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市场现状6篇

时间:2022-11-25 11: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劳动就业市场现状6篇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目录四劳动力市场法律系统不健全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五劳动力市场保障体系和宏观监督机制不够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就业市场现状6篇,供大家参考。

劳动就业市场现状6篇

篇一: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目录四劳动力市场法律系统不健全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五劳动力市场保障体系和宏观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四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的原因一机制不健全基础建设落后二市场分隔影响了市场效率三企业改革滞后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下降四缺乏整体规划及必要的宏观调控五完善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对策一大力提高人民素质二进一步完善工资机制三打破劳动力市场分隔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四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和功能正文四劳动力市场法律系统不健全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中国现处于市场经济初期整个社会在剧烈变革中就业矛盾非常突出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少数企业仍然无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郭增光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11期

  摘要劳动力市场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劳动力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建设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压力决定着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介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正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建设现状原因对策

  一、引言

  劳动力市场也称为“人才市场”,指的是劳工供求的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劳动力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发育成型,并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而且素质不高,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制度性分隔,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给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造成了阻碍。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根据国家的人口统计,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15~65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就占70%。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通过调查,可以总结一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第一,我国的劳动数量多,劳动参与率大。

  第二,我国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劳动平均素质低。

  第三,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

  第四,人才地域还是呈现东强西弱的趋势。

  第五,非公有制的就业人员急剧增加。

  第六,人员流动幅度较大。

  第七,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不完善、不统一。

  第八,就业率增长很快。

  第九,农村劳动剩余量多。

  第十,新生劳动力增长快,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第十一,劳动力使用成本偏低。

  第十二,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中国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在于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在于如何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效率,以便在国际上具有劳务竞争优势。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迫切需要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整顿、调整和完善。正视现有问题,提高我国对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建设,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参与率高,但是总体素质低下,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总之,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于其整体规划,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一)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机制不完善导致市场工资率差别过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提供真实、相对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信息——相关劳动力的市场通行工资率水平,帮助劳动力供需双方进行明智的市场决策,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种重要功能。但中国目前劳动力市场这种功能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这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隔离导致劳动力流动不十分通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不顺畅,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搜集以及发布的专业机构太少。尽管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已经开始正式发布劳动力市场价位的指导数字,但由于这些调查往往不系统、操作也不是很科学,因而无法成为企业薪酬决策的重要依据,结果导致同种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信号往往差别很大。

  (二)劳动力市场城乡分隔严重导致竞争有失公平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城市劳动力市场又分为不完全竞争和完全竞争两个市场。城市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是城镇就业岗位中不向农民工开放的那部分市场,属于主要劳动力市场。城市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是城镇工作岗位中向农民工开放的那部分市场,属于次要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则是完全竞争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后难以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求职而只能转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失去了与城镇劳动力公平竞争的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劳动力交易价格不断压低。当劳动力价格长期低于劳动力价值时,劳动力必然会退出该行业或地区,因而导致了区域性结构性的民工匮乏。

  (三)劳动力市场建设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建设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以致引起市场秩序混乱。近几年,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迅速发展,涌现出各种职业介绍机构,为了尽早地占领市场,各种职业介绍机构各自为营,彼此之间沟通很少,有的甚至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搞不正当竞争。而对于那些非法的职业介绍机构就更不用说了,私招滥招、收取高额中介费等。目前我国起步不久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才使得市场秩序混乱。

  (四)劳动力市场法律系统不健全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

  中国现处于市场经济初期,整个社会在剧烈变革中,就业矛盾非常突出,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少数企业仍然无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有些不良雇主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恶意拖欠工资、提供恶劣的工作条件等,其原因首先在于我国劳动法立法时间不长,劳动法律体系不完善,难免会存在各种漏洞和不足,其次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还未上升到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的时候,劳动执法部门的执行权力显然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五)劳动力市场保障体系和宏观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呈现二元结构。城市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尽管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经济水平低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城镇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会保障也存在部门和人群差异。首先,国企、较规范的私企和外企等正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社保制度,其他的非正规企业则没有完全建立。其次,在正规企业的就业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较稳定,劳动侵权现象较少;而在非正规企业的就业者,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现象很普遍。此外,在农民与企业的关系上,反映最强烈的是工资拖欠问题,虽然劳动部门每年都有追缴拖欠款、整顿劳动力市场的行动,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长效机制,健全劳动力市场保障体系和宏观监督机制,加大执行力度。

  四、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的原因

  (一)机制不健全,基础建设落后

  从城乡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看,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得更为紧迫。我国现行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呈现出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程度低的状态。市场的信息化程度和服务手段不健全,致使市场辐射范围窄、信息迟滞,严重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服务功能。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经济的影响,各地劳动力市场发展也不平衡。

  (二)市场分隔影响了市场效率

  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配置高效率的重要保证。这不仅使劳动力就业范围得到扩大,而且使劳动力就业质量得到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隔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城乡二元经济及由此产生的一些制度性分隔。在以传统的国有经济部门为代表的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工资体制仍带有低工资、高福利的特点。而在同一经济部门的体制外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工资的影响较大,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也较为有效。由于市场上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态势,工资水平低,体制内工人能享受的高福利,体制外的工人却无法享受。这样一来,就工资和福利而言,体制内外的劳动者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阻碍了企业产权重组、就业重组、减员增效的改革。

  (三)企业改革滞后,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下降

  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不仅使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能真正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主体,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使企业由原来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和劳动用工主体。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远没有达到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劳动用工主体的地步。此外,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下降加剧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劳动力供过于求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点,而农村劳动力供求的矛盾更为突出。

  (四)缺乏整体规划及必要的宏观调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国家保证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调控劳动力供需总量,调控劳动力的流向和流量,克服市场机制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引导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然而目前我国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很不健全,宏观调控乏力,从总体上看,还没有找到调控和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的调控方式。

  五、完善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提高人民素质

  人民素质与其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素质越高,它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水平就越高。提高人民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现在中国的各级政府、企业及不少家庭已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连年较快增长。同时,要不断扩大教育的规模,积极发展各种教育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二)进一步完善工资机制

  完善工资机制,使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决定。确保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信号”正常发挥作用。利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的调节功能,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需进行灵活的调节,是解决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问题的关键所在。改革工资制度,主要改革劳动工资形成机制,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着力于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工资制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打破劳动力市场分隔,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有关“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的根源是劳动力的市场分隔。所以,要想彻底解决有关“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就要彻底打破劳动力的市场分隔。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市场价格信号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劳动力的流动不仅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且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最大障碍可能还是户籍制度,为了促进劳动力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真正体现劳动者和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四)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再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和功能。将失业保险范围由国有企业扩大到城镇多种所有制的全部职工,将失业保险的功能由目前以救助为主,逐步扩大到对失业人员的救助与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两种功能。二是改革失业保险金的筹集渠道和方法,尽快落实国家已确定的保险金收缴比例和办法。三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各种收费行为。把目前单独设立的各项有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的基金同失业保险金捆起来统一使用,使其与职业介绍、专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服务措施更好地结合起来。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并接受财政审计监督。

  (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严格劳动力市场执法以完善劳动力市场秩序,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使侵权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可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处理规范化。通过劳动管理机构和群众自我维护权利两方面的力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执法方面的管理。

  (六)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研究产业结构时,我们应吸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先进经验。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的阶段性调整是需要较长的过程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所占的比重由相对下降到绝对下降。伴随着农业进一步下降的发展过程,为第三产业创造机会。第三产业的发展应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实现一、二、三产业结构上协调合理,这对于实现总量平衡、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六、结语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有了初步发展,但还很不完善,尚处于起步阶段。劳动力市场运行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诸多问题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和谐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完善迫在眉睫,需要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工资机制,打破劳动力市场分隔,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强劳动力市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等。努力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从而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有条不紊地健康迅速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大唐国际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郭增光(1981—),男,河北保定人,本科,2004年6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专业,工程师,高级人力资源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

  社,2010.

  [2]胡学勤,李肖夫.劳动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孙志毅.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3(07):158-160.[4]孟海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5]郝一光.中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6]张车伟.失业定义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城镇失业率[J].世界经济,2003(5).[7]李建民.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及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8]胡家勇.转型、发展与政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宋晓梧.中国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徐庆云.影响我国劳动就业的五大因素[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9).

  

  

篇二: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然而随着商业实践的发展意向书的应用已不限于此它可以以建议书会议纪要谅解备忘录协议要点预约本约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若采用狭义的意向书概念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之间在某项事物正式签订条约达成协议之前表达初步设想的意向性文书未免太过狭隘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目前,我县“五类”企业认定5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6人。(三)强化服务,促进再就业。一是大力开展“五送”服务,帮助“4050”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组织形式多样的政策咨询活动,举办了专业技术培训班5期,到目前为止,全县623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25人。二是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再就业。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近几年来,我县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61人次;搜集、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到目前为止,2476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培训、职介,实现了再就业。(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0万余人。为了巩固和组织好向沿海地区的劳务输出,县委、政府在重点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全程为劳务人员服务。二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扩大就业容量。本文来自.gongwen123.重点支持茶业、菌业、米业等产业的发展。二、当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理顺劳动关系进度的加快、下岗失业人员呈

  

  上升趋势,我县国有企业和供销合作企业72家,目前,已改制25家,3154名职工置换了身份;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结构的调度,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2、实施再就业的一些政策难以落实。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地也根据国家规定和本地实际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但实际工作中,政策难落实、资金难到位、工作难操作。主要表现:

  一是因地方财力的限制,很难落实到位。二是这些优惠政策涉及的多家部门自成体系,缺乏统筹和协调。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制约了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社会保险制度存在覆盖面窄、社会保障程度低的问题,许多私营企业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这种状况使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对进入非国有企业和自谋职业存在后顾之忧。4、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就业服务水平不高。目前,我县劳动力市场等中介组织经审核登记的只有2家,且规模小、服务项目少,主要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劳务输出和信息的收集发布,求职登记、档案托管、劳务代理等业务规模有效开展。尚未形成多层面的网络化管理,对失业职工情况掌握不充分、不准确;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收集、发布不顺畅,往往进行的是非市场化运作。5、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迟缓,制约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同时也是服务集聚的过程,而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业经济薄弱,城市化进程缓慢,

  6、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从总体上看,下岗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技术素质较差,导致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加而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急需的技术工人紧缺。

  三、推进就业工作的对策措施(一)切实把创造就业岗位摆到突出位置上来。实践证明,加快发展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关键。只有不断推进经济快速增长,才能增加就业总量,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1、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途径。一方面要继续做强、做大米业、茶业、菌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强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县转移,扩大就业渠道。2、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滤机滤布

  4、搞好劳务输出工作。实现劳务输出由自发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创建劳务派遣实体,使其成为吸纳、储备、分流劳动力的“蓄水池”。

  (二)努力构建就业服务体系。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的下岗职工,在就业观念上、就业能力上一时还难以适应,这一客观现实,要求我们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1、加快劳务管理网络建设。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延伸到各行政村、形成三级管理网络,为调查落实居民就业状况、就业供求信息、就业预备等工作提供畅通渠道。

  2、发展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渠道,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职业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的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网络,规范运作,滤布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搞好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解决失业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把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全面落实劳动预备制,大力加强再就业培训,根据就业需求,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搞好创业培训,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促进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三)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而且两者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程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要使社会保障从国有企业覆盖到非国有企业,从城镇覆盖到农村的全体公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靠”,切实

  

  解除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只有当全体公民都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受益者时,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才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可以说,完善的社会制度具有稳定社会和增加就业的双重效应。

  (四)加大劳动监察和社会监督力度。采取有力的措施,落实现有的各项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政策法规。充实劳动监察力度,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协调,齐心协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职能部门是难以全面实施的,因此,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附送:

  就业意向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就业意向书有没有法律效力《法制与社会》201X年

  王颖洁,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X)07-065-03一、意向书的含义意向书通常是一种单方的意思表示,印制于一方交易主体的企业信笺上,以通信形式发送交易相对方获得其签字认可。然而随着商业实践的发展,意向书的应用已不限于此,它可以以建议书、会议纪要、谅解备忘录、协议要点、预约、本约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若采用狭义的意向书概念——“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之间,在某项事物正式签订条约、达成协议之前,表达初步设想的意向性文书”未免太过狭隘。因此采用广义的意向书概念——“泛指合同双方在缔结正式协议前,就协商程序本身或就未来合同的内容所达成的各种约定”。二、意向书的类型及法律效力(一)意向书的类型划分为简化对意向书法律效力的探讨,学界有诸多的研究方式。有的学者试图从意向书条款的法律性质来讨论意向书的法律效力,将意向书的条款划分为程序性法律条款和实体性法律条款;有的学者则试图将意向书的含义进一步细化来讨论意向书的法律效力,根据表意人的主观意愿和意向书的客观内容的不同将意向书的类型划分为不具任何法律约束力的初步意见、预约以及本约。笔者比较倾向后一种观点,将广义的意向书划分出不同类型,有助于加深对意向书概念的理解,利于完善合同法理论体系,也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广义意向书概念的设定实际上是对正式合同的先合

  

  同义务进行的规范,使先合同义务以意向书这种具体文书形式呈现,加强对当事人双方的约束力。

  

  

  

篇三: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全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下面,我将以浙江省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浙江省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矛盾当前,浙江省劳动力供求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有时间性结构矛盾、区域性结构矛盾、性别性结构矛盾、年龄性结构矛盾、文化性结构矛盾、技能性结构矛盾等。接下来,我就围绕这几类矛盾展开分析。(一)时间性结构矛盾从发展趋势看,浙江省求人倍率呈上升趋势,时间特征从季节性、行业性向持续性、常年性转变。2005年以前,结构性矛盾一般呈现出季节性和行业性特点,一般在农历春节前后较为突出。2005年以后,求人倍率逐年上升,表现为常年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从描述统计量看,需求人数离散程度较强,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用人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特点。(见表1)流量差距不断缩小的现象表明,浙江省劳动力供应将日趋紧张。表1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时间特征

  N全距

  极小值

  极大值均值

  标准差

  方差

  需求人数261775964119212129680851832419.38453205.4212.054E11

  求职人数26791809799361

  15911701106066.77207047.5574.287E10

  求人倍率261.13

  1.25

  2.38

  1.6596

  0.272840.074

  (二)、区域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特征从发

  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变。杭州、宁波、温州等发达地区求人倍率一直较高;2009

  年金融危机以来,湖州、嘉兴、金华、丽水等不发达地区的求人倍率也呈上升趋

  势。从描述统计量看,由于通货膨胀、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

  区的求人倍率不同程度上升,也反映出经济区域内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

  (三)、性别性结构矛盾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性别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一些差异,女性的求人倍

  率始终大于男性的求人倍率,但男性的求人倍率持续走高。从描述统计量看(见

  表2),浙江省大力扶持发展以女性为主体和以底层妇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非正规

  组织,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男

  性与女性的求人倍率趋于一致,但男性的求人倍率变化幅度超过女性。

  表2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性别特征

  N

  全距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

  标准差方差

  女性

  26

  1.16

  1.43

  2.59

  1.90080.258290.067

  男性

  26

  1.18

  1.09

  2.27

  1.54000.291780.085

  (四)、年龄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年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一些差异,2004年以来,

  浙江省求人倍率以25岁至34岁具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为主要特征,2009年,大中

  专毕业生就业、外来流动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就业三个重点,求人倍率以16岁至

  24岁为主要特征。从描述统计量看,低年龄段劳动力的求人倍率明显高于高年

  龄组,这反映出城市劳动力市场上低年龄段劳动力的供给相对紧张状况。

  (五)、文化性结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文化水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很大差异,2004年

  以来,各种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求人倍率总体上都呈现上升态势,文化特征是从初

  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向大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转变,表明浙江省用人需

  求以低成本的劳动力正在向高素质的劳动力转型。从描述统计量看(见表3),初

  中及以下组的求人倍率总体上高于高中文化程度组,而硕士及以上人员受政策调

  控的影响,离散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

  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表3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文化特征

  N

  全距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

  标准差方差

  初中及以下26

  1.33

  1.22

  2.55

  1.92350.397850.158

  硕士及以上26

  4.15

  0.37

  4.52

  1.91621.252571.569

  高中

  26

  0.78

  1.05

  1.83

  1.42000.167790.028

  (六)、技能性结构矛盾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从发展趋势看,不同技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存在很大差异,技术特征从中、

  高级技能人才技工短缺向技工、普工双短缺转变。初、中级技能求人倍率稳步上

  升,反映出浙江省以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特点。从描述统计量看(见

  表4),市场需求以中高级技师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特征,技师求人倍率的

  离散程度也较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始终大于对专业技术职务。从2009年金融危

  机起,各等级职业资格的求人倍率持续走高,市场对各技术等级或职称劳动力的

  相对需求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转型速度加快。

  表42005年至2011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文化特征

  N全距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

  标准差方差

  高级技师

  262.85

  1.84

  4.69

  3.11420.667560.446

  高级专业职务264.02

  1.03

  5.05

  2.87420.879580.774

  技师

  263.21

  2.01

  5.22

  2.86810.777940.605

  中级技能

  261.87

  2.05

  3.92

  2.74730.529580.280

  初级技能

  261.51

  2.04

  3.55

  2.70040.379470.144

  二、影响浙江省劳动力供求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第一,在劳动需求方面,影响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联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

  业,它们的用人需求与求人倍率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当联营企业用人需求上升1%,

  

篇四: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导致我国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原因应归结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便是始终坚持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常抓不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应鼓励社会和个人集调整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得以协调发研究产业结构时我们应吸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先进经验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的阶段性调整是需要较长的过程的

  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994年底,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达82500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占人口总数68.8%,当年进入劳动年龄的达1750万人。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领域难以完全吸收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虽然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8%速度增长,但劳动力资源的增加仍然超过社会经济的吸收能力,因此,失业现象呈现增长趋势。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有饭大家吃,有工大家做”的就业政策;实行高就业、低收入的工资政策,实行城镇劳动力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分配政策,从表现看,中国己消灭失业,但许多机关、企业人浮于事、存在大量富余人员,实际上是以全体劳动者的不充分就业掩盖部分劳动者失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就业逐渐市场化,隐性失业随之而来,当前失业有四种表现形式:1.结构它是由于劳动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合理形成的失业。2.隐性失业。它由于传统经济体制下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在改革中暴露出来。3.自愿由于劳动者主动工参与劳动市场形成的失业。4.非自愿它是由于现行工资下,想找工作而找不到形成的失业。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3亿人,加上城镇失业人口,劳动力总供给量达到2亿多人,而需求量只有3500万人,供给已远远地大于需求。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的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率已达21.3%左右。

  二、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的自然增长率每年以2%的速度进行。由于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劳动力数量巨大。2.劳动力的盲目和无序流动导致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3.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4.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5.经济转型,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过去国企的隐性失业显性化。6.在企业改革中,释放出大量富余劳动力。7.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布局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更使劳动力市场在朝规范化发展的进程中荆棘丛生。8.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变动,因而对劳动者技术要求不断变化,在现有劳动者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适应企业的要求而从就业岗位上被替换下来。9.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有效需求不足。10.中国劳动力市场,还面临国外人才的竞争。

  彩精走越路道便醒提中活和作工后以在会将破突所望渴识认步进了有生己自对书这。人个终最要重此如是竟完时按并划计份惯习好良、态的达豁心用种,丈万情豪我让》败成定决节细《本一

  三、解决劳动力市场问题的对策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导致我国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原因应归结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便是始终坚持计划生育这项国策,常抓不懈。与过高人口直接对应的便是国民素质的普遍偏低,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应鼓励社会和个人集资,多层次、多渠道办学。2.实行劳动预备制。即在城乡同时实行对当年的应届中学毕业生实行1—3年的培训,在他们掌握了必需的劳动技能之后才允许进入劳动力市场。这项政策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可以在短期内缓解新增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力。(2).另一方面,它对提高劳动力素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15—19岁青年人口就业比重过高,如果该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降低一半的话,全国劳动力就业供给量可减少2300万人,其中城镇可减少500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就业压力。3.实行劳动力的限制区域流动政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培育是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正确的做法应是先让劳动力在规定区域内流动,如西部的劳动力只能在西部省区内流动,力求在区域内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此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供大于求。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由输入地与输出地劳动力市场的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总结劳动力市场的规律,培育合理的劳动力市场体系,逐渐从无序向有序过渡,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才能形成。当前占失业大军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某些领域劳动力数量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满为患。市场是无序的,要想从无序转变为有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必须适时地发挥作用。当然,实行限制劳动力区域流动,也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刀切”政策,有些省区可能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本区域又囤积了大量的人才,为了防止人才闲置,此时就应适当地体现政策的灵活性,即国家可以规定,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或职称在副高级以上的人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流动,不受户籍限制,以确保人才的分配与高效使用。4.鼓励外出民工回乡进行“第二次创业”和创建“农民城”。外出的民工,在外地和国外兴办二、三产业,学习和掌握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成为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为使自己家乡更快富裕起来,带着资金返乡创业,称之为“第二次创业”。它顺应了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快速的步伐,弥补了过去封闭的“失误”,缩短了与世界的差距。另一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措施便是创建“农民城”,即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依托,采取由农民投资的办法发展城镇建设。5.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国家可以采取的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国家通过对公共设施进行投资,利用投资的乘数效应,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带动经济的复苏,以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国家通过减免税和降低税率的办法,这项措施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企业来说,税率的降低可能减轻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就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这也意味着就业的增加;另一方面对于家庭来说,消减个人所得税可以促使家庭更多的消费,这将引起总需求增加。(3).扩大信用消费的范围和规模,以将来的资金刺激当前需求市场的启动,用来增加就业机会。

  2

  彩精走越路道便醒提中活和作工后以在会将破突所望渴识认步进了有生己自对书这。人个终最要重此如是竟完时按并划计份惯习好良、态的达豁心用种,丈万情豪我让》败成定决节细《本一

  6,广开就业门路。我们要坚决落实“在国家统筹规划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广开就业门路,从当前情况看,国有企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下降,非国有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要从政策上给以扶持。7,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我国劳动力市场刚刚出现,还不健全,需要大力建立和发展各种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提供条件,到1995年底,我国已成立职业介绍机构29930所,这些就业服务机构,需要大力发展。8,实施再就业工程。重点帮助破产企业职工、失业半年以上职工和生活困难的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9.加强劳动力市场立法。劳动力市场管理的唯一依据是1991年制定的政府规章,仅凭一个政府规章难以规范劳动力市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也无法到位。目前劳动力市场,立法条件已经成熟,亟须立法,规范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对扰乱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一个健康、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才能建成。按我国劳动就业有关规定,凡已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领导干部、业务骨干(指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高级专家应实行退休离休制度,除特殊情况之外,不予延长退休时间。少数高级干部和专家已超过退休年龄时,如工作需要,在办理退休手续后,由单位按照政策规定予以聘用,但不列入在编人员。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比重过高,与新增劳动就业人口形成竞争关系,人为扩大了劳动力供给量。如严格执行劳动法,凡超过劳动工作年龄且在正规部门从事就业者,一律实行离退休制度,减少老年人占有青年人的就业岗位,仅今后三年全国城镇可增加工作空缺约1200多万个,可极大地缓解就业供需矛盾。10.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采用高新科技,走有中国特色的集约化道路,正确处理好“两型”关系。高科技的投入对解决失业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益处:(1).对于利用高科技的企业来说,科技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产品,繁荣了市场经济,间接地了也促进了劳动市场的发展。(2).对于未采用高科技的企业来说,如果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改造的支出大于多雇佣劳动力的支出,这部分企业可能会选择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式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自然也就扩大了。(3).科技的发展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如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电脑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也能在急速地增加。当然,为了顺应高科技发展的潮流,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当务之急的头等要事。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较少,所以我们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集约化道路。同时,合理的“两型关系”对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劳动力量大的特点,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适用。保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适度比例,这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如以劳动密集型方式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有效地吸纳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水

  3

  彩精走越路道便醒提中活和作工后以在会将破突所望渴识认步进了有生己自对书这。人个终最要重此如是竟完时按并划计份惯习好良、态的达豁心用种,丈万情豪我让》败成定决节细《本一

  利设施建设大大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因此,今后开展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设施,大兴农田基本建设,国土整治和修建乡村道路,既可以改善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1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保护强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保护弱者、向低收入者倾斜而有利于企业的竞争。不然,那些破产、倒闭及其他各种原因下岗的劳动力就会失去生活来源,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安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1).对企业来说,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后,企业辞退职工的后顾之忧就没有了,企业要用的人能招得进来,不要的人能出得出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上来,从而也就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2).对劳动者个人来说,过去的各项社会保险都是企业行为,各单位的劳动者可能由于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受保障程度有天壤之别。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者择业时也就顾虑重重,劳动力的流动几乎就成了一句空话了。目前我国己在全国600多座城市实行社会保险一体化计划,但由于受资金限制,这个计划仅能保证失业者一、二年内的基本生活,无力负担其长期生活,更无力解决其再就业问题,降低失业风险,健全失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努力。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有两个方面功能,一是社会稳定功能,涉及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无工作岗位时的收入补偿问题,以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恢复企业活力功能,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有助于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合理分摊成本,恢复国企竞争能力。12,建立失业预警和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失业率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由于劳动力成长需要相当长时间,一定失业人口的存在,可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也可以形成就业竞争,提高在职工的素质。但是,失业率必须适度,超过适度的界限,就会出现负效应,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为了保持适度失业率,必须建立一整套监测体系和预警体系,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情况,作出决策,调节劳动力供求,把失业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13.调整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得以协调发展。研究产业结构时,我们应吸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先进经验,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的阶段性调整是需要较长的过程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所占的比重由相对下降到绝对下降。伴随着农业进一步下降的发展过程,为第三产业创造机会;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经历了由增加到停止再到减少的过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很多,最根本是原因是,工业、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力的极大增长和由此产生的生产与消费服务的社会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即第三产业的发展应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实现一、二、三产业结构上协调合理,对于实现总量平衡,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产业结构的配置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农业阶段:农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开始萌芽,第三产业主要提供消费性服务。(2).前工业化经济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开始明显下降,但仍占很高比重,工业所占比重上升,但工业未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处于消费性服务领域。(3).基本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上升到主导地位,比重大大超过了第一产业,先进的科技还薄弱,第三产业比重还低于第二产业。(4).后工业化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第一产业比重很小,工业比重开始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一、二产业比重之和,国民经济出现第三产业化趋势。

  4

  彩精走越路道便醒提中活和作工后以在会将破突所望渴识认步进了有生己自对书这。人个终最要重此如是竟完时按并划计份惯习好良、态的达豁心用种,丈万情豪我让》败成定决节细《本一

  结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我国应处于二、三阶段之间,为了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农业应发展多种经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农的政策;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2).工业应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龙头,保持适度的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比例。(3).第三产业中,应逐步提高科技的含量,第三产业的发展应沿着信息服务和咨询业为主导的轨道进行。14.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劳务输出。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之前,我国的劳务输出工作主要涉及领域是医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基本上采取的是无偿输出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是有偿的工程承包的形式。1979—1992年间,对外累计承包合同总金额达265亿美元,输出了70万人次,输出地区遍及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这是主要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两大优势。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工作还是相当落后的:累计70万人次的劳务输出不到总劳动力的1%,总人口的0.2%,不及印度的一个州输出的劳动力,这说明凭借我们自身的优势,劳务输出还大有可为,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为扩大劳务的输出做贡献。

  5

  彩精走越路道便醒提中活和作工后以在会将破突所望渴识认步进了有生己自对书这。人个终最要重此如是竟完时按并划计份惯习好良、态的达豁心用种,丈万情豪我让》败成定决节细《本一

  

  

篇五: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经济景气波动与就业压力90年代的中国劳动力就业遇到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带来大量职

  业下岗,这一过程又伴随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就业“冲击波”(图一)文,

  语文试卷,计算机卖家通过自己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店获得了成功,

  在城市失业大量发生的情形下反而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且产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倾向,这是一个与刘易斯著名的二元就业模型(Lewis,1954)相违背的问题。因为该模型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有关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性,当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制造业部门之间流动时,由于传统部门不按照边际产品原则定价,因此保留着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边际产出为零的劳动力,而现代部门追逐利润最大化,因此两部门的边际产出并不相等。在刘易斯看来,经济发展就是现代部门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张,直到将传统部门“剩余劳动”蓄水池全部吸干。这就是说,传统部门存在着大量劳动剩余,而现代部门里不存在。段整理,得出小组里各

  段人数;(3)小组内校对,统一准确的数据。全

  这一问题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Harris-TodaroModel,1970)中可以找到答案。他们指出,只要城市的预期工资高于一个有保证的农村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在城市失业已经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向城市流入。这里,城市工资有政府法令规定而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预期工资就可能对农村移民有刺激力。件第二个问题:资金问题课件尽管上创业有成本少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优

  图二直观地描述上述几个模型的思想。横轴OO’表示一个经济中给定的劳动力总量。农村劳动力从原点O向右,农村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由曲线MPRL表达。城市就业从O’点向左计算,曲线MPUL代表城市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如果有一个充分竞争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两部

  门劳动边际产出相等,均衡工资就是Wc。在均衡工资条件下,总劳动力中的OL部分配置给农村,LO’配置给城市,全社会没有剩余劳动。但是,如果城市标准工资(Wu)定的高于均衡工资水平,即Wu>Wc,城市就业就会减少,城市出现公开或隐蔽的失业(LL);但此时城市期望工资(W),即标准工资与城市就业概率的乘积,仍然高于农村均衡工资,因此农村就业量还仍然按照XX’曲线向城市流动,形成农村劳动力供给价格提高,农村就业减少,而城市公开或隐蔽的失业进一步增加,从LL增加到LL。什么也就不一样)说明:有联系的条件不同,提出的问题就可能不一

  样。只

  以上模型假定农村劳动力可以自由向城市部门流动。但是如果存在着禁锢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情形又会不同。在部门间劳动流动被隔绝的条件下,城乡之间可能持久保持工资水平的显著差异而没有发生相应的劳动力流动。“两元模型”无从分析这样的情形,因为“两元”之间的隔绝,使得每个部门都近乎孤立地决定其内部劳动力的供求和定价。这正是改革前中国的情况。正如我们将在后文中看到的,只有当城乡隔绝的体制松动后,哈里斯—托罗达模型才可能重新作为一种有用分析工具。,语文试卷,计算机,小编为大家整理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关于互联

  显然,在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和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的这一双向进程中,关键因素是城乡的工资差别,不同性质的劳动力对于城市期望工资的预期差异对于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就业形势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我们将会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来详细阐述这一问题。进行络创业,对于这些言论我们应更多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抱着一种愤

  1、城镇下岗与失业1992年以来,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步上升,自1996年达到3.0%时,1997、1998年两年保持在3.1%的水平上。但是中国的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和新增从业人员

  始终分别在1.3%左右和1.2%左右的水平上保持着。了解日常生活情况、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方法;在

  可能性的判断中体

  如果把下岗职工考虑在内,中国1997年的城镇失业率将达到9.36%,就业压力将会更为突

  出(孟庆红等,1999)。1992年中国的城镇失业人中、下岗人数分别为420万人和300万人,

  而到199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620万人和143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929万)

  (胡鞍钢,1999A);1998年进一步变为892万人和571万人(陈淮,1999B)。显然,中国的城镇的失业问题越来越多地通过职工下岗这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据原劳动部的一项调查分析,至1999年6月底,下岗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为11.2%,而全国下岗职工总人数为711万人

  (原劳动部培训就业司,1999)。而杨宜勇估计,1999年全国下岗未就业人口为600万人,登

  记失业人口为620万人,企业新下岗300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274万人,机构改革预计分流

  300万人,农转非估计有300万人,绝对数总计达到2394万人,比1998年多出460万人,即

  1999年就业压力将比1998年增加23.7%(刘诗白,1999)。而且,杨宜勇等人估计表明,在

  1999到2001年三年间,中国劳动力总供给中,农转非的人口约为1000万人,其中需要就业的

  劳动力600万人;城镇国有企业富余人员新下岗850万人,扣除当年再就业的70%,将会有255

  万人等待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分流82万人,1998年年底结转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的

  下岗职工614万人,这样仅仅因为劳动力总量的调整就将会为城镇增加1551万人的就业压力(国

  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二、混合运算顺序1.回顾内容。引导:这学期学习了三步计算整数混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市场化改革走出困境,减员增效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率的放慢意味着经济对就业的吸收作用减小;但是人口增长的惯性使得新增就业人员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加,这样整个经济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岗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那些本就因为自身技能较差而被调整下来的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可能性变得更为渺茫。由于城镇职工的下岗具有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双重特征,经济疲软和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对就业构成的压力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的就业压力更为严重。并且拥

  

篇六: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面对用工单位对劳动力资源的渴求不少农民工表现得较为冷静和理重庆汇能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朴是永川区最大的劳务经纪人平均每年经手劳务输出在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报告广州市华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12万人左右

  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报告

  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报告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报告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

  中国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在制造业得到集中体现。劳动力成本上涨无法避免,原因在于刘易斯拐点出现后,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错位变化。一面是“招工难”“用工荒”、,企业心急如焚;一面是求职者理性淡定,需求日益多元化;由此“低端劳动力”(指中职以下学历的体力劳动者)对于正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新兴国家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一、低端劳动力市场背景与趋势中国急速的城市化进程吸收了近1.45亿农民工,1990年到2004年,剔除通货膨胀以后,农民工的累计涨幅是零,2004年到2010而年农民工工资的累计涨幅是300%左右。“十二五”时期,每年需要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动力数量在860万-900万人左右。从近几年现象看,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情况非常明显,《国务院人力资源现状白皮书》文中趋势显示,未来中国劳动力供应将长期整体趋紧。二、国内低端劳动力就业格局的显性变化国内低端劳动力就业格局的变化,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大规模转移和内地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近几年,一些沿海企业纷纷搬迁到内地,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不需要走出家门就可以实现就业。在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在车站也专门设下劳动力市场,“家乡工作好,收入也不少”的横幅随处可见。以劳务输出大县湖北黄梅为例,总人口100万,外出务工人员一般保持40万,近年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就业,2010年已减少至30万人。三、用工企业的竞争“短板”1、用工环境差。如一些企业距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网络不便捷,生活设施不够配套,文化设施匮乏,员工工作生活不便,尤其对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2、招工条件苛刻。一些纺织服装、电子、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只选择女性,或人为设定男女比例限制。3、法制观念淡漠。一些企业任意延长劳动时间,休息日加班未按规定增加薪酬、调整工休,存在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劳动超时的现象,令求职者望而生畏。4、拿综合工资当“噱头”,实际薪酬福利低。今年9月广州黄埔区一家日资企业招工,开出的综合工资是1800元。对求职者来说,这一工资水平根本没有吸引力。我们深入调查发现,除去个人缴纳社保的费用、水电住宿费用和早晚两顿饭的花销,员工手上剩下不过几百元。5、没有合理制订全年用工计划,依赖劳务派遣服务。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节约成本,肆意打压劳务派遣公司底线,生产淡季大量裁员、退员,损害企业形象与口碑,导致生产旺季根本招不到工。四、求职者的心理需求与就业特点1、希望工作稳定。面对用工单位对劳动力资源的渴求,不少农民工表现得较为冷静和理性。重庆汇能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朴是永川区最大的劳务经纪人,平均每年经手劳务输出在

  广州市华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国内低端劳动力市场现状报告

  1.2万人左右。唐朴说今年各地都在争抢劳动力,农民工就业话语权增加,在同等薪资水平下,那些愿意为农民工提供3年以上稳定工作合同的企业更受农民工青睐。2、环境比工资收入更重要。广州华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一线招聘人员介绍说:过去求职者首先问收入,后问工作环境;如今,先问工作环境,后问收入。3、就业去向“随大流”。在安徽农村,有“只要一个大包工头,就能带空半个村”的说法,说的便是农民工就业更依靠亲戚、朋友等传统关系网络,而非劳务市场或招聘会。4、更倾向与就近就业。中国文化传统中就有“父母正在不远游”的说法,因此,在企业待遇同等条件下,求职者更加倾向离家近的区域就业。5、更加注重企业人文关怀和归属感。6、老资格农民工不慌。老资格农民工经过多年的职场历练,已实现低端劳动力向新型产业工人(技能型)的成功转变。当然,他们也会提出较高的薪酬待遇,这对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无疑提出考验。7、新生代农民工渐成用工主力,以80、90后为突出代表。8、低端劳动力不再甘做“低端”。从本世纪初起,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呼唤未曾停止。是继续在低端劳动力市场徘徊,领取微薄的薪水,还是奋勇向上游?农民工群体在思索、犹豫。其中一部分通过培训、自学,重新规划职业道路。总之,未来企业季节性、结构性缺工将会常态化,区域间、企业间争夺人力资源的竞争将会更加多元化。解决企业用工问题,既有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因素,也有相关企业和劳动者主观的因素,还有政府部门正确引导的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社会问题,需要统筹兼顾和综合治理。

  广州市华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劳动就业市场现状 就业市场 现状 劳动

版权所有:新维文档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新维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新维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15034171号-1