它。其三,是作为一类各民族自创的“土生土长”的健身运动形式,由于其极具民族特点,并和他们的生活、生产

  息息相连,而且其活动方式简便易行,老少皆宜,对各民族而言又是一种共识的表现形式,因此它最能被各族所接受,成为日常主要的健身内容,成为各民族在节日活动、劳动之余、人群聚会所必不可少的健身形式。其四是个体的人,无论对于大自然、猛兽或其他群体,都显得十分脆弱。人们早已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得依靠群体,而传统体育可把存在个别差异的人整合聚集在一起。共同的民族体育习俗,往往把同一民族、同一地区的群众吸引到一起,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具有突出的整合功能。如景颇族的“目脑纵戈”、傣族泼水节的“嘎光”等活动中,参与者集体行动,整齐划一,增强了群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而赛马、斗牛、摔跤、龙舟等,多是以村寨为参赛单位,参赛者除了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之外,还要有集体荣誉感。正是这种特征,使民族体育在各少数民族群体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4、地域特征

  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生活在边远山区、高原、海岛或雪域草原,生活环境恶劣,为了生存和繁衍,同时要面临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挑战。因此,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以及足以战胜自然和敌人的强大竞争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体育活动就应运而生。这些为了生存而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因为其具有竞技与健身的特性而逐渐受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欢,因此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渐渐地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劳动之余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

  一定的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的空间条件。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民族体育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域的影响。因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某一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社会风尚。各地区少数民族由于受到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斑谰多姿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而这些项目,又必然是当地人群生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技能。如江南的竞渡、北国的冰嬉、大漠的赛驼、山地的竞走、草原的骑射、丛林的射弩等,无不保留着不同地理条件下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烙印。这些形式多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伴随着地方民俗文化的演进沿习至今,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

  1、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和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

  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某一范围内、与同类学校相比、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办学风格。也就是说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和传统,创造性地贯彻

  教育方针,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和风格。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大多相对落后和欠发达。受此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设施及条件与经济发达城市的学校比较是没有优势的,再看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别人有CBA运动队、射击队、游泳队,还有国家退役运动员,而我们几乎还没有一个标准游泳馆。因此,必须扬长避短,积极开创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对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正是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之所在。

  2、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

  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着可以区分的个性差异的。因此,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化,体现个性化需求。就体育而言更是如此,每个人的体力、体育基础、体育态度、体育兴趣、锻炼习惯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体育教育在基本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主客观条件不完全相同,兴趣爱好又有差别,体育必然会呈现出多元特色,有的是竞技的,有的是健身的,有的是娱乐的,有的是民俗的,或者兼有之。每个民族都有数十种甚至近百种体育项目,而每一种同名的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竞赛规则。仅以不同名目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达676项之多。这么多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索材和拓展了空间,对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享有参与课程开发与决策的权利,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但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认识和研究课程、研究学生、探索社会,并勇于创新、突破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对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正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它使教师的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升华。

  4、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否普及大众和深入人心,关系到民族体育的兴衰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一直以来,高校始终是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传承地、文化的加工地,更是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翻开历史的画卷:许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推广和普及正是从高校开

  始的。因此,有计划地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把它贯穿于大学体育的教材中,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互为补充,对青少年一代认识和理解缤纷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民族团结有积极的作用。同时,青少年学生走出校园以后,其良好的和丰富的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可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骨干和指导者,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育中,体现了传统体育中的一些共同特征,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等传统文化精神,可以从不同侧面较好地展现出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自信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从而较好地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并为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健身、娱乐身心等作用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有助于全面理解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体现其在高校教育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民族体育的科研与交流。同时从其广义的教育作用来看,可以增进不同区域民族的团结、增强多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同时,发挥体育教学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教育作用,可以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选择

  1、校本化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考虑到地域间差别。不同地方存在的自然地理课程资源是不一样,各校的经济条件、办学规模、办学风格也有所不同,同时,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能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具体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上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本校可开发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地域性特点,从而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2、课程化

  虽然我国定期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但是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只是包容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婚俗、祭典、歌会、墟场、庆典活动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因而,在各级各类学校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加工、改造最终形成具

  有民族特色的一门体育课程,更加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需求,使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传承、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优先化

  由于体育各种教学具有同一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同一教学手段可以用来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特点,因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最适合学生的应是最好的,因此要优先考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尽可能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4、适应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与其他体育教育内容的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现实可行性。体育课程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发展的水平与要求决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具有鲜明的生活教育色彩,因此,体育课程内容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实际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并能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继续进行体育锻炼而服务。

  5、针对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选择是为了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不同的目标应该开发与之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一般来说,每一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本身的多质性,同一的内容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在明确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认真分析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的体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各种学校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通过实践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以本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在有一定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可以较好的推动该项目的发展和弘扬。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和拓展

  新的项目,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不断深人和开展。

  2、主体性与实效性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化要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依据,以学生需求、兴趣、能力以及体育基础为前提,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转化为发展身体、增强、增进健康的体育教材和手

  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是为了能够通过运动达到健康这一主要目标,是为了确保体育手段与健康目的之间的一致性。因此,必须采用增强体育、增进健康的规律、法则和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化处理,使其在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中真正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3、可受性与选择性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应以学生力所能及,可以接受并能产生强烈参与愿望、便于应用与推广为前提。通过教学化处理,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终身受用,这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一个关键;对那些既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相适应,方法又比较简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直接引进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必非进行改造不可。安全性是选择的前提,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必须取消那些危险性大、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内容。

  4、趣味性与教育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运动的爱好和习惯才会逐渐形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要力求突出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特点,以保证学生能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得到锻炼,以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在满足以上指导思想和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应发挥出民族传统体育其应有的价值,使其教学效果最大化。

  5、发展创新原则

  教学中一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创编简单的组合和花样,让学生自己评判新组合的实用性、美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要充分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进行创新,使之符合体育教学特点。

  6、经济性原则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选择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投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践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选择那些对当前基础教育有现实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或时机,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空间的经济性,是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特点

  学校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风格各异的特点,技术差异比较大,对教师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不过民族传统体育有三个“简”的特点,只要能够把握这些特点就能很快有效制定其教学过程。

  1、简便易教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具备朴素的特点,这就决定对这些项目的教学应朴实无华,教学过程要讲究实效,避免华而不实的的形式。教师要全面准确掌握项目的比赛规则,并运用到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在规则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和战术。

  2、简单易学

  民族传统体育绝大部分项目都简单易学。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的教学是口传身教、缺乏经过文字的整理或通过研究得出的技术参数,对教师来说,缺乏教学参考,只有依靠教师自身不断实践后归纳出技术要领和动作组合及技巧。对学生来说,只有不断摸索通过练习改进动作从而提高技术,才能对民族体育有所继承创新简捷易赛。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3、简捷易赛

  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经过长期的演变,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进行对抗,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式

  一、游戏教学方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很多游戏成分,具有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为一体的功能。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运用一些游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掌握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合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可以使一些个体有差异的学生消除顾虑,克服心理障碍,体验成功和快乐体育的感觉,为培养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娱乐教学方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渲泄。由于民族体育的这个特点,使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许多项目枯燥无味的现象,真正做到“快乐体育”。

  三、能力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中最强调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生活,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能力,培养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

  四、竞技教学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还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可是它的竞技性是人类早期的竞争意识在生存实践中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现代体育中所追求的那种超越、战胜的残酷竞争性。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竞技性特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

  五、联合教学方式

  在世界现代体育一体化趋势明显加速的今天,现代体育对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学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一是应注重现代体育手段与少数传统体育的联合,借鉴、引进、移植各类项目“制约性”的规则,使之更为适合学校体育学的发展;二是不能完全舍去现代体育项目,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互为补充,成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美育、体育、智育、德育等多方面的文化教育手段。

篇七: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我国也开始进入较为明显的城镇化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文化发展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情况,并且其生存环境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近年来,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下,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困境进行解决,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本文就对城镇化转型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我国在某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明确的提出,在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化是主要的建设和工作任务之一,因此要积极的推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政府在制定的经济政策影响下,农村正在经历着较为明显的城镇化转型,其中集中表现在: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发展中,其城镇化发展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交往形式,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将产生较为明显的转变。这将影响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怎样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城镇化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情况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

  在我国的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阶段,因此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脱胎换骨,从而形成各种民族的祖先。在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当时社会整体生产力较低,因此在狩猎、捕鱼等方面还停留在较低的生产力,并且活动的范围通常在山区或是丛林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氏族部落都是依靠这种方式进行生存和发展,生产技能也是在这种前提下得以进行的。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不仅成为人类之间变相竞争的一种主要方式,并且还使得过去的人们全面提升了生产技能,为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概括来说,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从原始部落逐渐形成了多种技能和宗教活动形式,这也是我国传统体育的起源形式。

  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发展情况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我国中华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一个或是多个民族发展并流传下来,或是经历过形式变化而得到继承的体育活动形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中,体育文化始终秉承着“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因此更强调运动的健康性和和谐性。我国的文化在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和传承,慢慢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在主体的运动功能和发展的形式来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般分为三种,即:摔跤、武术和射术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不仅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形式和气质,同时为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在不断地变换自身的结构样式,从而呈现出了更具魅力和多姿多样的差别。

  三、城镇化转型期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分析

  (一)西方现在体育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较重

  随着西方社会文化对我国形成的影响越来越重,篮球、足球等田径项目也开始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中出现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长期的教育发展发展过程中,其内容也逐渐从最初的单一化形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提升。所以,我国学校体育从诞生发展到现在,不得不承认西方的体育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甚至占据着主流位置。在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初期,体育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为了使竞技体育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在举国体制内的影响下,我国的体育更是在半个世纪左右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最初的零基础,实力不佳逐渐发展成为现在世界体育中的“第一集团”。在2004年奥运会正式开展前,一篇关于奥运金牌的文章火了起来,其文中指出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以后,中国的体育总局事业费和相关费用得到了明显提升,从每年的30亿元提升为为50亿元每年,这也就意味着,雅典奥运会需要备战四年,我国将整体花费200亿元以上。那么中国队在雅典上如果能收获30枚金牌的话,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就相当于七亿元以上,虽然在雅典奥运会我国总共收获32枚金牌,但是成本上并没有降低太多,因此我国的金牌就成为了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金牌。此外,西方的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占据了我国社会体育和校园体育的位置,但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忽视甚至是排斥,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有效传播。

  (二)城镇化转型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过,中国传统社会中主要将乡村的发展作为重点环节,素以当前多数文化也都是从乡村中逐渐演变和优化而形成的。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乡村不再像之前一样,而是受到了明显的破坏,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主要以城市文化为主,但是我国的文化却是将农村文化作为重点,特别是我国处于特殊的地域和环境,所以多民族形成的农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孕育了很多优秀的内容。

  (三)城镇化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应对手段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政府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的农村也开始步入了城镇化的转型期,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使得原油的自然村落、生活方式和人际交流方式发生了转变,由此使得文化、价值观念等都出现了巨大的更新和转变。在我国社会新形势的影响下,如果在传承和优化本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过程中,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过度的依靠政府保护和指导,对相关项目进行开展是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发展的。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条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的自然村落进行遗产保护的申请,同时对流传已久的体育民俗进行存档工作的开展,从而在先进的技术的帮助下向人们进行展示。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丧失了传统的健身、娱乐和教育功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丧失了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证独立性和融通性的统一。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关联,因此对外来文化的有着较强的吸纳能力。仔细对我国唐朝时期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较强,其文化的交融贯通性就将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此种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就更应该根在城镇化转型期的时代要求下,展开相应的调整和发展,并且根据民族发展的实际要求来逐渐找寻传统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样在实际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发展要求。同时在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等方面进行产业链条的发展,通过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发展不断创新体育文化,逐渐形成和制定出更满足现代社会发展潮流或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

  综上所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对一个国家、社会甚至世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只有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困境进行解决,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体育的发展只有不断壮大,才能更好地说明国家的强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注重体育的全面发展性,同时还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精华,在这个背景中才能更好地创新和发展,保证在城镇化转型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充分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相关单位或是工作人员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和中华民族特色的全新文化发展方式。

篇八: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楚雄市城区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前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体育文化,因深受各族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被广为流传。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经过一定时期的传播,日益广泛的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从而形成多民族共同拥有的民族体育项目,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的代表性民族体育项目,从而得以广泛流传,成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楚雄市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可以弘扬楚雄市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同时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扩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来服务当今需要全面人才的现代主义社会。

  1选题依据

  当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被专家学者所青睐,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它以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学生强烈参与的愿望,同时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等,而学校又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中介,不仅能丰富教学课程,创建特色教学模式,也能让少数民族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已经在慢慢提升。

  2调查研究对象和方法

  调查研究对象:楚雄市内9所中学,学校教师,学生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了少数民族体育的相关论文资料,以及出版书籍,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少数民族体育在全国的发展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楚雄市少数民族状况书籍等相关资料,掌握了楚雄市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2.2调查法

  对楚雄市民族中学、金鹿中学、北浦中学、职业中学、楚雄一中、紫溪中学、东兴中学、龙江中学、师院附中9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学生问卷90份,收回90,回收率

  100%,有效率100%。向9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4研究目的目前新课标体育的实施,对以往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课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人为中心、健康第一的思想早已注入人们心里。目前,楚雄市中学传统体育教学课程还存在内容繁锁、课程项目偏、上课难、课程思想旧的问题,体育课程的改革早已不能应对社会的需求,要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的现状,强化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各中学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就成为楚雄市中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楚雄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楚雄市中学开展的现状

  3.1.1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选择

  表1:楚雄市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n=90)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武术

  毽球

  陀螺

  板鞋竞速

  拔河

  跳绳

  秋千

  抢花炮

  人数57121333200比例5.55%7.77%13.3%14.44%36.66%22.22%0%0%

  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其他

  人数比例0%通过表1可以看出,楚雄市中城区学校经常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拔河、跳绳和毽球。拔河参加的人数多,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即可进行,器材也容易找到;跳绳和毽球只要一小块空地就可以进行,并且现在多数学生都是自己带跳绳索和毽球到学校,开展起来相对于其他项目要容易。其他项目则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难度系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因此类项目一般是在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比赛项目。表演类项目武术是在各种活动如学校节庆中进行的。平常开展的项目都是一些受学生欢迎且易于开展的项目。

  3.1.2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取向

  表2:楚雄市中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喜爱程度

  (n=90)

  学生的喜爱程度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5923比例65.55%25.55%8.88%从调查现状来看,学生和教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是有较强的兴趣的,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是非常喜欢的,比较喜欢的比例也很高,不喜欢的人数所占比例很少。在楚雄市城区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具有独特民族风格、较强的思想性、趣味性、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这些项目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趋势的。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中学教学中,对于扩宽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地区特色的中学体育教育,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3.1.3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频数

  表3:楚雄市中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体育的频率

  (n=90)

  开展的频数

  经常参加

  偶尔参加

  没参加过

  人数112455比例12.22%26.66%61.11%通过调查显示,在调查的学生中,没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数比例较重,经常参加的人数只占12%左右,这与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开展情况相关,学校的开展多数都是运动会,其他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同时学生之间存在不同,有些容易接受新事物,而有些则会有抵触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楚雄市中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频率。

  3.1.4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条件

  表4: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条件

  (n=90)

  场地器材

  楚雄一中

  紫溪中学

  东兴中学

  龙江中学

  师院附中

  篮球场64444足球场1(400m)1(400m)1(400m)1(400m)1(400m)

  师资力量87665场地器材

  金鹿中学

  北浦中学

  职业中学

  民族中学

  篮球场2222足球场1(200m)1(200m)1(200m)1(200m)师资力量4454通过表4得知,在楚雄一中、紫溪中学、东兴中学、龙江中学、师院附中这五所中学的场地相对丰富,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桌比起其他中学有一定优势,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相对容易了。而民族中学、金鹿中学、北浦中学、职业中学这四所学校的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或多或少受到场地的制约。就器材而言,拥有较少,比较普遍的是拔河绳、板鞋、武术的刀棍、杠铃和学生自带的毽球。

  3.2影响楚雄市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影响楚雄市城区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因素主要有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性,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差异性。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楚雄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和学生的成长,应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辅部门的高度重视。

  3.2.1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

  表5:楚雄市中学领导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支持情况调查表

  (n=90)

  领导的支持程度

  支持

  不支持

  不清楚

  人数401832比例44.44%20%35.55%表6:楚雄市中学教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态度调查表

  教师的喜爱程度

  很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比例75.55%12.33%12.22%从上表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支持情况还不够,上级领导于学校领导之间还是存在一些沟通不足,这就严重阻碍着中学少数民族体育的开展。教师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态度上,75.0%的教师是很喜欢的,较喜欢的占12.5%,一般的仅占12.5%。但是在对教师的调查中通过教师的反应也得到了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资金不到位,上级领导不重视,课程转化还需要时间,该课程没有写入大纲,缺乏正规化。

  3.2.2学校的场地器材

  楚雄市内除了第一中学、紫溪中学、东兴中学和师院附中体育场地设施相对好一些,其他中学的体育设施相对较少,除了篮球场和田径场外就没什么体育场地设施,因此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开展。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成本较低,很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技术难度不大,开展的过程并不是很难。例如彝族最为流行的打陀螺,对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和活动器材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如跳绳、毽球,丢沙包,武术、板鞋竞速适合在学校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就可以进行,特别是缺乏场地设施的中学很适合开展少数民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

  3.2.3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性

  表7: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体育的意识

  学生的了解程度

  了解比较多

  比较了解

  不了解

  人数34245比例3.33%46.66%50%通过表7可以看出,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还不够,有一半的人不了解,很了解的人寥寥无几,学生主体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强学生主体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从根本出发,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2.4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差异性

  表8:楚雄市中学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目的目的活跃校园气氛

  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修身养性

  人数36291510比例40%32.22%16.66%11.11%通过表8可以看出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度不同,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表现形式不同,学生主体积极程度不同,学生心理和生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团体性传统体育项目学生比较青睐,民族传统项目逐步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

  4结论

  (1)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坚实的基础。楚雄市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宗教信仰、婚俗丧葬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2)中学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较少。在各所中学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很多,大体分为三类即竞技项目有拔河、跳绳、板鞋竞速等,表演类项目和课堂项目有武术等。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和文艺晚会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具有丰富的教师资源。楚雄市的体育教师一部分都是一些少数民族,教师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因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楚雄市中学的开展与教学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

  (4)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学校经常开展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都很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对这些民族体育项目都很欢迎,只是还有一些项目还没有被学生所认识和实践,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存在盲区。

  (5)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辅部门和学校上级领导对少数民族体育不了解,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还把体育教学的目光停留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上,还没有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因此各级领导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楚雄市中学的开展还是没有积极的支持,各级领导还没有引起重视。

  (6)没有把民族体育融入到教学中。楚雄市城区中学的体育课程模式转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开展到体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民族传统体育中存还在不合理的部分,含有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坚持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度挖掘与科学的管理,对各个元素加以综合分析和舍取,保留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舍弃其不利因素。

  (7)少数民族体育课程没有写入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过程缺乏理论依据与正规,楚雄市中学体育教学课程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制定和运行的,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被列

  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大纲,因而在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缺乏依据和正规化。

  5建议

  (1)需要教辅部门与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楚雄市城区中学体育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各级领导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从上到下的领导必须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民族体育对楚雄市城区各中学新课改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设施,主管部门在经费及政策上要给予相应的扶持。[8](2)各学校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由于楚雄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各乡镇居住着不同的少数民族,因此在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需要有一定地区性、特色性。所以各中学可以派教师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取经学习,学习各个学校系统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先进教学体系,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为楚雄市少数民族体育共同发展而奋斗。

  (3)增强楚雄市体育师资队伍的学习和培训。教师是领导学生指引学生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对民族体育的认识程度不足,会严重阻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为了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在楚雄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开展,对师资队伍进行培训是相当有必要的。各学校选派体育教师到设有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研究和有专门研究少数民族体育专家的高校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创新,与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合理搭配。[8](4)通过各种竞赛和活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各类体育比赛是推进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民族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进行一些练习后的比赛,坚持把学与练相结合,练与赛相结合,通过一定数量的比赛达到提高学生民族体育技术和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意识,发挥学生的团队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结合各个项目特点营造愉快的教学和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身体和心里就会得到提升,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积极开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周”,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学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善,使得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楚雄市中学的开展得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发展。

  (5)培养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意蕴,很多地区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由于它本身具有一定民族特色,表演性强、娱乐竞技性高、运动过程中有审美性、强身健体等功能成为人们喜爱它的原因。培养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可以自主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在当今压力巨大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参与,使得学生得到放松,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回报国家的栋梁

  (6)加强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中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即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技术和技能,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及身体的反复练习,掌握和运用所学技术和技能,从而达到增进体质、增强健康的目的,但它同时也具有集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和表演性等为一体的功能。加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7)利用创新思维把现代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随着现代文化和文明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现代体育对传统体育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因此趁早就应该利用创新的思维把现代体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将现代体育的精华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发展创新思维,把这些项目与民族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状况相协调,同时应积极吸取现代体育运动的精髓,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从而将少数民族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他它成为楚雄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新生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教程》,中南工业大学出版.1999.12.9[2]高荣堂.《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1982.12[3]于金玉.《中国民间游戏》,希望出版社出版,1986.3[4]曲宗湖.陈青..《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5]曾于久,刘星亮著,《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

  [6]雷军蓉著.《龙狮运动训练》北京体育出版社,2005年

  [7]程二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研究综述》[J].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8]李全德,赵福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体育的可行性》[J].[9]沈茂金,宋允清,廖洁莹,蒋

  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J].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10]杨

  忠,艾克拜尔·玉素甫.《南疆中学体育课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

  体育系,新疆

  喀什844007[11]刘思阳.《探析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贵州大学

  贵州贵阳5500025[12]张选惠等,《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

  [13]郭琼珠,《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41-243[14]郭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15]侯广斌.《体育科学方法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16]李庆贺,丁先琼.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24.

  [17]贺玉娟.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设置民族体育项目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10)46-47.

  附录:

篇九: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调查

  韩兵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1)004【摘

  要】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普及率比较低,大部分人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趋向成多元化,但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不足,在教学中存在专业教材缺乏,器材、课时以及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总体来说课程发展呈上升势头.

  【总页数】3页(P74-76)

  【作

  者】韩兵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53【相关文献】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李建辉;覃荣周;卢永雪;李琪;付文灿

  2.陕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调查[J],方程;3.陕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调查[J],方程

  4.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调查[J],孙云;庄希琛;任平社

  5.健康中国视域下西安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李童;王振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健身气功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许俊菊

  【摘

  要】云南滇西北高校包括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理大学等,在高校中的学生主要由白族、纳西族、彝族、藏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构成,通过对健身气功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其影响和制约健身气功开展的原因,对下一步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提供可行性建议.

  【期刊名称】《搏击·武术科学》

  【年(卷),期】2018(003)003【总页数】3页(P109-110,119)

  【关键词】滇西北;高校;开展;健身气功

  【作

  者】许俊菊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67419【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5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将健身气功正式批准为我国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气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并通过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为主要表现形式,配合呼吸吐纳与心理调节,通过自身的形体活动达到整体健康的目的。目前,在高校中习练健身气功的年轻人较少,对健身气功也普遍缺乏认识,健身气功是我国古代就流传下来的养生健身方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要求练习时呼吸自然,意随形走,动作简单易学,而且健身效果较明显。大学生具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应该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的意义

  1.1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具有健身、教育、娱乐、观赏、竞技比赛等多种功能,它动作简单易学,柔和缓慢,对练习的场地和器材要求也不高,不受年龄的限制。左蓉,林宏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指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载体,也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多得的优质的体育教学素材,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资源,还能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通过在学校开展和组织健身气功竞赛可以整体提升它的功能作用,从而推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大家对体育运动的多种需求。

  1.2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快,压力加大,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出现厌学情绪,人际关系交往不顺利。健身气功强调“三调”合一,是一种对自我精神和形体的主动调节,可以缓解身心不适,在健身的同时也可以健心。在心理问题增多的学校群体中,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长期习练可以改善体质促进其自身体系的完善,可成为终身锻炼的休闲体育项目之一。

  1.3继承传统,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教育部在2002年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从中表明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明确了体育课程的五个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对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改革的依据。《纲要》明确:(1)文化性与健身性相结合。(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等原则表明,汲取世界各地优秀体育文化资源,大

  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集中凸显出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特色。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流传了近千年的健身方法,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非常显著的健身功效,比如:五禽戏不仅能够使全身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舒展,还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八段锦对于腹腔五脏有柔和的按摩作用,还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和加强血液的循环;易筋经通过上肢运动来运气壮力,可以舒经活血影响全身。它以传统中医学养生理论为基础,蕴含儒释道等追求卓越和修身养性的理念,还融入了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及追求人体自身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真正的身心和谐、保健养生的目的。高校担负着发展文化、传递知识的责任,充分利用高校教育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传播,这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很有必要的。

  2滇西北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状况现状调查

  在云南滇西北地区生活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高海拔地区,所处地带海拔相对较高,所处环境空气中含氧量低,较为稀薄的空气使得机体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产生了对高海拔环境的一种本能的积极反应。该地区的人群呼吸机能水平与载氧能力比平原地区要高。同时,该地区的饮食结构很单一,主要以蔬菜、水果和粮谷类居多,对肉类的摄入量很少。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摄入的氨基酸和脂肪酸量少,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存在不利。朱永利对云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表明云南大学生在身体形态上,身高与体重不成正比;运动机能如速度、耐力、爆发力、等素质有逐步下降趋势,说明云南省学生身体运动机能水平太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对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学校体育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健身、健心养生这一基础上体现其价值与特点的。如太极拳、武术、养生气功、传统导引术等。它在调节修身养性和调理身心、康复保健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

  3滇西北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现状

  滇西北高校总共有3所大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都把健身气功作为锻炼手段参与其中,但是把健身气功作为主干课程来进行,仅有1所学校。可以看出在各高校对推广健身气功的力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学校不仅不清楚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组成部分,部分老师也认为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高校必须要开展健身气功的课程教学,在学校的教学大纲中也没有设置健身气功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已经确定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原则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大力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现具有民族性得中国特色。

  4影响和制约健身气功发展的因素

  4.1统编教材的缺乏

  普通高校没有统一编制的适合学校进行健身气功教学方面的教材,教学课本的缺乏,也是影响健身气功在高校课题开展的主要原因。

  4.2对健身气功的了解不够

  普遍高校对健身气功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没有完全领会教育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在高校中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和实施推广重视程度不够。

  4.3对传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

  在普遍高校体育中,大部分教师对健身气功项目传统文化理论基础了解不深,没有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学习,如天人合一观、五行学说、经络学等说法不一。在这些方面是有待加强的。

  4.4体育教师在健身气功方面培训较少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举行健身气功方面的培训,但是在云南滇西北地区高校中,有机会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非常少,主要是培训方面的文件没有直接发到学校中来,相关的培训都是发到各地州市的体育局或者健身气功协会,以至于本应该在学校中对广大师生传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体育教师没有得到培训,故而在学校也

  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实施。

  5健身气功开展对策与建议

  5.1加强高校举行健身气功方面的赛事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常规教学,还要对健身气功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独具风格的道路,掌握其规律性,从而推动健身气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健身气功比赛,对促进学生和教师掌握健身气功教学有着积极影响,以这样的方式激励体育老师在教学、训练、科研方面的提升,打造了健身气功推广和学生实践的平台。

  5.2成立高校健身气功协会

  目前,在各高校中均未成立健身气功协会。高校若是成立了健身气功协会,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成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完全突出了高校健身气功协会的作用与地位。

  5.3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知识讲座

  在高校中对传统文化健身气功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大家对于它的健身效果和文化传承的意义模糊,在学校也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效果。因此,如果能在高校定期举办讲座,让广大师生能够增加对健身健身气功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健身气功的健身机制与原理,提高大家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兴趣。

  6结论

  建议高校多开展健身气功方面的培训与赛事活动,编制出适合在高校使用的教材书籍。毕竟,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所特有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具有的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运动的训练方法对改善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丰富和充实着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文件.[2]项汉平等.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5).[3]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S].北京,2006.[4]胡小明.民族传统体育集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1-4.[5]卢

  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6-10.[6]左

  蓉,林

  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83-86.[7]孙其超.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分析[J].体育世界,2016(7):44-45.[8]卜虹杰.大学生体质健康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170-177[9]黄银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155-157.[10]杨克新,健身气功全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2-7.[11]黄银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155-157.[12]李翼飞.昆明市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体育参与对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昆明:昆明师范大学,2014.

篇十一: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发展的现状分析

  作者:杨小平,李颖侠,杨嘉琛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2018年第7期

  [摘要]当今时代始终保持着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全球化就意味着文化全球化,世界各国文化百花齐放。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人民开始逐渐忽视自己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只知道追捧外国文化。近年来,我们国家开始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力出台各种关于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政策。为了响应国家对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以及让大多数的学生开始认识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校学生感受我国本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渐纠正众多学生崇洋媚外的错误观念,许多地区的高校开始将民族传统体育带入校园活动,让本校的学生从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9-0021-01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也开始与教学相结合产生教育的意义,为当代过于追求名次和成绩的体育文化中增添了一道明亮的色彩,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能感受民族体育带来的娱乐与舒适。当代许多高校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上都是竞技类体育内容,但是长期的竞技性项目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抗拒心理。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一般竞技体育不同,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让人们休闲娱乐、养生健脾。而且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专家、学者逐渐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价值,让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式移植到学校课堂,让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不单单是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是成为校园体育的一分子。但是民族传统体育由于自身的特性鲜明,所以在校园发展仍然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保证其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发展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

  在一般的高校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大多是根据本校自身实际需要的情况来进行取舍。在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类型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主要是选修课程,并且课程时间安排主要集中在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比如说辽宁省许多高校就大力发展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我们国家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辽宁省众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里面也占着较大的比重。其中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太极拳,然后还有比较受到高校推广的长拳、龙狮、毽球等。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相关项目在高校课程设置里面的内容不断丰富。但是在国内也有很多高校,打着重视民族类体育课程的旗号,却始终没有把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育当中,这么多年来,没有认真地承担起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

  (二)大学生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

  其实经过问卷调查以及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发现,众多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喜欢程度相当高,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都是充足的。许多大学生面对高校推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选修课程,都积极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以及自身情况进行选课。选择课程时学生都表现得十分期待,但是大多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以及课程结束后,对课程的评价大多都不尽如人意。众多大学生对本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实施很不满意。学生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够新颖,大多照搬普通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2)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太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往往容易忽略

  民族传统体育最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深刻感受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三)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发展具有区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里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区域选择性,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数是在少数民族群居地区的高校发展较好,民族传统体育在全国各地高校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而且在不同地域的高校都有各自重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每个高校迥然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广西地区许多高校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数是广西地区群居的少数民族的一些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壮族比较有名的抛绣球活动,还有苗族经典的打草熟。

  二、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发展的建议

  (一)多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

  体育项目的竞赛,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训练成果的重要标准,所有民族传统体育想要在高校中得以发展,就必须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而且比赛项目必须多元化,让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竞赛中,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

  (二)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机制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都在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但是推广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形式不够新颖是推广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拥有一批优良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快速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更加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喜爱,提高对本国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所以需要大力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机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

  总之,展望当今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世界取得关注与重视,都是有目共睹的。而其中许多项目都是源于各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以随着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各个高校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我们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让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也能在世界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陶志超,陆清.学校体育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1(5).

  [2]陈艳,王宪忠.民族传统体育在未来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1(5).

推荐访问:滇西南地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 地区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